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本文旨在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中等容稀释自体输血(ANH)初期研究基础上,探讨异体输血及ANH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差异方法:选择妇科恶性肿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2容稀释自体输血(I):于麻醉后手术切皮前经桡动脉放血400~600ml,同时经静脉输入相当容量羟乙基淀粉,手术后半阶段将自体血回输;异体输血(Ⅱ):术中输异体悬浮红细胞2~3U。分别于术前、术后1d、术后5d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K)、巨噬细胞、IL系列因子、IgG、IgM、CD3^+、CD4^+、CD4^+/CD8^+变化情况。结果:①2术后1dCD3^+、CD4^+、CD4^+/CD8^+较术前显著减少,其中较I减少更明显,NK细胞升高(P〈O.05);术后5dⅡCD3^+、CD4^+、CD4^+/CD8^+仍较术前显著减少,而I均基本恢复正常,且ICD3^+、CD4^+高于Ⅱ(P〈O.05)。②术后1dIgA、lgG2均减少.IL-6、IL-8、TNF-α2均升高,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5dI均基本恢复正常,Ⅱ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2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输血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而异体输血免疫功能抑制明显。围手术期自体输血较异体输血具有明显优越

  • 标签: 等容稀释 自体输血 异体输血 妇科恶性肿瘤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内科患者输血阈值水平,评价不同输血策略老年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及临床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03-2014-03老年内科患者临床输血资料及病历资料,统计分析老年患者输血阈值水平;根据患者输血前血红蛋白(Hb)水平将患者分为开放输血(〉60g/L)和限制输血(〈60g/L),比较分析2输注效果、病死率、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院内感染指标。结果:老年内科患者输血Hb阈值达(63.8±15.1)g/L,限制输血输注显效率明显高于开放输血(P〈0.01),无效及效果不佳比率明显低于开放(P〈0.01);2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感染率,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限制输血策略对于提高老年患者输注效率,减少院内感染率和住院时间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老年患者 限制性输血 开放性输血
  • 简介:目的:观察国产羟乙基淀粉急性容血液稀释异位妊娠手术患者肾功能影响。方法:将72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对照,每组36例。2均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前采集自体血至储血袋,然后分别静脉输注体积国产、进口羟乙基淀粉130/0.4,自体血于术中或术后输注。检测2患者术前、术中自体血回输前、术毕时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术前、术后24h及48hβ2微球蛋白(β2-MG)、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肾功能指标。结果:(1)与术前比较,2自体血回输前、术毕时Hb、Hct均有定下降(P〈0.05),尤其在自体血回输前下降明显,但仍在正常范围内。2各时点Hb、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自体血回输前、术毕时PT、APTT、TT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2)与术前比较,2术后24h及48hβ2-MG、BUN及Cr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2各时点β2-MG、BUN及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羟乙基淀粉作为扩容剂应用于急性容血液稀释肾脏功能影响较小,安全较高。

  • 标签: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羟乙基淀粉 国产 异位妊娠 肾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乙肝前S1抗原(pre-S1)在几种常见乙肝模式患者鉴别诊断中临床价值。方法353例乙肝对半不同模式患者血清及50例全阴对照血清,同步进行pre-S1及HBV-DNA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HBcAb(+)模式,pre—S1检出率为85.7%,HBV-DNA检出率为87.8%;在HBsAg(+)、HBcAb(+)、HBeAb(+)模式,pre-S1检出率为53.9%,HBV-DNA检出率为49.4%;在HBsAg(+)、HBeAg(+)模式,pre—S1检出率为78.3%,HBV—DNA检出率为80.0%;在HBsAg(+)、HBcAb(+)模式,pro-S1检出率为28.6%,HBV—DNA检出率为24.5%;在HBsAg(+)、HBeAg(+)、HBeAb(+)模式,pre-S1检出率为16.7%,HBV—DNA检出率为0.0%;在其他模式,pre-S1和HBV-DNA检出率均为0.0%。结论:乙肝前S1抗原可作为HBV在体内复制可靠标志。

  • 标签: 乙肝病毒 前S1抗原 HBV-DNA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输血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方法:分析8例老年患者输血后精神障碍临床资料。结果:有多种因素可能与其发生有关,包括年龄、贫血、血细胞比容低、低蛋白血症、药物、大量输血、低氧血症、血源、酗酒。结论:针对相关因素综合预防及处理是老年患者输血后精神障碍重要治疗策略。

  • 标签: 老年人 输血 精神障碍
  • 简介:目的:目的探讨冷沉淀在出血和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有效与必要方法:分别监测12例出血患者使用冷沉淀前后2h创面渗血情况,血压,引流物,PT,APTT,PLT指标和34例抗感染患者Fn含量,白细胞计数,体温,脉搏指标,对比各指标前后变化,分析使用冷沉淀有效。结果:各项监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LT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在出血和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合理使用冷沉淀,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血液输入和抗生素使用,节约有限血液资源和医药资源。出血用量。

  • 标签: 冷沉淀 出血 必要性
  • 简介:目的:评价急性容血液稀释(ANH)式自体输血在异位妊娠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6例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研究对象,以采用ANH50例患者观察,其余46例患者对照。记录观察血液稀释前后动脉血pH、PaO2、PaCO2、HCO3-、碱剩余(BE)、血乳酸(LAC)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2患者术前、术后1h、术后24hHb、Hct、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液指标及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患者出血量和异体输血量。结果:(1)观察血液稀释前后pH、PaO2、PaCO2、HCO3-、BE、LAC血气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2)观察术后1hHb、H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P〈0.05),但术后24h水平高于对照(P〈0.05)。观察术后1hPT、APTT、INR明显延长(P〈0.05),术后24h恢复正常。(3)与术前比较,2术后1h和24hCRP及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CRP及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P〈0.05);2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异体血输注例数和异体输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H异位妊娠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和减少异体血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自体输血 异位妊娠 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对于需输血急性白血病患能否通过应用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减少患者医院感染方法:随机选择2008-01-2012-01血液科住院治疗急性白血病(除去M3)需要输血患者,去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病例,将191例患者分为研究(95例)及对照(96例),在患者需要输血时,分别输注普通血液成分及去白细胞血液成分,最后比较2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89%∶52.08%,P〈0.05)。结论:对于需输血急性白血病患,使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技术能减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 标签: 去白细胞输血技术 白血病 急性 医院感染
  • 简介: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在常见血液病中分布特征,探讨血液病患首输血前检测不规则抗体价值。方法:用微柱凝胶方法3742例血液病患输血前抗体筛查和鉴定,分析不规则抗体类型和特征。结果:共检测出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98例(2.62%),其中同种抗体53例(54.1%),以抗-E抗体最多;自身抗体45例(45.9%),以IgG型抗体最多。在所有血液病患中,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居首位。结论:血液病患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正常人群,血液病患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利于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输血 血液病 不规则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比例新鲜冰冻血浆(FFP)大量输注创伤大失血患者凝血功能影响。方法:选择进行输血治疗146例严重创伤大失血患者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大失血4h内输注FFP和悬浮红细胞(SRBC)比例进行分组。FFP∶SRBC=1∶3为低FFP,51例;FFP∶SRBC=1∶2为中FFP,46例;FFP∶SRBC=1∶1为高FFP,49例。比较3患者输血后24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PLT)指标恢复情况。结果:13患者输血前在年龄、体质量、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及体温、呼吸、脉搏、收缩压、舒张压主要生命体征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间输血前PT、APTT、TT、FIB、PLT指标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输血后24hPT、APTT、TT、FIB、PLT指标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24h中FFP和高FFPPT、APTT、TT、FIB、PLT指标恢复情况好于低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高比例FFP输注能在定程度上改善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减少不必要出血,提高输血疗效和安全

  • 标签: 新鲜冰冻血浆 大量输血 创伤 凝血功能
  • 简介:目的:通过调查非淋病尿道炎患者解脲脲原体(Uu)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MycoplasmaIST2支原体试剂盒1897例非淋病尿道炎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Uu阳性检出率为43.2%(819/1897)。Uu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敏感率最低,分别为14.8%、24.7%;原始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敏感率较高,分别为100%、100%、97.4%;对红霉素、四环素敏感率分别为62.5%、91.4%;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敏感率均为75.9%。结论:Uu为非淋病尿道炎重要病原体,必须加强耐药性检测,以有效控制Uu感染

  • 标签: 非淋病性尿道炎 解脲脲原体 感染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凝血、抗凝与纤溶功能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发色底物及胶乳增强免疫比浊分别测定不同类型冠心病患160例及健康对照者80例血浆抗凝血酶(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及D-二聚体(D-dimer)活性或含量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比较,冠心病患AT、t-PA活性显著降低,PAI-1、D-dimer活性或含量水平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比较,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心肌梗死AT、t-PA、PAI-1、D-dimer活性或含量水平亦有显著改变(P〈0.05或P〈0.01)。结论:冠心病患特别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及纤溶活性亢进。

  • 标签: 冠心病 抗凝血酶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 D-二聚体
  • 简介:目的:研究输血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采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012-06-2016-12首次诊断84例MM患者根据是否输血分为输血(42例)和非输血(42例)。观察各组总生存率(OS)及无进展生存率(PFS)。结果:输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比非输血患者低。输血患者硼替佐米使用率更高。单因素分析中采取输血患者PFS更低;年龄、ISS分期、血小板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肌酐水平、血清β2-MG、血清钙和沙利度胺药物使用是OS和PFS共同影响因素。采用多变量分析,高龄(≥60),高血清钙(≥2.75mmol/L)是影响MM患者OS危险因素,高血小板水平(≥100×10^9/L)和沙利度胺药物使用是OS保护因素。Ig分型和沙利度胺应用是MM患者PFS独立预后因素。输血不是MM患者OS和PFS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沙利度胺药物能够有效提高患者OS和PFS。输血不影响MM患者PFS以及OS,不是MM患者预后危险因素。

  • 标签: 输血 多发性骨髓瘤 生存分析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和血小板洗涤(PW)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患者体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水平及血小板计数(BPC)变化影响。方法各组测定PAIg和BPC变化并作统计学处理比较。结果:PE加PW治疗PAIg含量递减速度均明显快于普通治疗(P〈0.01),普通治疗BPC回升速度明显慢于PE加PW(P〈0.01)。结论:血浆置换及血小板洗涤治疗ITP可迅速降低患者体内PAIg水平、促进体内BPC回升;BPC回升与PAIg水平递减呈负相关,动态监测PAIg和BPC变化有助于及时评估患者病情转归情况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浆置换 血小板洗涤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计数 新鲜冰冻血浆
  • 简介:目的:了解肿瘤患者医院感染肠杆菌科细菌好发部位及耐药性,提供流行病学资料,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68例发生肠杆菌科细菌医院感染肿瘤患者病历资料;采用WHONET5.6版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2013-2014年肠杆菌科细菌医院感染肿瘤患者共168例,其感染高发部位依次为:呼吸道48.2%、泌尿道24.4%、皮肤、黏膜12.5%;分离到200株肠杆菌科细菌,32株为复数菌感染,其中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奇异变形杆菌较常见,分别占30.0%、20.5%、15.0%;药敏数据显示:本组200株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检出率为30.5%,检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共101株,其中产ESBLs细菌检出61株,检出率为60.40%;耐药率最高抗菌药物是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每种病原菌均超过75%;阿米卡星、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均〈20.0%。结论:肿瘤患者医院感染肠杆菌科细菌临床分布上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有所上升,所分离细菌耐药性严重,只有做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避免多药耐药菌株产生,减轻个人和社会医疗费用负担。

  • 标签: 肿瘤患者 肠杆菌科细菌 医院感染 好发部位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本文旨在对行剖宫产术孕产妇进行容稀释自体输血(ANH)初期研究基础上,探讨异体输血及ANH行剖宫产术孕产妇免疫功能影响差异方法:选择待进行剖宫产术分娩孕产妇50例,随机分为2。ANH(Ⅰ):于麻醉后手术切皮前经桡动脉放血400~600ml,同时经静脉输入容量扩容液,产后或产程即将结束时将自体血回输。异体输血(Ⅱ):剖宫产术中据情况给予异体悬浮红细胞2~3单位。分别于产前、产后第1、5天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K)、巨噬细胞、IL系列因子、IgG、IgM、CD3+、CD4+、CD4+/CD8+变化情况。结果:12产后1天CD3+、CD4+、CD4+/CD8+较产前显著减少,其中较Ⅰ减少更明显,NK细胞升高,P〈0.05。产后5天ⅡCD3+、CD4+、CD4+/CD8+仍较产前显著减少,而Ⅰ均基本恢复正常,且ⅠCD3+、CD4+、高于Ⅱ,P〈0.05。2产后1天IgA、lgG2均减少,IL-6、IL-8、TNF-a2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5天Ⅰ均基本恢复正常,Ⅱ与产前相比,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2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产后1天CD3+、CD4+、CD4+/CD8+较产前显著减少,其中较Ⅰ减少更明显,NK细胞升高,P〈0.05。产后5天ⅡCD3+、CD4+、CD4+/CD8+仍较产前显著减少,而Ⅰ均基本恢复正常,且ⅠCD3+、CD4+、高于Ⅱ,P〈0.05。2产后1天IgA、lgG2均减少,IL-6、IL-8、TNF-a2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5天Ⅰ均基本恢复正常,Ⅱ与产前相比,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2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等容稀释 自体输血 孕产妇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脑梗死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2例经临床确诊脑梗死患者,给予低分子量肝素和脑保护剂治疗,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特性,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经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后,患者全血高切黏度(P=0.0008)、全血低切黏度(P=0.0009)、血浆黏度(P=0.0008)、红细胞压积(P=0.0351)、血沉(P=0.0093)、全血高切还原黏度(P=0.0007)、全血低切还原黏度(P=0.0008)、红细胞聚集指数(P=0.0075)均显著降低,治疗总有效率达87.5%。结论:低分子量肝素可以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疗效显著

  • 标签: 低分子量肝素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肝脾破裂急诊手术患者组织氧代谢影响。方法:以行自体血回输64例肝脾破裂急诊手术患者观察,对照为同期单纯输注异体血相同或类似类型急诊手术患者62例。观察2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24h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含量(CaO_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_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静脉血氧含量(CvO_2)、氧摄取率(ERO_2)、血乳酸浓度(aLac、vLac)变化以及术后红细胞变形指数(RCDI)、全血及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含量。结果:①术后观察PaO_2、CaO_2、PvO_2、SvO_2、CvO_2均明显高于对照(P〈0.05),术后、术后24h观察ERO_2以及aLac、vLac均明显低于对照(P〈0.05);②术后观察RCDI为0.143±0.106,明显低于对照0.168±0.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及红细胞2,3-BPG含量分别为(2.51±0.20)μmol/ml和(4.39±0.41)μmol/ml,明显高于对照(1.65±0.17)μmol/ml和(3.27±0.34)μmol/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即刻为患者提供完全相容血液,迅速补充血容量,明显提高血氧含量及血氧饱和度和改善组织细胞缺氧状况,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自体血回输 肝脾破裂 组织 氧代谢
  • 简介: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名第1,肺癌总5年生存率仍在15%以下。在肺癌治疗中,尤其在放化疗之后经常出现白细胞下降骨髓抑制。我科自2005—2012年出现肺癌并发骨髓抑制同时伴有血红蛋白减少20例,应用成分输血治疗疗效显著,现将临床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 标签: 肺癌 类白血病
  • 简介:目的:探讨患者血红蛋白(Hb)24h动态评估手术患者失血量。方法:选择住院手术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类别分择期手术(42例)和非择期手术(54例),比较Hb24h动态失血量和临床常用称重+计量失血量差异,同时分析Hb24h动态在2失/输血比、达到预期Hb比率和输血过量或不足率指标。结果:择期手术Hb24h动态失血量和称重+计量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P〉0.05),非择期手术Hb24h动态失血量和称重+计量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8,P〈0.01),择期手术失/输血比明显低于非择期手术(χ2=115.95,P〈0.01),输血后达到预期Hb比率在择期手术和非择期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χ2=4.92,P〈0.05),其中,择期手术发生过量或不足有2例,而非择期手术发生11例。结论:Hb24h动态优于称重+计量,具有精确和简单易行优点,设定患者术后HB目标值后,效果更佳,为临床医生和输血科提供了个客观输血指标,极大地减少了因输血带来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可以选择应用,但应注意患者在就诊前失血量和因机体代偿变化引起Hb假性增高。

  • 标签: Hb的24h动态法 称重法和计量法 手术患者 失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