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辅助治疗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乌司他丁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辅助治疗的疗效观察

何博

何博(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21)

【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乌司他丁进行治疗,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44.23%,无效率为9.62%,对照组显效率为23.08%,无效率为36.54%,经不同治疗后,治疗组呼吸频率、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辅助治疗,可提高治疗疗效,有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乌司他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常规治疗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8-0011-0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由创伤、严重感染、吸入有毒气体、休克以及药物中毒等非心源性因素引起的呼吸衰竭,呈缺血性,其病情急、危重且进行性加重,临床上主要以顽固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和呼吸频数改变为主要表现,病情进展可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死率高,约为32%~50%[1],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有研究表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产生与全身炎症反应有关[2]。据报道,乌司他丁用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好[3]。本文就我院进行治疗的10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04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男31例,女21例,平均年龄53.64±11.45岁,原发疾病:多发伤19例,重症肺炎8例,重症胰腺炎8例,腹腔手术后7例,恶性肿瘤4例,心肺复苏后3例,有机磷农药中毒3例;对照组52例,男30例,女22例,平均年龄54.18±12.21岁,原发疾病:多发伤18例,重症肺炎7例,重症胰腺炎6例,腹腔手术后8例,恶性肿瘤5例,心肺复苏后4例,有机磷农药中毒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年龄、原发疾病和基础身体状况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积极处理原发病,并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方式进行机械通气,设定吸呼比为1:2、潮气量(VT)为6~10ml/kg、呼吸频率为12~18次/分、呼气末正压(PEEP)为5~15cmH2O,起初设定氧浓度(FiO2)为60%~100%,持续1小时后缓慢降低氧浓度,并在50%左右进行维持,机械通气过程中确保动脉血氧分压不低于60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不低于90%。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在20ml生理盐水中溶入乌司他丁20万U进行静脉推注,每8小时1次,10天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化验动脉血气,比较两组呼吸(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P)、氧分压(P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情况。

1.3评价标准:参照杨建彪[4]等研究,全身状况明显改善,氧合指数不低于40kPa或检查动脉血气各指标正常为显效;全身状况有所改善,氧合指数上升但低于40kPa为有效;全身状况有所改善和氧合指数无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数据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设定为0.05,当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治疗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为44.23%,有效率为46.15%,无效率为9.62%;对照组显效率为23.08%,有效率为40.38%,无效率为36.54%,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疗效比较(例)

注:两组比较*P<0.05

2.2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呼吸频率、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比较

注:两组比较*P<0.05

3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属于失控性肺内炎症反应,其病理生理特征为肺顺应性降低、肺容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严重失调,病理特征为弥漫性肺泡损伤,本质是炎症反应,据贾雪梅和杨光福[5]报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产生是多种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结果,包括肺泡巨噬细胞、肺内多形核细胞、血小板活化因子、IL-1、TNF-a、IL-6、r-干扰素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情重,死亡率高,如何有效的进行治疗,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毛梅[6]综合多家文献研究,发现目前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机械通气、药物支持、免疫治疗、细胞治疗以及基因治疗,其中支持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肺表面活性物质、前列腺素E1、一氧化氮、乙酰半胱氨酸、沙丁胺醇等。乌司他丁属于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而达到抑制黏附分子、遏制炎症反应、抑制肺水肿产生的作用,有利于肺通气功能的改善。另外,乌司他丁也抑制TNF2的成熟和肺泡弹性蛋白酶,从而使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减少活性物质和水肿液向肺间质的渗透[1]。

本研究中,治疗组显效率为44.23%,有效率为46.15%,无效率为9.62%;对照组显效率为23.08%,有效率为40.38%,无效率为36.54%,两组显效率和无效率差异显著(P<0.05),表明乌司他丁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疗效。另外,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经不同方案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显著(P<0.05),表明乌司他丁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有利于肺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乌司他丁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辅助治疗,治疗疗效好,可加速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的较好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宝民,孙艳,徐继来等.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4例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12):1108-1110.

[2]李峥,梁耀元.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研究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18(3):181-183.

[3]吴昌燕,姚品安.乌司他丁和糖皮质激素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疗效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6123.

[4]杨建彪,钟志龙,杨静谊,等.乌司他丁对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82-83.

[5]贾雪梅,杨光福.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2):242-244.

[6]毛梅.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进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24(6):50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