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与T、B、NK淋巴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病理科存档标本50例,对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浸润癌浸润情况由高至低分别为CD8细胞、CD20细胞、及CD57细胞和CD4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癌浸润情况由高至低分别为CD8细胞、CD20细胞、CD4细胞和CD57细胞,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局部免疫状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较大程上影响着宫颈癌的病情发生。

  • 标签: T B NK 淋巴细胞 浸润 宫颈癌
  • 简介:目的了解耐药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与非耐药肺结核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差异,并探讨其在抑制特异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对30例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39例非耐药肺结核患者(普通肺结核组)及35例耐药肺结核患者(耐药肺结核组)的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和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组别人群外周血血清中TGF-β1、IL-10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成人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和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分别占CD4+细胞总数的(17.09±5.43)%和(0.78±0.88)%;普通肺结核组外周血中上述两种细胞分别占CD4+细胞总数的(22.12±3.43)%和(2.79±1.65)%;耐药肺结核组外周血上述两种细胞分别占CD4+细胞总数的(24.01±5.65)%和(4.51±1.47)%。耐药肺结核组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所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较普通肺结核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肺结核组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普通肺结核组(P<0.05),并且耐药肺结核组TGF-β1[(4.15±1.39)ρ/ng·L-1]、IL-10[(872.17±269.75)μg/L]明显高于普通肺结核组[分别为(3.03±1.42)ρ/ng·L-1、(266.83±57.09)μg/L]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12±0.77)ρ/ng·L-1、(105.21±23.56)μg/L](P<0.05)。结论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可能削弱结核病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对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清除作用,是导致结核病感染慢性化且出现耐药的原因之一;TGF-β1、IL-10可能参与抑制机体细胞免疫,与耐药结核病的形成和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结核 CD4+CD25+T淋巴细胞 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细胞介素-10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本病有自然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趋势,其演变过程很缓慢。尽管该病不会马上造成生命危险,但是如果不进行积极的治疗,一般都会发展成为甲减而导致终身服激素。应予及时治疗。

  • 标签: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流式细胞术及手工制片显微镜观察两种方法测定传单患儿异型淋巴细胞有无差异,同时探讨传单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异型淋巴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用流式细胞术及手工制片显微镜观察两种方法测定2009-2010年间3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及40例对照组患儿异型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患儿T细胞亚群免疫测定、异型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测定,然后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在测定异型淋巴百分比上没有显著差异,传单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相比CD3.CD8增高,CD4降低,CD4/CD8比值降低;传单患儿异型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CD28表达增加。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传单患儿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形态学快速、准确、易标准化,同时还能分析异型淋巴细胞的表型。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异型淋巴细胞 免疫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经济基础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aemia)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通过查找72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出院病案首页费用栏目,然后将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出院费用为10万元以下,第二组出院费用为10万元以上。结果第二组ALL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6年,最长生存期已逾10年。存活例数远远大于第一组儿童ALL,患者(P<0.01)。第一组儿童ALL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3年,半年内死亡例数远远大于第二组患者(P<0.01)。

  • 标签: 经济基础 儿童ALL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家属的规范健康教育流程。方法选择2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从患儿入院到出院不同时期对其家属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流程。结果通过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提高了家属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知识的了解,充分认识到日常护理对患儿整个治疗过程的要求,掌握了坚持规律化疗、用药的重要性,使病人能定时复诊率达95%。结论科学地对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家属进行科学规范化健康教育,是巩固治疗,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的根本保证,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患儿家属 健康宣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发现化疗后的髓系白血病(AML)病人B淋巴细胞的发育特点并初步讨论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使用CD45、CD19、CD5、CD10、CD20、CD22和CD34抗体组合,使用多色荧光标记化疗后AML病人的骨髓血,发现幼稚的B淋巴细胞,并进行表性分析并与病人微小残留(MRD)检测的结果一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ML病人化疗后幼稚B淋巴细胞比例增加(约2%-6%),表达CD19、CD10、CD22,弱表达CD20,部分表达CD34,部分CD10+CD20+,不表达CD5,存在幼稚B淋巴细胞的病人MRD较小。

  • 标签: 髓系白血病 流式细胞仪 多色荧光标记 B淋巴细胞 化疗 微小残留
  • 简介:摘要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是发生于鼻部的恶性肿瘤,对放疗敏感,但放射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口腔黏膜造成损伤,导致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严重的放射性口腔炎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而且往往使放疗暂停,造成放疗的疗程延长,甚至中断或放弃治疗.但在临床工作中,采取放疗前的预防性护理,放疗中的对症处理,放疗后的出院指导,能够有效地减轻放射性口腔炎反应及防止其加重,保证放疗计划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 放射性口腔炎 放射治疗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及治疗和预后,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通过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分析,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确诊。结果皮肤活检(右上臂及右面部)表皮角化过度,有痂壳及水疱形成,真皮血管周围淋巴样浸润,有核异型及核分裂。CD3ε(+)、CD4(-)、粒酶B(+)、CD56(-)、CD20(-)、CD30个别大细胞(+)、Ki-67阳性率约为20%。EBER(+)。诊断为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结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恶性度高、易误诊、预后差。

  • 标签: 淋巴瘤 NK/T细胞 皮肤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并肥达氏反应阳性的病例,以引起临床重视,避免误诊、漏诊,延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骨髓细胞检查确诊的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并肥达氏反应阳性的病例,就该现象可能的成因及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探讨。结果2例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2型),1例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3型);1例副伤寒乙1160,1例副伤寒丙1320,另1例副伤寒甲、乙均为1320,副伤寒丙1160;3例均有骨关节疼痛,反复发热2例,1例无发热;3例均有肝脾肿大;1例大便培养有G-杆菌生长,另2例血及大便培养阴性;并均曾误诊为副伤寒,后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结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大多有反复发热及骨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而副伤寒亦可因形成骨关节微脓肿而表现出类似的症状,且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可有合并肥达氏反应阳性现象存在,故对有反复发热及骨关节疼痛且肥达氏反应阳性的病例均应常规行骨髓细胞学检查以排除白血病。并需引起重视,以免误诊、漏诊,延误治疗。且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密切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儿童 淋巴细胞 白血病 肥达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化疗联合治疗对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近期疗效。方法2004年4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4例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对照组18例接受单纯放疗治疗,治疗组36例接受放-化疗联合治疗。其中12例化疗1个周期后再放疗,24例同步行放化疗,化疗采用LOAP(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5000~6000U/m2,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5天;长春新碱1mg/m2,静脉滴注,第1天;阿糖胞苷100mg,每日1次,共5天;强的松45mg,每日1次,共5天,1周期21天)方案治疗3-8周期。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个月内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好转,完全缓解率为86.1%,高于对照组(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化疗联合治疗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近期疗效较好。

  • 标签: 淋巴瘤 NK/T细胞 放射疗法 淋巴瘤 NK/T细胞/化学疗法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病例资料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细胞学工作者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的进一步认识;虽然近年来随着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但是骨髓形态学仍然不失为确定恶性淋巴瘤患者骨髓累及的主要手段。

  • 标签: 骨髓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ALK+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认识,总结其临床特点、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5例ALK+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病史、免疫组化等特征,复习相关文献。结论ALK+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多以外周淋巴结肿大及高热等起病,有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免疫组化表型,临床误诊率高,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手段。国内外报道预后有较大差异。

  • 标签: ALK+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体免疫T细胞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治疗组98例采用自体免疫T细胞治疗,对照组98例采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等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免疫T细胞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较好。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 自体免疫T细胞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