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加阿斯匹林治疗超早期非溶栓脑梗死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首发脑梗死超早期非溶栓(不同意、或不符合溶栓条件)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入院后首次氯吡格雷300mg+阿斯匹林300mg,次日起氯吡格雷75mg+阿斯匹林100mg每天1次;对照组40例单用阿司匹林300mg每天1次,5天后改为100mg每天一次,7天内进展或复发率;治疗4周时有效率;治疗4周和3月时的死亡或不良反应率;安全性指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7天脑梗死进展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20%),P<0.05。4周时或出院时治疗组4周时有效率39/40(97.5%),对照组有效率36/40(87.5%),P<0.05,为治疗组出血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似(8%,4%),P>0.05。无严重出血事件。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加阿斯匹林治疗超早期非溶栓脑梗死降低脑梗塞进展,临床疗效确切,出血等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加阿斯匹林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的价值。方法收集近几年我院的患者,分为研究组(术前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术后维持治疗)和对照组(术前不给予负荷剂量,仅给予术后维持治疗)。对比(1)两组手术前、手术后7天、手术后1月Hs-CRP。(2)两组手术前、手术6月LEVF及LVDd。结果(1)两组手术前Hs-CRP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手手术后7天、手术后1月Hs-CRP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手术前、LEVF及LVDd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手术后LEVF及LVDd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PCI手术患者炎症反应,对于改善心肌收缩功能有一定价值。

  • 标签: ST段 心肌梗死 PCI 阿托伐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并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在PCI术后早期使用不同负荷剂量替罗非班的抗凝疗效与出血发生率。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行急诊PCI治疗STEMI患者,共244例。采用系统随机法将患者分为A(n=81)、B(n=82)、C(n=81)三组,PCI术后A、B、C三组分别持续静脉泵入不同剂量替罗非班至PCI术后48h。比较三组患者PCI后早期TIMI3级血流,sumSTR>50%例数与构成比,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最低血小板计数及出血发生率。结果三组术后早期TIMI3级血流和sumSTR>50%例数与构成比C组明显高于A组(P<0.05),C组MACE发生率大大减少(P<0.05),但出血发生率显著提升(P<0.05),最低血小板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早期使用大剂量替罗非班可以显著改善血流状况和微血管灌注,但会增加出血发生风险,而临床推荐剂量可达到替罗非班的抗凝治疗价值,也可相应减少出血发生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PCI 替罗非班 剂量 抗凝治疗 出血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负荷/共同负荷联合血管收缩药物对腰部麻醉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产妇剖宫产腰麻后采用预负荷/共同负荷联合血管收缩药进行处理,对照组组患者不采用任何处理。手术过程中分别记录两组产妇SBP、DBP、HR,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药注射后5min(T1)、麻药注射15min(T3)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差异,并于注液完毕后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凝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与T0时段相比,两组患者在T1~T3时段DBP及SBP均下降,而HR则增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DBP、SBP以及HR等指标改变显著大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剖宫产术进行预负荷/共同负荷处理后能有效降低剖宫产腰麻过程中产生的低血压事件,不会对新生儿早产较大的影响,有利于母婴生命安全。

  • 标签: 剖宫产 预负荷/共同负荷 去氧肾上腺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造影检查对中等剂量静脉尿路显影征像。方法对500例全尿路显影满意进行介绍。结论通过高清晰数字化造影机透视摄片对全程尿路造影术、具有安全性、有着较高的诊断率。

  • 标签: X线检查 中等剂量静脉尿路造影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被动过敏试验的剂量设计。方法以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为供试品,设计被动过敏试验,并观察试验结果。结果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抗肿瘤类药物的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应按动物暴露剂量下的实际耐受情况,合理设计PCA试验的暴露剂量水平。

  • 标签: 被动皮肤过敏 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 剂量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原地区不同运动负荷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探讨高原地区所适应的运动强度。方法随机抽取移居拉萨(3658m)满两年的健康汉族人和世居拉萨健康藏族人各120名。汉族和藏族各分为4组,共8组,每组30人,按照课题设计的Bruce运动方案(8min运动强度为3、4两个级别,10min运动强度为3、4两个级),进行平板运动实验。运动前后5min各抽血一次,用抗凝管存取血液、离心、分离血浆。用ELISA法检测。结果汉族8分钟3级平板运动前后比较P<0.01,藏族8分钟4级平板运动前后比较P<0.01,藏族10分钟4级平板运动前后比较P<0.05,其余均为P>0.05。结论用统计学处理的结果和直接观察各组数据运动前后数据很大变化,运动前略高于运动后。

  • 标签: 高原 运动负荷 肌酸激酶同工酶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目前我院儿科药品分剂量的方法,评价我院儿科药品分剂量现状,将成人药品分剂量用于儿童存在安全隐患。阐明开展儿童用药临床研究、开发儿童专用药的必要性。

  • 标签: 儿科药品 分剂量 儿童用药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早期妊娠患者180例,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芬太尼+丙泊酚。观察组用芬太尼+氯胺酮+丙泊酚。记录麻醉药物用量、麻醉诱导时间、患者的苏醒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的氯胺酮在无痛人流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剂量 氯胺酮 无痛人流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加速器剂量监测系统检测分析。方法对ElektaSynergy直线加速器剂量检测系统基本构造进行分析。选取ElektaSynergy直线加速器于2016年1月至6月,100次剂量监测系统检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实际剂量对造成误差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对比加速器校准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造成加速器剂量偏差的原因包括防漏射铅板的滑动、电离室击穿、加速管更换、均整位移出现偏移、调制器稳压器损坏,剂量偏低率依次为9.8%、7.6%、4.5%、7.6%、3.2%。当剂量偏差较大时,校准系数的变化值也较大。结论由于部分部件的老化以及不易被发现的设备问题,都会影响剂量检测系统的准确性,使得放射剂量与治疗方案不相符,影响放射治疗的效果。

  • 标签: 加速器 剂量监测系统 检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吸入合并小剂量茶碱口服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患者分为研究组(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吸入+小剂量茶碱口服,n=42)与对照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n=42)。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哮喘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哮喘控制测试评分高于对照组,第1s用力呼吸容量占预计值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白介素-4水平低于对照组,白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采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吸入合并小剂量茶碱口服治疗的效果理想。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小剂量 皮质类固醇 茶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剂量与高剂量的缬沙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2例,依据来院先后顺序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比例各31例。予以常规剂量缬沙坦的患者设为参照组,予以高剂量缬沙坦的患者设为研究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后,比对研究组和参照组的Scr、GFR、24h尿蛋白以及血压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患者使用高剂量缬沙坦可以将肾功能衰竭情况进行延缓,使蛋白尿进行降低,可进一步在临床上实践。

  • 标签: 常规剂量 高剂量 缬沙坦 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 肾脏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剂量纳洛酮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诊内科昏迷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常规剂量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加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昏迷清醒时间及血气指标变化等。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昏迷清醒时间早于对照组,且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论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采用大剂量纳洛酮进行治疗时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还能够促使患者尽快苏醒,缩短昏迷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内科 昏迷 大剂量纳洛酮
  • 简介:摘要放射治疗技术除了应实现精确治疗之外,临床治疗前的剂量验证更为关键。目前广泛应用的实验测量方法虽然在准确性方面可以符合要求,但效率较低。独立剂量算法包括深度剂量·离轴比经验模型、Clarkson积分模型、卷积以及蒙特卡罗模型,其验证方法不仅确保了精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验证效率。

  • 标签: 放射治疗 独立剂量验证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剂量阿司匹林对预防子娴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中所选取的78例均为具有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风险(妊高症)的孕妇,随机将样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为39例。实验组孕妇口服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淀粉片剂)。观察两组患者子痫前期的发病率和临床表现。结果(P<0.05),数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的阿司匹林能够有效的预防孕妇子娴前期的发生,且对围生期的胎儿和母体的健康均没有显著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低剂量阿司匹林 妊高症 子痫前期 临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