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对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并制定合理的复查策略。方法:对2010-05-2011-11送检标本中低浓度HBsAg或属于乙肝少见指标组合模式的HBsAg436例、HBsAb194例、HBeAg147例、HBeAb161例、HBcAb85例,以及756例HCV阳性、707例Syphilis阳性和94例HIV初筛阳性的标本进行复查,评估两者之间的重复性。结果:HBsAg复查前后符合率为63.07%,HBsAg在浓度≤0.1U/mL、0.1~1.0U/mL、1~10U/mL和〉10U/mL的符合率分别为38.25%、66.07%、84.21%、96.11%,各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分组后在0.05~0.15U/mL与0.15~1.00U/mL两组中复查前后符合率在统计学上有差异(均P〈0.05);HBsAb、HBeAg、HBeAb、HBcAb、HCV、Syphilis和HIV复查前后符合率分别为96.39%、91.16%、96.27%、96.47%、97.35%、98.73%、91.49%。HCV在S/CO值为0.90~1.09与1.10~1.59,两组复查前后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MIA检测HBsAb、HBeAg、HBeAb、HBcAb、HCV、Syphilis和HIV重复性好,但HBsAg重复性较差。当HCVS/CO值在0.90~1.09以及HBsAg浓度≤0.15U/mL时,必须通过高速离心复查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 标签: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复查 输血前检查 感染性指标
  • 简介:目的:分析ELISA检测HIV抗体的室内质控,总结失控原因,加强实验室管理,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方法:运用L-J质控图,结合Westgard多规则质控,进行室内质控及分析。结果:2013-01-2014-10共检测2033批次,其中警告57次,失控29次,分别占质控总数的2.80%和1.42%。其中随机误差10次,系统误差19次,分别占质控总数的0.49%和0.93%。22个RCV处于9.72%~22.85%,其中21个均处于20.00%以内,1次是22.85%。结论:ELISA影响因素较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加强室内质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ELISA HIV抗体 室内质控 Westgard规则
  • 简介:目的:对细菌内毒素运用凝胶定性和动态浊度定量的检查进行比较。为血站提供在原辅材料内毒素检测时更适合的方法。方法:用鲎试剂凝胶定性分别做灵敏度复核、干扰试验、供试品的检测,方法用药典规定的生物制品细菌内毒素试验规程。动态浊度定量分别做标准曲线检验试剂的灵敏度、回收率判断干扰试验、供试品的检测,方法药典规定仪器试验。结果:动态浊度定量结果易保存,在临界状态下,更容易进行结果的判断。结论:血站在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时,最好选用定量

  • 标签: 细菌内毒素 凝胶法 动态浊度法 鲎试剂
  • 简介:目的:探讨用法国Sebia公司Capillarys2全自动毛细管电泳(CZE)对血红蛋白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准确性。方法:采集205例广东地区成人EDTA-K2抗凝血2ml,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capillarys方法各自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结果:两种方法测定HbA2的准确度,在205例样本中,CZE测定有93%的测定结果与HPLC测定值的百分差异在±20%范围内,与95%相比较,P值为0.1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CZE测得的HbA2异常21例,HbF增高5例,HbA2+HbF同时增高12例;用HPLC对这205例样本进行复检对照,结果基本一致。检测出HbH7例,HbE7例,HbNewYork5例,HbG-thailand3例,HbBart's3例,HbS2例。但是,对于HbA2的定量,用CZE测得的水平高于HPLC。同时,我们观察到CZE较HPLC对HbH和HbBart's的检测更为敏感。结论:HPLC和CZE都能能够分离和量化出HbA2和HbF异常增高,是一种快速、准确、可靠的筛查地中海海贫血实验方法,但是两者在鉴定异常血红蛋白时存在区别。

  • 标签: 全自动毛细管电泳 HPLC 血红蛋白 贫血 地中海
  • 简介:目的:探讨红细胞抗原浓度对固相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成人O型Rh(D)阴性和AB型Rh(D)阳性个体各5例,采集静脉血3~5ml置于EDTA抗凝管中,将O型和AB型血液配制成不同高低浓度的红细胞悬液,并用固相进行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鉴定,同时以10%浓度的红细胞浓度作为对照参考,观察假阳性和假阴性出现的情况及假性结果出现时的红细胞抗原浓度。结果:红细胞抗原浓度超过25%易出现假阳性;红细胞抗原浓度低于2%易出现假阴性;低浓度红细胞抗原对抗B、抗D的影响更明显;高浓度红细胞抗原对抗A的影响更明显。结论:红细胞浓度对对固相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鉴定有影响,且高、低浓度对不同单克隆抗体结合抗原的能力影响不尽相同。

  • 标签: 固相法 血型鉴定 红细胞浓度 单克隆抗体
  • 简介:目的:探索应用免疫磁珠富集母体外周血DNA并预测其胎儿RHD血型。方法:采集96例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产前诊断确诊为RHD阴性孕妇外周血,使用免疫磁珠和血液DNA提取试剂盒(QIAgeneDNA)抽提母体外周血DNA用以提取胎儿DNA。通过测定母体血浆中的SRY和STR来证实是否获得胎儿DNA,同时使用荧光定量PCR(RQ-PCR)扩增胎儿RHD基因外显子7,预测胎儿RHD血型。结果:通过免疫磁珠,胎儿DNA的总提取量提高了1.8倍。配对四格表2检验结果显示免疫磁珠在准确度方面与QIAgeneDNA法相较,妊娠早期(≤14周)2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妊娠中晚期(〉14周)2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使用免疫磁珠提取DNA预测胎儿RHD血型时,有86例结果与胎儿RHD血清学方法鉴定一致,使胎儿RHD血型预测的准确率高达89.6%。结论:使用免疫磁珠提取胎儿DNA不仅能够改善胎儿DNA的总提取量,同时还可以提高妊娠早期胎儿RHD血型预测的准确率,为RHD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试验基础。

  • 标签: 免疫磁珠法 母体外周血DNA RHD血型
  • 简介:目的:用全自动微孔代替传统方法检测梅毒抗体,并对改进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方法:用全自动酶免分析与传统甲苯胺红卡片试验(TRUST)对比检测了75例梅毒患者和1061份献血员的血清,不符合者用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验证。对18000份献血员标本用改进的方法检测,并与传统方法对比,用TPHA验证。结果:改进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75例梅毒患者血清均呈阳性结果,但改进方法比传统的凝集颗粒大而均匀,更易判读。在1061份献血员血清中,用改进的方法检出2份阳性血清,并经TPHA证实,用传统方法则判为可疑血清。用改进方法在18000份献血员的血清中的7份标本呈阳性,TPHA方法亦为阳性,而传统方法3例呈阳性;2例可疑,2例阴性。结论:改进的全自动微孔板比传统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自动化程度高、易于标准化等优点,适合献血员筛查和临床大批量梅毒患者标本的检验。

  • 标签: 梅毒抗体 检测 全自动 微孔板法
  • 简介:目的:建立SYBRGreenⅠ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人POT1基因的方法。方法:依据人POT1基因及参照基因TB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人类乳腺癌细胞系MCF-7总RNA逆转录合成的cDNA为模版,以TBP基因为参照基因,应用SYBR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OT1基因的表达。结果:POT1和TBP基因熔解曲线为单峰,无杂峰及二聚体。POT1基因及参照基因TBP基因扩增效率相同(直线斜率0.0171〈0.1)。POT1基因批内变异与批间变异分别为1.3%和2.1%;TBP基因批内变异与批间变异分别为1.2%和2.6%。结论:建立了SYBRGreenⅠ实时定量检测人类POT1基因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经济,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重复性好,可用于人类POT1基因的定量分析

  • 标签: POT1基因 相对定量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目的:了解Dombrock血型Do^a和Do^b基因在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采用PCR—SSP技术对Dombrock血型进行Do^a和Do^b基因分型。结果:248例Dombrock血型Do^a的基因频率为0.0867,Do^b的基因频率为0.9133。结论:248例Dombrock血型Do^a及Do^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0867和0.9133。PCR—SSP技术可以较好的对Dombrock血型进行DO基因分型。

  • 标签: Dombrock Do^a Do^b 血型
  • 简介:目的:探讨贮存自体输血(PABD)在颅脑外科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7-05颅脑外科进行PABD的15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进行PABD的颅脑外科疾病主要是脑膜瘤、胶质细胞瘤、垂体瘤和神经纤维瘤,分别占33.96%、28.93%、14.47%和11.32%。(2)脑膜瘤、胶质细胞瘤、垂体瘤及神经纤维瘤患者进行PABD自体血弃输率分别为11.11%、19.57%、26.09%和22.22%。(3)垂体瘤及神经纤维瘤组中Hb≥140g/L组的自体血弃输率显著高于Hb〈125g/L组、Hb125-140g/L组(60%vs10.00%,14.28%,P〈0.05)。结论:术前Hb水平高的垂体瘤及神经纤维瘤患者术后自体血弃输率高;颅脑外科患者进行PABD,患者受益不多;PABD需要进行改良。

  • 标签: 贮存式自体输血 脑膜瘤 胶质细胞瘤 垂体瘤 神经纤维瘤
  • 简介:目的:比较储存自体输血和同种异体输血的术后恢复效果。方法:两组择期手术的肝癌患者,术中分别输注自体血和异体血400ml,比较术前、术后1、3d的RBC、Hb、HCT、STB、UCB、K+。结果:2组患者术后1d各项检测指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d试验组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储存自体血输血患者较异体输血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恢复快,红细胞破坏少。

  • 标签: 储存式自体输血 肝癌 输血效果
  • 简介:目的:建立并改良磁珠提取基因DNA的方法,以应用于HLA常规测序分型。方法:使用磁珠自动提取系统从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利用DNA定量仪测定DNA浓度与纯度,利用测序仪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相关的分析软件进行HLA分型结果分析。比较改良前后DNA浓度与纯度、HLA分型结果成功率、信噪比及测序胶图的反应格局。结果:改良后96份DNA浓度的均一性、纯度均优于改良前;32份HLA分型结果中HLA-A、B位点成功率改良后高于改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后32人份HLA-B第二外显子信噪比(N/S)合格率均高于改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后32份分型胶图反应格局均优于改良前。结论:改良磁珠提取DNA能稳定、可靠地应用于HLA测序分型,具有快速、高通量化的特点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脱氧核糖核酸 标本 基因分型 测序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MGT-AGT)替代Coombs试验检测IgG抗体的敏感性和对临床患者血液标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检出率。方法:采用MGT-AGT对不同浓度的DAT阳性标本或IgG抗D致敏红细胞及IgG游离抗D抗体进行实验比较,并用MGT-AGT、凝聚胺试验(MPT)和Coombs试验,对81例临床患者的血液标本DAT阳性检出率进行了比较。结果:对于DAT阳性标本或IgG抗D致敏的红细胞的检测,MGT-AGT在1:128稀释时可以检出,MPT在1:32稀释时可以检出,Coombs试验在1:32稀释时可以检出。对于IgG游离抗D抗体的检测,MGT-AGT在1:32稀释时可以检出,MPT在1:16稀释时可以检出,Coombs试验在1:16稀释时可以检出。对于81例临床患者血液标本DAT阳性的检出率,MGT-AGT为: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87.8%,新生儿溶血病患者68.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5.5%;MPT分别为75.6%、54.5%和33.3%;Coombs试验分别为78.1%、54.5%和11.1%,MGT-AGT的敏感性高于MPT和Coombs试验(P<0.01)。结论:MGT-AGT检测DAT阳性标本、IgG抗D致敏的红细胞、IgG游离抗D抗体的敏感性和对临床患者血液标本DAT阳性的检出率均高于MPT和传统的Coombs试验。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抗人球蛋白试验 IgG抗D抗体
  • 简介:目的:评价一种直接从标本中快速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实时荧光PCR方法。方法:临床送检标本中筛选出46份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的标本,进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并与全自动细菌鉴定仪(VITEK-2Compact)/头孢西丁纸片扩散进行比较,评价实时荧光PCR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VITEK-2Compact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6株,其中MRSA12株,与头孢西丁纸片扩散结果一致。实时荧光PCR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6株,其中MRSA13株,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100%(95%CI,75.75,100),97.06%(95%CI,85.08,99.48)。2种方法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945(95%CI,0.839,1.000)]。结论:实时荧光PCR是一种能从标本中直接检测MRSA的快速,敏感的方法。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实时荧光PCR 医院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储存自体输血在前置胎盘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03-2015-06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前置胎盘患者83例。在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前3周,每次采血200ml储存备用。采血前30min内和采血后2h内行患者血压、心率监测及胎心监护;采血前后监测孕妇血压、心率、呼吸情况;检测采血前后和自体血回输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沉降率(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结果:采血及回输过程中母胎一般情况良好,新生儿Apgar评分为9~10分。83例前置胎盘孕妇采血前后及分娩后血压、心率、呼吸均无明显变化(P〉0.05)。采血前后和自体血回输后RBC、Hb、Hct、PLT、PT、APTT等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妊娠晚期前置胎盘孕妇应用储存自体输血安全性好,不会对母胎产生明显影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储存式自体输血 前置胎盘 妊娠晚期
  • 简介:贮存自体输血(preoperativeautologousblooddonation,PABD)是在手术前数周乃至数月前采集患者自身血液(全血或血液成分)保存,以备手术时使用;也可在某些疾病缓解期采集自身全血或血液成分以备必要时使用的一种输血治疗方法[1]。1998年10月1日实施的《献血》第15条明确规定: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体储血。

  • 标签: 贮存式自体输血 预入院
  • 简介:目的:探讨异位妊娠术中洗涤自体输血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1-03-2015-06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自体血回输的33例异位妊娠急诊手术患者为自体输血组,以同期行异体血输注的同类患者45例为异体输血组。记录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回收血量、异体血输注量、不良反应及输血费用等;观察自体输血组围术期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及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变化情况;对2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和预后比较。结果:1自体输血组在异体血输注量、输血反应发生率和输血费用显著低于异体输血组(P〈0.05);2自体输血组回输后及术后24hSBP、MAP及CVP明显升高(P〈0.05),HR明显下降(P〈0.05),WBC、Hb、HCT、PLT、SpO2明显升高(P〈0.05);3自体输血组伤口拆线时间(5.0±1.9)d,住院时间(5.7±2.1)d,明显少于异体输血组的拆线时间(6.6±2.2)d和住院时间(7.4±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液回收机对异位妊娠急诊手术患者进行自体血回输,不但可快速回收回输自体血,还可显著减少输血反应和输血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血液保护和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异位妊娠 洗涤 自体输血
  • 简介:目的:为了评价微柱凝胶技术(MGCT)检测抗-D效价。方法:用MGCT和试管抗球蛋白实验(TCT)同时检测38例孕妇血清抗-D效价。结果:MGCT检测抗-D效价高于TCT2~6滴度(平均提高3~4个滴度),MGCT检测抗-D效价灵敏度显著高于T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MGCT检测抗-D效价是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方法。

  • 标签: 微柱凝胶技术 抗一D 抗体效价 新生儿溶血病
  • 简介:目的:了解贮存自体输血在Rh(D)阴性孕妇分娩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方法:产前1~3周采集并贮存孕妇自身血液,分娩时或分娩后回输给产妇。结果:产前45例贮存自体血的Rh(D)阴性孕妇中,有10例在分娩中或分娩后回输了自体血(未输异体血),未见不良输血反应发生,母婴状况良好,Apgar评分多为10分。另外有7例产妇除了回输自体血外,又输注了一定量的异体血。比较采血前后、回输前后、回输与未回输组以及回输自体血与回输自异体血四组血液指标变化情况,均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贮存自体输血在Rh(D)阴性孕妇分娩中是行之有效的输血方式,既解决了血源紧张的问题,尤其是对稀有血型患者,减少异体血的输注,又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对母婴不会造成危险,值得推广。

  • 标签: 贮存式自体输血 RH(D)阴性 孕妇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珠柱凝集在临床应用中鉴定血型的准确性。方法:用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和传统试管法分别对我院住院患者22919例抗凝样本进行血型鉴定并比较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鉴定血型的准确率达到100%,鉴定结果中Rh(D)阴性为70例,阴性率为0.3%,且鉴定出1例弱D。结论: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将血型鉴定从加样到判读整个过程实现了标准化和自动化,能消除许多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判定,为安全输血提供了保障。

  • 标签: ABO/Rh(D)血型 血型鉴定 仪器法 传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