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心房颤(房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方法:所有受试对象均在人院时抽取静脉血送检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慢性房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Fb、D-dimer及VWF:Ag明显增高,与单纯房颤组(对照组)对比,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意义(P<0.05);而APTT、PT虽短于对照组,但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房颤并发脑梗死患者发病时Fb、D-dimer及VWF:Ag明显增高,反映了这些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的紊乱,同时也间接预示凝血指标增高的慢性房颤患者有可能出现脑梗死。

  • 标签: 慢性房颤 纤溶 凝血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产妇产前凝血功能检验价值分析。方法:在2020.1至2020.12期间选择94例前来我院分娩的孕妇进行调研,将其作为本次调研的研究组,对其实施凝血功能检验。于2020.1至2020.12期间选择94例前来我院进行体检的非妊娠健康女性进行对照,将其作为本次调研的对照组,对其实施凝血功能检验。总计与探究产妇产前凝血功能检验价值。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指标对照,凝血酶原(PT)指标水平较低、纤维蛋白原(FIB) 指标水平较高、D-二聚体指标水平较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产妇产前凝血功能检验,可评估产后出血等疾病,此检查方式优异。

  • 标签: 产妇 产前 凝血 纤溶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首次就诊于本院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1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及生存期。另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研究。结果肺癌患者PT、INR、Fib、D-D、PL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TA、APT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于中位生存期患者PT、INR延长、PTA明显低于小于中位生存期患者,Fib明显高于小于中位生存期患者(P<0.05)。结论NSCLC患者存在凝血系统激活及指标改变,且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 标签: 肺癌 凝血纤溶指标 中位生存期
  • 简介:目的明确肺部感染患者,尤其是并发MODS肺部感染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以利及时处理,减少病死率。方法观察正常老年人.无MODS肺部感染患者和并发MODS肺部感染患者共83例.治疗前检测各种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纤维结合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抗凝血酶-Ⅲ、酶原、组织酶原活化物、酶原活化物抑制剂活性等凝血指标;分析三组患者凝血系统指标是否有差异,MODS患者生存者与死亡者,凝血、抗凝和系统指标是否有差异。结果肺部感染并发MODS患者,存在明显凝血、抗凝和系统异常;且该组死亡患者凝血、抗凝和系统异常情况比生存者更明显,故凝血、抗凝和机能异常者死亡率高。结论提示肺部感染者存在凝血、抗凝和机能的紊乱,可能与MODS的发生和预后有一定关系,可作为临床治疗和预测转归的观察指标。

  • 标签: 肺炎 多器官功能衰竭 瓶液凝固 纤溶蛋白溶解
  • 简介:摘要TAFI于1989年被发现,其激活状态通过水解纤维蛋白凝块表面的C端赖氨酸发挥抗纤作用。TAFIa于37℃时半衰期仅为8到15分钟,虽然目前没有发现内源性抑制物,但TAFIa的活性是可控的。研究发现TAFI对各种静脉、动脉疾患有影响。另外TAFI在炎症过程中发挥作用。高TAFIa水平是血栓性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抑制TAFI系统可能为血栓性疾病的预防或栓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 标签: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肾脏透析患者凝血功能改变的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并分析其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从在我院接受肾脏透析的患者中选择,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确定研究对象,选取人数为50例。所有的患者均接受凝血功能检测,分析不同时间内的检出结果。结果:患者接受血液透析后,与血液透析前1h比较血小板计数,前者数据有明显降低趋势,同时比较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前者明显延长,相比(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透析后与透析时的组织酶原活物、D-二聚体相比,升高趋势明显,存在显著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凝血功能会受到肾脏透析的影响,对患者凝血途径的启动有一定的促动作用,继发性功能也会得到促进。

  • 标签: 肾脏透析 纤溶功能 凝血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为后期临床肝硬化患者的治疗和检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入的肝硬化患者4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正常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血浆PT、APTT、TT、Fib含量分析以及AT、PLG、a-AP指标变化检测。结论肝硬化组患者PT、APTT、TT都明显高于对照组,Fi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肝纤维化组患者AT、PLG、a2-AP各项指标明显低于正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指标检测是肝硬化患者的判定与诊断的重要指标,对于早期发现疾病并给予及时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肝硬化患者 凝血 纤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凝血-功能与TNM分期的关系。方法370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血中Fig、FⅧC、D-Dimer、PLT、AT-Ⅲ及PT、APTT、FIB的水平。结果观察组Fbg、D-Dimer、FⅧC、D-Dimer及AT-Ⅲ水平有异常改变(P<0.01),改变幅度随TNM分期增大而增加(P<0.01)。PT、APTT、T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Fbg,FⅧC、D-Dimer、PLT、AT-Ⅲ水平的异常程度与TNM分期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 标签: 肺癌 凝血-纤溶 临床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竭患者凝血系统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近期我院收治的4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8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液样本中血小板聚集率、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B抗原含量、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抗凝血酶III活性、血浆蛋白C活性。结果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P-选择素、抗凝血酶III活性、血浆蛋白C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B抗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余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凝血系统都有改变,可能伴发出血和凝血障碍。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凝血 纤溶
  • 简介:肝硬化(liver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变形、变硬而导致肝硬化。

  • 标签: 肝病 凝血 纤溶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孕妇分娩前凝血功能、指标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来本院产前检查的孕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两组女性的凝血功能,及功能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PT(9.70±0.10)s、FIB(4.71±0.33)g/L、DD(0.52±0.05)mg/L、FDP阳性率30.30%、D-D阳性率27.27%;对照组PT(13.69±1.42)s、FIB(2.70±0.58)g/L、DD(0.33±0.04)mg/L、FDP阳性率为0、D-D阳性率3.03%。两组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孕妇分娩前,对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验,有助于及时发现血栓及出血风险,并及时给予干预,以降低产后出血率,改善母婴结局。

  • 标签: 凝血功能 纤溶指标 血栓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现代血小板凝血功能的检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进行检查的48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分为重症胰腺炎组(SAP组)24例及轻症胰腺炎组(MAP)2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随机选择50例来我院做检查的正常人群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监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g)量、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等几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PT、APTT及TT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延长,SAP组患者PT、APTT及TT时间均较MAP组组明显延长,结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Fig与D-D值较对照组明显提高,SAP组患者Fig与D-D值较MAP组组明显延长,结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凝血指标的监测在AP患者的病情情况的判断与评估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小板凝血功能 纤溶功能 急性胰腺炎
  • 简介:前列腺癌病人中血液高凝状态常见,近年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凝血因子异常与前列腺癌进展间有密切联系,本文回顾近年国内外关于前列腺癌病人中各种凝血途径成分异常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并就前列腺癌与凝血因子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前列腺癌 凝血 纤溶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ARDS患者40例,测定血浆蛋白C(PC)活性、凝血酶调节蛋白(TM)、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抗凝血酶(A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和肺损伤(LIS)评分,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RDS组PC活性、A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TM、PAI-1、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RDS组血浆PC活性与LIS评分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AT、PAI-1抗原含量与LIS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ARDS患者存在着全身凝血系统的异常改变,即促凝血活性增加和活性降低,且与肺损伤严重程度呈相关性。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凝血纤溶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凝血实验是当前医学领域针对人体血液组织的一项重要实验内容,其涉及学科众多且对人体血液研究进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当前医疗科研技术的进步,有关凝血实验的研究深度及精密程度也在不断进步,取得了诸多研究效果。本次研究将针对凝血实验室检验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具体分析与论述。

  • 标签: 凝血实验 纤溶实验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LC)手术前后凝血的变化。方法:用凝血动态图(CFDG)分析4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气腹前、气腹中、气腹后凝血的变化。结果:气腹中、气腹后凝血各指标较气腹前增强,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后凝血活性虽有所增强,但凝血系统是平衡和稳定的。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凝血 纤维蛋白溶解 L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临床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抗凝剂可能具有抗肿瘤效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恶性肿瘤患者 凝血和纤溶指标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