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学校流感样病例爆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以及相应的控制方式。方法:本次实验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共发生学校流感样病例爆发疫情4起,总病例共有80例,应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这4起学校流感样病例爆发疫情的时间、临床表现及高发月份等实施了解。之后再了解控制措施时间间隔与流感控制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结果得出,学校流感样病例爆发高发月份为3~4月和11~12月,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81.25%、咳嗽77.5%、咽喉疼痛52.5%。爆发疫情控制效果与控制措施实施的时间存在正比例关系(P<0.05)。结论:学校流感样病例爆发时间主要在冬季和春季,因此应从该时间加强防控。爆发疫情后也要及时对学生实施隔离,并从健康教育中提升易感人群疫苗接种率。

  • 标签: 流感样病例 爆发疫情 流行特征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学校卫生工作中的少儿营养状况分析及建议。方法 选取学生200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1年4月-2022年4月,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所有学生的体质量情况、膳食情况、营养与食品安全意识,进行分析。结果 2000例学生中,体重正常1560例(78.00%),体重超重者140(7.00%),体重肥胖者82例(4.10%),体重过低者218例(10.90%)。在各项营养素中,铁达标率最高,其次为蛋白质、视黄醇、热量等。结论学生的营养状况良好,学校应当进一步完善膳食结构,以提高饮食合理性,从而保障少儿营养。

  • 标签: 少儿营养 学生 膳食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详细分析中学生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并探讨相关症状,以期为急性腹痛的预防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开展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选取在本校卫生站就诊的36例急性腹痛中学生进行分析。主要探讨中学生急性腹痛的发病特点。结果:所有的急性腹痛中学生中,有21例夏季发病、9例秋季发病、6例冬春季节发病,所占比例分别为58.33%、25.0%、16.67%,由此可见夏季是中学生急性腹痛发生率最高的季节。36名中学生中有16例为女性(44.44%),20例为男性(55.56%),急性腹痛中学生的性别比例相比,无较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的急性腹痛患者进行临床诊断,主要疾病类型为:急性肠炎、急性胃炎、肠痉挛,分别占比14(38.89%)、11(30.56%)、7(19.44%)。患者的疼痛类型主要包括:绞痛、胀痛、针刺样痛,分别有23例、11例、2例。疼痛状态为持续性疼痛并发阵发性加剧性疼痛、持续腹痛,分别为22例、14例。结论:季节性特征是中学生急性腹痛的主要特点之一,多发季节为夏季;绞痛、胀痛、持续性疼痛并发阵发性加剧是大部分中学生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导致急性腹痛发生的主要原因与急性肠炎、急性胃炎和肠痉挛有关。

  • 标签: 中学生 急性腹痛 发病特点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研我旗中小学学校食堂餐(饮)具消毒效果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GB14934—2016规定的微生物(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限量指标来评价消毒效果。对辖区内中小学学校食堂已清洗及消毒的餐(饮)具加以抽样采样检验,采样方法及检验方法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GB14934—2016附录。根据餐(饮)具消毒微生物限量卫生标准,对抽取到的不同餐(饮)具消毒的合格率做以统计与比较。结果:本次研究中,我中心于2023年9月、10月、11月,每月随机从辖区内中小学学校食堂餐(饮)具中的碗、筷子、餐盘、菜盆四类用具抽取样本数180份,共540份,经检验均未检出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辖区内中小学学校食堂的餐(饮)具消毒均合格。结论:辖区中小学学校食堂餐(饮)具消毒的合格率为100%,说明现在我旗中小学学校食堂餐(饮)具消毒管理的很好,值得继续保持。

  • 标签: 学校食堂 餐(饮)具消毒 调查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学校常见病预防中给予儿童少年卫生学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本地区中小学2021年1月--2022年1月500名学生为对照组(未开展),本地区中小学2022年2月--2023年2月500名学生为观察组(开展儿童少年卫生学教育),分析学生疾病发生率效果。结果:观察组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学校常见病预防中给予儿童少年卫生学教育,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学生的健康认知水平,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

  • 标签: 儿童少年卫生学 学校 常见病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中学发生的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原因和流行病学特征,探索预防控制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对策。 方法:根据病例定义进行病例搜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标本送实验室检测,并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描述。 结果:某中学共有在校学生4232名,共搜索到甲型副伤寒学生149例,罹患率3.52%。发病高峰在4月6日至4月10日,其中七年级发病23 例,八年级发病59例,九年级发病67例;男性82例,女性67例。结论:此次暴发疫情主要是由校外部分餐饮店使用的自备水源受到污染,其次是学校食堂和校外餐饮店部分从业人员带菌引起,学生在校外周边餐饮店用餐是主要危险因素,相关部门应加强水污染和餐饮店卫生监督管理,避免疫情再次暴发。

  • 标签: 甲型副伤寒 暴发疫情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在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护理理论,而且能够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篇文章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在这两方面的能力,以达到以下目的: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水平,增强他们的临床决策能力,以及提升他们的整体护理实践水平。方法:1.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模拟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定期组织讨论和反思,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法,以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2. 临床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护理场景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这将有助于他们理解护理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同时培养他们的临床决策能力。3. 反馈与评估:建立有效的反馈和评估机制,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批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方面的进步。根据评估结果,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这两方面的能力。结果: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和临床实践的结合,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护理理论,更准确地分析问题,更果断地做出决策。同时,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自我反思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结论:批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通过有效的培养方法,学生的这些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护理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的培养。

  • 标签: 护理教学 学生批判性思维 临床决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