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宫内窘迫可靠的诊断标准,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以胎儿宫内窘迫为指剖宫产的442例产妇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率15.38%,有胎儿宫内窘迫相关因素的占63.34%。胎儿宫内窘迫诊断指标项目增多,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上升,胎儿窘迫相关因素检出率也上升。结论胎儿宫内窘迫应根据多个指标综合判断,即使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也不一定要剖宫产,可根据产程进展情况及产妇的其他分娩因素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 标签: 剖宫产术 胎儿窘迫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MDS)患者外周血循环中的微巨核细胞糖蛋白(gPⅡb/Ⅲ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观察MDS患者外周血涂片内的微巨核细胞。结果:87例MDS患者中,65例(74.7%)的血循环中检出有少量gPⅡb/Ⅲa阳性的微巨核细胞,在常规染色的血涂片上该细胞的外形与小淋巴细胞类似,故难以或无法加以识别。结论: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简单易行,采用该技术检测MDS患者外周血循环中微巨核细胞将有助于MDS的诊断。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微巨核细胞 诊断
  • 简介:在肠梗阻或消化道穿孔患者手术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胃或肠腔极度扩张,大量胃内容物或粪便积聚在胃或肠腔内,需要给胃或肠腔减压时,过去我们常使用吸引器头或吸引器接26或32号引流管将胃或肠腔内容物吸出,但在吸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吸引器被胃内容物或粪块堵塞,需要反复冲洗吸引器头或更换吸引器连接管,不仅污染机会增加,而且操作起来比较麻烦,我们工作中发现使用一次性麻醉机呼吸回路来协助排出胃或肠腔内容物的方法,克服了以上缺点,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麻醉学/仪器和设备 一次性设备 肠梗阻/外科学
  • 简介:目的探讨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以晕厥为首发症状AMI18例住院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经临床分析、心电图检查、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检测均确诊为AMI,经及时抢救治疗好转17例,死亡1例。结论应仔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演变,早期重视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检测动态变化,并进行综合分析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 标签: 晕厥 心肌梗塞/诊断 误诊
  • 简介:目的观察利用思密达、药用炭粉、温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临床诊断腹泻病的2岁以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给予用温生理盐水、思密达+药用炭粉混悬溶液保留灌肠;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口服思密达治疗。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结果通过思密达+药用炭粉混悬溶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腹泻,总有效率达95%。结论利用温生理盐水、思密达加用活性炭混悬溶液保留灌肠,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硅酸盐类/治疗应用 灌肠 腹泻 婴儿/药物疗法 急性病
  • 简介:临床生化实验课被列为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主干科目。为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当代医学教育的需要,关键是设计综合性实验,重视实验教学的各环节。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

  • 标签: 临床生物化学 综合性实验 教学
  • 简介:实验教学对医学检验专业学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培养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渠道。通过总结近几年来教研室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在学员下点实习前对部分专业课程的实验内容整合并进行综合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员实验操作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员的团结协作意识,提高学员综合能力,以适应临床岗位任职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要求。

  • 标签: 综合实验 检验医学 强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