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以及评定将舒适护理实行于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此文样本数据是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本医院予以诊治60例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分组法是患者住院日期单双号,一组入组30例,试验组实行舒适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评估两组护理干预之前和之后GQOL-74生活质量评分分数,统计两组护理服务干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理干预之后GQOL-74生活质量评分分数较护理干预之前和对照组有关数值均提升,P<0.05,表明数据检测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护理服务干预满意度较对照组有关数值提升,P<0.05,表明数据检测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展示出较优临床效果。

  • 标签: 舒适护理 继发性高血压 脑出血
  • 简介: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30%~40%,其可经血液扩散或直接蔓延侵及骨骼,且一旦出现骨转移,则提示患者预后不良。骨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6个月。肿瘤骨转移会引起剧烈疼痛、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甚至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目。据报道,无症状肺癌患者骨显像检查时也可发现骨转移。因此,正确评价患者肿瘤骨转移情况有助于肿瘤分期、确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2006年第二版《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中,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站(NCCN)虽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仍推荐常规应用骨扫描排除骨转移,但更推崇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PET)进行评价。PET检查费用较昂贵,如何选择适合我国国情检查方法已成为目前国内学者讨论焦点之一。为此.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核素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应用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核素骨显像 肺癌骨转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管内占位诊断中应用MRI影像诊断效果。方法整群择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椎管内占位90例患者,将其分CT影像检查组45例和MRI影像检查组45例,比较两组诊断方法应用效果情况。结果经CT影像检查诊断准确率是84.44%;经MRI影像检查诊断准确率是100%,两组比照存在差异(P<0.05)。结论MRI影像应用于椎管内占位诊断中具有较为显著应用效果,诊断准确率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MRI影像 椎管内占位 诊断效果
  • 简介:以往诊断骨髓疾病主要方法是骨髓活检,但活检并不能真正反映骨髓改变全貌,且是一种有创检查。1980年磁共振成像(MRI)开始应用于临床,由于其无创性和对骨髓检查敏感性,为诊断骨髓疾病揭开了崭新的一页。1984年,Cohen等首先报道了MRI小儿白血病骨髓定性研究中应用。

  • 标签: 磁共振 急性白血病 骨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功能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进行过磁共振成像检查50例乳腺癌患者,对她们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她们检查结果和成像特点。结果所有的乳腺癌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发生黏液腺癌有10例患者,发生浸润性小叶癌有10例患者,发生浸润性导管癌有30例患者,发生病灶转移患者,病灶边缘形状不规则,且模糊不清,形状类似于圆形,呈现毛刺或分叶状态,对其进行动态增强扫描,会产生斑片状环形增强现象。讨论磁共振成像结果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病灶数目、大小及转移情况判断依据,具有极高应用价值,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功能 磁共振成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敏感成像在脑微出血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脑微出血患者153例,均经MRI明确诊断,同时给予磁敏感成像(SWI)扫描,分析脑微出血MRI及SWI表现。结果153例脑微出血病灶共检出脑微出血病灶681个,其中56例(36.60%)合并急性脑梗死,15例(9.80%)合并出血性脑卒中;脑微出血病灶SWI检出率100.00%(681/681)显著高于T1W148.16%(328/681)、T2W155.07%(375/681)(P<0.05);经SWI检查显示存在类圆形、均匀低信号脑微出血病灶,病灶边界清楚,无水肿带;脑微出血病灶轻度142例(92.81%),中度6例(3.92%),重度5例(3.27%)。结论磁敏感成像在脑微出血诊断中应用价值较好,能够提高脑微出血病灶检出率。

  • 标签: 磁敏感成像 脑微出血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成像技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中实际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来我院就诊10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临床诊断与CT成像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我院治疗100例腰间盘突出患者经诊断多位节段突出患者共60例,其中中央型后突出20例,中央型偏右后突出20例,中央型偏左后突20例,单节段突出患者40例,CT表现L4~L5腰椎间盘突出患者40例、L5~S1患者腰间盘突出60例。结论CT成像在腰间盘突出症中诊断符合率较高。

  • 标签: 腰间盘突出 CT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老年后循环缺血病变中检查意义。方法100例后循环缺血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存在血管病变76例(76%);其中病变在前循环共12例(12%)、病变在后循环共29例(29%)、病变在前循环和后循环共35例(3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存在血管病变79例(79%);其中病变在前循环共10例(10%)、病变在后循环共30例(30%)、病变在前循环和后循环共39例(39%)。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显示血管病变所占比例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血管病变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显示前循环病变、后循环病变及前后循环病变所占比例分别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具有无创检查方便等优点,能够较为准确对老年后循环缺血病变做出诊断,值得借鉴。

  • 标签: 后循环 缺血性脑血管病 磁共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老年
  • 简介: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01-2008-01因乳腺肿瘤来院就诊患者,通过观察其肿瘤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特点做初步性质诊断及术后病理结果做比较分析,旨在提高超声诊断水平。

  • 标签: 乳腺肿瘤/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硬化结节患者核磁共振成像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6年5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55例肝硬化结节患者,对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节性肝硬化T1W1检测呈现信号比正常肝组织稍强或者相同,T2W1检测则主要表现为结节区域弥漫分布不同程度较弱信号;30例合并结节肝硬化患者TIW1及T2W1扫描结果主要呈现为结节周围存在假包膜。结论采取核磁共振进行肝硬化诊断及疾病类型区分有着较强效果。核磁共振成像能对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进行良恶鉴定,并对恶性结节作出有效诊断。

  • 标签: 肝硬化结节 核磁共振 成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间盘突出症采用CT成像技术诊断作用。方法选择腰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均为我院2016年8至2017年10月收治,行CT检查,分析图像特征,并与较先进MRI检查结果展开对比。结果200例患者中,138例为单节段突出,62例为多节段突出,L3-4节段突出10例,L4-5节段突出122例,L5-S1节段突出68例。中央型后突40例,中央型偏左后突77例,中央型偏右后突83例。采用CT成像检查,骨质增生、钙化、真空症、滑移检出率方面,同MRI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CT成像技术对腰间盘突出症进行诊断,对腰骶椎间盘突出诊断率居较高水平,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CT成像技术 腰间盘突出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性疾病中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该时间段内选择接受治疗干预20例符合本次研究标准脑血管性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所有患者均采取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与常规磁共振两种检查方式。统计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异常检出率。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技术,数据差异显著,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性疾病中应用价值突出,能够准确发现疾病变化状况,客观提供疾病数值,从而实现对疾病程度量化表现,进而为临床治疗与预后干预提供有价值帮助数据,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血管性疾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3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为所有患者分别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将数字减影血管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对两种方法诊断效率进行对比。结果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比数字减影大脑前动脉瘤患者诊断例数多1例,两种方式对其他病情诊断例数相同,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疾病诊断中使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并且安全无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16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病诊断中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取我院收治8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并将检査结果与脑血管造影以及手术病理检查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82例患者中,共52例异常,包括10例血管狭窄和闭塞,11例动脉瘤,,16例血管变异,5例烟雾病,3例动静脉畸形,2例静脉窦血栓,2例高颅压致颅内动脉不显影,1例血管痉挛致血管纤细,1例静脉破裂出血,1例原始舌下动脉。其中有22例符合脑血管造影结果,30例患者与术中病理检查结果一致。结论采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值得普及和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血管病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超微血管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乳腺肿瘤患者39例作为样本。分别采用病理、超微血管成像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方法诊断。观察3种诊断结果之间差异。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提示,乳腺肿瘤患者良性率25.64%、恶性率74.36%;超微血管成像结果提示,乳腺肿瘤患者良性率23.08%、恶性率74.36%;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结果提示,乳腺肿瘤患者良性率23.08%、恶性率71.79%。结论超微血管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方面,检出率均较高,两者具有互补性。临床可视患者需求,对不同诊断方法进行合理选择。

  • 标签: 超微血管成像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乳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施行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行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手术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我院进行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手术患者资料,其中行常规护理患者45例,围术期护理干预患者47例,对比2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分级,护理满意度评分这2方面的数据差异。结果这2项数据上,护理干预组优势明显,且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施行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对手术效果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围术期 护理干预 乳腺纤维瘤切除术 并发症
  • 作者: 米雨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08-17
  • 出处:《今日健康》2020年第1期
  • 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安徽合肥238000
  • 简介:目的:静止期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治疗中应用超声弹性成像(UE),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进行超声检查67例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首先进行常规超声(US)扫描,随后切换至UE模式。以手术病理确诊结果为依据,比较US、UE诊断效能。结果:UE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38%、97.14%、91.04%,明显高于US诊断65.63%、60.00%、62.69%,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US相比,UE对静止期PCM诊断效能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浆细胞性乳腺炎;静止期;超声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诊断当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时间段内收治75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为对象,将其中检查后显示良性前列腺37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其余确诊为前列腺癌3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针对两组患者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诊断,观察实验组患者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情况,并分析实验组患者肿瘤组织与参照组患者检查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肿瘤组织平均ADC值明显低于正常组织,且实验组患者肿瘤组织平均ADC值与参照组患者相应指标对比后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患有前列腺癌患者诊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当中推广。

  • 标签: 前列腺癌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诊断 肿瘤组织 正常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