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总结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细胞型,T-ALL)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学特征,比较化疗与移植组患者的疗效,以阐述影响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2000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初诊成人T-ALL共计22例,根据MICM分型检查结果确诊。所有患者采用VDCLP方案诱导化疗。巩固治疗阶段,根据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高强度联合化疗将患者划分为移植组或化疗组。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有关数据。临床特点及疗效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生存分析采用生命表法及Kaplan-Meier法,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不同组别的差异检验采用log-rank法。结果表明:①22例患者中位年龄23.5(16-63)岁;起病时脾肿大者15例,脾大患者无事件生存(EFS)期和总体生存(OS)期较无脾大患者明显缩短(EFS:11.6个月vs56.7个月,P=0.014;OS:14.7个月vs57.0个月,P=0.013);中位白细胞(WBC)计数为148.82(5.51-546.0)×109/L,其中15例起病时WBC≥80×109/L,这些患者的EFS时间和OS时间明显缩短(EFS:11.8个月vs47.1个月,P=0.021;OS:16.1个月vs47.4个月,P=0.050);中位血小板(Plt)计数为55.36(14-160)×109/L,其中6例起病时Plt≤30×109/L,这些患者EFS和OS时间较短(EFS:8.4个月vs30.0个月,P=0.033;OS:11.4个月vs32.6个月,P=0.035)。②22例中pro-T2例,pre-T14例,皮质T3例,髓质T3例;早期表型(pro-T&pre-T)与晚期表型(皮质和髓质T)相比,晚期表型者的EFS和OS时间明显延长(EFS:25.8个月vs14.9个月,P=0.035;OS:28.2个月vs18.7个月,P=0.028)。③染色体核型结果可供分析的19例,包括正常核型12例、异常核型7例(其中复杂核型3例,亚二倍体2例,假二倍体2例)。正常核型组与异常核型组在EFS和OS时间方面没有明显差异。④诱导化疗总完全缓解(CR)率为72.7%,中位缓解时间为18.0个月。22例患者1年及3年EFS率分别为57.9%和23.0%,1年及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细胞 临床特征 免疫分型
  • 简介:microRNA(miRNA)是一类普遍存在的长度为21—25nt的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与靶基因mRNA3’非编码区不完全互补结合,抑制翻译,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miRNA参与了多种正常细胞发育及肿瘤发生的调控,在淋巴细胞的发育分化以及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miRNA可作为有效的肿瘤生物标记应用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预后判断以及对治疗反应的预测。本文就miRNA在淋巴细胞发育分化中的作用及miRNA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 标签: MICRORNA 淋巴细胞发生 淋巴瘤 白血病 生物标记
  • 简介: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senileacutenon-lymphocyticleukemia)又称老年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senileacutenon-lympoidleukemia),是继发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化疗药物所致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主要临床表现有贫血、发热、出血、浸润等。白血病的病因比较复杂,迄今尚未完全被认识,该病属于病情比较凶险的一种疾病,如果不经过特殊的治疗,预后较差。2011年3月起,我院对一名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护理
  • 简介: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临床上常见淋巴瘤累及脾脏,而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罕见[1]。脾脏套细胞淋巴瘤(splenicmantlecelllymphoma,SMCL)报道极少,套细胞淋巴瘤(mantlecelllymphoma,MCL)是一种独立的B淋巴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2]。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脾肿瘤 淋巴瘤
  • 简介:目的提高对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Kikuchi-Fujimotodisease,KFD)的认识。方法报道3例KDF的临床表现,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者均表现为不明原因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抗感染治疗无效,病程数周到数月,所有病例都经淋巴结活检得以确诊,激素治疗效果较好。结论KFD并非少见病,由于对其认识不足,临床上易导致误诊误治,故认识其临床特点至关重要。

  • 标签: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 简介:结核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据WHO估计,全球约有1/3人口受到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感染,全世界每年都有新发结核病例830万以及死亡病例180万[1]。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位于世界第二,每年新增结核病患者约150万,受感染人数约5亿。在结核病防治中,早期快速诊断与治疗是控制结核病的关键。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仍是痰抗酸杆菌涂片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试,前者阳性率低,

  • 标签: 结核病 诊断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 简介:目的T7RNA聚合酶催化的荧光扩增技术(CellularFACTT)检测人循环肿瘤细胞中hTERT表达。方法以亲和素作为连接分子,连接生物素化的检测抗体和生物素化的DNA,加入r17RNA聚合酶进行转录扩增反应,对生成的RNA产物进行荧光检测,并同时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hTERT及CEA作为比对。结果64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hTERT阳性率是45.3%(29/64),血清CEA阳性率是57.8%(37/64);CellularFACTT方法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的hTERT检出率为81.3%(52/64)。其检测的灵敏度与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T7RNA聚合酶催化的荧光扩增技术较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的诊断。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指导DNA的RNA聚合酶类 肿瘤循环细胞 端粒 末端转移酶
  • 简介:1病例资料例1、患者,女,48岁,因'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拟右侧股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治疗。以腹股沟韧带下2.0~3.0cm,股动脉搏动内侧0.5~1.0cm为穿刺点,穿刺2次穿刺成功,导管插入长度为20cm,置管后行血液透析治疗。置管透析当天晚上查房时见患者置管处敷料湿润,详细询问患者,诉可能与小便时污染有关,立即换药、更换无菌敷料,第2天血液透析前换药,患者置管处仍见敷料湿润,挤压置管处可见少许无色液体渗出,换药后行B超检查提示导管位于股静脉管腔内,

  • 标签: 股静脉置管 血液透析 无菌敷料 穿刺点 尿毒症期 腹股沟韧带
  • 简介:目的探讨胃淋巴上皮瘤样癌的诊断及治疗,并对其病因进行文献分析。方法对近期收治的一例胃淋巴上皮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术后病理提示为胃淋巴上皮瘤样癌,术后行化疗,无手术并发症。结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表现与胃癌相似,但其病因及预后与胃癌不同。

  • 标签: 胃肿瘤 病理学 临床 疱疹病毒4型 微卫星不稳定性
  • 简介:本文总结儿童髓系/自然杀伤细胞细胞急性白血病(M/NKPAL)的治疗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1例罕见的3岁8个月女童M/NKPA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进行了确诊分析,并对其治疗经过及长期随访结果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女童M/NKPA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得到了确诊,其免疫表型特征为CD7,CD33,CD34,CD56和HLA-DR共表达,MPO阴性,其他NK细胞T、B细胞分化抗原阴性,染色体核型有+8和12p-。采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化疗后达完全缓解,随后应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化疗方案巩固强化治疗5个疗程,化疗方案中均含有大剂量阿糖胞苷,期间共行腰穿及鞘内注射治疗10次。停止治疗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腰穿及鞘内注射治疗9次后行颅脑放疗36Gy,取得了长期生存。结论:M/NKPAL是一种罕见的白血病,有特异的免疫表型特征,应用含有大剂量阿糖胞苷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方案可能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儿童急性白血病 髓系/自然杀伤细胞祖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 简介:目的探讨孕早期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NCH)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发现的NCH胎儿36胎,超声观察其囊状扩张的部位、大小、内部情况及胎儿有无水肿,头部、胸腹内脏、四肢、脐带有无异常,并进行随访,记录产后新生儿复查情况或染色体、引产的结果。结果36胎NCH胎儿中,1胎NCH位于腋下,35胎位于颈部。13胎接受染色体检查,其中6胎染色体核型正常;7胎异常染色体核型中,3胎核型为45,XO;1胎为46,XX/45,XO;1胎Bart's水肿;1胎21-三体;1胎合并上肢内翻,46,XY。全部36胎中,1胎出生后证实合并尿道下裂;3胎合并全身水肿,中、晚孕胎死宫内;3胎合并心脏畸形,在中、晚孕期接受引产;2胎单房性淋巴水囊瘤自行消失,出生后观察至产后6个月,未见明显结构异常;其余27胎均引产,并经尸体检查证实。结论孕早期超声可在检测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的同时早期诊断NCH,判断有无分隔、合并畸形,对临床医师评估胎儿预后、指导临床处置、适时终止妊娠、实行优生优育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淋巴管瘤 囊状 超声检查 产前 胎儿
  • 简介:许多研究表明,肝细胞治疗已成为肝功能衰竭及先天性肝代谢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肝细胞获取困难。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技术的发展,肝细胞永生化已成为可能。本文就肝细胞永生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细胞 永生化 自发永生化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患者T管拔出后胆漏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9例T管拔出后出现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经窦道插管引流后痊愈;4例开腹手术重放引流管,其中I例手术后腹腔感染恶化,全身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拔管后36h因感染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拔管动作轻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确定拔管时间,T管在腹腔内位置相对稳定,拔管时及拔管后多取半坐卧位至胆汁外流消失等措施均能减少拔T管后胆漏的发生;发现胆漏后应尽早由原窦道插管引流,若失败、或出现腹膜炎体征应及时开腹引流。

  • 标签: 引流 胆漏 治疗
  • 简介:<正>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macro-phage,TAM)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种恶性肿瘤发生、进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明显促进肿瘤血管和淋巴管的生成,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明显相关。本文就TAM的来源、TAM在肿瘤发生、进展和转移中的作用及TAM相关肿瘤靶向治疗进行综述,相信通过对TAM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以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1TAM与肿瘤微环境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不仅是由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调控,还依赖于肿瘤间质等构成的肿瘤微

  • 标签: 巨噬细胞活化 肿瘤微环境 肿瘤相关 恶性肿瘤 肿瘤细胞生长 重要组成部分
  • 简介:目的建立新的转移性人肝细胞细胞系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从人肝细胞癌的腹腔转移灶取材,将标本分离成单细胞悬液,使用培养液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取名为HN-HC1细胞,观察细胞的形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于裸小鼠腹腔接种第18代HN-HC1细胞2×106个,观察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检测AFP的表达。结果HN-HC1细胞体外连续传代至第18代,形态上具有典型的恶性上皮细胞的特征,裸小鼠腹腔HN-HC1细胞成瘤率100%,移植瘤细胞中AFP呈强阳性表达。结论HN-HC1细胞可能成为较稳定的来源于转移灶的人肝细胞细胞系,HN-HC1裸小鼠移植瘤是一种较理想的肝细胞癌动物模型,为肝细胞癌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实验平台。

  • 标签: 肝细胞 细胞转移 细胞系 小鼠
  • 简介:背景:以往在体外采用地塞米松、生长因子或用成骨样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1∶1混合培养诱导成骨均存在种种局限。目的:观察在Transwell小室环境下成骨样细胞与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共培养及成骨样细胞定向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取第3代乳兔成骨样细胞与第3代兔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共培养于Transwell小室内,成骨样细胞接种于培养板底层,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于Transwell膜内膜上作为实验组。以骨髓基质干细胞单独接种于Transwell小室内,下层为基础培养液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共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明显向成骨细胞分化,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骨髓基质干细胞茜素红染色强阳性,可见呈红色结节,经PT-PCR扩增后,可见成骨启动基因核心结合因子α1的表达;对照组未见矿化结节。说明应用Transwell小室可实现成骨样细胞与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共培养,并能定向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 标签: 成骨样细胞 Transwell小室 骨髓基质干细胞 共培养 成骨分化
  • 简介: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EB-1和RAEB-2亚型患者原始细胞免疫表型特点并探讨其在MDS诊断中的意义,同时分析比较流式细胞术和骨髓涂片计数的原始细胞比例。应用流式细胞术对29例患者骨髓原始细胞进行设门,计数其比例并分析相关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①流式细胞术和骨髓涂片检测RAEB-1与RAEB-2亚型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13例RAEB-1亚型患者,原始细胞阳性表达CD34、HLA-DR、CD117、CD33、CD13、CD15、CD11b、CD3、CD19、CD7、CD56的患者分别有10例、12例、8例、11例、11例、3例、7例、0例、0例、3例、2例;16例RAEB-2亚型患者,原始细胞阳性表达上述抗原的患者分别有12例、13例、3例、12例、15例、7例、5例、0例、1例、4例、2例;RAEB-1与RAEB-2亚型间各种抗原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29例患者中原始细胞跨阶段表达CD15、CD11b的患者分别有10例、12例;④29例患者中原始细胞跨系列表达CD3、CD19、CD7、CD56的患者分别有0例、1例、7例、4例。结论:应用流式细胞术对MDS患者原始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可以为诊断及鉴别诊断MDS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流式细胞术 免疫表型 原始细胞
  • 简介:背景:Rho激酶抑制剂可以调节细胞骨架重构,激活转录因子,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裂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细胞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传代。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组:实验组加入10μmol/L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照组正常培养。结果与结论: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Rho激酶抑制剂Y-27632作用后,3d左右进入平台期,细胞生长加速,生长曲线上移。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周期:对照组G0/G1期细胞比例为(80.640±5.516)%,S期细胞比例为(13.397±2.511)%;实验组G0/G1期细胞比例为(61.723±8.829)%,S期细胞比例为(29.380±7.630)%,实验组S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DNA的合成,促进细胞分裂和增殖。

  • 标签: 细胞周期 增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RHO激酶抑制剂 分离培养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