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分析

兰飞燕,刘香通讯作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

摘要:目的:新生儿身体抵抗力不足,皮肤过于娇嫩,身体器官发育不成熟,因此新生儿护理意义重大,此次就针对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护理方面进行探究。方法:本次主要从科室选入部分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目标,共有102例,根据电脑软件随机分组,一部分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其他新生儿为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护理干预,第一类对照组新生儿实行,第二类为观察组新生儿运用,针对新生儿护理后满意程度、护理新生儿能力、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结果:护理行为、新生儿自身等各方面因素都可导致其出现不适症状,此次针对新生儿有无发生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居多;良好的护理能够促进新生儿各方面的成长,此次就护理新生儿能力方面调查,观察组各项表现更优;医院科室运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满意程度调查,对照组有部分产妇对此次护理方案表示不满意,有对比性(P<0.05)。结论:此次研究表现,新生儿护理期间,给予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护理干预能够为新生儿提供更好的照护,促进其健康成长,该护理模式得到很多产妇的认可。

关键词: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

前言

新生儿较为特殊,因为刚从母体中出生,身体机能、器官还尚不成熟,如果不能在该阶段给予细致的护理干预,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各类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死亡。人们文化水平逐渐提升,对生活质量要求颇高,特别是非常关注医院的医疗服务,护理工作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诊疗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新生儿护理显的十分关键,当前临床上新生儿护理中主要运用母婴同室护理,旨在将产妇及新生儿安排在一个病房当中,对母婴进行同步护理干预。有些产妇初为人母[1],还不能完全适应自己的新身份,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为了能够有效调节产妇心理状态,保证母婴健康,此次从科室筛选部分刚出院的新生儿进行调查,给予实施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主要以新生儿护理工作为出发点,对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护理方案临床可靠性进行临床验证,鉴于此从科室选入部分新生儿作为此次研究主体,共有102例,筛选开始时间2019年7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9月,选择准则:足月生产新生儿;评分在7分以上的新生儿;家属对本次研究表示许可。以电脑软件进行分组,对照组主要为女,有40例,其他为男,体重不超过4652克。观察组男女比例是30:21,体重在2322克以上,单纯对新生儿日龄、体质量、身体状况等资料评估,无比较性(P>0.05)。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筛选新生儿,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工作人员将产妇及新生儿安排在不同病房,护理工作人员给新生儿开展护理工作,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根据新生儿情况按时喂养,定期对新生儿脐带残端消毒处理等,观察组新生儿为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护理,内容见下文。

⑴健康教育。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多与新生儿监护人或其他家属沟通,实行健康教育,让家属明白共同参与母婴同室护理的重要作用。护理工作人员需给家属详细的介绍什么是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护理,护理目的、效果、操作流程等,让新生儿家属心理无顾虑。

⑵沐浴护理。如果需给新生儿沐浴,需提前与护理工作人员预约沐浴时间,并将新生儿衣物等准备妥当。护理工作人员需对新生儿的身体状况进行详细检验,正确指导产妇掌握新生儿沐浴方法,然后将新生儿送到沐浴间给予沐浴,完成沐浴后需交接处理,及时将新生儿安全送回病房[2]

⑶其它护理。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教授产妇如何正确的抚触新生儿,新生儿小便、大便后,如何正确更换尿布、尿不湿、衣服,告知产妇母乳喂养的优势以及正确喂养方式。护理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新生儿身体状况的检查,给新生儿家属详细说明新生儿为什么有溢奶现象,因为什么原因哭闹等,还应该告知新生儿家属必须加强洗手、消毒。为母婴同室营造一个干净、卫生的休养环境,定期打开窗户通风,并对室内进行消毒干预,病房内摆放的设备需及时消毒、清洗。叮嘱新生儿家属要保证新生儿包被等干净、卫生,防止发生感染风险。

⑷制定护理目标。作为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明确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护理目标,密切监测新生儿护理各项环节,加强对新生儿护理安全方面进行严格护理,密切关注产妇和家属护理行为等[3]

⑸建立操作规范。护理工作人员需根据新生儿生理、心理发展特性构建护理操作规范,应详细说明每一项护理工作流程,并制作科学、合理的护理流程示范图。对于有些环节可能造成新生儿出现不适反应,护理工作人员应该针对这些护理环节给予清晰标记,提升风险护理意识。在操作规范当中,应该加强预防新生儿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如果出现意外情况应及时处理,应叮嘱产妇和家属不可给新生儿穿太多的衣服,衣服应以宽松、柔软为主,防止新生儿在吮吸母乳时发生溢奶等情况发生。如果新生儿为奶粉喂养方式,护理工作人员需告知产妇和家属必须按照配方比例喂养,温度要适宜,奶粉应现冲现用,防止奶粉放置时间过长发生变质,新生儿吃了后出现不适反应。

⑹注重护理工作人员的考核。为了提升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护理质量,给母婴更好的照护,医院科室应针对护理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培训教育,培训后实行考核考评,保证每一位护理工作人员能够掌握专业的操作技术,另外,只有考核合格的护理工作人员才能参与到护理工作当中,这样能够提升科室整体护理质量。

⑺开展袋鼠式护理。护理工作人员在协助产妇帮助新生儿穿戴好尿不湿后,将新生儿俯卧放置在产妇胸前,指导产妇一只手将新生儿头部调至产妇乳房之间,将新生儿脸部偏到一侧。护理工作人员将包被盖在新生儿的后背,引导产妇用一只手托住新生儿的臀部,另一只手移到新生儿背部位置。要求产妇保持该姿势相应时间,从新生儿出生后5天内实行袋鼠式护理,每日1次[4]

1.3 临床观察指标

针对此次筛选的新生儿进行分组,两种新生儿使用了差异性的护理方式,针对护理后有无出现不良反应进行调查,主要比较了三个方面的情况。医院科室筛选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对此次选入的护理新生能力进行评估分析,如新生儿喂养、沐浴、脐带护理等,分数90分,分数低表示护理新生儿能力差。针对产妇进行满意程度调查,此次运用了满意度调查表,共为120分,分数高表示满意程度更优。

1.4 统计方法

本次对新生儿一般资料、护理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数据使用有效统计表软件进行记录,运用计数资料、计量资料表示,对护理方案有效性进行临床验证,有比较性为(P<0.05)。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观察组新生儿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分析

新生儿出生后较难适应外界环境,再加上身体器官处于发育状态,因为各方面因素较易出现不良反应,针对新生儿实施临床护理非常重要,此次针对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有无出现不良反应进行调查,观察组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病例极少(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新生儿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分析[n(%)]

组别

例数

感染

肺炎

黄疸

总发生率(%)

对照组

51

5(9.8)

3(5.9)

2(3.8)

10(19.8)

观察组

51

1(1.9)

1(1.9)

0(0.0)

2(3.8)

t

--

--

--

--

p

<0.05

<0.05

<0.05

<0.05

2.2 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新生儿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比较

针对新生儿实行不同护理方案,对照组由护理工作人员完成新生儿护理工作,观察组为新生儿和产妇共同一室,护理工作人员教授产妇护理方式方法,让产妇掌握护理操作规范,完成新生儿护理,针对此次护理新生儿能力方面进行调查,观察组产妇能力更优;对照组部分产妇对此次护理不认可(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新生儿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比较x ±s)

组别

例数

护理新生儿能力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

51

76.8±5.5

81.7±7.7

观察组

51

88.2±6.7

91.2±6.6

t

15.23

11.47

p

<0.05

<0.05

2.3 对照组和观察组新生儿其它指标比较

针对新生儿护理后的体质量情况分析,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较差;相比较而言,观察组新生儿较早出院(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和观察组新生儿其它指标对比分析x ±s)

组别

例数

体质量(kg)

住院天数(d)

对照组

51

3.1±1.1

5.5±1.5

观察组

51

4.7±0.6

3.5±0.5

t

9.119

9.033

p

<0.05

<0.05

3 讨论

产科护理工作中,新生儿护理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新生儿出生后,因为环境的改变,让新生儿感觉害怕、恐惧,新生儿身体机能等发育也不完善。为了能够让新生儿迅速的适应外界环境,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临床护理显的意义重大。传统的护理方式主要是让产妇和新生儿分割至不同病房,主要由护理工作人员完成护理工作。随着母婴共室的出现和广泛运用,让新生儿临床护理由封闭式过渡为开放式。本次针对观察组新生儿实施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干预,该组新生儿出现不良反应概率较低,而且产妇对此次护理表示非常认可,产妇能够在护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掌握护理操作要领,有效落实新生儿护理干预,更能促进母婴关系[5]

上述研究表明,新生儿护理工作的开展,选择适宜的护理方式非常关键,此次根据研究要求给部分新生儿实施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护理干预,护理收效非常可观。

参考文献:

[1]杨东英,雷叶琴.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3(18):68-69.

[2]王燕萍,艾学云.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4(4):468-470.

[3]梁芳萍.共同参与的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的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9,02(16):247-248.

[4]杨霞.新生儿护理中实施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模式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20,09(33):100-101.

[5]杨东英,雷叶琴.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02(18):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