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患者凝血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ARDS患者40例,测定血浆蛋白C(PC)活性、凝血酶调节蛋白(TM)、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抗凝血酶(A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和肺损伤(LIS)评分,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RDS组PC活性、A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TM、PAI-1、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RDS组血浆PC活性与LIS评分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AT、PAI-1抗原含量与LIS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ARDS患者存在着全身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改变,即促凝血活性增加和纤溶活性降低,且与肺损伤严重程度呈相关性。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凝血纤溶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胸部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6例重度胸外伤或胸部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同时选取同等长度时间段在我科诊治均予以西药治疗的胸部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治疗效果、血气分析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不同治疗措施后,观察组治愈13例,好转17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中治愈9例,好转15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68.57%.两组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PaO2、SaO2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PaCO2则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胸部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效果较好,具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胸部创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血气分析 大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患儿进行治疗。结果38例患儿经我院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天然PS在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以及降低病死率等方面均优于合成制剂。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分析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11年10月本科收治的31例严重胸部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的机械通气的护理。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本组31例患者治愈25例(80.6%),死亡6例(19.4%)。结论加强保护性机械通气、呼吸道的管理等护理是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严重胸外伤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乌司他丁进行治疗,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44.23%,无效率为9.62%,对照组显效率为23.08%,无效率为36.54%,经不同治疗后,治疗组呼吸频率、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辅助治疗,可提高治疗疗效,有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

  • 标签: 乌司他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常规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剖宫产对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发生的影响,足月儿RDS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2006年1月到2011年12月,本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足月儿RDS为研究对象,分析选择性剖宫产RDS的胎龄分布。结果96例足月儿RDS中94例为选择性剖宫产,占97.9%,39、40周以后的RDS构成比明显低于37周及38周时。结论选择性剖宫产是足月儿RDS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足月 新生儿 选择性剖宫产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的治疗中,通过不同时间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对比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的观察,说明早期应用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观察1组生后一经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即开始NCPAP治疗,而观察2组以鼻导管吸氧或头罩吸氧开始,经皮血氧或氧分压不能维持则开始NCPAP治疗;统计两组患儿机械通气的例数、百分数,肺炎患病率,动脉导管开放率,死亡率,吸氧时间,NCPAP支持时间(限于仅通过NCPAP即治愈的患儿)等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分析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观察1组的NCPAP支持时间、吸氧时间较观察2组缩短,观察1组的肺炎患病率,动脉导管开放率,死亡率,机械通气率均较观察2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CPAP能有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且应该一经诊断及早应用NCPAP开始治疗,才能减少上机率,显著降低合倂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和缩短吸氧时间和住院时间。

  • 标签: 应用时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CPAP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产前进行早产儿RDS(呼吸窘迫综合)预防时选择地塞米松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49例早产儿的RDS产前临床预防情况,所有病例均选择地塞米松为首剂,依据使用时间长短分为不足组(61例)、超出组(88例),标准为胎儿娩出后一日,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健康状况。结果不足组RDS占比为9.8%(6/61),超出组RDS患儿占比为1.1%(1/88),不足组RDS患儿占比较高(P<0.05);不足组致死患儿占比为11.5%(7/61),超出组致死患儿占比为3.4%(3/88),不足组致死占比较高(P<0.05);不足组败血症患儿占比为1.6%(1/61),超出组败血症患儿占比为5.7%(5/88),不足组败血症患儿占比较低(P<0.05)。结论在产前进行早产儿RDS预防时应选择地塞米松,效果较好,有利于胎儿肺部发育。

  • 标签: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产前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剂量为100mg/kg。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存活率分别为96.55%、80.65%,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79,P>0.05);nCPAP或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0.73±19.47)h、(77.34±19.69)h,治疗组通气时间缩短(t=9.13,P<0.05),机械通气所占比例分别为24.14%、54.84%,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P<0.05);合并症发生亦明显降低,除肺出血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NRDS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的临床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6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采用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RRT。观察两组住ICU时间、病死率情况,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h、48h、72h患者血浆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ICU住院时间(16.93±4.15)d、病死率为23.3%(7/30),均低于对照组的(22.24±4.87)d、66.7%(20/30)(t=4.3471、6.8812,x2=11.9811、16.7834,均p<0.05);两组治疗48h后,IL-6浓度开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91,x2=15.9142,p<0.05),治疗72h后,治疗组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20,x2=18.9017,p<0.05)。结论CRRT治疗ARDS能清除IL-6炎性介质,改善ARDS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连续性肾脏替代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减轻其心理负担,使其配合治疗,促进康复。方法通过对50例患者宣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的病因、类型、治疗、预防、危害和保健知识,使健康教育贯穿了整个治疗过程。结论健康教育可帮助睡眠呼吸暂停综合患者认识疾病,建立合理科学的生活习惯,使其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是促进康复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的应用。方法对4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应用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结果40例中30例治愈,改用CMV的6例,自动出院4例,治愈率75%。结论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副作用少,是基层医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无创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ACS)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210例患者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本组210例患者,130例痊愈(61.90%),77好转(36.66%),3例恶化(1.44%),无死亡。结论ACS除了短期的抗凝治疗外.另外还需要长期的综合治疗。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内科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在心血管疾病中是急危重症,治疗目的是控制血栓形成阻塞冠脉而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应争取介入术,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者观察预治疗。2-3日内应用扩冠、抗缺血、抗凝、防栓和冠脉再通治疗。

  • 标签: 急性 冠状动脉 综合征 治疗
  •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紊乱,据统计,在美国成人中大约有1500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1。发病率大约为2-4%。OSAHS的患者睡眠时呼吸浅慢,间歇或暂停反复发作,可导致反复发作的PO2下降、PCO2增高、pH下降,甚至失代偿,从而引起心、肺、肾、脑等全身多系统功能损害,并成为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者甚至可在睡眠时猝死2-5。OSAHS存在历史久远,但并未为人们所认识,其严重性及危害性走入临床医生视线的时间才30余年,有很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现将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诊断 多脏器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至2012年7月72例急性冠脉综合患者临床资料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本组患者46例显效,显效率63.89%,21例有效,有效率为29.17%,4例无效,1例恶化,总有效率93.06%。结论针对性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冠脉综合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暂停综合对难治性高血压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OSAS患者)与对照组(单纯高血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dSBP、dDBP和nSBP、nDBP情况分别进行比较;同时,对不同病情程度的OSAS患者的dSBP、dDBP和nSBP、nDBP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dSBP和nSBP、nDBP三项指标上,观察组较之对照组均明显要高;且中重度OSAS患者较之轻度OSAS患者均要高;差异均相对具有显著性(P<0.05);在dDBP上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呼吸暂停综合对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应加强对呼吸暂停综合患者昼夜动态血压的监测。

  • 标签: 呼吸暂停综合征 难治性高血压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的诊治过程,探讨关于急性视网膜坏死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对11例(12只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的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药物治疗后,9例(10只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例(2只眼)给予玻璃体切除和激光光凝治疗,经随访观察患眼视网膜平伏。结论对于无并发症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患者,在给予抗病毒药物与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是治疗合并视网膜脱离的ARN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抗病毒 糖皮质激素 玻璃体切除 激光光凝
  • 简介:摘要我院急诊科4年期间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患者103例,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根据病人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正确分析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并施以针对性为病人进行了积极的心理护理,有利于病人度过危险期,加速康复。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理护理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