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8例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4例患者,给予参照组患者晚期颅骨修补术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临床各项指标,分析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临床各项指标(除颅脑损伤面积)在统计学上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讨论价值(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行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轮状病毒肠炎 系统性护理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的时机。方法在本院收治的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患者中抽选70例展开研究,上述患者均为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入院。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其中接受早期同期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给予早期分期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和GOS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高,而并发症发生概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同期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可观,有在今后临床广泛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 颅骨修补术 脑外伤 脑积水 颅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将优质护理实行于接受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中,探讨应用效果。方法此文开展分析数据是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行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硬币法分组,一组收入30例,常规护理予以参照组,优质护理予以实验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计算率、护理服务满意总计算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计算率较参照组患者相关资料低,P<0.05,表明数据检测的统计学比对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总计算率较参照组患者相关资料高,P<0.05,表明数据检测的统计学比对意义。结论对接受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展示良好效果。

  • 标签: 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术后 颅骨缺损修补术 优质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手术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价值并作分析比较。方法将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接受脑外科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脑外科常规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8.00%),而护理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74.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降低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颅骨缺损伴脑积水 预见性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14年4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脑外科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手术,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颅骨缺损 脑积水 预见性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手术在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97例,作为研究主体。随机分成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9)。所有患者均予以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对照组于手术结束后的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观察组则于手术结束后2个月行颅骨修补术。对间隔不同时间实施颅骨修补术的两组患者的治疗价值进行评价分析和比对。结果观察组在恢复良好率、ADL评分、Fug-Meyer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上,与对照组展开比对,改善效果均显著(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早期实施颅骨修补手术,对于改善患者ADL、Fug-Meyer评分,促进其恢复良好率的提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意义非凡,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脑外伤 临床价值 颅骨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着重介绍临床上最常用的临时冠桥修复材料和制作方法,探讨各种临时冠桥制作方法和材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81例固定冠桥修复病例行临时冠桥修复,评价制作效果。结论制作材料上,自凝塑料价廉、操作方便,但会刺激牙髓及牙周组织;3M临时冠材料刺激性小,效果好;玻璃离子对人体无毒性,操作方便,但脆性大。制作方法上,直接法快捷,但恢复冠外形及边缘密合性不理想;印模法制作效果好,但要求基牙预备前牙冠较完整;间接法效果满意,但耗时长。

  • 标签: 牙体缺损,牙列缺损,临时冠桥
  • 简介:摘要心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系由心房间隔在胎儿期发育不全所致,患病率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约占25%~35%。本文旨在探讨心房间隔缺损的多普勒超声诊断。

  • 标签: 心房间隔缺损 彩色多普勒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探分析在胸腔镜下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护理配合及效果。方法随机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收治的30例房间隔缺损型先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n=15)与对照组(n=15)。分别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护理配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娴熟的配合、良好的沟通、丰富的临床经验是缩短手术时间及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点所在。

  • 标签: 胸腔镜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手部皮肤缺损的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手部皮肤缺损患者60例,根据其具体的损伤部位,选择不同的显微外科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全60例患者中皮瓣成活59例,坏死1例,成活率为98.33%。术后随访可见皮瓣外形良好,无瘢痕、挛缩、臃肿现象。对皮瓣行感觉神经测试后发现,两点辨别觉为4-8mm。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67%。结论对手部皮肤缺损的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良好的恢复患者皮瓣感觉,治疗的安全性高,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 标签: 手部皮肤缺损 显微外科 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同期行颅脑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个月后择期行颅骨修补术,观察组(n=30)入院3个月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同期行颅骨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评分、ADL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为13.35±1.57分,对照组为10.81±1.85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DL评分为2.23±0.79分,对照组为2.94±0.62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早期颅骨修补术可有效提高脑外伤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昏迷情况和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功能恢复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外伤 颅骨修补术 早期 脑室-腹腔分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颅骨修补手术对脑外伤患者致残和恢复情况产生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外伤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常规外伤3-6个月后进行颅骨修补手术,观察组(40例)在早期进行颅骨修补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致残、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Barthel、Fugl-Meyer指数明显比对照组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显著(P<0.05);对照组残疾率为30%,明显高于观察组(10%),组间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对脑外伤患者进行颅骨修补手术能够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和残疾率,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早期颅骨修补 脑外伤 致残 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颅骨修补术+脑室腹腔分流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医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所接收的48例脑外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治疗措施的先后顺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24例。研究组采取早期的颅骨修补术+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参照组采取首先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3~6个月进行颅骨修补术的治疗方法,观察并比较研究组和参照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23例(95.83%)明显高于参照组15例(62.50%),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2例(8.33%)明显低于参照组8例(33.33%),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颅骨修补术+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而获取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早期颅骨修补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外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的护理办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根据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优质护理),在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72.0%(P<0.05)。结论手术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的治疗效果,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治疗 成人房间隔缺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64例牙体缺损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全冠技术治疗牙体缺损。实验组采取高嵌体修复牙体残损,按照患者的牙体形态、残余程度设计洞型的形状,然后依照全冠的预备标准设计修复牙体的外形,选择合适的印膜,并使用硅橡胶印膜材料取出牙模,使用硬度好的石膏制作灌注模型,利用暂时冠先短时间保护牙齿,等到嵌体冠制作好以后给予患者试戴,并粘固。修复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32例对照组出现6例修复体脱落,1例患者牙齿外形出现问题,1例患者基牙发现继发龋,1例患者修复体颈缘不密合。实验组出现1例患者牙齿外形问题。结论高嵌体修复技术对治疗患者牙体缺损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嵌体 口腔内科 高嵌体 修复 全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表面标志联合CT重建辅助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技术特征。方法选择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图像(CTA)50份,作为CT扫描数据,了解颅骨表面标志联合CT重建辅助乙状窦后入路开颅价值。结果AC长度范围经测量为34.9-54.9mm,平均(45.2±3.8)mm,95%CI经测定为43.4-45.9mm;AB长度范围经测量为33.8-54.7mm,平均(44.3±4.7)mm,95%CI经测定为43.3-45.2mm;BC长度范围为2.7-14.7mm,平均(6.2±2.0)mm,95%CI经测定为5.7-6.6mm。对安全跟离测量,即AC与颈静脉孔间的最短距离,范围为1.2-12.9mm,平均(5.4±2.0)mm,95%CI经测定为4.9-5.7mm。结论在行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时,应用颅骨表面标志与CT重建联合定位,具较高准确性,可为手术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颅骨表面标志 CT重建 乙状窦后入路开颅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下睑全层缺损Hughes手术的修复效果。方法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选取我院200例已被确诊为眼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实施下睑全层缺损Hughes手术的基础上对随访6-36个月后与Ⅱ期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随访6-36月后与Ⅱ期手术后患者的各项术后恢复效果均良好;Ⅱ期手术后,患者各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相较于首期术后6-36月随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所改善。结论下睑全层缺损Hughes手术修复效果显著,值得我院进行推广。

  • 标签: 眼睑恶性肿瘤 下睑 全层缺损 Hughes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纯室间隔缺损的产前及产后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诊治的120例单纯室间隔缺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于产前及产后行超声检查,对比两次检查的结果,统计产前检查的准确率,评价单纯室间隔缺损的类型、程度及心室水平分流状况。结果与产后检查结果对比,产前检查准确92例,准确率为76.7%,错误28例,错误率为23.3%;不同组别患儿的单纯室间隔缺损类型分布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孕晚期复查发现宫内自愈6例,占比5.0%;产后检查发现9例有自愈现象,占比7.5%;产后1年复查发现自愈4例,占比3.3%。确诊组患儿的缺损程度大于误诊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确诊组患儿的分流速度小于误诊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分流方向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超声在单纯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诊断中可发挥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产前及产后的超声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

  • 标签: 单纯室间隔缺损 产前 产后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正畸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牙列缺损患者8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于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入院治疗,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为43例,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口腔正畸修复方法进行治疗,对比研究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患者组治疗优良率比常规组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常规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常规组高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较好,修复效果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正畸修复 牙列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体缺损达龈下患牙的治疗方法及修整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5例牙体缺损达龈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根据损伤程度采用牙髓、牙周以及牙体联合的方法进行有效治疗,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损伤深度分别采用牙龈切除术和牙冠延长术进行牙龈修整术后,患者在2周内的治疗效果很明显。且在6个月复查时,牙周组织均恢复正常,2年内的随访65例中有3例患者出现了牙龈红肿的症状,牙体内的填充物仍比较完整。结论牙龈切除术和牙冠延长术修整牙龈的疗效较好,但选择适应症时应慎重,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 标签: 牙体缺损 龈下 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