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陶思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系统医学》2023年第16期
  • 机构:宣城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安徽 宣城 242000
  • 简介:目的:改良长度管法老年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肠梗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者分成对照组(50例,常规长度管法)及观察组(50例,改良长度管法),评价记录胃肠减压情况。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其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数据差异(P<0.05)。讨论:临床为老年肠梗阻患者实施改良长度管法干预可明显改善胃肠减压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长度胃管置管法;老年肠梗阻;胃肠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肠梗阻患者行改良胃肠减压的护理体会。方法纳入本次研究中的40例肠梗阻患者均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期间,入选患者均进行胃肠减压,在插管前予以心理疏通,进行插管准备,插管后对其进行观察,加大基础护理力度,将患者的认知水平提升。结果40例经过改良胃肠减压肠梗阻患者均痊愈,顺利实施胃肠减压,此过程中并未产生并发症,将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提升。结论对于肠梗阻患者行改良胃肠减压的患者而言,予以其相应的护理可确保胃肠减压顺利实施,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

  • 标签: 肠梗阻 胃肠减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改良新型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外科ICU入住的需要安置的患者共1072例,按入住ICU的先后编号,单号为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教材中教授的方法安置;双号为试验,采用改良新型方法安装。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次成功率,呕吐、呛咳发生情况;时和成功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安置成功耗时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型方法提高一次成功率,有效可行,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改良 胃管安置 成功率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成人胃肠减压置入长度,以达到更好的胃肠减压效果。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置入长度为耳垂-鼻尖-剑突的长度为45cm~55cm。观察组插入长度为发际到脐的长度为55-65cm。结果观察组在插管到位、有效引流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普外科成人胃肠减压插管深度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再延长10cm~15cm。

  • 标签: 胃肠外科手术 成人 胃肠减压置管 置入长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胃肠减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纳入的 9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均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纳入时间由 2016年 8月开始,到 2018年 8月结束,将患者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胃肠减压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体征缓解时间均明显更短,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

  • 标签: 胃管胃肠减压 粘连性肠梗阻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胃肠减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纳入的9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均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纳入时间由2016年8月开始,到2018年8月结束,将患者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胃肠减压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体征缓解时间均明显更短,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胃管胃肠减压 粘连性肠梗阻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置入长度胃肠减压引流中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肠减压患者70例,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胃肠减压患者35例。实验组患者的置入长度在54~68cm之间,参照组患者的置入长度在44~54cm之间,最后对比两组胃肠减压患者的减压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置入不同长度,实验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短于参照组,腹胀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由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肠减压引流中选择置入适宜的长度,可以使患者的腹胀得以缓解,并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 标签: 胃管置入长度 胃肠减压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插管对成人肠梗阻患者达最佳治疗效果的长度。方法2011年1—2012年6月我科对80例成人肠梗阻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研究,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每组各40例,传统组的置入长度为传统教课书上的长度45~55cm,改进组置入的长度为60~70cm;对比观察两组插管的效果(包括引流量、插管时间、腹部症状改善情况),效果优于传统组。结论成人肠梗阻患者插管长度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再延长15cm左右,胃肠减压效果较为良好,更有利于患者治疗,促进早期康复。

  • 标签: 胃管插管长度 成人肠梗阻 护理探讨
  • 简介:摘要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通过吸出胃肠道内积聚的气体和液体,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胃肠减压还可减轻腹内压,改善因膈肌抬高而导致的呼吸和循环障碍等等。临床上常常应用胃肠减压改善肠梗阻引起的腹胀、腹痛症状。

  • 标签: 肠梗阻 胃肠减压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手术过程中患者体位和长度胃肠减压充分程度的影响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30 例接受常规方法进行放置,作为对照组, 30 例患者使用改进方法进行放置,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放置结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均放置到位,合格率为 100.00 %,对照组组中 22 例患者放置到位,合格率为 73.33 %, 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 93.33 %,对照组为 100.00 %, P<0.05。结论 依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头枕的高低,增加 6 cm~8 cm长度可有效提高胃肠减压的充分性,对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减压 胃管长度 体位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是较为特别的一个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的各项功能不断下降,并且老年人的骨质较差,容易骨折。其中,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生率越来越高。髋部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中,是发生在股骨颈和股骨粗隆之间部位的骨折。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体质较差,器官的修复功能和机体的代偿功能也在逐渐的降低,所以在发生骨折之后,其恢复和愈合需要很长的时间。在骨折恢复期间,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由于骨折部位相对特别,再加上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很容易引起压疮、坠积性肺炎以及器官衰竭等并发症,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死亡。给予患者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所以,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做好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老年骨折患者 并发急性肠梗阻置管 治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鼻饲管法在鼻饲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鼻饲患者38例,分别用常规法和改良法进行鼻饲,比较两种方法的成功率。结果改良法的一次成功率(76.3%)显著高于常规法(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鼻饲管法在鼻饲患者中有较好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饲管置入 改良法 鼻饲管难置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肠梗阻患者术前需胃肠减压护理工作措施及体会。方法收集本院2010.06~2016.06期间因肠梗阻在本院行胃肠减压的198例患者护理方法及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胃肠减压肠梗阻的基本护理操作,更是重要的诊疗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粘连性肠梗阻肠梗阻中最常见类型,通常以保守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案。保守治疗过程中,胃肠减压能够缓解症状,防止肠梗阻进展,加速胃肠道功能恢复,具有显著临床效果。目前关于鼻肠管和鼻对粘连性肠梗阻减压效果尚存争议。既往有Meta分析对两者的临床效果作出评价,但是纳入研究包括非随机对照研究,且缺少关于中国患者的相关研究。因此,笔者采用Meta分析评价鼻肠管和鼻对粘连性肠梗阻减压效果。

  • 标签: 肠道疾病 粘连性肠梗阻 鼻胃管 鼻肠管 减压 Meta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肠梗阻减压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60 例肠梗阻患者 的 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不同的肠梗阻减压治疗方法 分为对照组 80 例 (行普通减压治疗) 和观察组 80 例 (行 肠梗阻减压治疗 ) 。对比 两组治疗效果 及平均缓解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胃肠液引流量等指标 。结果 观察组 治疗效果 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观察组 平均缓解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 P<0.05) ,且观察组胃肠液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肠梗阻减压治疗肠梗阻患者 的临床效果确切,更能提高 肠梗阻缓解治疗效果,缩短肛门排气时间 ,值得临床应用 。

  • 标签: 肠梗阻 减压 胃管 肛门排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肠梗阻减压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0例肠梗阻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的肠梗阻减压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80例(行普通减压治疗)和观察组80例(行肠梗阻减压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平均缓解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胃肠液引流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缓解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胃肠液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减压治疗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更能提高肠梗阻缓解治疗效果,缩短肛门排气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肠梗阻 减压 胃管 肛门排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改良方法、固定方法后置成功率和留置后固定的成功率。方法对70例需要置入和留置鼻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使用压舌板辅助置入,用棉纱绳固定,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方法置入及固定,对比分析两组的成功率及留置后固定成功率等,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一次成功率为65.7﹪,固定成功率为60﹪,观察组一次成功率为94.3﹪,固定成功率为96﹪,统计学分析P<0.05,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压舌板辅助置入一次成功率优于传统的方法,棉纱绳固定留置固定的成功率优于传统的固定方法。

  • 标签: 难置胃管 压舌板 棉纱绳 置管与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