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手工法和全自动机器在制备洗涤红细胞的质控指标,比较2种方法对红细胞质量保证效果的差异。方法:各取24例保养液为输血用复方枸橼酸钠注射液(ACD-B)的全血,于当日采血离心后制成红细胞制剂,使用手工和全自动机器进行洗涤。结果:与手工法相比,使用全自动机器洗涤的红细胞,其红细胞的回收率、血浆蛋白和白细胞的清除率明显升高,临床输注无不良反应。结论:使用全自动机器洗涤红细胞的效果好、洗涤时间短,可以替代手工方法为临床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洗涤红细胞

  • 标签: 红细胞 ACP215血液处理仪 手工法 洗涤红细胞
  • 简介:目的:检测混合血小板在滤白前与滤白后的质量指标,比较评价混合血小板在滤白前后的质量。方法:对119份混合血小板在滤白前与滤白后进行血小板、白细胞(WBC)及红细胞(RBC)的含量检测,观察混合血小板在滤白前后的血小板、WBC及RBC含量变化。结果:滤白前的血小板含量为(3.74±0.57)×1011/袋,合格率为99.3%,滤白后的血小板含量为(2.86±0.52)×1011/袋,合格率为75.6%,血小板回收率为76.4%,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滤白前的WBC含量为(1.37±0.45)×108/袋,滤白后的WBC含量为(0.41±0.20)×108/袋,白细胞去除率为7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含量在两个制备阶段均超过标准(均参考单采血小板的质量要求)。结论:混合血小板的血小板含量及WBC含量在滤白前已达到质量要求,可以直接使用于临床;滤白后的WBC含量有明显的减少,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过滤去除白细胞可能会更安全。

  • 标签: 滤白 浓缩血小板 混合血小板 质量要求
  • 简介:目的:分析尿液干化学隐血结果与沉渣镜检红细胞结果之间的差异。方法:使用优利特-300型尿液分析仪及其配套的8A和11A试纸条,对尿液标本按操作规程进行干化学测定。同时混匀尿液作沉渣镜检。结果:在867份尿液隐血阳性标本中,镜检红细胞阳性为368份,沉渣镜检红细胞阳性占隐血阳性的比率为42.4%。在2931份隐血阴性标本中,镜检阴性的为2861份,符合率为97.6%。结论:尿液干化学分析可为临床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果两个结果不一致,必须结合临床具体分析,决不能只看尿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而忽视尿沉渣镜检,更不能以干化学法代替镜检法,尽力避免漏诊和误诊。

  • 标签: 尿液 沉渣镜检 红细胞
  • 简介: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多参数、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标准统一、方便卫生等诸多优势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血细胞分析中。在日常检验工作中,由于仪器检测原理的限制及抗凝剂的标准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时个别血样会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现象,为避免仪器的错误计数不能及时被发现,错误的结果误导临床医生的准确诊断,患者因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所产生的身心影响,本文对我中心所遇到的血细胞计数仪检测时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常见原因作了详细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血细胞分析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假性减少
  • 简介:目的:了解木瓜蛋白酶法、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检测临床上常见的13种IgG类抗体结果情况,以便为临床选用哪种检测方法更为合理提供依据。方法:用4种方法分别检测抗-A、抗-B、抗-D、抗-C、抗-c、抗-E、抗-e、抗-M、抗-N、抗-Jkb、抗-Fya、抗-Fyb、抗-MurIgG抗体效价,并采用效价评分来比较分析。结果: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和微柱凝胶法均检出所有13种抗体;木瓜蛋白酶法检出抗-A、抗-B、抗-D、抗-E、抗-C、抗-c、抗-e、抗-Jka8种抗体;微柱凝胶法检测13种抗体效价较其他3种方法更敏感,凝集现象较明显,效价计分较高。结论:针对不同的试验要求选择不同的试验方法。为保证输血安全,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时应优先选用抗球蛋白法,必要时最好几种方法联合使用,这样不会造成抗体漏检,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血型抗体 IGG类抗体 抗体效价
  • 简介:目的:探讨在白细胞过滤、血浆病毒灭活等新技术应用后的血液容量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重按标准进行采集的400ml、300ml原料全血各100袋及其制备的成分血液的重量,与理论值进行比较。结果:200袋原料全血及其制备成成分血液的实际重量均在理论值范围内。结论:白细胞过滤、血浆病毒灭活等新技术的应用对血液容量有一定损耗,应采用有效措施保证成分血液的容量。

  • 标签: 白细胞过滤 病毒灭活 容量控制标准
  • 简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noc-turnalhemoglobinuria,PNH)是一种后天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该病源于造血干细胞PIG-A基因突变引起糖肌醇磷脂(GPI)合成障碍,继而引起通过GPI锚连在细胞表面的多种膜蛋白的缺失,导致血管内溶血发作,全血细胞减少和血栓形成〔1〕。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PNH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可发生相互转化,PNH的发生与GPI阴性细胞免疫选择与克隆扩增有关啦[2]。现就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血红蛋白尿症 细胞免疫 克隆 糖肌醇磷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