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临床早期颅骨修补术用于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8年 8月至今诊治的临床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 100例进行研究,将本次研究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50例。其中研究组施予早期颅骨修补术进行干预,对照组采取晚期治疗措施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术后临床并发症发生现象以及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等。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得到提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也明显降低,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6)。结论:对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采取早期颅骨修补术,能显著提高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提升临床预后疗效,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早期颅骨修补术 颅脑外伤术 颅骨缺损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对多种修复材料通过治疗牙齿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研究。研究方法:通过对120例楔状缺损病人的研究,选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吧这120位患者分为1、2、3组,每组人数各40例,1组先用的充填材料为流动树脂,2组选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材料进行充填,3组选择的材料为光固化复合树脂。然后对这三组的患者的修复前和修复后的牙周指标和修复成功率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相应的结果。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修复之前的牙周指标比较来看无明显差异,P>0.05;在进行楔状修复6个月之后,1组的牙周指标相较于2、3组来看明显较低,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种植牙对修复牙列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8年 10月 ~2019年 6月期间收治的牙列缺失患者 7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种植牙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0.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美观度、舒适度、咀嚼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种植牙对于牙列缺失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可提高口腔美观度和舒适度,增强咀嚼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种植牙 修复 牙列缺失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自体骨填充对于距骨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距骨软骨缺损患者,对患者进行关节镜下自体骨填充固定术治疗,比较治疗满意度及NRS评分。结果 48例患者,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患者分别2、12、34例,满意度为95.8%;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NRS运动及NRS休息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距骨软骨缺损患者进行关节镜下自体骨填充固定术治疗,效果理想,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且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因此,该诊断方法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自体骨填充 距骨软骨缺损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2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针对患者采用游离组织瓣修复,观察患者所获取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62例患者中60例患者组织瓣成活,总成活率是96.8%。在这其中,腓骨复合组织瓣的成活率是96.2%,前臂皮瓣的成活率是96.8%,股外侧皮瓣的成活率是100.0%。结论 在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修复中,前臂皮瓣可以作为首要选择方案,股前外侧皮瓣仅仅在患者出现大面积缺损都情况下予以应用,针对上颌骨和下颌骨缺损可以应用腓骨复合组织瓣予以修复。手术操作后一周对皮瓣加以监测,及时观察患者血管相关危象,同时进行手术探查,是确保游离组织瓣获取更高成活率的关键所在。

  • 标签: 游离组织瓣 口腔颌面部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软骨缺损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应用软骨颗粒进行软骨修复是目前比较新颖的方法。高水准的基础实验证实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初步的临床试验报道也证实了应用软骨颗粒修复软骨缺损的有效性。但是目前的临床数据有限,尤其是应用自体软骨颗粒移植修复的报道较少,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更是少有报道。此外,这项技术的适应症、技术方法等仍需要进一步明确。因此,本文对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归纳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 皮耐克修复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7 年 6 月至 2018 年 7 月期间收治的 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 74 例为观察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观察组( 37 例)及参照组( 37 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二期植皮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皮耐克修复治疗,对两组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皮肤弹性良好、色泽良好、不伴疼痛患者的占比显著高于参照组( P < 0.05 ),但两组患者皮肤温度良好、活动不受限占比比较无显著差异( P > 0.05 ),同时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显著长于参照组,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 P < 0.05 )。结论: 皮耐克修复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能够有效恢复缺损皮肤的外观与功能,效果优于常规植皮修复,且能够缩短住院时间,但创面愈合时间较长,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皮耐克 手外伤 皮肤软组织缺损 植皮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全瓷嵌体修复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随机数字法将本院100例磨牙大面积缺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观察组采用一种应用了全瓷嵌体修复技术的修复手术办法,对照组采用使用传统烤瓷牙齿修复技术的修复手术办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手术效果指标和手术的精确度。结果:相比传统修复方法,应用了全瓷嵌体修复技术后,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效果更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全瓷嵌体修复技术手术治疗磨牙大面积缺损有较大积极作用,适合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 标签: 全瓷嵌体 牙修复 牙科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7年 12月 -2019年 2月我院收治的 68例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34例,对照组 34例,对照组采用手臂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对比两组的住院治疗时间和治愈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住院治疗时间短,治愈率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有较高的治愈率,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有良好的康复状况,在手指小面积修复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场运用价值,应该广泛的推荐运用。

  • 标签: 臂外侧穿支皮瓣 皮瓣修复 手指小面积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树脂嵌体与瓷嵌体应用于牙体缺损患者中对边缘微渗漏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牙体缺损患者50例,共计50颗牙,依据患者修复方式随机分为参照组25例与试验组25例,参照组修复以树脂嵌体为主,试验组修复以瓷嵌体为主,对两组患者边缘微渗漏等级及边缘微渗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边缘微渗漏I级、0级明显较参照组高,II级较参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II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边缘微渗漏值为(0.55±0.03)mm,参照组边缘微渗漏值为(1.39±0.07)mm,试验组较参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树脂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相比,瓷嵌体修复可改善牙齿微渗漏分级,减少边缘微渗漏值,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边缘微渗漏 牙体缺损 瓷嵌体 树脂嵌体
  • 简介:【摘要】:目的: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修复老年牙列缺损远期效果对比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3月收治老年牙列缺损患者148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活动义齿修复方式;实验组患者接受固定义齿修复方式。对比远期(≥5年)的疗效。结果:对比综合治疗有效率:实验组综合有效72例(97.30%),对照组综合有效64例(86.49%),(p<0.05)。对比综合治疗满意率:实验组综合满意70例(94.59%),对照组综合满意62例(83.78%),(p<0.05)。经过治疗对比,短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美观程度、咀嚼功能、咬合能力、综合能力差异不大,远期对比差异明显,实验组恢复效果比对照组更理想(p<0.05)。结论:固定义齿修复老年牙列缺损远期效果比活动义齿更理想,患者综合治疗满意率和有效率更高,建议推广。

  • 标签: 固定义齿 活动义齿 修复老年牙列缺损 远期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移植结合骨段滑移治疗胫骨骨髓炎骨缺损临床价值。方法 :采集入院就诊的七十六例患者,均患有胫骨骨髓炎骨缺损,依据就诊前后将其分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分期方法治疗,观察组实施游离皮瓣移植与骨段滑移治疗。结果 : 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其治疗效果具有明显优势,两组差异明显( P<0.05);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游离皮瓣移植联合骨段滑移治疗胫骨骨髓炎骨缺损患者价值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游离皮瓣移植 ;骨段滑移 ;胫骨骨髓炎骨缺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牙列缺损患者做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后对症状的临床改善效果。方法:抽选本院2015.01—2020.07期间收治于牙科治疗牙列缺损病患共计158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对象,经检查已经确诊牙列缺损并执行修复处理方案。按照就诊单双号平均分两组即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病患79名)。给予口腔固定义齿修复措施组别设为常规组,给予口腔种植修复处理技术组别为实验组,过后比较不同组间患者的牙齿修复美学效果、牙病症状消失时间、牙齿修复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下对象牙病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明显低于常规组,而牙齿修复美学效果高于常规组,对比P<0.05。常规组的牙齿修复满意度高于实验组,对比P<0.05。结论:牙列缺损临床治疗中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应用可以很好的控制病症,提高牙齿修复美观性,满足牙齿正常功能使用,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 标签: 牙列缺损 口腔种植修复 应用效果 美观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铸瓷髓腔固位冠运用于根管治疗后磨牙缺损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5月-2020年6月纳入的76例根管治疗后磨牙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观察所有研究对象的修复结果。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经过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并随访一年后发现,患者边缘紧密性达到A级的有72颗,约占94.74%;冠完整性达到A级的有70颗,约占92.11%;冠松动或者脱落达到A级的有73颗,约占96.05%;牙龈达到A级的有70颗,约占92.11%;食物嵌塞达到A级的有70颗,约占92.11%;颜色达到A级的有71颗,约占93.42%,舒适度达到A级的有71颗,约占93.42%。结论 铸瓷髓腔固位冠运用于根管治疗后磨牙缺损中效果显著,经过治疗后患者边缘紧密性、冠完整性较高,避免冠发生松动及脱落现象,防止食物嵌塞,提高颜色匹配良好程度,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临床研究 根管治疗 铸瓷髓腔固位冠 磨牙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 2017年 11月 -2018年 10月收治的 84例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两组,各 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引流术,研究组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引流效果,手术后疼痛缓解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疼痛缓解效果好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各项组间差异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治疗中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能够有效提升骨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加快治疗速度,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常规引流术 负压封闭引流术 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
  • 简介:【摘 要】目的:对牙体牙髓治疗后两种牙体缺损修复的满意度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所包含的对象是2019年2月-7月进行牙体牙髓治疗的患者的52例,依照摸球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铸造钴铬桩法进行牙体缺损修复,观察组患者给予石英纤维桩法进行牙体缺损修复,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与不良反应率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将两组患者运用不同修复方法进行牙体牙髓治疗以后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修复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牙体牙髓治疗 牙体缺损修复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 7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7年 7月 -2018年 7月间,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参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一组为实验组,给予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每组各 35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神经功能缺损得分以及护理满意。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得分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 脑卒中 偏瘫 日常生活能力 神经功能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