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量化瘢痕对于皮肤科和整形科医生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已经有一些不同的评估方法,但仍远未达成共识,因此有必要对瘢痕的主观性和客观性评估方法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每一种评估标准的优点,为瘢痕的治疗提供方便。

  • 标签: 评估标准 色素沉着 柔软度 观察者 评估者 评估体系
  • 简介:脉管畸形是较为复杂的病种,其治疗在近年来进展迅速。针对不同类型的脉管畸形,多样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也为专科医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针对葡萄酒色斑(portwinestain,PWS)可采用激光、光动力及手术治疗;静脉畸形可采用硬化、激光及手术治疗;动静脉畸形可采用介入、注射及手术治疗;淋巴管畸形可采用硬化、药物及手术治疗。不同类型的脉管畸形,如何选择最为恰当的治疗方法是专科医生需要思考的问题。脉管畸形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具有终生持续生长的特性,对于病变的“去”和“留”,需要综合多种因素进行评估。因此评估患者的治疗风险及疗效,掌握治疗效果和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之间的平衡,才能做出最有利于患者的选择。

  • 标签: 脉管畸形 治疗策略 评估 毛细血管畸形 静脉畸形 淋巴管畸形
  • 简介:CLOVES综合征是一种以先天性脂肪瘤过度生长、血管畸形、表皮痣、脊柱侧弯/骨骼畸形或脊髓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罕见的过度生长综合征,其病因为PIK3CA基因突变。治疗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多学科联合管理,目前主要是对症处理。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基因靶向治疗会成为一种可能。本病长期预后不明。

  • 标签: CLOVES综合征 PIK3CA基因 脂肪瘤 过度生长 脉管畸形
  • 简介:客观、准确地评价及推测银屑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其转归是临床医生所追求的.目前常用的评估标准,有它的局限性,为此人们不断探索,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方法,从银屑病发病原因的不同方面,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来探索银屑病患者严重程度与其相关的因素.现就这方面的研究作一初步探讨.

  • 标签: 银屑病 中医 治疗 生物学 活血化瘀
  • 简介:皮肤影像技术是以激光、超声和电磁波为基础等多种影像技术的总称,包括皮肤镜、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皮肤高频超声(皮肤B超)、皮肤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皮肤太赫兹成像、皮肤光声成像和多光子激光断层成像技术(多光子CT)等。因技术层面的局限性和侧重点,如穿透性和分辨率不足,相互补充可获得更多的皮损信息,相互印证可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自信,皮肤影像技术的联合应用成为发展的方向。目前皮肤镜、RCM在临床的应用相对较为广泛,本文主要从两者联合应用在皮肤病诊断评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皮肤影像技术 皮肤镜 共聚焦显微镜 反射式
  • 简介:报告1例Sezary综合征。患者男,70岁,反复躯干四肢红斑伴痒1年,加重半月。入院查体:双侧腹股沟各扪及一肿大淋巴结。皮肤专科检查:躯干、四肢红斑,脱屑,干燥,红皮样改变;双手掌、足底角化,脱屑,皲裂。组织病理示淋巴细胞移入表皮,真皮浅层淋巴细胞浸润,核不规则;免疫组化示:CD45RO(+)、CD3(+)、CD4(+)、CD8(-)、CD20(-);外周血涂片见异型淋巴细胞10%;淋巴细胞免疫分型CD4+/CD8+为13.44,诊断:Sezary综合征。

  • 标签: SEZARY综合征
  • 简介:报告l例Sweet综合征。患者女,49岁,因面部、四肢反复水肿性红斑、斑块伴疼痛7月余,再发加重4天入院。体检:鼻梁部、鼻部、右颈后部、双手及右足部明显水肿性斑块,边界清楚,部分表面破溃、结痂,少许渗出;部分皮损似假水疱样、脓疱样,周围绕以红晕,皮损压痛明显。组织病理:真皮水肿,浅层血管扩张充血,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该患者虽无发热,但根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仍可诊断为Sweet综合征。

  • 标签: SWEET综合征
  • 简介:脉管异常相关综合征(syndromeassociatedwithvascularanomalies)是指血管瘤和/或脉管畸形合并其他组织和系统异常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其种类较多,几乎涵盖所有血管瘤或者脉管畸形,其中以脉管畸形相关综合征多见,且多数表现为混合性脉管畸形。临床上每种综合征非常少见,其临床症状错综复杂,需要结合彩超和MRI等综合考虑。这些综合征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多采用对症治疗。因此早期诊断和干预能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血管瘤 脉管畸形 脉管异常相关综合征 血管瘤综合征 血管畸形综合征
  • 简介:目的:对全科医师皮肤专科服务较之医院皮肤科门诊治疗非紧急性皮肤病的经济情况进行评估。设计: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后果分析。机构:Bristol的29家综合诊所中提供皮肤专科服务的全科医师。患者:就诊于医院皮肤科门诊且可能适合全科医师行皮肤专科处理的成年患者。干预: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接受全科医师皮肤专科处理或普通医院皮肤科门诊治疗。主要观察指标:NHS(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花费,患者及其陪人花费,产品损失花费。根据两个主要终点(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和患者治疗后自我感觉的改善情况),通过增量成本效益比和成本效益可接受性曲线,对成本效益进行评估

  • 标签: 急性皮肤病 专科服务 经济情况 医师 成本效益分析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
  • 简介:42岁女性患者,全身反复出现红斑、水疱及脓疱,伴瘙痒3年,加重1个月。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值4.83×10~9/L,分类28.4%。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并可见胶原变形,形成"火焰征"。诊断:嗜酸性蜂窝织炎(Wells综合征)。给予甲泼尼龙等治疗后皮损消退。

  • 标签: 蜂窝织炎 嗜酸性
  • 简介:SAPHO综合征(synovitis-acne-pustulosis-hyperostosis-osteitissyndrome)是指由滑膜炎(synovitis)、痤疮(acne)、脓疱病(pustulosis)、骨肥厚(hyperostosis)和骨炎(osteitis)组成的一组少见的慢性无菌性炎症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累及皮肤和骨关节,影像学可见特征性骨肥厚及骨炎。近来随着对疾病的认识增加,该病报道逐渐增多但治疗比较困难,生物制剂为SAPHO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 标签: SAPHO综合征 脓疱病 痤疮 滑膜炎 骨肥厚 骨炎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因全身红斑、丘疹伴瘙痒1周,于2016年4月8日入院。1周前,无任何诱因患者双手出现散在黄豆大红斑、丘疹,伴轻微瘙痒,未治疗。皮损迅速增多,延及全身,以面部为著,日晒后皮损加重。1d前出现低热,未治疗。患者自起病以来,同时出现口腔溃疡,无脱发、关节疼痛等表现。既往史:1个月前,全身曾出现类似皮损,至当地医院治疗后基本消退(具体治疗不详),面部遗留少许淡褐色、轻度萎缩性斑。

  • 标签: Rowell综合征 红斑狼疮 多形红斑
  • 简介:背景:家族性圆柱瘤是一类罕见的遗传病,是皮肤附属器产生的赘生物。近来发现圆柱瘤抑制基因的丢失引起一种具有抗凋亡活性的转录因子NF-kB的激活。这可能解释圆柱瘤的增长失调。在细胞水平的试验中,水杨酸能阻止圆柱瘤抑制基因丢失引起的NF-kB活化,提示水杨酸可能是圆柱瘤的有效疗法。目的:评价局部应用水杨酸治疗家族性圆柱瘤的效果。方法:来自4个不同圆柱瘤家系的5例患者局部应用水杨酸治疗2次/d,随后1次/d。临床反应用连续的肿瘤测量来确定。结果:5例患者共有17个圆柱瘤:12个为目标损害,5个为对照损害。圆柱瘤的大小M=1.0cm(极差0.6~2.8)。12个圆柱瘤中2个完全消退。另外8个皮损有一些反应,但未达到局部消退的标准。对照皮损保持稳定或增大。结论:水杨酸治疗圆柱瘤耐受性好,是一种新的有效疗法。

  • 标签: 局部应用 圆柱瘤 水杨酸 家族性 治疗 疗效评估
  • 简介:目的:评价2940nm点阵铒激光治疗面部痤疮疤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2940nm点阵铒激光对70例痤疮疤痕患者进行治疗,分别用疗效判定标准和ECCA权重评分对治疗前后照片分析统计。结果:疗效判定标准显示,用2940nm点阵铒激光治疗后平均有效率为91%,ECCA权重评分显示,面部凹陷性痤疮疤痕由治疗前平均权重分值的49.5减低为28.4,减少约43%(T=3372.50,P<0.05)。结论:2940nm点阵铒激光治疗面部痤疮疤痕疗效确切,安全且副作用小,术后恢复快。

  • 标签: 点阵铒激光 痤疮疤痕 疗效
  • 简介:目的探索VISIA皮肤测试仪在黄褐斑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激光美容中心就诊的黄褐斑患者72例,利用VISIA皮肤测试仪对斑点、紫外线光斑、红色区域、棕色斑等指标进行测试评分;同时行目测法评估的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MASI)评分。分析VISIA检测各指标值与人工目测法计算所得MASI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斑点、红色区域、棕色斑无论特征值和分值与MASI评分呈正相关,而紫外线光斑与MASI评分结果无相关。结论VASIA皮肤测试仪可用于判定黄褐斑的临床严重度。

  • 标签: 黄褐斑 病情评估 VISIA皮肤测试仪
  • 简介:报告1例Klippel-Trenauney综合征。患儿男,13岁。左下肢粗大13年,左踝部反复溃疡10年。有典型的鲜红斑痣、静脉曲张、软组织和骨肥大,患侧下肢继发淤积性溃疡,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未见动静脉瘘。诊断为Klippel-Treranney综合征。

  • 标签: Klippel-Trenauney综合征 溃疡 淤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