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评估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HD)患者中口服西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有效性和安全性,Seibel等人设计了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JAmSocNephrol,2002,13(11):2770-2775]。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西地那非 安全性 口服 治疗 慢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前列尔注射液对预防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血栓形成及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endothelialcell,VEC)功能影响.方法8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拟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前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治疗组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予以前列尔注射液20μg,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d.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血浆内皮素(plasmaendothelin,ET)及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水平.术后观察内瘘杂音和震颤及有无出血征象,术后4周用多普勒超声测定内瘘头静脉内径、壁厚、每分钟血流量、内瘘成熟后血管进行初次透析使用时间及透析时血流量.结果前列尔治疗后内瘘成熟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72%),全血黏度[(4.92±0.42)mPa,s比(5.04±0.58)mPa,s、血浆黏度[(1.82±0.12)mPa,s比(2.12±0.14)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2.74±0.57)比(2.92±0.46)、Fib[(3.14±0.14)g/L比(3.28±0.16)g/L]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前列尔组ET[(48.15±16.19)ng/L比(52.34±17.35)ng/L]、NO[(37.31±3.10)μmol/L比(34.26±2.18)μmol/L]水平改善方面也优于对照组,术后4周,治疗组内瘘成熟率高于对照组(90%o比72%)、头静脉内径[�

  • 标签: 前列注射液 动静脉内 尿毒症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99^Tcm-二乙三胺五乙酸(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acid,DTPA)肾动态显像在评价痛风患者肾功能中应用价值。方法:57例原发性痛风患者我院行”Tcm-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按常规方法进行显像,获得肾血流灌注和肾动态系列图像,以Gates法测算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应用感兴趣区技术得到肾脏时间一放射性曲线DTPA肾图并计算20rain清除率(clearancerateof20minutes,C20)等定量指标。将肾动态显像测得GFR与同期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uricacid,UA)等血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合肾动态显像图像及其他影像资料对分肾GFR和DTPA肾图进行分析,评估痛风患者分肾功能和肾脏排泄情况。结果痛风性肾损害GFR轻度下降时BUN、SCr仍可保持正常水平。GFR低至60ml/min以下才有BUN、SCr明显升高。GFR变化早于BUN、SCr。排除了尿路引流不畅等因素影响之后,19.7%患者表现为单肾GFR下降,22.3%GFR正常肾脏出现了C20减低。UA水平则未随肾功能恶化发生明显变化。结论肾动态显像测定GFR等定量指标较血生化更为灵敏,并能评估分肾功能,是评价痛风患者肾功能有效方法。

  • 标签: 肾动态显像 二乙三胺五乙酸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功能减退症(IHH)是一种罕见疾病,它病症表现为青春期推迟或者缺失,以及(或者)不育症。这些病症是由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作用未能对正常垂体.性腺轴产生足够刺激。由于罹患该病患者体内促卯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偏低或正常,所以采用孤立特发性中枢性性腺功能低下(ICH)这一术语定义该疾病可能更为合适。该疾病应区别于伴有其它垂体缺陷中枢性性腺功能减退。孤立特发性中枢性性腺功能低下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且男性中发病率比中枢性性腺功能减退多5倍。大部分情况下,该病患病人群比较分散,但也曾经报道过几例家族病例。这一发现加上其它很多致病基因突变调查,以及一些基因敲除模型出现,证明了该疾病发病可能有一个强大遗传学因素存在。孤立特发性中枢性性腺功能低下可能与一些包含锇缺乏在内形态遗传学异常有关联,而锇缺乏与孤立特发性中枢性性腺功能低下构成了卡尔曼氏综合症(KS)主要病征。全部孤立特发性中枢性性腺功能低下病例中,卡尔曼氏综合症约占40%,也被视作一个特殊患者子群体。然而,经过对患有孤立锇缺陷或者卡尔曼氏综合症(KS)亦或孤立特发性中枢性性腺功能低下包含亲戚在内几个家族谱系内部病患调查,证明孤立特发性中枢性性腺功能低下是一种复杂遗传性疾病,它具有复杂多样表征以及显性。由此得出,不管是多个基因变异还是环境因素或者核外遗传变化都有可能导致复杂多样病征。本文综述了己知、与孤立特发性中枢性性腺功能低下发病机制相关遗传机制,并且对由意大利孤立特发性中枢性性腺功能低下网络合作中心所收集227例�

  • 标签: 中枢性性腺功能低下 先天性腺功能低下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低促性腺激素性性功能减退症 垂体-性腺轴 卡尔曼氏综合症
  • 简介:医生点评:西那非作为最早用于治疗EDPDE-5抑制剂,大量临床实验中已经证明其具有良好安全性和有效性。西那非问世使ED治疗手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一项长期研究显示。西那非对嚣质性ED平均有效率为82%。FDA一份报告中指出,服用西那非者死亡率与总体人群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然而,现在仍缺乏足够数据来评价其他PDE5抑制剂引起不良事件,尤其是长期服用患者和高危人群中。因此,我们认为西那非是日前治疗ED已经证实最安全与有效PDE-5抑制剂。

  • 标签: 安全性研究 西地那非 PDE-5抑制剂 PDE5抑制剂 疗效 治疗手段
  • 简介:目的:探讨2种剂量舒洛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影响。方法:采用STZ(链尿佐霉素,60mg/kg)腹腔注射法构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组(DM组)、舒洛特10mg·kg-1·d-1组(S10组)、舒洛特20mg·kg-1·d-1组(S20组)、氯沙坦30mg·kg-1·d-1组(L组),每组各10。另取10未造模大鼠作正常对照组(N组)。干预12周后测体重、24h尿白蛋白定量、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及肾重,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结果:同N组相比,DM组大鼠24h尿白蛋白定量、血肌酐及尿素氮显著增加(P〈0.01),病理改变较明显。同DM组相比,治疗组(S10、S20及L组)大鼠24h尿白蛋白定量减少(P〈0.05或P〈0.01),但血肌酐及尿素氮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S10组相比,S20及L组大鼠24h尿白蛋白定量减少(P〈0.05)。光镜及电镜显示治疗组较DM组病理变化减轻,尤以S20及L组病变减轻明显。结论:舒洛特可对糖尿病大鼠有肾脏保护作用,而20mg·kg-1·d-1较10mg·kg-1·d-1剂量效果更好。

  • 标签: 舒洛地特 糖尿病 白蛋白 大鼠
  • 简介:勃起功能障碍(ED)是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GiulianoF等人进行双盲、对照研究评估了口服西那非治疗脊髓损伤所致ED有效性及安全性[AnnNeurol,1999,46(1):15-21]。共178位患者入选,平均年龄38岁。首先,患者性活动.前1小时随机接受安慰剂或西那非治疗,持续6周。然后是2周清除期,随后患者更换治疗6周。

  • 标签: 脊髓损伤 西地那非 安全性 治疗 ED 勃起功能障碍
  • 简介:西那非用于治疗肺动脉高血压,对于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是安全。为观察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静息状态下和运动状态下,西那非对肺功能、气体弥散性、呼出NO作用,评价西那非是否能够阻断运动导致肺水肿形成,BussottiM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IntJCardiol,2007May7;(Epubaheadofprint)]。研究入选22例慢性心衰女性患者,分别给予安慰剂、西那非25mg、100mg,1次/d,同时测量静息状态下和运动状态下患者肺弥散性、分子弥散性、肺毛细血管容量、一氧化氮弥散性,以及标准肺功能和最大心肺运动状态下上述参数。

  • 标签: 西地那非 血管功能 肺泡 心衰患者 毛细 慢性心功能衰竭
  • 简介: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KD)是糖尿病晚期主要并发症之一,主要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增生,最终发展为肾衰竭。近几年,随着对5型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西那非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研究认为,西那非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发挥对肾脏保护作用。本文根据有关西那非与DKD研究近况做一介绍。

  • 标签: 西地那非 肾脏病 糖尿病 肾小球基底膜 5型磷酸二酯酶 防治
  • 简介:尽管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西那非禁忌与硝酸甘油(NTG)合用,有些近期应用了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患者,可能还是需要静脉应用硝酸甘油(NTG)治疗。ParkerJD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交叉对照研究[CritCareMed,2007,35(8):1863-1868],以确定近期服用西那非冠心病患者是否可以静脉应用NTG,及何种剂量为安全剂量。研究于加拿大、苏格兰、美国四个临床中心进行,共入选34例年龄35岁及以上男性患者,患者有胸前区疼痛及冠脉病变病史(至少一支动脉〉50%狭窄),

  • 标签: 硝酸甘油 西地那非 后静脉 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安全性 安全剂量
  • 简介:ED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罹患糖尿病老年男性中尤为显著。据估计,美国65至69岁年龄段老年男性中,约有45%出现中度至完全性ED。西那非是治疗ED一线口服药,该药对老年患者效果如何呢?WagnerG等人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JGerontolABiolSciMedSci,2001,56(2):M113-M119]。

  • 标签: 枸橼酸西地那非 老年男性 勃起功能障碍 老年患者 年龄段 SCI
  • 简介:勃起功能障碍(ED)是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因素之一。文献报道有30%慢性肾衰患者存在ED,透析患者中则占50%。即使没有血液透析,患者生育能力、性欲、和勃起功能也是随着时间推移而渐渐衰退。

  • 标签: 术后患者 血液透析 有效治疗 西地那非 ED 肾移植
  • 简介:越来越多证据表明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那非对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PAH)有利作用,而西那非对于严重肺动脉高压合并房间隔缺损(ASD)作用尚未明确,为此LimZS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IntJCardiol,2007,118(2):178-182],回顾了3例平均年龄为44.3岁接受西那非治疗重症肺动脉高压与艾森门格综合征合并房间隔缺损患者。病例记录回顾了基础水平和随访解剖学、临床及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3例患者中2例有巨大第二房间隔缺损,另外1例有静脉窦缺损。所有患者均有严重肺动脉高压症,并在休息和(或)运动时去饱和。由于进行性严重体力活动能力不耐受而开始应用西那非。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西地那非 肺动脉高血压 治疗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 简介:目的探讨萘哌尔联合舍尼亭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方法对31例诊断为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行萘哌尔加舍尼亭治疗。以自由尿流率主要参数如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排尿量(VV)和尿道综合征症状评分(FUSS)、生活质量评分(QOL)为主要疗效指标,来观察治疗效果。砖栗治疗前后尿流率参数值(Qmax、Qave、VV)、FUSS、QOL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为83.88%。砖论萘哌尔加舍尼亭联合应用可作为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 尿流率 萘哌地尔 舍尼亭
  • 简介: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主要原因。近年来一些研究证实,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液高凝状态及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因素,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增加,可作为血管病变标志。本文观察前列尔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vWF和ET-1影响,了解其对糖尿病肾病治疗作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前列地尔 血小板功能 治疗作用 血浆内皮素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勃起功能障碍(ED)男性糖尿病患者中较常见,为评估枸橼酸西那非治疗男性糖尿病患者ED有效性和安全性,RendellMS等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JAMA,1999,281(5):421-426]。

  • 标签: 枸橼酸西地那非 糖尿病患者 安全性 男性 ED 治疗
  • 简介:许多前列腺癌患者都要接受前列腺近距离放射治疗,而治疗后部分患者会发生勃起功能障碍(ED)等并发症。而治疗ED一线口服药西那非对此类患者疗效如何呢?MerrickGS等人进行相关研究给出了肯定答案[Urology,1999,53(6):1112-1116]。他们对62例接受前列腺近距离放疗合并ED患者,应用西那非治疗。

  • 标签: 前列腺癌患者 近距离放射治疗 ED患者 有效治疗 西地那非 放疗后
  • 简介:为评价初级保健条件下常规应用西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有效性和治疗后患者生活满意度及配偶对治疗满意度。GillA等对2816名患者进行了一项开放、多中心、前瞻性研究(IntJImpotRes,2001,13:338~347)。这些患者都至少应用西那非10周。用11EF评估治疗效果。生活满意度检测量表(LISAT8)来评估患者配偶对性生活满意度。患者应用西那非有效率为86.6%。应用西那非后IIEF所有项目评分都有显著性增加,特别是勃起功能评分均值增加了13.2%(P〈0.001)。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西地那非 首选治疗 常规剂量 生活满意度 患者配偶
  • 简介:有极少关于服用西那非或其他PDE5抑制剂治疗ED患者出现非动脉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报道。本文中,GorkinL等使用全球临床试验和欧洲观察研究安全性方面的数据资源评估非动脉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发生率(IntJClinPract,2006,60(4):500~503)。从有超过13000名患者参加临床试验数据和不少于每年35000患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出使用西那非后非动脉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发病率约为每年100000患者非动脉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发生率约为2.8例,与已报道美国普通人群样本估算值相似(为2.52例和11.8例/100000患者/年;年龄≥50岁)。这些数据并不能提示使用西那非会提高非动脉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发生率。

  • 标签: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西地那非 动脉性 发生率 临床试验数据 PDE5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