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牧惠先生的《闲侃聊斋》中,有一篇《虎面人胜于人面虎》。其中引用了孔子和一位老妇人的对话:“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牧惠先生把它译为:“前年我舅舅被老虎吃了,去年我丈夫又被老虎吃了,现在我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很明显作者把其中的“吾舅”错误理解为“我的舅舅”了。作者原来是想借用此例来说明苛政猛于虎,材料运用的很好,只可惜出现了这处硬伤。“吾舅”中的“舅”实际上是指古代妇女对夫的父亲的称谓,意为现代汉语里的称呼“公公”。

  • 标签: “爷” 错误理解 材料运用 古代妇女 老虎 牧惠
  • 简介:“二”(或“2”)和“两”,本是极为简单的数目字,但在实际上应用中往往会搞错。以下两例出自近期《羊城晚报》:

  • 标签: “两” “二” 《羊城晚报》 数目字
  • 简介:庄子是继老子之后的道家代表,老子主张“不可名”,认为语言不可为“”命名,庄子以此为基,进一步提出“不可言”命题,间接否定语言作为人类表达工具的可依赖。可见庄子言意关系理解的基点是“”之不可言传。故要探析庄子语言思想,必先溯其本体之“”。本文即是立足庄子言意观,结合西方语言学观点,探究庄子“言”不能“尽意”的语言思想。

  • 标签: 庄子 语言思想
  • 简介:汉字教学之所以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瓶颈问题,或与我们汉语汉字教学所从之""非其""有关,或与重"术"轻""有关。好"",明"",追求"""术"相得,是突破汉字难教难学问题的关键。

  • 标签: 汉语 汉字 教学 “道” “术”
  • 简介:北京大学在自主招生考试的语文试题中,有一题是问考生在2008年的“春晚”大会上,台湾歌手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中一句歌词“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是否存在语病?

  • 标签: 《青花瓷》 语文试题 招生考试 北京大学 周杰伦 自主
  • 简介:习题一已知:我已答应参加1500米的赛跑,而赛跑的枪声即将响起.求:我能跑完全程吗?解:∵对手如此strong.∵跑程又如此漫长.∴我放弃了吧.老师批语:Comeon,加油。重在参与,贵在拼搏,胜利有时属于失败者。订正:∵为了信守我的诺言,为了表现韧的精神,我没有理由放弃.

  • 标签: 证题 运动会 重在参与 创新意识 赛跑 失败者
  • 简介:《文心雕龙·原》释读标点有多种版本,说明有探讨的余地和必要。根据上下文语义分析,“精义坚深”的“精”当校勘为“情”,“坚”为衍讹,“重以公旦多材”的“重”当上属,“精义坚深,重”当为“情义深重”;“爰自风姓”当校勘为“爰自《风》兴”,意为《诗经·风》兴起。两处校勘,对释读有一定影响。根据校勘,对相关标点作了适当调整,在此基础上作了再标点。再标点后能够更准确领会原文意思,进一步领略“原著的修辞之美”,领会刘勰的历史观。

  • 标签: 《文心雕龙·原道》 释读 文本分析 情义深重 爰自《风》兴 再标点
  • 简介:既遵而得路──发展中的中文系云南教育学院中文系肇始于几经弯曲蹒跚,历经数段筚路蓝缕,发过凡许感慨,同时内蕴无限希冀.因为来者可追.于是教与学皆弃枯耘而重精耕,离经辨老而见贤思齐;燃获读书,引锥刺股以为型,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以范,虽无能薄之,然踵武其...

  • 标签: 中文系 小教大专 发展中 西方现代文学思潮 中学语文教学 本科学员
  • 简介: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的思想观念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语文教师只有深入挖掘,引领学生走入经典,通过自觉阅读领悟,才能浸润心灵、感受文化、领会精神,培养有民族责任感的接班人。

  • 标签: 诗文映照 小学语文 民族精神
  • 简介:汪曾祺尤擅短篇小说写作,并形成'叙事与抒情'的文论主张。这是他的'汪氏文体'的典型特征。汪曾祺的小说,属于中国现代抒情小说一脉,是现代诗化小说的余绪和回响,受晚明小品和归有光的'文气说'影响很深,再加上西方文学的影响,产生了'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这样一种文学体式。汪曾祺在'在叙事中抒情,用抒情的笔触叙事'当中,强调'贴近人物叙述',强调'作者对所写的人物要具有充满人道主义的温情,要有带抒情意味的同情心',并形成'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文论与美学主张,是抒情传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赓续和扩展。

  • 标签: 叙事与抒情 贴近人物叙述 语言风格 抒情小说 汪曾祺
  • 简介:调查新闻,是指通过专门、系统的调查活动,揭示某些重要事件或重大问题的内部情况和外部联系,以调查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为报道内容的一种深度报道形式。

  • 标签: 调查性 新闻 资源 材料 点性 调查活动
  • 简介:通过一般学习和训练,掌握和运用应用文写作的"技能"并不难,但要想上升到"技巧"的层次,并进一步登堂入室到"技艺"的层次,则需引""入"技"。应用写作之""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指写作的规律,二是指写作的价值观。如何突破价值观教育的区域和阶段特点,与全球化语境下的"价值观"一词对接,不但需要重新审视"技"与""的关系,在起点就要将""融入"技",而且需要我们多向度、多层次地探讨作为价值观的应用写作之"",引入让价值抉择发挥主导作用的写作理念,让"如何做人"的价值追求引领我们进行如何做事和如何作文的价值抉择。

  • 标签: 应用写作 价值抉择 全球化
  • 简介:<正>任意和可论证(又称可解释)是一对互相矛盾的概念。任意就是不可论证,可论证就是非任意。在同一事物的同一方面,如果既有一定程度的任意又有一定程度的可论证,那么这就是相对的任意或相对的可论证,这种条件下的任意和可论证的比重成反比。还可以有这样的情形:在同一事物的这二方面突出地表现出任意,而在它的另一方面又突出地表现出可论证。语言符号的任意和可论证性问题古往今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而且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从这些看法中,我们应当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 标签: 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 可论证性 索绪尔 内部形式 非任意性 历史联系
  • 简介:以《左传》语料为例,考察先秦汉语的动句与静句。重点讨论动句和静句不同的表达特点,动句和静句各自的语用特征,动句与静句之间的变换关系等问题。认为从语法理论上确立汉语句子的“动静观”,有助于对古汉语句子从形式到内容,从结构到功能的全面深入认识。

  • 标签: 先秦汉语 语法理论 汉语句子 语用特征 古汉语 语料
  • 简介:<正>01本文所指的开放与封闭,是就语言的整个结构体系来说的,是就两种不同的语言相互接触后,语言体系所呈现出的特点而言的。02两种语言接触之后,彼此之间就会互相发生影响。那么,一种语言如何对待另一种语言对自己的影响呢?是全部吸收呢,还是一概排斥?我以为,任何语言在这个问题上都会呈现出两个特点:即有吸收,又有排斥。03两种语言接触之后,一种语言借用另一种语言的成分,吸收另一种语言的特点或具体规律来丰富和发展自己。这是语言体系的一个特点,我们把这一特点称之为语言体系的开放。与此同时,一种语言对

  • 标签: 语言体系 闭性 汉语 自足性 英语词 吸收力
  • 简介: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实现两个学科的高度融合,符合学科教学的自然诉求,对提升教学效率有重要现实意义。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注意展开观照教学设计,提升语文学科和思想品德学科的融合度,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 标签: 小学语文 品德课 融合设计
  • 简介:"时点参照点+双向复合方位词"是汉语方位短语中富有特色的一类短语形式,以该形式在古今汉语中的具体表现为依据,本文对其特点从语法功能、语义内容以及形义关系上分别做了概括,并对其特点中同形异义、异形同义形成的原因及相关的语言规范问题做了探讨和说明.

  • 标签: 时点 方位词 前后 左右
  • 简介:以汉语致使重动句教学中的练习模式为例,探讨汉语二语高难度语法项目教学中不同课堂练习模式的习得效果。研究发现,课堂教学显性学习过程中,理解练习模式和产出练习模式都能明显促进学习者习得语法项目,但两种模式的促学机制不同。教学实验表明:“显性学习+产出练习”模式采用的读后缩写练习,有效联系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效应,因而习得效率更高。本研究也为“输出假说”提供了汉语二语习得的证据。

  • 标签: 理解性练习 产出性练习 重动句 协同 输出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