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的隧道用药方式用于治疗一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腹膜透析导管相关隧道炎,以避免感染导致的严重并发症。方法:我科2022年收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腹膜透析导管相关隧道感染一例,从全身抗感染、规律透析、降PTH、降磷、使用微量泵从外出口的位置泵入抗生素对腹膜透析隧道进行冲洗引流。结果:该患者于治疗护理21天后痊愈出院。结论:腹膜透析导管相关并发症及隧道感染须尽早干预,过去我们常规将留置针软管置入隧道3-4cm处,再连接输液管滴注抗生素使药物进入隧道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但是该患者脓肿较大,使用该方法药物置入困难,我们将用药方式进行改良,用50ml注射器抽吸抗生素连接延长管,常规消毒后,将延长管从外出口置入隧道3-4cm,使用微量泵持续泵入药物的方式进行冲洗和引流,效果良好,供大家参考。

  • 标签: 改良式隧道用药 腹膜透析 隧道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优质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隧道型导管留置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22年4月到2023年8月收诊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评估。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隧道型导管留置中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更高,有推广的意义。

  • 标签: 优质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 隧道型导管留置 影响
  • 简介: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顺利进行的保证。近年来,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高龄、糖尿病肾病、透析龄长等自身血管条件差的患者不断增加。为了维持血液透析治疗,可建立经皮下隧道留置带涤纶套导管,该导管使用时间长,

  • 标签: 血液透析滤过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护理
  • 简介: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是指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着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临床上,将疱疹消退后仍遗留强烈的疼痛时间超过一个月以上,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疼痛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更好地解除患者的痛苦,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我科2006年1月~12月,应用硬膜外皮下隧道置管镇痛术,能满意地控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疱疹 带状/并发症 疱疹 带状/治疗 神经痛/病因学 神经痛/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与安全护理对策 。 方 法:选取本医院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的在岗的 110 名急诊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安全护理对策。 结果: 影响急诊护理安全因素的有护患沟通较差( 63.64% )、专业知识不足( 40.91% )、心理素质欠佳( 30.91% )、法律意识不强( 23.64% )、急救能力较差( 18.18% )。 结论:急诊护理人员应 加强医患沟通、 法律法规的学习、 技术业务培训等,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确保急诊护理安全

  • 标签: 急诊护理 安全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从护理安全管理出发,提出了在护理管理实践中如何及时地发现不良隐患、制定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因素的影响,以确保护理工作优质高效地进行。

  • 标签: 护理安全 隐患分析 安全防范
  • 简介:目的观察云南白药用于血液透析导管隧道口渗血的效果.方法将66例尿毒症血液透析导管隧道口渗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局部按压法,观察组采取云南白药外敷法,观察两组止血效果.结果对照组止血有效率30.3%,观察组止血有效率84.8%,两组比较x2=20.1,P<0.01.结论透析导管隧道口渗血应用云南白药局部外敷效果较好.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置管 渗血 云南白药
  • 简介:王琇瑛先生是我国第一个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曾任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她拥有若干部著作,从事过众多的社会工作(她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中国护理事业。为了缅怀王琇瑛先生,中华护理杂志社组织了3篇纪念文章,本期将刊出《穿越时光隧道感受大家风范——纪念王琇瑛先生诞辰100周年》和《传承是最真诚的纪念——写在王琇瑛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另外1篇《缅怀王琇瑛先生诞辰100周年》已刊登在《中华护理杂志》2008年5月第43卷第5期,敬请关注。为了表彰对护理学科做出杰出贡献的护理专家,本刊开辟了“学科人物”栏目,欢迎赐稿。稿件可发至hlxkrw@sina.com

  • 标签: 隧道 感受 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 中华护理学会 《中华护理杂志》 全国妇联
  • 简介:摘要:目标: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预防护理安全中的作用。方法: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800名入院患者被选定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400人。对照组提供日常护理,观察组提供护理安全管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安全风险的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7.78%和对照组77.78%的差异在统计上很大,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大大低于对照组(P < 0.05),差异在统计上很大。结论:内镜患者安全管理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果,提高了护士对预防和控制不安全因素的认识,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减少了风险事件,并促进了临床应用。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内镜护理 安全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改良的巩膜隧道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4月~2023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为纳入样本,人数共计60例,遵循奇偶数分组方式,均分为对照组(传统治疗)及研究组(改良的孔膜隧道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对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数据进行整合记录,同时引用统计学系统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变化。结果:统计结果可见,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另一组,眼压及平均眼压优于另一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另一组,P值达到<0.05标准,有可比性。结论:改良的巩膜隧道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临床效果良好,应用价值较高,值得科学借鉴、推广。

  • 标签: 改良的巩膜隧道青光眼阀植入术 难治性青光眼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安全管理与安全隐患防范在影像科的应用效果。 方法 便利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在某三甲医院影像科就诊的12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管理与安全隐患防范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5%(3/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 (15/6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护理安全管理与安全隐患防范运用在影像科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影像科 护理安全管理 安全隐患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将 针对护理安全隐患提示牌在护理安全中的作用进行调研分析。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 9 年 1 月~ 2019 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安全护理对减少老年精神科安全隐患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精神科90例老年患者以性别分组,观察组安全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安全隐患发生率6.67%(3/45)、护理满意度95.55%(43/45)。对照组安全隐患发生率22.22%(10/45)、护理满意度为满意度84.44%(38/45)。统计差异显著(P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老年精神科 安全隐患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降低老年精神病学护理潜在安全危害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精神科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护理的满意度。另外,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护理安全危害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患者满意度为96%,对照组护理患者满意度为70%。 两者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老年精神科 安全隐患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安全管理中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手术室接收的2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均为100例,分别实施常规手术管理和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可以提高患者安全,避免护患纠纷,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手术室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安全隐患自查模式联合安全隐患警示牌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以80例麻醉恢复室中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主要对象,选取与本院,并采用平均数据法分到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安全隐患自查模式联合安全隐患警示牌)分析护理中的数据。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麻醉恢复室采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联合安全隐患警示牌,能够有效地提高安全性,保障患者健康。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安全隐患自查模式 安全隐患警示牌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内科护理安全管理成为了医院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主要涉及内科患者的护理安全、药物安全、感染控制、医疗质量等方面,因此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探讨和实践。

  • 标签: 内科护理,安全护理,安全管理,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提升口腔护理质量,让病患能够享受更好的服务与护理,进而提高病患的满意程度。方法:配备四手操作护理人员,提升护理人员水平与素质,带给病患高效、细致的口腔护理。结果: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病患更加放心满意,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确保口腔护理的质量,改善或升级护理手段,能够增进护患关系,也能够提升工作质量。

  • 标签: 口腔护理 质量 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