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社会救助权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基本人权。社会救助本质上是一种公共物品。相对于社会组织和个体而言,政府作为社会救助的供给者是义务性和兜底性的。社会救助法治化的关键在于明确和规范政府的供给职能,注重社会救助供给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激励和监管社会主体的慈善救助行为;而从法律程序上落实政府的供给责任和强化被救助主体的权利是实现社会救助供给目标的重要环节。认真对待社会救助的公共物品属性,对加强和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供给立法并最终实现救助法治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 标签: 社会救助 公共物品 救助法治化
  • 简介:传统的无效果无报酬原则已被各国普遍采用并成为国际海上救助法的基本原则.而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确立的无效果无报酬例外原则却引起了海运界和贸易界的极大关注,并对许多国家的海商法产生影响.本文试图就海上救助公约的重大发展、海上救助公约对中英海上救助法、共同海损制度等的重要影响分别予以分析论述,以便我们充分理解和正确适用国际救助公约和我国海上救助法.

  • 标签: 海上救助公约 无效果无报酬原则 国际海上救助法 救助标的 补偿标准
  • 简介:缺失家庭是指因意外事件导致家庭成员死亡或严重伤残,原有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严重残缺,家庭功能及家庭成员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家庭。缺失家庭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在社会救助法中明确规定对缺失家庭的救助,与我国宪法的立法精神相一致,是国家和社会对于公民生活现状关注的具体体现。从我国社会现实问题出发,提出一些对于缺失家庭法律救助制度的初步设想,希望对缺失家庭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建立有所贡献。

  • 标签: 缺失家庭 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法
  • 简介:论市场经济下行政救助的法律调控张淑芳,关保英行政救助亦称行政物质帮助,是指行政机关及其职能部门对管理相对一方当事人因处于某种困境或不利状态或其它特殊情况下,依照有关法律规范的规定或行政职权,给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或者金钱利益的一种行政行为。市场经济下,...

  • 标签: 行政诉讼 救助制度 场经济 社会组织 当事人 行政法制度
  • 简介:本文针对风险增大的现代社会中人们道德冷漠的现状,阐述了引进救助义务的现实需要,并从侵权责任认定中有关作为义务的立法和学说的变迁说明了救助义务的价值,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借鉴救助义务的方式。

  • 标签: 救助义务 立法和学说的变迁 借鉴
  • 简介:当下中国已进入风险社会,需要国家事先或事后提供有效的社会救助以稳定社会秩序。社会救助的宪法基础是生存权保障,其已从一纲领性、抽象的概念发展出基于人性尊严的具体请求权内涵,要求立法应把社会救助作为政府的责任加以规定.明确保护公民宪法上的最低生活保障请求权。但传统意义上强调“国家责任”的社会救助制度是以单方的行政行为为核心的。费用为“公的负担”,未能满足受救助者基于人性尊严的选择权。基于责任与执行的分离,在社会救助中公私协力、行政行为与契约并用来保障生存权.不但是解决实际财政问题之需要。更符合宪法上作为具体权利的生存权无缺漏保障之真正实现。

  • 标签: 生存权 社会救助 公私协力 民营化
  • 简介:《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在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首次规定了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的免责规则。该规则包括四个构成要件,即救助人出于自愿实施救助行为、受助人处于紧急状态、救助人实施救助行为、救助人的救助行为与受助人的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且该规则的适用范围应当解释为仅限于救助人存在一般过失,若救助人存在重大过失则应承担侵权责任。救助人重大过失可以类型化为因救助不当违反注意义务的侵权责任与违反先行行为所产生的救助义务的不作为侵权责任。在救助人因其重大过失承担侵权责任的情形,若救助人造成的是受助人新的损害,则与原侵权人各自承担单独侵权责任,若救助人造成的是受助人损害的扩大,

  • 标签: 自愿紧急救助 无因管理 免责 重大过失 侵权责任
  • 简介:被害人救助制度作为司法领域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对于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突出的作用。在检察职能中融入被害人救助制度具有正当性,有必要对被害人救助制度进行功能性反思,选择最优的检察实践模式,加快立法进程.以利于被害人权益的真正实现。

  • 标签: 被害人救助 检察职能 民生价值 制度设计
  • 简介:社会救助是实现社会稳定的最基本的制度之一。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救助立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并应考虑社会救助立法城乡一体化、完善社会救助责任的主体建设、完善社会救助对象和标准的确定、整合社会救助的管理体系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 标签: 社会转型 社会救助
  • 简介:房屋典当,还是抵押借款·施汉嵘·案情简介:田某夫妇因急需购车资金,于1995年4月25日与某县典当行经过协商,订立房屋典当合同一份。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田某夫妇将其所有的两间房屋向典当行典当,典金计人民币18000元,典当期限6个月;典当期限内,典当...

  • 标签: 房屋典当 典当行 手续费 典当房屋 抵押借款合同 人民银行
  • 简介:农村房屋拆迁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问题有:规范房屋拆迁的法规、规章混乱且得不到执行、补偿标准不统一、权力寻租现象严重、有效的权利救济途径缺失,这源于农民对权力的偏见、行政机关对权力的错误认识及政府角色定位错误,而这又根源于允许错误发生的制度。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此外,乡土社会文化应当得到尊重。

  • 标签: 农村房屋拆迁 问题 对策
  • 简介:房屋拆迁,这一在土地所有权与房屋所有权分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制度,目前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争议最大、引起纠纷最多的一项制度。但房屋拆迁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因房屋拆迁引发的争议是什么性质的争议、司法如何审查房屋拆迁中的争议纠纷,等等问题,理论界和实践部门都没有明确和统一的认识。本文认为,房屋拆迁的本质是国家对公民私有房屋(私有财产)的强制征收,因房屋拆迁引起的争议主要是行政争议,以此为基础,本文对房屋拆迁中行政争议的司法审查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房屋拆迁行政争议 司法审查 土地所有权 房屋所有权 私有财产 中国
  • 简介:<正>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房屋销售制度——房屋预售。它是指开发商在房屋尚未建成时,就把楼宇分成各个单位(以图纸标明)来预售给客户,此时先预收首期付款,建筑期中再收一部分,待楼宇峻工并可以交付过户时再由购房人交足剩余部分的款项。相对于一般的现房买卖,也称之为期房买卖。对此制度《中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44条作了一般性规定,并授权国务院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补充规定,除此之外,对此制度的法律调整主要就是依靠各地的地方法规了。作为一种新兴制度,因立法规定的不足和实践经验的欠缺,在房屋预售中有一些基本问题认识不清。笔者试图依据现行法律、法规,结合基本法理,参考境外先进经验,对以下基本问题略作理论探讨。

  • 标签: 预购人 房屋预售合同 开发商 预售合同登记 分期付款买卖 若干理论问题
  • 简介: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基于双重主权原则,国家武装力量也主要由联邦军队(包括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和州国民警卫队组成。在二百多年的历史上,武装力量频繁动用,动用的原初理由是国家防卫(nationaldefense);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国家安全的挑战与威胁也日趋多元,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对国家和公民社会造成的损害无异于一场战争,因此武装力量参与自然灾害救助与在灾害应急中替代民事机构执法的正当性日趋凸现——这就是武装力量动用角色(status)的时代变迁。

  • 标签: 自然灾害救助 武装力量 动用 法理分析 执法 联邦制国家
  • 简介:<正>一、房屋租金标准的建立房屋租金是房屋租赁合同必须具备的重要内容,是承租人按照租赁合同的约定支付给出租人的价金,是房屋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租金是由房屋的折旧费、修缮费、管理费、利润利息、税金、土地使用费、保险费等部分构成的。房地产主管部门应该依据这种构成要素制定出租金标准。有了稳定的租金标准,才能充分保护主、客双方当事人的

  • 标签: 租赁合同 金标准 承租人 房屋租赁 出租人 私有房屋
  • 简介:<正>[案情简介]上诉人(原审被告)史某与被上诉人(原审原告)瞿某均系某县李庄村8组农民。李庄村8组在海滨公路北侧有座西朝东副业生产用房7间。1983年秋,该组因副业生产歇业,将这7间房屋先后出租给本组及邻组的7位农民开店使用,租期都约定为1年,均立有租赁合同。其中南首第一间房屋出租给邻组农民李某。李某使用8个月后,将其租用的房屋自行转让给瞿某开店使用。1986年10月海滨公路拓宽,李庄大桥南路修筑后,这7间房屋的环境条件得到改善。次年2月中旬,该组在按照全县统一部署清理集体房屋出卖给农户时,根据群众代表会议的一致意见,规定本组中凡符合宅基

  • 标签: 原审法院 被告 原告 案情 房屋买卖 房屋出租
  • 简介: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是一种行政合同,按其属性应纳入行政诉讼。但问题在于,现行行政诉讼制度不能容纳这一诉讼类型:原告资格、协议效力、诉讼竞舍、证据规则、判决种类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问题认识不清,已造成实务的混乱和理论的争议。那么,目前实务上需要哪些调整,未来行政诉讼法又需要哪些方面突破,这些都要在行政诉讼新类型制度上来解释,并且在契约行政与合作治理的理论背景下来考察。

  • 标签: 房屋征收 补偿协议 行政诉讼 行政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