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陶思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系统医学》2023年第16期
  • 机构:宣城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安徽 宣城 242000
  • 简介:目的:改良长度管置管法对老年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肠梗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者分成对照组(50例,常规长度管置管法)及观察组(50例,改良长度管置管法),评价记录胃肠减压情况。结果:观察组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其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数据差异(P<0.05)。讨论:临床为老年肠梗阻患者实施改良长度管置管法干预可明显改善胃肠减压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长度胃管置管法;老年肠梗阻;胃肠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拔尿管法与传统拔尿管法对尿管拔除时的排尿疼痛、排尿情况、首次排尿时间及首次排尿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后留置导尿管的1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在术后返回病房时开始夹闭导尿管训练膀胱功能,采用传统方法拔除导尿管;观察组在拔管前根据尿袋内尿液250 ml以上判断患者有排尿反射,用注射器抽尽气囊内的0.9%氯化钠后再往回注0.5 ml,嘱患者自行排尿,将尿管随尿液排出体外。分析比较2组患者拔管时的排尿疼痛、排尿情况、首次排尿时间及首次排尿量。结果观察组尿管拔除时的排尿疼痛、首次排尿时间、自主排尿的发生率分别为(1.47 ± 1.48)分、(20.44 ± 12.98) min、95.8%(69/72),对照组分别为(3.11 ± 1.98)分、(28.03 ± 27.00) min、83.3%(60/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644 、-2.148,χ2值为6.628,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首次排尿量分别为(258.6 ± 41.57)、(248.14 ± 48.82) m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377,P>0.05)。结论改良式拔尿管法,可显著降低尿管拔除时的排尿疼痛,缩短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提高自行排尿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导尿管 排尿 疼痛 排尿反射 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双置管法治疗食管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87例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发生食管吻合口瘘患者的资料,患者均在内镜下置入瘘腔引流管至瘘口,置入三腔营养管至空肠。术后观察患者瘘口情况及转归。结果87例患者均成功置入瘘腔引流管及三腔营养管,双管置入后,瘘口最终均闭合。瘘腔引流管留置中位时间为15 d(11~19 d),三腔空肠营养管留置中位时间为19 d(15~23 d)。8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咽部不适或疼痛,但均可耐受,无死亡患者。结论内镜下双置管法治疗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食管吻合口瘘效果较好。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双置管法 吻合口瘘
  • 作者: 杨波 陈启仪 田宏亮 林志亮 赵笛 叶晨 张雪莹 秦环龙 李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0年第Z1期
  • 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结直肠病专科 肠道微生态治疗中心,上海 200027 ,同济大学医学院肠道疾病研究所,上海 200027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结直肠病专科 肠道微生态治疗中心,上海 200027;同济大学医学院肠道疾病研究所,上海 200027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结直肠病专科 肠道微生态治疗中心,上海 200027;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南京 210002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床旁改良式盲鼻空肠管技术在菌群移植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1 898例)和东部战区总医院(369例)接受床旁改良式盲鼻空肠管进行菌群移植治疗的2 267例患者,其中男性886例,女性1 381例;年龄(48.3±14.4)岁。评估置管成功与否、患者对置管的耐受情况以及置管相关的不良反应情况。通过电话、门诊及网络等方式进行随访,观察各类疾病患者治疗后6个月和1年时的临床治愈及临床改善情况。结果2 267例患者盲置管成功率为98.9%(2 241/2 267),其中2 158例(95.2%)患者在首次操作后2 h经X线摄片证实在位。2 241例盲置管成功的患者中,置管操作时间(6.9±1.4)min,插入鼻空肠管长度(98.3±7.4)cm。在操作过程中患者疼痛感受程度的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为(2.6±0.3)分;置管成功后留置时间为(48.1±13.6)d,在留置过程中患者鼻咽部置管疼痛的NRS评分为(2.7±0.3)分。2 241例患者出现鼻咽疼痛189例(8.4%)、咽喉部异物感295例(13.2%)、鼻腔少量出血22例(1.0%)、流涕45例(2.0%)、2例(0.1%)轻度误吸和4例(0.2%)低热,给予对症治疗后均缓解。2 241例患者接受菌群移植疗程(1.6±0.5)次,随访发现,不同疾病患者经菌群移植治疗后6个月及1年的临床疗效良好。结论在菌群移植治疗中,床旁改良式盲鼻空肠管操作安全简单可行,患者在菌群移植过程中的耐受度及依从性较高。

  • 标签: 菌群移植 改良式盲插鼻空肠管技术 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双通道重建改良术式─近端切除背驮式间置空肠单通道重建术(PJIR-STR)应用于早期SiewertⅡ型食管结合部腺癌(AEG)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双重抗反流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山西省肿瘤医院诊断为SiewertⅡ型AEG并且行PJIR-STR 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对患者术后3、6、12、18个月的反流情况进行评分。分别于术后3、6个月时复查胃镜,采用洛杉矶分类标准对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本组8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段均未见明显食管反流症状(GerdQ评分均<8分)。术后3、6个月复查胃镜,1例患者诊断为B级反流性食管炎,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7例未见B级或以上反流性食管炎。结论PJIR-STR治疗SiewertⅡ型AEG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良好的双重抗反流效果。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腺癌 间置空肠
  • 简介:摘要食管结合部癌由于肿瘤部位的特殊性,外科手术需同时满足肿瘤切缘阴性、淋巴结清扫及消化道重建安全性,因此日益受到食管外科医师的关注和重视。目前Siewert及Nishi分型以肿瘤中心为分型依据,难以在术前、术中对肿瘤中心进行直观、精准地评估与定位。因此,上述分型对食管结合部癌的手术方式、径路选择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实际指导作用受限。笔者系统分析Siewert及Nishi分型的局限性,探讨食管浸润长度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在手术径路选择中的作用,并据此提出以食管浸润长度为核心改良分型的设想:(1)肿瘤上缘或下缘累及食管结合部(EGJ)区的恶性肿瘤均认为是食管结合部癌。(2)肿瘤上缘位于EGJ上>3.0 cm为Ⅰ型。(3)肿瘤上缘位于EGJ上0~3.0 cm为Ⅱ型。(4)肿瘤上缘位于EGJ下0~2.0 cm为Ⅲ型。

  • 标签: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癌 Siewert分型 Nishi分型 食管浸润长度 改良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Overlap吻合与传统辅助切口吻合在腹腔镜全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1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2例,女53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27~83岁。115例患者中,51例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并采用改良Overlap法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设为改良Overlap组;64例患者使用圆形吻合器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设为传统辅助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吻合口相关并发症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随访,了解患者肿瘤复发情况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改良Overlap组患者手术时间、食管空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上切缘长度、辅助切口长度分别为(234.0±11.0)min,(29.4±2.1)min、(53±14)mL、(42±13)枚、(2.0±0.3)cm、(5.1±0.4)cm;传统辅助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31.0±11.0)min、(29.2±2.2)min、(50±13)mL、(40±10)枚、(2.2±0.4)cm、(8.2±0.4)cm。两组患者辅助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98,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食管空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上切缘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68,0.460,0.990,1.127,-1.926,P>0.05)。(2)术后情况:改良Overlap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0、9、2例,(2.9±1.0)d,(4.8±2.2)d,(11.7±2.8)d;传统辅助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1、27、6例,(3.9±1.4)d,(6.5±2.5)d,(13.0±3.1)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217,t=-4.344,-3.888,-2.261,P<0.05)。(3)吻合口相关并发症情况:改良Overlap组患者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分别为1例、1例、0;传统辅助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为1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经鼻导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处理后痊愈,并进行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认。吻合口出血经积极止血处理后好转。吻合口狭窄经抗炎、消肿等对症处理后好转。(4)随访情况:115例患者中,109例获得随访。51例改良Overlap组患者中,4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5.0~4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3.5个月。64例传统辅助组患者中,6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6.0~4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7.0个月。改良Overlap组无肿瘤复发患者,传统辅助组1例患者肿瘤复发肝转移,并带瘤生存,两组患者肿瘤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随访患者无死亡。结论与传统辅助切口吻合比较,腹腔镜全根治术中采用改良Overlap吻合,患者切口小、术后恢复好。

  • 标签: 胃肿瘤 消化道重建 圆形吻合器 直线切割闭合器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内改良Overlap法在腹腔镜SiewertⅡ型食管结合部腺癌(AEG)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行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Siewert Ⅱ型AEG根治术、且吻合方式为胸腔内改良Overlap法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胸腔内改良Overlap食管空肠吻合术步骤如下:(1)Roux-en-Y肠袢制作;(2)Overlap吻合空肠端腹腔外预处理;(3)Overlap吻合食管端腹腔内预处理;(4)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5)检查吻合口,关闭共同开口;(6)胸腔主操作孔置入胸腔引流管,关闭膈肌。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为(327.5±102.0)min,消化道重建时间为50(28~62)min,食管空肠吻合时间为(29.0±7.4)min,术中出血量100(20~150)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4.7±3.7)d,术后住院时间为9(6~73)d。3例(11.1%)患者出现术后Clavien-DindoⅢ级并发症,分别为吻合口漏并脓胸、胸腔积液和胰漏各1例,经穿刺引流、抗感染等治疗后好转。结论胸腔内改良Overlap法在腹腔镜SiewertⅡ型AEG根治术中安全可行。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SiewertⅡ型 腹腔镜手术 胸腔内改良Overlap法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模型的构建方法,评估套管法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01月至2019年7月,使用近交系Fisher344大鼠40只(雄性,体重180~220 g,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供体,近交系Lewis大鼠35只作为受体,构建慢性排斥排组、对照组肾移植模型共35例。同时与本课题组既往传统手术方式(肾动静脉端端吻合)构建的同种异体大鼠肾移植模型进行比较。记录各组手术时间及肾动静脉吻合时间,采用Student’s t检验方法比较改良组与对照组各段手术时间,记录各组手术时间及肾动静脉吻合时间,组间差异采用Student’s t检验。结果本研究共采用套管法改良大鼠肾移植35例,模型成功率88.57%(31/35),平均手术时间为(108±19) min,传统手术组动脉吻合时间(18±5) min,改良手术组肾动脉吻合时间减少为(1.0±0.5) min(t=20.043,P<0.01),肾静脉吻合时间为(2.0±0.5) min,肾静脉吻合时间减少为(2.0±0.5) min(t= 23.29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受体手术时间、血管吻合时间,冷热缺血时间与本组传统方法比较大幅缩短。结论大鼠肾移植模型中应用套管法的难度低、简便,动静脉吻合时间短,输尿管支架法吻合简单可靠。

  • 标签: 肾移植 大鼠模型 血管吻合 套管法 慢排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聚桂醇改良“三明治”法治疗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0-06-30,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然后对纳入的合格文献进行所需资料提取,使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的止血有效率,术后发热、胸腹痛、局部溃疡、异位栓塞、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再出血率各结局指标进行合并分析(Mantel-Haenszel法)。结果根据文献检索流程逐层筛选文献后最终有8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Meta分析,共有898例患者,结果显示:与经典“三明治”法相比,改良“三明治”法止血效果好(P=0.01,OR=2.07,95%CI:1.17~3.68),术后异位栓塞发生率低(P=0.001,OR=0.06,95%CI:0.01~0.34),在术后发热发生率(P=0.58,OR=0.86,95%CI:0.52~1.44)、胸腹痛发生率(P=0.83,OR=0.95,95%CI:0.58~1.56)、局部溃疡发生率(P=0.31,OR=0.66,95%CI:0.30~1.47)、再出血率(P=0.14,OR=0.76,95%CI:0.53~1.09)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P=0.24,OR=0.66,95%CI:0.33~1.32)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三明治”法治疗底静脉曲张效果明显且安全。

  • 标签: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三明治法 聚桂醇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性近端大部切除手术的20例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改良overlap吻合术10例,行食管残前壁吻合术10例。结果表明,改良overlap组与传统食管残前壁吻合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92±41)min和(184±3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2±21)ml和(51±32)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overlap组均未出现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传统食管残前壁吻合组有1例术后1个月出现吻合口狭窄梗阻。2组患者术后1年行食管下段pH值检测,分别为6.9±0.2、6.6±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overlap手术在不增加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的前提下,能减少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同时减少了的酸性反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四孔腹腔镜穿孔修复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疗效。方法抽取2010年1月至2021年11月忻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90例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行改良四孔腹腔镜穿孔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和手术前后肠道功能[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血清细胞因子[环氧化酶-2(COX-2)、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两组血浆DAO、D-Lac值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COX-2、NF-κB、IL-8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1/45)低于对照组(17.78%,8/45),P<0.05。结论改良四孔腹腔镜穿孔修复术在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高,能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调节COX-2、NF-κB及IL-8等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且存在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势。

  • 标签: 改良四孔腹腔镜穿孔修复术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肠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倒刺线改良褥式内翻缝合相比传统Overlap在全腹腔镜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中的优势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为18~80岁;(2)术前病理证实为胃腺癌;(3)施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4)采用Overlap法行食管空肠吻合;(5)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Ⅲ级;(6)随访资料完整。排除同时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或多源性肿瘤者、急症手术者、非R0切除者以及存在远处转移者。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9例接受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食管空肠吻合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32例采用双倒刺线改良褥式内翻缝合关闭食管空肠吻合的共同开口(改良吻合组),57例采用传统Overlap吻合法(共同开口改用倒刺线关闭,传统吻合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切口长度、中转开腹情况、食管空肠吻合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进食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等吻合口并发症)。结果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性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正中切口长度、术后第1天进食比例以及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等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传统吻合组比较,改良吻合组食管空肠吻合时间[26(19~62)min比36(20~50)min,Z=-2.546,P=0.011]和术后住院时间[7(6~12)d比9(7~42)d,Z=-4.202,P<0.001]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肿瘤TNM分期为Ⅲ期和Siewert Ⅱ型及新辅助化疗等亚组分析中,两组的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改良吻合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吻合组,其中SiewertⅡ型患者改良吻合组的食管空肠吻合时间也少于传统吻合组[26(19~62)min比38(21~50)min,Z=-2.105,P=0.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腹腔镜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采用双倒刺线改良褥式内翻缝合关闭食管空肠共同开口安全可行,且具有操作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的优势。

  • 标签: 胃肿瘤 倒刺线 褥式内翻缝合 腹腔镜 食管空肠吻合 Overlap
  • 简介:摘要2001年,Rutledge教授报道了首例迷你旁路术(MGB);2004年,Carbajo教授对MGB进行了技术改进并命名为单吻合口旁路术(OAGB)。20年来,大量关于OAGB和MGB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不断见诸报道,关于MGB和OAGB一些焦点问题的答案也逐渐明晰。从技术角度来看,MGB和OAGB可以视作一种手术的两个亚变种,以下统称OAGB。OAGB的优势包括:(1)简单、安全和更低的内疝发生率;(2)稳定持久的减重效果;(3)稳定持久的降糖效果。OAGB的劣势包括胆汁反流和较高的营养不良发生率。OAGB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之间达到了良好的均衡,成为近年来最受关注且增长最为迅速的减重代谢手术方式,已经被国际减重代谢外科联盟和美国代谢和减肥外科学会推荐为标准术式。

  • 标签: 减重代谢手术 迷你胃旁路术 单吻合口胃旁路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手送管法在儿童外周静脉留置穿刺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40例需进行外周静脉留置穿刺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观察组实施单手退针芯送套管法。比较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疼痛感、留置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而患儿疼痛感评分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穿刺点渗血率、药物外渗率、留置针脱落、送管打折发生率、穿刺套管扭曲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手退针芯送套管法能有效提高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穿刺并发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

  • 标签: 单手退针芯送套管 外周静脉留置针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造影剂超声检查在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就诊、经口服造影剂超声检查诊断的息肉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和病理诊断确诊为息肉。对患者的超声表现、分型及诊断符合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7例患者超声检查共发现息肉69个,息肉最大径5~34 mm,平均(15.6±4.8)mm。经病理诊断腺瘤性息肉34个、增生性息肉23个、炎性息肉9个、脂肪瘤1个、腺瘤恶变2个,超声诊断与胃镜和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5.65%(66/69)。息肉超声表现为起自黏膜层凸向胃腔的丘状、球状、乳头状、杆状及不规则形结构,边界多清晰;形态上无蒂28个(Ⅰ型12个、Ⅱ型16个),有蒂41个(Ⅲ型18个、Ⅳ型23个);肿块内回声表现为低回声58个、高回声10个、混合回声1个;彩色多普勒显示14个有内部血流信号。本组息肉分为肿瘤性(包括腺瘤性、脂肪瘤和恶变者)37个和非肿瘤性(包括增生性和炎性)32个,2组在息肉大小、回声分布均匀性、内部有无血流信号、基底有无蒂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36、0.036、0.000)。结论息肉具有特征性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超声诊断符合率较高,体积较大、内部有血流信号、回声欠均匀的有蒂息肉需警惕存在恶变可能。口服造影剂超声检查方法便捷、患者依从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口服 造影剂 超声检查 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Sugita术和改良Shiraki术治疗儿童重度隐匿阴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9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72例重度先天型隐匿阴茎患儿。其中采用改良Sugita术治疗32例(改良Sugita术组),采用改良Shiraki术治疗40例(改良Shiraki术组)。2组患儿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阴茎外露部分增加长度、术后半年父母满意度评分(采用李克特量表比较)及术后并发症(根据改良的Clavien-Dindo手术并发症分级标准分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改良Sugita术组与改良Shiraki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0.00±8.03) min和(40.30±9.27 )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7,P<0.05);术后阴茎外露长度的增加分别为(1.80±0.30) cm和(1.90±0.33) cm,术后0.5年父母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60±0.56)分和(4.60±0.5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72例患儿仅5例发生Ⅰ级并发症。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ugita术和改良Shiraki术治疗儿童重度隐匿阴茎术后阴茎外观良好,家长满意度高,并发症低,易于临床实施,改良Shiraki术手术时间更短。

  • 标签: 隐匿阴茎 改良Sugita术 改良Shiraki术 阴茎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Overlap食管-管型(MO-EG)消化道重建在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7例上部癌或食管结合部腺癌(AEG)行MO-EG消化道重建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为62(55~72)岁;体质量指数为21.5(18.5~26.0)kg/m2。7例患者中,上部1/3早期癌2例,Siewert Ⅱ型AEG 5例。所有患者行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近端切除+D1+淋巴结清扫术,术中采用倒刺线行MO-EG消化道重建。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恢复情况。(3)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反流症状、内镜下食管反流分级、吻合口并发症及肿瘤复发、转移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近端切除+D1+淋巴结清扫术,并经腹食管裂孔入路行MO-EG消化道重建,无中转开腹手术或附加开胸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为(271±36)min,消化道重建时间为(44±10)min;术中出血量为(53±26)mL,食管游离长度为(6.4±0.3)cm。(2)术后恢复情况:7例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21±5)h,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9±0.9)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5.0±0.7)d,术后住院时间为(10.1±1.9)d。7例患者术后无出血、吻合口漏、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2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经保守治疗后好转。(3)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7例患者肿瘤长径为(2.5±0.7)cm;上切缘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其中AEG食管切缘距肿瘤上缘距离为(1.8±0.6)cm;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6.0±3.6)枚,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7±1.1)枚;病理学TNM分期为ⅠB期2例、ⅡA期4例、ⅡB期1例。(4)随访情况:7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8(12~36)个月。7例患者中,4例自述无症状,2例有反流症状,1例有进食后哽咽感;均行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未见吻合口功能障碍及吻合口狭窄。6例患者术后1年行胃镜检查,其中1例为Los Angeles分类B级反流性食管炎,5例未见明显反流。7例患者无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或死亡。结论MO-EG消化道重建用于全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胃肿瘤 近端胃切除术 管型胃 消化道重建 外科治疗 腹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