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有哪些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在我血站进行检验的患者 100人。对患者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为实验组,对患者应用放射免疫检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 FT4(游离甲状腺素)、 F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SH(甲状腺刺激激素)、 TT3(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4(总甲状腺素)检出率,对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实验组患者FT4的检出率为 100%、 FT3的检出率为 100%、 TSH的检出率为 98%、 TT3的检出率为 98%,TT4;对照组 FT4的检出率为 92%、 FT3的检出率为 92%、 TSH的检出率为 90%、 TT3的检出率为 90%。实验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甲状腺疾病的临床体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对甲状腺疾病有极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可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为治疗疾病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分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 目的 建立连续流动分析仪同时测定饮用水中挥发酚,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方法。方法 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技术,在线蒸馏,萃取,测定饮用水中挥发酚、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含量。结果 测定的挥发酚、阴离子洗涤剂在线性范围内的相关系数R均在0.999以上,检出限分别为0.0010 mg/L、0.03 mg/L。各指标在不同浓度下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8%~7.22%,加标回收率在90.0%~109.0%的范围内。结论 该简单、快速、无污染,检出限低,精密度和准确度好,满足实验室质量控制要求,适用于大批量样品分析

  • 标签: 连续流动分析法 挥发酚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在肿瘤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以40例肿瘤内科护理实习生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4月,分为参照组20例与研究组2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教学,研究组实施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对于理论成绩、实践成绩,研究组更高,与参照组比较,差异P

  • 标签: 肿瘤内科 护理实习生 情景教学法 案例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5M1E分析和前馈控制在口腔消毒供应中心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消毒供应中心为本次研究对象,自2022年1月起,将5M1E分析和前馈控制用于口腔消毒供应中心中,对比实施前后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5M1E分析和前馈控制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机高压蒸汽灭菌率显著高于实施前,组间存在差异。结论:将5M1E分析和前馈控制管理模式用于口腔消毒供应室中,能够有效提升消毒灭菌质量,从而保障医院的医疗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5M1E分析法 前馈控制 口腔消毒供应室 消毒灭菌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儿腹部囊性包的产前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针对我院实施超声诊断的胎儿腹部囊性包胎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胎儿包的超声诊断特点并且分析产后情况。结果:本文收治的病例中,单纯腹部囊性包占比为8.82%、脾囊肿占比为2.94%、卵巢囊肿占比为13.24%,肠重复、单纯腹部囊性包、胆总管囊肿、巨膀胱占据较大。28周以上的患儿,卵巢囊肿的占比最大,其次为肠重复。分析产后具体情况,肠重复、单纯腹部囊性包、肾上腺区囊性包、卵巢囊肿产后消失率较高,但胆总管囊肿、肝囊肿以及巨膀胱的消失率较差。结论:为胎儿实施产前超声检查能够确定腹部囊肿包的具体性质,并且给予合理、有效的产前咨询,从而对保障胎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胎儿 腹部囊性包块 产前超声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聚胺与微柱凝胶交叉配血阳性结果对比。方法取衡阳市中心医院临床受血者样本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凝聚胺组与微柱凝胶组各600例,比较两组操作耗时与交叉配血阳性结果。结果与微柱凝胶比较,凝聚胺操作时长短;微柱凝胶检出主侧阳性134例,次侧阳性412例,假阳性54例,凝聚胺检出主侧阳性132例,次侧阳性390例,假阳性78例,微柱凝胶较凝聚胺具有较高的阳性标本检出率,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微柱凝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操作时间较长不适用至急诊配血流程,给予凝聚胺操作易发生漏诊,在急诊配血流程较适用,值得借鉴。

  • 标签: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 阳性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阴道细菌检验应用PCR检验和细菌培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10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主要于2021年1月-2021年9月接受病情诊疗。入选者在阴道细菌经验中均采取PCR检验和细菌培养。观察指标:检验阳性率、不同菌种检出率。结果:PCR检验组检验阳性率为88%,阴性率为12%;细菌培养组检验阳性率为75%,阴性率为25%,两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PCR检验组肠球菌检出率为93.55%、棒状杆菌检出率为81.82%、加特纳菌检出率为86.11%;细菌培养组肠球菌检出率为48.39%、棒状杆菌检出率为57.58%、加特纳菌检出率为58.33%,两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阴道细菌检验应用PCR检验和细菌培养后发现,PCR检验阴道细菌检出阳性率更高,且利于不同类型菌种的有效鉴别。

  • 标签: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阴道细菌 细菌性阴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TP-ELISA与TRUST同步联合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将148例于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梅毒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收TP-ELISA与TRUST检验,并以TPPA结果进行确诊,同时评估TP-ELISA与TRUST同步联合检测诊断符合率。结果 在诊断符合率对比上,TP-ELISA显著高于TRUST,且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联合应用的总符合率达到96.62%与金标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ELISA与TRUST法共同应用到梅毒的诊断中,可以互补优缺,进而提升梅毒诊断准确率。

  • 标签: TP-ELISA法 TRUST法 联合检测 梅毒 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术野血凝残留继发结石的可能。方法:总结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应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210例肾盂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术野有血凝残留但未刻意清理100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术野血凝彻底清理110例。结果:经皮肾镜取石术加术野血凝彻底清理组手术时间(60.5±9.4min)明显长于血凝未清理组(40.7±10.4min);经皮肾镜取石术加血凝清理彻底组发热率(1.8%)低于经皮肾镜取石术未彻底清除血凝组(5.0%); 经皮肾镜取石术加术野血凝彻底清理组拔造瘘管时间为术后(48.2±1.8小时)明显短于经皮肾镜取石但术野血凝未清理组(57.3±1.4小时);经皮肾镜取石术加术野血凝彻底清理组住院天数(4.9±1.3天)明显短于经皮肾镜取石未清理术野血凝组(5.9±1.6天);追踪随访:经皮肾镜取石术加术野血凝清理组12月内结石复发率(2.7%)明显低于经皮肾镜取石术未清理术野血凝组(15.0%);13-60月内经皮肾镜取石术加术野血凝彻底清理组结石复发率(21.8%),明显低于经皮肾镜取石术未彻底清理术野血凝组(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清理 经皮肾镜取石术 血凝块残留 降低 结石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对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疗效。方法选取男性大学生18名分成分为A/B/C,3组,A组在运动后给予按摩推拿,B组运动后不给予按摩推拿,C组为空白组,观察按对延迟性肌肉损伤相关的指数血清CK和血清T-AOC变化,并对A组和B组进行延迟性肌肉酸痛疼痛评价。结果三组在运动前血清测量CK均为0,A组在运动后立即进行推拿,B组运动后不采取推拿,运动后24h测量CK显示A组CK值明显小于B组,组间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48h测量CK显示A组CK值明显小于B组,组间显著差异(p<0.05),提示推拿对运动后疲劳恢复均有效,对血清CK的恢复优于自由活动休息方法;三组在运动前血清测量T-AOC均为0,A组在运动后立即进行推拿,B组运动后不采取推拿,运动后24h测量T-AOC显示A组T-AOC值明显大于B组,组间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48h测量T-AOC显示A组T-AOC值明显大于B组,组间显著差异(p<0.05),提示推拿可以增加总抗氧化能力;A组与B组在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程度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立即按摩后,A组被试肌肉延迟性酸痛的程度轻于B组,组间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24h,A组被试肌肉延迟性酸痛程度明显轻于B组,组间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48h,A组被试肌肉延迟性酸痛程度与B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按推拿对运动员疲劳恢复均有效,主要是对运动后血清CK和T-AOC的影响有积极作用,对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按法 延迟性肌肉酸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消毒供应室2020年9月到2021年9月的100件医疗器械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件,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50件,予以PDCA循环管理。结果:观察组的器械消毒情况(手术器械包装、消毒液使用、消毒用品合格率)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DCA循环法 消毒供应中心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PDCA循环用于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行危急值检验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结果:观察组管理质量评分更高;检验结果回报时间及医疗干预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抢救成功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满意(95.00%)度较对照组的72.50%更高,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DCA循环法 临床检验危急值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外敷在皮肤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3月-2023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皮肤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平均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中医外敷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皮肤红肿程度、皮肤瘙痒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程度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中药外敷在皮肤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通过直接作用于患处皮肤,加速药物的渗透和吸收,提高治疗效果。中药外敷在多种皮肤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值得在皮肤疾病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外敷 皮肤疾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程精神分析治疗的两种操作方式对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使用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选取50名抑郁症病人,分成两组(躺椅组VS面谈组),完成为期20周的精神分析治疗。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第4周、治疗第10周、治疗第20周测量汉密尔顿抑郁分值。结果:精神分析治疗在前、中、后期都降低了抑郁分值,面谈在初期效果明显,躺椅在后期效果明显。结论:精神分析治疗能明显改善抑郁症状,面谈效果快,躺椅效果深。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采用生物荧光在院内感染控制风险防范的作用。方法:我院于 2020年 1月至 2020年 6月采用物体荧光标记检测方法于我院总院门诊区域与各科室、病区、工作区域接触表面进行检查,并基于检查结果与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 5W整改,对比检查前后的检查总合格率,探讨采用生物荧光在院内感染控制风险防范的作用。结果:数据统计完成后,检测前组的检查总合格率为 27.29%,其中中医综合楼 33.33%,内科楼 24.18%,外科楼 33.33%,东院区 34.51%,门诊医技公共区域 25.12%;检测后组的检查总合格率为 87.17%其中中医综合楼 79.48%,内科楼 84.74%,外科楼 91.38%,东院区 93.36%,门诊医技公共区域 69.16%,组间差异明显( P< 0.05)。结论:采用生物荧光在院内感染控制中,能够有效的针对于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针对性 5W整改,从而指导院内感染工作的推进,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生物荧光法 感染控制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新生儿身体抵抗力不足,皮肤过于娇嫩,身体器官发育不成熟,因此新生儿护理意义重大,此次就针对共同参与母婴同室护理方面进行探究。方法:本次主要从科室选入部分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目标,共有102例,根据电脑软件随机分组,一部分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其他新生儿为共同参与母婴同室护理干预,第一类对照组新生儿实行,第二类为观察组新生儿运用,针对新生儿护理后满意程度、护理新生儿能力、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结果:护理行为、新生儿自身等各方面因素都可导致其出现不适症状,此次针对新生儿有无发生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居多;良好的护理能够促进新生儿各方面的成长,此次就护理新生儿能力方面调查,观察组各项表现更优;医院科室运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满意程度调查,对照组有部分产妇对此次护理方案表示不满意,有对比性(P

  • 标签: 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 新生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新生儿身体抵抗力不足,皮肤过于娇嫩,身体器官发育不成熟,因此新生儿护理意义重大,此次就针对共同参与母婴同室护理方面进行探究。方法:本次主要从科室选入部分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目标,共有102例,根据电脑软件随机分组,一部分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其他新生儿为共同参与母婴同室护理干预,第一类对照组新生儿实行,第二类为观察组新生儿运用,针对新生儿护理后满意程度、护理新生儿能力、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结果:护理行为、新生儿自身等各方面因素都可导致其出现不适症状,此次针对新生儿有无发生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居多;良好的护理能够促进新生儿各方面的成长,此次就护理新生儿能力方面调查,观察组各项表现更优;医院科室运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满意程度调查,对照组有部分产妇对此次护理方案表示不满意,有对比性(P

  • 标签: 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 新生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语音矫治与口肌训练护理在功能性音障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院内收治的功能性音障碍患儿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盲选的方式,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语音矫治与口肌训练护理。对比两组的语言清晰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功能性音障碍患儿采用语音矫治与口肌训练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患儿语言清晰度以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语音矫治 口肌训练 功能性构音障碍 语言清晰度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注意力训练在儿童功能性音障碍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4月期间医院收治的78例儿童功能性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干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常规的基础上采用注意力训练干预,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达到37/39(94.87%),而对照组的有效率达到31/39(79.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4.129,P=0.042)。结论:在功能性音障碍的患者中采用注意力训练有利于纠正患儿的注意力,从而使其能够将精力集中于语言训练中,提高语言正确发音在脑海里的记忆,从而帮助患者治疗语言错误的情况。

  • 标签: 注意力训练 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 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