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乳腺错瘤是由Arrigoni等在1971年首次提出的。乳腺错瘤是由乳腺腺体组织、脂肪组织、纤维组织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良性病变。常见于35岁以上女性,直径介于1~17cm,可能是由于发育不全而不是真正的肿瘤。

  • 标签: 乳腺癌 错构瘤
  • 简介:<正>应用国产RFA-B型落射荧光装置,对结核病医院331例肺结核病人痰标本进行荧光染色法(金胺O)和抗酸染色法(Z-N)对比检查,以检测该装置用于抗酸菌的检出效果。上表331例肺结核病人中,荧光检出抗酸菌阳性者为177例,检出率为53.5%;抗酸检出阳性者105例,检出率为31.7%。荧

  • 标签: 抗酸杆菌 荧光法 痰标本 肺结核病人 检出率 抗酸染色法
  • 简介:<正>在诊断、菌型鉴别及耐药性的测定上,培养是一种重要的检验项目。当前,最广泛的是用改良罗氏培养基的培养。多数结核菌在培养后3—4周出现可见菌落,少数生长缓慢菌到8周后才生长。近年国外报导并已在国内外试用的一种快速培养方法.即Bactec。该方法使用Bactec12B液体培养基,将经过NaOH或NaCl-NaOH前处理的标本,用注射器吸取标本离心沉淀物(0.1—0.5毫升)接种于培养基上,再用Bactec460来检测放射性标记的14CO2。Bactec12B培养基中含有14C的基质,在分支杆菌生长与代

  • 标签: 分支杆菌 液体培养基 培养法 耐药性 培养方法 生长缓慢
  • 简介: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核抗体谱(ANAs)的检测结果。方法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IF)和免疫印迹(IB)对113例SLE患者和57例其他结缔组织病(CTD)患者及45例健康体检人员的12种抗核抗体进行测定。结果IIF检测ANA结果显示,SLE患者ANA的阳性率为76.1%(86/113),其荧光染色模型主要为核颗粒型、核均质型和浆颗粒型。IB检测12种ANA结果显示,SLE患者的抗dsDNA、抗Sm、抗SS—A、抗nRNP/Sm、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及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其他CTD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厢IIF和IB进行ANAs体谱检测对SLE检测有一定的敏感性。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抗核抗体谱 间接免疫荧光法 免疫印迹法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全切除及常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PTC221例。结果2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永久性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异位于甲状腺腺体内)。术后病理证实为双叶癌占31.2%(69/221)。甲状腺被膜浸润者占64.7%(143/221),其中双叶癌中被膜浸润占68.1%(47/69)。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占43.0%(95/221),其中双叶癌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6.4%(32/69),单侧癌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1.5%(63/152),浸润被膜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9.7%(71/143)。所有病例中被膜浸润或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占75.6%(167/221)。术后病理诊断为双侧叶PTC69例中术前仅发现甲状腺单侧叶有可疑癌灶42例,占60.9%。结论PTC中双叶都存在癌灶的比率很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比例较高,建议绝大多数PTC患者应行甲状腺全切及中央区淋巴结常规清扫,术后辅以^131I治疗及内分泌治疗。

  • 标签: 甲状腺癌 甲状腺切除术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齐明(Clofazimine,CLF),又名氯苯吩嗪、氨苯吩嗪、克风敏等,1969年开始用于麻风病的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抗麻风病药物。因其不仅对麻风杆菌有杀菌作用,对结核分枝杆菌亦有效,在结核病严峻耐药形势

  • 标签: 作用研究 抗结核作用 明抗结核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总结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术同时行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结清扫的1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结果随着中央区阳性淋巴结个数的增加,侧颈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及多区转移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102例侧颈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Ⅱ区阳性55例(53.92%),Ⅲ区阳性62例(60.78%),Ⅳ区阳性76例(74.51%),Ⅴ区阳性17例(16.67%).在侧颈转移过程中,Ⅳ区为最易受侵犯的区域,其次为Ⅲ区,再次为Ⅱ区,最后为Ⅴ区.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首次治疗中常规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特别是阳性淋巴结较多(>3)患者应同时行患侧Ⅱ~Ⅴ区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颈部清扫
  • 简介: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联合发出的质技监局量函[1998]《关于血压计量单位使用规定的补充通知》的精神,血压计量单位恢复使用毫米汞柱(mmHg),但首次使用时应注明mmHg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系数(1mmHg=0.133kPa)。

  • 标签: 计量单位 血压 表示法 质量技术监督局 换算系数 首次使用
  • 简介:胸腔积液是呼吸内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尽管内科胸腔镜对其病因的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但如何选择检查时机尚无明确指征,或需行人工气胸的准备,术后需留置引流管引流气体和液体。因此,与闭胸膜针刺活组织检查(活检)相比,胸腔镜检查费用较高,操作较复杂,可重复性差。现对41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介导下的经皮闭Cope针刺胸膜活检在渗出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 标签: CT介导 闭式Cope针 胸膜活组织检查 渗出性 胸腔积液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自由的追求,旧的封闭管理已不能满足部分精神病人及其家属的需要。对精神病人实行开放管理是精神病专科发展的方向。我们医院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于2001年10月率先在我科尝试对精神病人实行开放家庭样管理,既满足了病人向往自由的需要,又满足了家属陪护的要求,更利于病人早日康复,回归社会。多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这一工作实施报道如下。

  • 标签: 精神病 开放式管理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骨代谢障碍性疾病。华林可拮抗维生素K,使骨钙素的羧化受抑制,减少骨钙沉积,抑制骨矿化,从而干扰骨代谢,导致骨质疏松症或骨折,对于老年患者的影响尤其明显。长期服用华林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可能与用药剂量和时间相关。目前预防和治疗华林引起的骨质疏松症主要依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原则,对于长期服用华林的患者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对于已出现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根据具体病情选择用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和甲状旁腺类似物治疗。本文对华林引发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和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华法林 维生素K 骨质疏松症
  • 简介:目的用结扎建立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为研究干细胞移植对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治疗作用提供基础.方法选用中国小型猪25头,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远1/3处,90min后松开.在结扎前后及松开时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描记心电图,4周后处死,进行心肌TTC染色、HE染色和PTAH染色.结果造模成功率为92%(23/25),结扎阻断冠状动脉血流及重新开放血流血管再通的成功率均为100%.模型猪心肌经病理显微镜检查有坏死心肌.结论结扎阻断冠状动脉血流及血管再通的成功率均为100%,此法是建立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较好方法.

  • 标签: 结扎 再灌注损伤 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胆石性胰腺炎合理的临床分型方法,以更好地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方法依据胰腺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和胆管有无梗阻,将273例胆石性胰腺炎分成4个临床类型:非梗阻性轻型(Ⅰ型)、梗阻性轻型(Ⅱ型)、梗阻性重型(Ⅲ)、非梗阻性重型(Ⅳ型);再依据胆总管内是否存在结石,将每一类型分成a、b两个亚型。然后对临床分型结果、治疗方法、预后进行分析。结果Ia型34例,Ⅰb型112例;Ⅱa型59例,Ⅱb型11例;Ⅲa型6例,Ⅲb型4例;Ⅳa型3例,Ⅳb型44例。全组总病死率为3.3%(9/273),Ⅰ型、Ⅱ型、Ⅲ型、Ⅳ型的病死率分别为0、0、10%(1/10)、17.0%(8/47),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传统非手术以及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治疗Ⅳ型的病死率分别为30.8%(4/13)、25%(3/12)、4.5%(1/22),区域动脉灌注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4型2分是一种较为合理的胆石性胰腺炎临床分型。以临床分型为依据细化胆石性胰腺炎治疗原则,可提高临床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还需重视临床类型的转变。

  • 标签: 胰腺炎 胆石 临床类型
  • 简介:目的探讨14G和12G型号艾贝尔中心静脉导管在气胸闭引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气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采用14G和12G型号艾贝尔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0%)显著低于B组(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皮下气肿、脱管、感染、创伤性胸腔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堵管发生率(13.3%)显著高于B组(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胸闭引流中,与采用14G导管比较,采用12G艾贝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气胸患者能取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堵管发生率更低。

  • 标签: 气胸 闭式引流 艾贝尔中心静脉导管 12G型 14G型
  • 简介:目的探讨Miccoli术在甲状腺手术中对甲状旁腺辨识及其功能保护的优劣性.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甲状腺外科行Miccoli术全甲状腺切除术24例,同期行传统开放术全甲状腺切除术43例,比较2组术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血清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及血清钙离子(Ca2+)浓度的变化;同时比较术中对甲状旁腺辨识个数,术后一过性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结果Miccoli术组术中对甲状旁腺的辨识个数(3.33±0.70)高于开放术组(2.8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2组血清PTH及Ca2+浓度均明显下降,不同手术方式PTH水平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coli术组不同时相PTH水平较为稳定.Miccoli术组一过性(9/24)及永久性(0/24)甲状旁腺减退者相对开放术组(27/43,1/43)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ccoli术能减少手术对甲状旁腺及其功能的影响,有利于甲状旁腺功能的恢复,较开放术更具有优势.

  • 标签: Miccoli术式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旁腺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80岁及以上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接受低强度和标准强度华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评估采用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系统指导老年人抗凝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门诊随诊的80岁及以上的心房颤动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标准强度抗凝组和低强度抗凝组,每组60例,分别接受标准强度和低强度的华林抗凝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出血事件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利用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强度抗凝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强度抗凝组(P〈0.05)。120例患者中,HAS-BLED评分为2分或以上的患者严重出血发生率为2.5%,评分为1分的患者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80岁及以上心房颤动患者接受低强度华林抗凝治疗的效果与标准强度华林抗凝治疗相当,但低强度华林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出血风险。HAS-BLED出血评分可用来评估老年人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通过纠正及监测可改变的出血危险因素,可减少抗凝治疗出血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心房颤动 老年人 华法林 HAS-BLED 脑卒中
  • 简介:目的探索均匀设计在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条件中的应用,确立心钠素基因实时定量的最佳条件。方法以乳鼠心肌细胞cDNA为模板,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为影响因素,应用均匀设计探索影响心钠素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扩增条件;量化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扩增效果,在最优的扩增条件下建立ANP基因定量扩增的相对标准曲线,并检测扩增效率。结果通过均匀设计的试验设计,用8个试验点,完成了对温度和引物浓度2因素8水平的实验条件优化,建立了ANP基因实时定量PCR检测的最佳组合,为退火温度59.2℃、引物终浓度200μM。结论均匀设计是一种简便易行、快速经济的实时定量PCR检测条件的优化方法。

  • 标签: 均匀设计 实时定量 PCR 心钠素 条件优化 实验因素
  • 简介:洛四联症是最常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手术效果良好,30年远期生存率约90%。然而根治术后中远期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包括:肺动脉瓣反流、三尖瓣反流、主动脉根部扩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等,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术后远期预后及生活质量。因此,洛四联症患者术后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管理,在合适的时机对这些并发症进行治疗,以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法洛四联症 肺动脉瓣返流 主动脉根部扩张 心律失常
  • 简介:<正>解放初期,我国实行原苏联1948肺结核十大分类,分十型四期,执行中有不少矛盾和重复。如第五型局灶型肺结核,假如处于浸润进展期或溶解播散期又如何与第六型浸润型肺结核进行区别,又如第九型肺硬变的分期等等,存在不少问题。1978年柳州会议后,我国自行制订的五大分类,各型间的特点较明确,且易为初学者所掌握,实行20年

  • 标签: 原发型肺结核 结核病 新分类法 结核性胸膜炎 局灶型肺结核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 简介:目的:评价文拉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症伴发焦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入组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17项≥18分且汉密尔顿焦虑(HAMA)量表≥14分的抑郁症伴发焦虑患者共111例,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51例。试验组每天服用文拉辛75mg,对照组每天服氟西汀20mg。治疗时间为6周,在基线及治疗1、2、4、6周时评定HAMA、HAMD量表。安全性评价应用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ESS)、实验室检查及体检。结果:经过6周治疗,文拉辛组抑郁症伴发焦虑的临床痊愈率为35%,有效率为82%。氟西汀组的临床痊愈率为31%,有效率为73%,P〉0.05。文拉辛组起效作用较快。文拉辛组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好;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口干及出汗等。结论:文拉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症伴发焦虑的作用有一定的优势;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好。

  • 标签: 文拉法辛 氟西汀 抑郁症伴发焦虑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