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1 个结果
  • 作者: 罗韬
  • 学科: 医药卫生 > 治疗学
  • 创建时间:2022-08-16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1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翼状胬肉切除术分别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生物羊膜移植术种术式治疗翼状胬肉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入60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对照各30例,予以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观察予以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比较效果;角膜创面恢复正常时间、新生血管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患者QOL量表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效果、QOL量表评分、角膜创面恢复正常时间、新生血管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P<0.05。结论 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获得良好效果,可有效促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改善,并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翼状胬肉;效果;视力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病患合并侵袭真菌病(IFD)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血液科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12例血液病合并IFD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中确诊(proven)1例、拟诊(probable)8例、疑似(possible)3例,分别给予氟康唑、霉素B脱氧胆酸盐、伊曲康唑121服胶囊或伏立康唑治疗,并同时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升高白细胞。治疗后确诊1例死亡、拟诊8例死亡3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例;疑似3例中死亡、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各1例,总病死率为41.7%。结论血液病合并IFD病死率高,在治疗IFD同时,应用G-CSF对于血液病患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者,及早配合抗真菌药物应用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病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血流感染病原微生物学和特征。方法回顾分析3年来全部血液培养患者临床资料住院患者,将符合血流感染诊断标准及明确诊断是感染病原菌计入结果,进行分析(不包括同患者重复菌株)。结果3年共检出血流感染病原菌800株。其中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菌199株,来自其他医疗机构病原菌23株。3年住院血流感染患者总计542例,血流感染年发生率平均为32.8/1万住院患者。共检出医院获得感染病原菌578株,占全部菌株72.3%。血流感染菌株和医院感染菌株中革兰阳性菌分别占40.3%和43.4%,革兰阴性菌分别占54.8%和50.3%,真菌(包括念珠菌属和隐球菌属)分别占4.3%和5.7%,厌氧菌分别占0.6%和0.5%。全部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占28.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占18.6%,肺炎克雷伯菌占9.8%,金葡菌占8.1%,肠球菌属细菌占7.4%,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4.1%和2.9%。全部送检标本中有129份为污染菌,污染率为1.4%。复数菌感染36例,占全部感染4.7%。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中,普通病房感染病原菌株362株,占医院感染菌株62.6%,ICU感染菌株216株,占医院感染菌株37.4%,其中呼吸ICU55株,外科ICU83株,新生儿ICU50株,急症ICU27株。普通病房感染最多是大肠埃希菌,呼吸ICU和急症ICU感染最多是CNS,外科ICU感染最多是鲍曼不动杆菌,新生儿ICU感染最多是肺炎克雷伯菌。结论该院近3年住院患者血流感染年发生率平均为32.8/1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普通病房及不同专科Icu主要病原菌菌种有所不同

  • 标签: 血流感染 菌群分布 多微生物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目的1.评估Trizivir^TM(AZT+3TC+ABC,TZV)治疗中国HIV/AIDS患者疗效和安全;2.HIV/AIDS患者依从;3.考察中国社区内HIV/AIDS患者服用固定剂量三联片治疗可行方法80例HIV/AIDS患者进入治疗。是项单中心、开放式、无对照临床试验。患者接受36个月治疗,在治疗1,2,3,4,5,6,9,12,18,24,30和36个月按时到门诊随访。结果57例(71.3%)患者完成36个月治疗随访,23例(28.7%)在治疗过程中因药物不良反应、机会性感染复发、依从不好或治疗失败而退出。57例治疗3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增加252/μL,93.0%患者显示病毒载量〈400拷贝/mL。在36个月治疗期间,有4例患者出现耐药。结论TZV抗病毒效果显著,对于病毒载量〉500000拷贝/mL患者也有很好效果,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显示明显增加。TZV不良反应较少,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较少,服用方便,患者服药依从好,某些患者尤其有毒瘾者不失为种可以选用治疗方案。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 三协唯 有效性 安全性 依从性
  • 简介:侵袭肺曲霉病(IPA)快速诊断仍然存在挑战,作者使用酶免疫方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半乳甘露聚糖(GM),以便该试验直接用于靶器官标本检测。99例高危血液系统疾病患其中58例患者为确诊或拟诊侵袭肺曲霉病)使用酶免疫方法检测BALF中GM含量并分析其结果。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侵袭性肺曲霉病 血液系统疾病 半乳甘露聚糖 检测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医院感染患者临床特征,为制订有效MRSA感染控制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2011年1-6月MRSA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重症监护病房(ICU)MRSA医院感染率高于非IC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MRSA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61.1%)和血流感染(27.8%)为主,而非ICU以皮肤软组织感染(66.7%)为主,不同科室MRSA感染疾病谱存在差异(P〈0.05);ICU和非ICUMRSA感染患者在年龄、基础疾病、侵袭操作、手术、疾病转归等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和非ICUMRSA感染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控制措施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非重症监护病房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院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取我院2007年3月—2009年3月住院625例AECOPD患者下呼吸道痰液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刷取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病原体患者共有440例,分离到病原菌478株,以革兰阴性杆菌占首位,达65.27%,检出病原菌群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占20.71%。真菌占14.02%,真菌中白念珠菌检出率最高(6.69%)。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严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较敏感;革兰阳性球菌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高,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结论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现象明显,二重感染逐年增加,且占有较大比重。临床COPD患者选用抗生素治疗时应重视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减少不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与二重感染产生。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发作期 病原体 耐药性 感染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就应对传播寨卡病毒蚊虫方法进行试验研究,包括蚊虫进行基因修饰以及使蚊虫携带细菌以抑制蚊卵孵化。WHO表示,其专家团队已经目前5种应对伊蚊策略进行了评估。

  • 标签: 世界卫生组织 试验研究 病毒 寨卡 传播 蚊子
  • 简介:目的:探讨饮食护理+运动疗法在痛风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0例痛风患者随机数字分组各25例,对照采用常规对症护理观察对照基础上采用饮食护理联合运动疗法。结果:观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P<0.05);护理前无差异护理观察血尿酸水平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P<0.05);观察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P<0.05)。结论:饮食护理+运动疗法在痛风治疗中应用效果理想,可以辅助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尿酸指标,缓解疼痛症状,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应用。

  • 标签: 饮食护理+运动疗法;痛风;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耳鼻喉科患者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为提高耳鼻喉科患者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2月于耳鼻喉科进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易感因素,采用列联表卡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在6753例耳鼻喉科手术患者中,152例(2.25%)发生医院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是否转科、切口类型、手术时长、合并症与耳鼻喉科患者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有关。未发生医院感染耳鼻喉科手术患者疾病治愈率高于发生医院感染患者(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831,95%CI:1.758-4.558)、年龄较大(OR=5.833,95%CI:4.491-7.577)、转科(OR=1.790,95%CI:1.008-3.178)、切口污染等级较高(Ⅰ类切口、Ⅱ类切口、Ⅲ类切口OR值分别为34.866、2120.995、43917.453)和手术时间较长(OR=9.384,95%CI:18.168-47.525)为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是多因素共同参与结果,要从患者实际身体状况出发,进行全面综合医院感染防治。

  • 标签: 耳鼻喉科手术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省东莞市2007--2009年腹泻患者中沙门菌感染情况和菌株血清型别、同源及耐药性变化。方法纳入研究腹泻患者进行沙门菌检测,对分离到菌株进行血清分型、药物敏感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2007--2009年共检测760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分离到53株沙门菌,检出率为7.0%;共分得15种血清型,鼠伤寒和肠炎沙门菌居多;大多数沙门菌常用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除肠炎沙门菌、斯坦利维尔沙门菌和B型副伤寒沙门菌外,其余菌株血清型无同PFGE型别的菌株;用XbaI酶切11株肠炎沙门菌可分为PFGE—XbsⅠ1~6型,其中PFGE-XbaI4型为优势型别。用SfiI和Notl酶5株肠炎沙门菌进行再分型,综合用XbaI/SfiI/NotI3种酶结果发现仍有2PFGE图谱是完全。结论2007--2009年度广东省东莞市沙门菌感染多数为散发病例,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治疗沙门菌感染首选药物。

  • 标签: 沙门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临床特点,以期为早期预防和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5年4月收治住院7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相关资料,患者肺部感染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病原菌分布、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以表现为正常,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增高,影像学提示以双肺感染较常见,常见病原菌是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发生肺部感染易感因素主要是:粒细胞缺乏、Ⅲ期多发性骨髓瘤、合并症。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临床症状多样;其易感因素主要是机体免疫力低下;常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菌。在病原菌未检出前,经验使用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或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进展。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肺部感染 粒细胞缺乏
  • 简介:目的评价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中应用安全和有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去甲万古霉素静脉用药HSCT住院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任何不良事件,判断不良事件与药物关系、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观察疗效。结果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共入选病例95例,其中进行临床和实验室安全评价者93例。出现不良反应者共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其中肾功能损害7例(7.5%)、肝功能损害4例(4.3%)、肝肾损害伴血尿者1例(1.1%)、肠道菌群失调1例(1.1%)、耳鸣1例(1.1%)、血栓静脉炎1例(1.1%)。年龄≥45岁,合并应用其他易造成肾脏损伤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霉素B、膦甲酸钠)都是造成肾脏损害高危因素。而以上因素均不是肝脏损害高危因素。可评价疗效81例中,47例有效,总有效率58.0%。结论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在HSCT患者临床应用中有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人群高,合并应用其他易造成肾脏损伤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霉素B、膦甲酸钠)易发生肾脏损害。

  • 标签: 去甲万古霉素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非粒细胞缺乏肺曲霉病患血清Dectin-1检测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非粒细胞缺乏曲霉病患22例(肺曲霉病),健康体检者54例(对照),留取血清,ELISA方法检测血清Dectin-1水平。分析Dectin-1水平与血清1,3-D葡聚糖抗原检测(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和血白细胞计数关系。结果肺曲霉病血清Dectin-1水平为(427.2±42.6)pg/mL,对照为(280.8±39.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ctin-1水平与血白细胞计数、G试验、GM试验无相关。结论在非粒细胞缺乏曲霉病患血清中,Dectin-1水平明显增高,提示Dectin-1是重要抗曲霉免疫分子。

  • 标签: 肺曲霉病 非粒细胞缺乏 DECTIN-1 免疫
  • 简介:目的了解儿童患者临床分离肠球菌属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158株肠球菌MIC,Nithocefin纸片检测B内酰胺酶,数据用WHONET5.3软件分析处理。结果158株儿童临床分离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坚韧肠球菌、鸟肠球菌和海氏肠球菌分别占56.3%、39.9%、1.3%、1.3%和1.3%;屎肠球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96.8%,95,2%和84.1%,粪肠球菌对上述3种抗菌药耐药率分别为23.6%,18%和49,4%,屎肠球菌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P〈20,001);粪肠球菌出现2株万古霉素MIC为8mg/L耐药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替考拉宁全部敏感。儿童患者中多重耐药肠球菌属菌株占88.6%。结论儿童患者肠球菌属耐药状况十分严重,尤其屎肠球菌B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率很高。

  • 标签: 肠球菌 耐药性 微生物 抗生素
  • 作者: 刘凤芬
  • 学科: 医药卫生 > 治疗学
  • 创建时间:2022-10-19
  • 出处:《系统医学》2022年第2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总结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3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在治疗全过程患者实施精心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溶栓治疗,并收到了良好护理效果。结论: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方法同时在溶栓期间给予精心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对于脑梗塞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脑梗塞;观察与护理
  • 简介:目的按照不同原发病及年龄分层统计、分析血液病患血培养分离菌分布和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血液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血培养标本结果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共送检1695份血培养标本,阳性标本302份,阳性率为17.8%,分离到113株革兰阳性菌(37.4%),170株革兰阴性菌(56.3%),19株真菌(6.3%)。血培养阳性率最高原发病是骨髓瘤(26.5%),其次是白血病(24.3%)。年龄分组中60~80岁患者血培养阳性率为17.9%,〈60岁阳性率为17.8%。血培养阳性标本中,革兰阳性菌阳性率最高年龄段为60~80岁,阳性率为39.5%。革兰阳性菌中以葡萄球菌属居首,革兰阴性菌中肠杆菌科细菌最多。革兰阳性菌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有较高敏感率,革兰阴性菌亚胺培南、头孢替坦有较高敏感率。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对青霉素G均有较高耐药率。结论1695份血液科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分析显示革兰阴性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在血流感染中占多数。血培养分离菌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而检出原发病最多为骨髓瘤;60~80岁患者比率最高。不同原发病、年龄分层血培养分离菌分布和敏感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血培养 原发病 年龄分层 耐药性 敏感性
  • 简介:随着抗生素广泛应用及放化疗强度增加,侵袭真菌感染发病率显著升高,已成为免疫力低下,特别是肿瘤及粒细胞缺乏患者死亡主要原因之.侵袭真菌感染主要由条件致病菌引起,如念珠菌和曲霉.头状地霉(Geotrichumcapitatum)感染是非常少见真菌感染,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患中.本文介绍了1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头状地霉血流感染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血流感染 侵袭性真菌感染 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液系统疾病 免疫力低下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科脓毒症患者危险因素,为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急诊科病房2011年8月-2014年7月140例脓毒症患者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将急诊科3年间出院患者信息数据库中所有数据导入Excel2007,运用Stata7.0统计软件660例感染病例(140例脓毒症和520例非脓毒症进行描述分析和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发生率为6.8%,病死率为3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和D-二聚体升高是急诊科脓毒症患者发病独立危险因素。140例脓毒症中死亡(67例)与存活(73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血脂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和肾功能不全是影响脓毒症预后危险因素。结论急诊科老年患者居多,脓毒症患病率在逐年增高,脓毒症患者多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和凝血功能障碍。而高龄、高血脂、血肌酐升高和甲状腺功能异常可作为临床独立预判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实验依据。

  • 标签: 脓毒症 急诊科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