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军区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引导干休所立足自身基础,借助医院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医院与干休所为老干部服务的衔接,应对需求抓服务,以人为本解难题,通过管理制度衔接、医疗过程衔接、急救送治衔接、服务保障衔接,既为老干部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又促进了干休所卫生工作,为“两高期”医疗保健服务工作做出了有益探索。

  • 标签: 医疗保健质量 干部 服务保障 医疗保健服务 “两高期” 干休所
  • 简介:摘要压疮是指机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进而造成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破损、坏死,若患者出现压疮,不仅加重病情,还会延长住院时间,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人员工作量。因此,压疮管理已成为医院的管理重点及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监测指标。

  • 标签: ICU压疮 全程衔接 预防管理
  • 简介:摘要 目前痔的多种发病机制学说 都没有反映痔的全貌,动态解释痔病因、病机变化,也不能准确解释痔肿胀、疼痛、出血、脱出等临床表现, “损伤、微循环障碍导致慢性炎症反应”作为一种痔的发病机制,可以解释痔的全貌,可能更便于理论体系建设和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发病机制 炎症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超前镇痛概念及其非甾体类药品的作用机制探索超前镇痛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干扰,以期通过超前镇痛的应用减少患者术后不适感、降低并发症、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方法 查找各类文献资料明确超前镇痛的概念,分类归纳超前镇痛的相关机制。 结果 在有害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给予特定的非甾体类超前镇痛药品可抑制中枢或周围神经敏感化,以此可达到减少术后疼痛的作用。 结论 通过探讨超前镇痛的机制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后疼痛,进而减少因术后疼痛导致的并发症,从而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 标签: 超前镇痛 机制探索
  • 简介:【摘要】为了让中高职护理人才需求更明确,让中高职办学和人才培养更规范,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更加系统、科学;同时也有利于一部分从中职升到高职的学生学习更系统,有新的知识点,没有重复学习的问题,进行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开发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中高职衔接《基本护理技术》进行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主要从课程岗位能力分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衔接、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与评价、教材与资源开发六个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中高职衔接 基本护理技术 课程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无缝衔接急救护理的具体措施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分成2组,每组50例,对对照组患着进行无缝衔接急救护理,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所有患者的护理过程和护理反馈效果进行实时记录。结果对照组患者抢救时间比常规组短,抢救成功率也高于常规组。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采取无缝衔接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几率,高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相对于常规急救护理,无缝衔接急救护理措施效果更优,更值得广泛运用。

  • 标签: 严重创伤患者 无缝衔接 急救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不仅为危重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时间,而且能够科学、有效、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鉴于此,本文对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衔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 标签: 院前急救 院内救治 衔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初产妇使用无缝衔接助产护理模式,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产检建档的1000例初产妇为研究样本,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0例。对照组初产妇给予常规化的孕产护理模式,观察组初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缝衔接助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初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后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应用无缝衔接助产护理模式后的分娩自我效能与结果期望水平、妊娠结局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初产妇的孕产护理中,应用无缝衔接助产护理模式,可以使初产妇的自我效能与结果期望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并且改善了妊娠结局,减少了产程时间、产后出血、胎儿窒息、产后抑郁等情况的发生,优化分娩情况,增加了初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了医患认可。

  • 标签: 无缝衔接护理模式 助产护理 初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基本护理技术》课程模块化教学的设计,探讨护理专业中职与高职核心课程衔接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76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38名与对照组38名。对照组根据传统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实验组基于能力培养为主线综合性模块教学,比较两组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教学方法的认可度。结果考核成绩实验组学生《基本护理技术》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7.133~6.9.21,P<0.05);学习能力实验组学生学习主动性、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伦理素养、自我管理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3.897~4.653,P<0.05);教学方法认可度实验组总认可度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3.87%(x2=4.415,P<0.05)。结论基于能力培养为主线综合性模块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习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 标签: 中高职衔接 核心课程 能力培养 模块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耳鼻喉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是耳鸣,很多患者受到了耳鸣的影响,从而不能够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如果情况比较严重,患者会产生抑郁的情绪,甚至有自杀的想法,所以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重视耳鸣患者的治疗。目前在对耳鸣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没有明确的发病机制,在分析和阐述耳鸣机制时,大多是站在大方面因素的角度去考虑。在此背景下,文章站在多个角度和方面,并且综合了国内外的研究,对耳鸣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分析。

  • 标签: 耳鼻喉科 耳鸣 相关机制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肌少症是一种全身肌肉萎缩,肌力下降的症状,肌少症是指一种患者出现的身体机能紊乱,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高达70%的晚期肝脏疾病病人存在肌萎缩,且与疾病的预后及转归密切相关。但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营养、运动等干预手段,临床上仍缺少有效的治疗药物。现就其发生机理进行综述,以期找出防治措施,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慢性肝病 肌肉减少症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对影响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因素展开深入分析与探究,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供参考。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某院的86名实习护生,这些护士入院实习日期均在2022年3月之后以及2023年6月之前。针对这86名实习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进行了评估测试,根据结果将其分为A组与B组。其中,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为A组(20名),另外临床实践能力较弱的则为B组(66名)。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和问卷调查方法对AB两组实习护生的高职护理教育情况和其与临床实践衔接影响因素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改进策略。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86名实习护生中临床实践能力较弱的有66例,占比76.74%。而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有20例,占比为23.26%。B组在各方面数据显示上均高于A组,这就意味着A组实习护生临床实践能力更强。结论:高职护理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必须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这些措施旨在解决现存问题,以消除影响因素。通过不断改进,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能力,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 标签: 高职 护理教育 临床实践 教学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手舟骨骨折的原因、机制,为减少手舟骨骨折的发生提供预防措施。方法2006年11月-2007年11月,临床收集手舟骨骨折病例16例,详细询问并记录病史,结合X片、CT表现,从物理力学的角度分析受伤机制。结果16例均为腕过伸位着地受伤;5例为军事训练(单双杠、倒功)中受伤,其中1例受伤时上臂呈后伸位,4例呈前屈位;8例为打球时受伤,其中2例受伤时上臂呈后伸位,6例呈前屈位;3例为高处坠落(2-6m)时受伤,均为上臂前屈位手掌着地所致。结节部骨折0例,远端(粉碎性骨折)3例,腰部横形骨折10例,斜形骨折3例,纵形骨折0例,近端骨折0例。结论手舟骨骨折主要发病原因为高强度训练、运动及高处坠落时腕关节过伸位手掌着地受伤。受伤时手掌的不同位置及人体的不同运动倾向综合作用,通过不同的损伤机制造成手舟骨不同类型的损伤。

  • 标签: 手舟骨骨折 损伤机制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