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西药临床药学服务过程中的风险及引起风险的主要原因进行探讨,通过一定的方式规避风险,为更好的建立西药等相关用药体系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根据相关的治疗情况统计,对于不同的患者应用不同的失效模式,辅以效应分析法,以此对临床药学服务模式进行风险识别管理和研究,以便制定相关的策略,结果分析得出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共计15项流程,21项失效环节,对其中排名靠前的高危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从而可以前瞻的识别高危风险,并结合风险产生的原因,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的发生。

  • 标签: 西药临床药学 服务风险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房药品调配差错的原因并研究其控制策略。方法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药房内部药品调配差错登记本中的120例差错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出错类型进行统计并分析原因。结果药品品种出错23例,占比19.17%;剂量剂型出错20例,占比16.67%;药品数量出错8例,占比6.66%;退药出错9例,占比7.5%;用法用量出错11例,占比9.16%;生产厂家出错11例,占比9.17%;包装相似混淆13例,占比10.83%;医师医嘱15例,占比12.50%;发错科室10例,占比8.33%。结论我院对药房药品调配差错产生的原因展开了调查分析后,根据结果制定了控制方法进行预防。并在日后工作中按照要求严格执行,改善我院的药品使用流程和制度,调整工作人员工作心态,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调配 差错原因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策略。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这段期间内,对来我院进行血液细胞检验的受检者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对比标本分析结果差异性,并分析影响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抗凝剂配比、放置温度以及储存检验时间均会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结论采血部位、配比抗凝剂方式、放置温度以及储存检测时间都会影响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所以在检验血液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每个环节,从而提升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 标签: 医学检验 血液细胞检验 质量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国际惯行的ICD-10的疾病分类编码方法,对患者病历首页疾病及手术操作编码进行质量控制,以期提高编码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方法以数字随机法将本院录入的病案以110的比例进行病案核查,记录其错误问题。结果在主诊断编码、其他诊断编码、手术操作编码中,月平均错误率最高的为主诊断编码,达到15%。采用PDCA对其进行持续性质量改进后,每月编码错误率大幅下降,其中主诊断编码的错误率从最初的最大值23%持续性下降为最小值12%,而其他诊断编码的错误率从起初的最大值20%持续性下降为最小值5%,手术操作编码的错误率从起初的最大值10%持续性下降至最小值7%。结论通过PDCA对ICD编码进行质量改进,可以提高编码的准确性。

  • 标签: 病历 编码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ELISA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策略。方法我站从2017年5月始,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ELISA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管理,随机选取2017年3月-4月期间(常规质量控制与管理)与2017年7月-8月期间(优化质量控制与管理)各4000份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对比两段时期内的标本检验合格情况。结果与2017年3月-4月对比,2017年7月-8月期间标本采集不合格率、工作人员差错率、标本检测不合格率、结果异常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化血站ELISA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检测合格率与准确性。

  • 标签: 血站 ELISA检测 实验室 检测过程 质量控制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疗保险费用的影响因素与控制策略。方法采取某地区2016年1月-2018年6月医疗保险费用数据,并通过回归变量分析法分析影响医疗保险费用的相关因素。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医疗保险可报销费用、药品费用、患者的年龄结构以及就诊医院类型是影响医疗保险费用的主要因素。结论要想提高医疗保险费用的合理性,需要从各种影响因素着手,完善医疗保险支付制度、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加强健康教育、引导患者科学就诊等措施,从而减少医疗保险费用的浪费。

  • 标签: 医疗保健费用 影响因素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主要探讨在检查人员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前期,影响采血标本质量的主要问题,同时开展有效的方法进行控制。以达到降低影响检验质量的目的。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到本院进行相关血常规检验的人员,所有体检人员的收集的起止时间2017年3月,终止时间2017年10月。从中抽取人数427例,探讨影响采血标本质量的主要问题。结果研究得到,在检查人员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前期,其影响因素主要包含有检验时间不同原因、采血部位原因等。其中检验时间在6小时以内的血小板计数水平明显高于6小时以外血小板计数水平,P<0.05。静脉采血部位的白细胞水平(6.4±0.3)X109L、红细胞参数水平(4.7±0.4)X1012L以及血红蛋白的参数水平(122.3±2.4)g/L明显高于末梢采血部位的各项指标参数水平,P<0.05。结论于检查人员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前期,存在检验时间、采血部位等影响因素,为了有效降低采血标本质量的问题,应对其质量问题予以有效控制,以使准确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 标签: 采血部位 采血时间 红细胞参数水平 血小板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妇产科护理过程中进行风险控制策略及人性化管理的实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下半年我院收治的妇产科产妇160例,在护理过程中进行风险控制及人性化管理,从孕产妇本人,护理人员态度及服务方面、医疗器械、药物方面及消毒措施方面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访问,通过调查分析以上因素研究确定我院妇产科护理方面存在的风险问题。结果我院护理人员态度需要改善的有100例,医疗服务水平方面需要加强的有20例,态度及服务水平都需要加强的有10例,医疗器械需要加强的有10例,药物因素方面需要加强的有10例,消毒措施需要加强的有10例。结论妇产护理中的控制风险的策略及人性化管理的实用价值较高,能比较明显的反映医院护理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及需要加强的方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妇产护理 控制风险 策略 人性化管理
  • 简介:胸腔积液(pleuraleffusion)是肺、胸膜或其他许多全身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正常机体胸腔内的液体分泌和吸收保持着动态平衡,任何病理原因加速其产生和(或)减少其吸收时,就会出现胸腔积液.

  • 标签: B超 CT X线 病因 胸腔积液 诊断
  • 简介:摘要对于住院的骨科患者,一般多数是需要做手术的或者是手术后的患者,如果发生了感染,多数的病情就会恶化,或者感染不容易被控制,有的甚至会严重的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骨科医院要对患者病房的空气、对患者的护理用品以及医务人员的手等要进行加强消毒的管理,从而控制和预防医院的感染,并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 标签: 骨科病房 控制 医院感染 对策
  • 简介:摘要探讨临床生化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方法通过分析影响临床生化检测质量的各种因素,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结果生理因素,检测仪器和试剂因素,饮食因素和标本因素均影响临床生化检测质量,加强标本和检验系统的质量管理,认真开展项目审查,妥善保存检验记录,临床生化检测质量。结论临床生化试验中影响试验质量的因素很多,严格管理操作规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临床试验质量,提高控制效果。

  • 标签: 临床 生化检验 质量控制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控制中相应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在2017年6月-2018年2月期间诊治的160例患者,依据患者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其中予以对照组常规感染的监控管理,观察则在此基础上予以感染制度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的监控指标。结果经不同的方式予以感染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为3.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0%;同时观察组的反渗水及透析液质量却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于在血液净化中心临床感染现象的控制,可应用制度化的管理方式将其感染现象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对其做好全程的有效管理,从而使每一个执行环节的感染风险降至最低程度,对于血液透析的安全性与患者医疗费用的节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液净化 感染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科护理风险,并找出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方法调查分析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进行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相应措施,并于2015年进行实施,收集一年以来的实施效果,对比实施预防措施后,内科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结果在本次临床研究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中主要出现了病情观察不详、药品使用错误、药物不良反应、护理人员感染、疾病监护不周以及意外坠床风险,其中观察组患者每一风险出现的概率均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为97.4%,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仅为91.6%。结论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坠床、疾病监护力度不够的风险,基于此,医院需要制定出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并加强对内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在做好护理风险预防工作的基础上,提升内科护理效果。

  • 标签: 内科护理 风险分析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96例老年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对象,根据临床上所采取的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组分别为48例患者。护理组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常规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各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风险发生率。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47例(97.92%)显著高于常规组36例(75.00%),护理组的风险发生率2例(4.17%)显著低于常规组10例(20.83%),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 标签: 老年患者 无痛胃镜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门诊药房贮藏和风险管理控制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门诊药房贮藏的药品46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3种,对照组23种,分别接受门诊药房药品贮藏的风险管理和常规管理,比较两组药品的贮藏风险事件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贮藏术语表述不当1例,药物不良反应0例,药患纠纷0例,贮藏差错1例,总计2例;对照组贮藏术语表述不当4例,药物不良反应2例,药患纠纷1例,贮藏差错1例,总计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11例,较满意10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95.5%;对照组患者满意10例,较满意6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72.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药房药品贮藏的风险管理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药品贮藏风险事件发生几率。

  • 标签: 门诊药房 药品贮藏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病案是医院为患者建立的医疗档案,包含患者的诊断依据,病案管理就尤为重要。我院不断完善病案管理技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病案信息的追踪管理,不仅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了便利,同时大大提升了病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本研究针对病案控制及示踪系统进行探讨分析,对医疗档案信息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病案 信息
  • 简介:摘要护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其自身包含着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科学性。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医疗工作中是不可替代的,其对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危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重症患者的护理意义更加重大,因此需要高度重视重症护理安全和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安全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内容包括护理无差错、无护理事故和无护理纠纷,即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一直被给予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没有医源性疾患发生,治疗效果较理想。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医疗意识的增强及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对医疗服务的相关要求也在提升,由此出现了很多医患矛盾和经济纠纷,产生了许多护理风险,护理风险指的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护理工作导致的所有不安全事件,因此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以实现对护理风险的有效控制。重症患者的病情都比较危急,且反复性强,从而产生风险的几率比较大,有效控制重症的护理风险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重症护理安全的定义出发,阐述了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以及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措施,从而为提高护理水平、改善医患关系和减少护理风险发生的几率提供参考,以有利于医疗事业的良性发展。

  • 标签: 护理安全 管理 风险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为减少呼吸内科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我院共收治的80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讨论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一般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抗菌药物进行综合治疗,对比观察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将对照组的一般治疗方法与观察组的抗菌药物综合治疗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3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患者有效治疗3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比较特殊,正确的治疗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护理 体会
  • 简介:肠道门诊是医院收治隔离肠道传染病的场所,以诊治各类原因所致腹泻患者为主,是医院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治疗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的关键环节。

  • 标签: 交叉感染/预防和控制 门诊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