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多普勒在甲状旁腺病变的术前定位价值方法从2010年6月到2016年6月,连续的患有继发性或原发性甲旁亢的386名患者,在手术前接受彩色超声多普勒和核素锝99m扫描病变甲状旁腺。结果原发性甲旁亢患者中,甲状旁腺大小平均为2.25±1.73cc;继发性甲旁亢患者中,甲状旁腺大小平均为1.63±1.09cc;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方法在术前诊断原发性及继发性甲旁亢的总体特异性及准确性明显升高,彩色超声多普勒可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彩色超声多普勒 甲状旁腺病变 术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放疗模拟定位中,应用大孔径螺旋CT的效果。方法针对40例乳腺癌患者使用X射线模拟机定位,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使用大孔径螺旋CT定位,并归为观察组;观察两组定位的图像资料、以及其准确情况。结果观察组所用的大孔径螺旋CT定位情况,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均较好,其中大孔径螺旋CT定位的等中心平均误差为(0.4±1.3)mm,明显小于X射线模拟机定位的(1.8±1.6)mm;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大孔径螺旋CT在放疗模拟定位中的应用研究发现,其具备较高的定位精确度,为临床准确、精密的实施治疗提供了基础,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大孔径螺旋CT 放疗 模拟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彩超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从2012年5月到2013年12在本院进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上肢骨科手术患者中选取120例,分组时按照针对锁骨上臂丛不同的定位方法进行,分为样本量均为6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将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法的组定为观察组,采用传统的解剖学定位的定为对照组,分别针对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显效时间及持续时间,麻醉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麻醉显效时间分别为(192.5±23.86)s、(10.45±2.39)min,对照组操作时间、麻醉显效时间分别为(227.75±26.18)s,(15.36±4.85)min,观察组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34,P1=0.015;t2=6.28,P2=0.022);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100%,对照组86.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X2=9.12,P=0.04);在观察组未有并发症发生的患者,对照组有并发症发生,其中并发皮下血肿患者2例,药物毒性反应1例,交感神经阻滞1例,有8.33%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4,P=0.049)。结论应用多普勒超声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可以节约操作时间,显效快,能够持续较长实践,且有较高的麻醉优良率和安全性,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彩超定位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骨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带钩钢丝联合亚甲蓝染色定位在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36例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带钩钢丝与亚甲蓝染色联合定位,后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如术中冰冻病理为恶性则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清除术。统计定位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肺楔形切除时间等。结果穿刺定位时间17.39±6.18min;定位成功率100%,并发症为少量气胸(5/36),胸膜反应(1/36);肺楔形切除时间为12.57±5.25min。结论术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带钩钢丝联合亚甲蓝定位简单有效,准确率高,可提高SPNs在VATS下肺楔形切除活检的成功率。

  • 标签: 肺小结节 磨玻璃样病变 术前定位 胸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需要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麻醉方式,研究组采用B超定位下的麻醉方式,比较两组麻醉方式下患者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镇痛的维持时间均明显少于参照组,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为优所占比例为67.5%,参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为优者所占比例为47.5%,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为97.5%,参照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为80.0%,对比P<0.05。结论采用B超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更佳,明显提高了患者的阻滞效果,对其手术期间的管理也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B超定位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
  • 简介:摘要对于住院的骨科患者,一般多数是需要做手术的或者是手术后的患者,如果发生了感染,多数的病情就会恶化,或者感染不容易被控制,有的甚至会严重的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骨科医院要对患者病房的空气、对患者的护理用品以及医务人员的手等要进行加强消毒的管理,从而控制和预防医院的感染,并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 标签: 骨科病房 控制 医院感染 对策
  • 简介:摘要病案是医院为患者建立的医疗档案,包含患者的诊断依据,病案管理就尤为重要。我院不断完善病案管理技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病案信息的追踪管理,不仅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了便利,同时大大提升了病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本研究针对病案控制及示踪系统进行探讨分析,对医疗档案信息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病案 信息
  • 简介:摘要护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其自身包含着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科学性。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医疗工作中是不可替代的,其对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危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重症患者的护理意义更加重大,因此需要高度重视重症护理安全和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安全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内容包括护理无差错、无护理事故和无护理纠纷,即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一直被给予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没有医源性疾患发生,治疗效果较理想。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医疗意识的增强及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对医疗服务的相关要求也在提升,由此出现了很多医患矛盾和经济纠纷,产生了许多护理风险,护理风险指的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护理工作导致的所有不安全事件,因此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以实现对护理风险的有效控制。重症患者的病情都比较危急,且反复性强,从而产生风险的几率比较大,有效控制重症的护理风险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重症护理安全的定义出发,阐述了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以及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措施,从而为提高护理水平、改善医患关系和减少护理风险发生的几率提供参考,以有利于医疗事业的良性发展。

  • 标签: 护理安全 管理 风险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为减少呼吸内科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我院共收治的80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讨论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一般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抗菌药物进行综合治疗,对比观察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将对照组的一般治疗方法与观察组的抗菌药物综合治疗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3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患者有效治疗3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比较特殊,正确的治疗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合适的术中护理以降低手术感染的发生的相关措施。方法对手术中护理的管理办法进行制定,该办法要可行性高,符合实践要求,并且要拟好相关实施的细则,方便管理与实践。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手术室相关护理人员对医院手术中护理的流程和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更规范地进行操作。并要同时进行术中护理的监测与考核,加强管理制度,持续优化术中护理的相关流程等。结果采取以上的护理管理办法,可以明显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提升了其控制术中感染发生的能力。随着术中感染护理的流程逐渐规范与优化,护理人员的术中护理缺点也逐渐减少,从而使术中感染的发生率进一步下降。结论制定详细的术中护理实施流程,加强对术中护理的管理力度,可以有效降低术中的感染率。

  • 标签: 术中护理 感染率 管理 护理技术 制度
  • 简介:摘要就当前而言,学校的学生人数在急速地增加,当各种传染病在学校发生时,传染病会迅速地传播开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从而对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学校有责任与义务做好传染病的管理工作。所以,本文将主要从学校常见传染性疾病的一般特点和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具体对策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从而为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 标签: 学校传染病 预防 控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房药品调配差错的原因并研究其控制策略。方法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药房内部药品调配差错登记本中的120例差错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出错类型进行统计并分析原因。结果药品品种出错23例,占比19.17%;剂量剂型出错20例,占比16.67%;药品数量出错8例,占比6.66%;退药出错9例,占比7.5%;用法用量出错11例,占比9.16%;生产厂家出错11例,占比9.17%;包装相似混淆13例,占比10.83%;医师医嘱15例,占比12.50%;发错科室10例,占比8.33%。结论我院对药房药品调配差错产生的原因展开了调查分析后,根据结果制定了控制方法进行预防。并在日后工作中按照要求严格执行,改善我院的药品使用流程和制度,调整工作人员工作心态,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调配 差错原因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临床细菌检验的效果,提高临床细菌检验的准确性,制订质量控制策略,保证今后的临床细菌检验的质量。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000份细菌标本检验资料,临床细菌检验的标本主要包括分泌物标本、痰及咽拭子标本、关节液标本、血培养标本、尿液及大便标本,观察其临床检查的准确性,并探讨相关的质量控制策略。结果4000份收集的细菌标本中,其中检验质量合格的标本共有3217份,合格率为80.42%,其中分泌物标本的合格数最多为1354例,合格率为82.31%,尿液及大便标本的合格数最少为196例,合格率为62.22%,与其他的标本的合格率比较,尿液及大便标本的合格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保证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在检验中要严格遵守细菌标本的采集、送检以及保存等相关制度,操作中防止污染,以上措施均能提高细菌检验的准确性。

  • 标签: 临床细菌检验 效果 质量控制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咯血患者异位支气管动脉造影的影像学表现,评估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21位咯血患者行选择性BAE。术中行系统的胸主动脉造影及锁骨下动脉造影,观察异位支气管动脉的影像学表现及来源,并对双侧支气管动脉(BA)及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责任血管行选择性栓塞术。术后随访6个月~4年。结果发现21例患者存在异位支气管动脉,起源于胸廓内动脉11例,锁骨下动脉9例,椎动脉1例。术后18例咯血立即停止,3例仍有少量咯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2例出现不同程度胸痛,1例出现发热,均经处理后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其他严重的栓塞后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内无再次咯血,1例术后3个月咯血复发,经再次介入栓塞后好转。结论超选择性BAE治疗大咯血是安全、有效的,存在异位支气管动脉患者,进行超选择插管栓塞,是首选的一线治疗手段。

  • 标签: 咯血 栓塞 支气管动脉 异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问题。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血液细胞检验的12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等进行检验,对比分析血液细胞检验在标本采集、保管及其检验过程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结果血液标本采集、保管与检验等都对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及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结论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在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要对各个环节给予严格控制,才能提高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

  • 标签: 医学 血液细胞检验 质量 问题
  • 简介:摘要通过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难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推动基层医院检验科的发展,保证其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及时性,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较高价值的诊断依据。

  • 标签: 检验科 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了2017年1月-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12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不实行微生物检验控制,观察组患者运用微生物检验控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重度感染率为18.3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33%,P<0.05;对照组患者中中度感染率为38.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43.33%,P<0.05;对照组患者中轻度感染率为43.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53.33%,P<0.05。结论针对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技术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并且针对病原菌的监测和预测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接受更好的治疗,早日获得健康的身体,因此,此方法值得更深一步的应用和研究。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感染控制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策略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0例志愿者的血液细胞进行检验,对影响检验结果的采集因素、抗凝因素和时间等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造成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偏差的因素有多种,如前期对标本的处理、仪器的选择、结果审核等。其中,抗凝剂比例不同会导致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和血小板(PLT)的检测结果不准确;而不同温度下标本放置的时间同样会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中会存在多种因素可能影响到检验结果,只有做好检验过程每一个环节的监控,提出质量控制策略,才能够减少结果偏差。

  • 标签: 血液细胞检验 临床医学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2015年3月~2017年2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n=100)采取传统护理模式管理,观察组患者(n=100)采取手术室管理,对两组手术患者1年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情况进行调查,并按照随机抽选的原则,抽取29名护理护理人员,并对其的工作质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率(5%)对比对照组患者(15%)显著要低,存在差异(p<0.05)。且观察组护理质量对比对照组患者则显著要高,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于院内感染情况的发生,通过采取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方式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并将整体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因此值得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进行大力的推广和采用。

  • 标签: 手术室 细节管理 医院感染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