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硒和铁及铜水平与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生风险的关系,并分析其交互效应。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0—2012年建立的兰州地区出生队列,在孕早期对孕妇相关信息进行基线调查,并在孕中期、孕晚期及产后42 d分别进行随访。采集分娩时新生儿脐静脉血,并从医疗记录中提取其出生结局信息。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队列中新发的经超声心动检查确诊的97例CHD患儿作为病例组,在出生后健康的适龄足月儿中按照母亲年龄、街区以及CHD发病时间进行1∶2配对选取194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电感耦合离子质谱的方法检测新生儿脐血硒、铁和铜的质量浓度(后称浓度)。根据对照组新生儿脐血中硒、铁和铜浓度的四分位数中的Q1和Q3将元素暴露分为低、中、高浓度3组,以中浓度为参考标准,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脐血硒、铁和铜浓度与CHD的关联,以相乘模型分析其交互作用与CHD的关联。结果病例组中新生儿脐血铜浓度M(Q1,Q3)为746.12(467.48,759.74)μg/L,对照组为535.69(425.21,587.79)μ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脐血高铜(OR=4.062,95%CI:2.013~8.199)或高铜合并高铁(OR=3.226,95%CI:1.343~7.750)的新生儿CHD发病风险均增加,硒和铁浓度与新生儿CHD发病尚未见关联。脐血中铜和铁对CHD的发病风险存在相乘的交互作用(OR=1.303,95%CI:1.056~1.608)。结论铜和铁元素存在相乘的交互作用,脐血高铜、高铜合并高铁是新生儿CHD发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脐血 交互作用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对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予顺铂联合紫杉醇治疗,观察组采用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两组均以21 d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比较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2年生存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对照组:(45.84±22.46)U/mL、(35.13±15.03)U/mL、(16.21±3.20)U/mL,观察组:(28.33±20.11)U/mL、(14.82±10.11)U/mL、(5.16±1.33)U/mL]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t=3.94、7.61、21.63,均P < 0.05);两组CD+3、CD+4、CD+8[对照组:(16.22±3.12)%、(15.20±1.46)%、(29.21±5.17)%,观察组:(31.22±4.11)%、(24.99±1.71)%、(24.25±4.45)%]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CD+3、CD+4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t=19.72、29.53、4.93,均P <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26%(36/46),高于对照组的58.70%(2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 <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91%(11/46),低于对照组的45.65%(2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P < 0.05)。观察组2年生存率为43.48%(20/46),高于对照组的23.91%(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P < 0.05)。结论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卵巢上皮性癌可有效降低血清CA125、CA199、CEA水平,同时不会对T淋巴细胞亚群造成严重影响,可提高生存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卵巢肿瘤 肿瘤标记,生物学 T淋巴细胞亚群 抗肿瘤药 奈达铂 多西他赛 顺铂 紫杉醇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罩冷敷法在颌骨畸形矫正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97例颌骨畸形矫正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8)与干预组(n=49)。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传统冰袋冷敷法,干预组患者术后采用面罩冷敷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 h疼痛、肿胀程度及术后24 h的引流量。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48 h的疼痛评分、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罩冷敷法能够减轻颌骨畸形矫正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肿胀程度,减少术后引流量,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颌面畸形 冷敷 疼痛 肿胀 出血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由产前超声检查怀疑、引产后全外显子组测序-Sanger测序诊断的胎儿运动不能畸形序列征。该孕妇孕21周+4产前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四肢姿势固定、胸廓狭小、胃泡明显缩小、颈后皱褶厚度增厚等多发异常。遗传咨询后,夫妇决定终止妊娠,引产胎儿外观与产前超声检查结果相符。取引产胎儿组织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证实胎儿存在RAPSN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149_153delinsAGATGGGCCGCTACAAGGAGATGG(p.V50Efs*114)和c.227T>C(p.L76P),分别遗传自父亲和母亲,确诊为运动不能畸形序列征。

  • 标签: 关节挛缩 超声检查,产前 全外显子组测序 高通量核苷酸序列分析
  • 作者: 候长凯 赵岩 于建军 刘振波 王立群 胡福广 崔建忠 张中原 任新亮 李建华 刘庆国 陈镭 陈实 高贻宽 王建军 杨新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 300052,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276000,邢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05403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石家庄 050000,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063000,遵化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064200,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神经外科,山西 046011,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056000,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神经外科,山西 046000,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300457,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350007,永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湖南 425000,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自治区 01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颅内动脉瘤(MIA)与单发颅内动脉瘤(SIA)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 082例颅内动脉瘤(I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13家医院的神经外科确诊并收治,根据动脉瘤的数量将患者分为MIA组[118例(共269个动脉瘤)]和SIA组(964例)。观察两组动脉瘤的一般特征,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定义为短期预后良好,3~6分定义为短期预后不良。将单因素分析中P<0.5的自变量以及临床上较为关注的自变量均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对MIA组和SIA组的临床资料进行1 ∶1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匹配后的两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住院天数及短期预后。结果MIA组动脉瘤的直径为(5.1±3.5)mm(0.2~25.0 mm),SIA组动脉瘤的直径为(5.7±3.8)mm(0.9~35.0 mm)。两组性别、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级别、CT 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FNS)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IA组相比,MIA组患者的年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2.4±11.7)岁、(58.8±11.6)岁,P=0.002]。将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饮酒史、吸烟史、原发性高血压的级别、入院CT Fisher分级指标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IA组年龄更大,但SIA组原发性高血压(3级)患者比例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共精确匹配0对,模糊匹配118对,共计匹配成功118对。匹配后的两组患者住院时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IA组比较,MIA组短期预后较好(P=0.008);两组治疗方式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其中MIA组血管内治疗更多。结论与MIA患者比较,SIA患者更易合并原发性高血压3级,但MIA患者的年龄更大,且更倾向于采用血管内治疗,短期效果更好。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多中心研究 疾病特征 临床方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某高校教学与科研实验场所(以下简称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与监测,为高校职业卫生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1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某高校46处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处场所检测了室内气温、湿度、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6处场所检测了二甲苯、氢氟酸浓度,18处场所检测了菌落总数,23处场所测量了工频电场强度,4处场所测量了X线辐射剂量,检测结果均合格。噪声测量21处场所,7处超标占33.3%(7/21);照度测量21处场所,10处不合格占47.6%(10/21);微波辐射测量10处,3处超标占30%(3/10);室内新风量、风速测量25处,18处不合格占72%(18/25),其中风速在教学、科研、实验场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高校教学科研场所中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应予以关注,建议加强实验过程中的工程防护和个体防护。

  • 标签: 工作场所 卫生调查 高校 教学与科研 职业危害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分析全球儿科学领域研究热点及其对国内编辑和儿科学科研人员的启示。方法收集并整理分析ESI数据库中2011年至2021年儿科学领域高被引论文的期刊分布、国家(或地区)分布、合作情况、机构分布、基金资助、出版语言、热点主题词等资料。结果共有682篇儿科学高被引论文分布在SCI收录的77种儿科学期刊上,其中发表高被引论文最多的是Pediatrics,共182篇。682篇儿科学高被引论文出版语言均为英语,出版频次普遍较高,具有多位作者及多个机构合作和多项基金资助的特征;682篇儿科学高被引论文中,美国发文量最高(435篇),英格兰第2位(123篇),加拿大第3位(86篇)。目前,全球儿科学领域的学术前沿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冠状病毒疾病、SARS冠状病毒、自闭症、多系统炎症综合征;具体到儿科系统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结论基于ESI的儿科学领域研究热点分析不仅为国内外儿科学研究人员了解全球儿科学领域学术前沿和发展动态以及开展下一步的科研选题提供参考资料,还可帮助国内科技期刊编辑进行选题策划、组稿和约稿热点论文,进而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

  • 标签: 基本科学指标 高被引论文 儿科学 组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1日期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41例乳腺癌患者,入组后均行手术治疗,并按照手术切除后乳腺肿瘤标本雌激素受体阳性(ER+)、孕激素受体阳性(PR+)纳入阳性组,将雌激素受体阴性(ER-)、孕激素受体阴性(PR-)纳入阴性组,其中阳性组121例、阴性组120例,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均为女性,阳性组年龄(56.87±4.35)岁,阴性组年龄(57.13±4.46)岁。两组患者均接受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然后对比检验结果。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阳性组乳腺肿瘤标本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低于阴性组[23.96%(29/121)比85.00%(102/120)],HER-2(-)高于阴性组[76.03%(92/121)比15.00%(18/120)],阳性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低于阴性组[31.40%(38/121)比65.83%(79/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为乳腺癌病理诊断提供有效参考,同时明确HER-2阳性率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并为展开临床进一步干预指明准确方向,有利于疾病预后质量的改善与提升。

  • 标签: 乳腺癌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希佩尔-林道基因(VHL)、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否参与哮喘发作时气道重塑。方法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分别进行4、8、16、24 h低氧培养,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缺氧后VHL、HIF-1α及HIF-2α的表达,利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中VHL、HIF-1α、VEGF含量;建立动物模型,6~8周龄的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屋尘螨(HDM)刺激哮喘模型组、缺氧组、HDM联合缺氧组(每组10只)。4组小鼠均在暴露于常氧或缺氧7 d后分别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支气管BALF中VHL、HIF-1α、VEGF的含量。采用两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数据。结果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缺氧16 h后VHL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HIF-1α在缺氧24 h后蛋白表达明显增高,HIF-2α表达无明显改变;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低氧组及对照组细胞培养基中的VHL、HIF-1α、VEGF蛋白含量,缺氧16 h组VHL低于对照组[(5.40±0.76) pg/ml比(12.46±1.51) pg/ml,t=38.623,P<0.01];缺氧16 h组HIF-1α高于对照组[(13.98±0.75) pg/ml比(12.18±1.69) pg/ml,t=14.257,P<0.05],缺氧16 h组VEGF高于对照组[(27.70±2.43) pg/ml比(24.62±2.11) pg/ml,t=7.584,P<0.01]。动物实验组结果示,HDM联合缺氧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VHL低于单纯缺氧组[(6.21±0.74) pg/ml比(11.14±1.78) pg/ml,t=43.287,P<0.01];HDM联合缺氧组小鼠中HIF-1α高于单纯缺氧组[(37.43±1.02) pg/ml比(27.14±1.31) pg/ml,t=13.254,P<0.01];HDM联合缺氧组VEGF高于单纯缺氧组[(51.11±2.39) pg/ml比(42.83±3.06) pg/ml,t=7.389,P<0.01]。结论VHL、HIF-1α、VEGF参与了哮喘发作时气道重塑。

  • 标签: 希佩尔-林道基因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哮喘 气道重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URKAPS1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功能和分子机制,为肝癌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肝癌细胞系和正常肝脏上皮细胞进行检测;将肝癌细胞系随机分为空白组,AURKAPS1组、RAC1组和AURKAPS1+RAC1组,其中空白组表示肝癌细胞不进行任何干预,AURKAPS1组中的肝癌细胞仅接受AURKAPS1干预,RAC1组为转染RAC1的肝癌细胞,AURKAPS1+RAC1组表示同时转染AURKAPS1和RAC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组细胞中RAC1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转移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迁移能力;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细胞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RAC1蛋白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细胞中ERK的表达。组间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多组间进行F检验、LSD检验。结果肝癌组织中RAC1 mRNA的表达量(0.98±0.08)显著高于正常人肝上皮细胞组织(0.72±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31,P<0.05);AURKAPS1组(1.03±0.10)、RAC1组(1.05±0.09)及AURKAPS1+RAC1组(1.16±0.07)的RAC1 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空白组(1.16±0.07),AURKAPS1+RAC1组的RAC1 mRNA表达量也显著高于分别转染AURKAPS1、RAC1的肝癌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91,P<0.05);CCK-8法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随着时间的增加,除空白组,其余3组的吸光度(A)450值均增加,96 h后AURKAPS1+RAC1组的A450值显著高于RAC1组及AURKAPS1组(F0 h=2.941,F24 h=26.454,F48 h=104.60,F72 h=319.555,F96 h=564.65)P<0.05;AURKAPS1组[(5.89±3.82)%]、RAC1组[(5.81±3.85)%]及AURKAPS1+RAC1组[(4.23±4.15)%]的总凋亡率均低于空白组[(6.75±3.36)%],且AURKAPS1+RAC1组的总凋亡率显著低于RAC1、AURKAPS1组,F=77.369,P<0.05;AURKAPS1组(131.24±9.25)、RAC1组(129.87±9.41)及AURKAPS1+RAC1组(153.62±7.48)的穿膜细胞数均高于空白组(117.64±10.53),且AURKAPS1+RAC1组的穿膜细胞数显著高于RAC1组及AURKAPS1组(F=91.118,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4组肝癌细胞的ERK及RAC1蛋白表达,转染后3组的ERK及RAC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空白组,且AURKAPS1+RAC1组的ERK及RAC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RAC1组及AURKAPS1组(Fβ-actin=0.000,FERK=68.342,FRAC1=52.868,P<0.05);AURKAPS1组[10(40.00)]、RAC1组[11(44.00)]及AURKAPS1+RAC1组[19(76.00)]的ERK阳性率均高于空白组[4(16.00)],且AURKAPS1+RAC1组的ERK阳性率显著高于RAC1组及AURKAPS1组(χ2=6.650,P<0.05)。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AURKAPS1能够使RAC1蛋白的表达量增加,活化ERK信号通路,进一步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迁移,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和进展。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AURKAPS1 Ras相关的C3肉毒杆菌毒素底物1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 肝癌细胞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AURKAPS1对肝癌细胞增殖、运动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慢病毒包被质粒感染肝癌细胞构建AURKAPS1过表达细胞系,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慢病毒感染后的AURKAPS1的表达量。将肝癌细胞系随机分为对照组,AURKAPS1组(对照组无任何干预,AURKAPS1组仅接受AURKAPS1干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增殖实验、克隆形成和流式细胞分选方法体外检测过表达AURKAPS1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皮下注射裸鼠荷瘤实验体内检测过表达AURKAPS1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体外检测过表达AURKAPS1对肝癌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所得数据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过表达AURKAPS1后,肝癌细胞HepG2与BEL-7402细胞增殖都有增强(FHepG2=205.593,P<0.001,η2=0.934,FBEL-7402=161.641,P<0.001,η2=0.976);过表达AURKAPS1后,肝癌细胞HepG2和BEL-7402的克隆数均高于对照组(tBEL7402=-9.806,P<0.01;tHepG2=-14.425,P<0.01),AURKAPS1组BEL-7402与HepG2的G2和S期细胞比例相较于对照组明显高于G1期(FBEL-7402=93.091,P<0.01,FHepG2=360.071,P<0.001);裸鼠荷瘤结果显示肝癌细胞AURKAPS1组重量高于对照组(t=-2.427,P<0.05);AURKAPS1组HepG2和BEL-7402细胞平均划痕距离低于对照组(FHepG2=125.472,P<0.001;FBEL-7402=4 465.901,P<0.001)。结论过表达AURKAPS1促进肝癌细胞生长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周期从G1期向G2和S期转变;增强肝癌细胞运动、迁移的能力。

  • 标签: 肝癌 假基因 AURKAPS1 增殖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符合米兰标准、UCSF标准、杭州标准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切除术后肿瘤复发患者肝移植术后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 death,DCD)肝移植的256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初期肝移植175例(PLT组),挽救性肝移植81例(SLT组)。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受者的一般资料、肿瘤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等,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受者的术后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和无复发生存率(recurrence-free survival rate,RFS)。SLT组符合米兰标准者31例(米兰标准组)、符合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标准者45例(UCSF标准组)、符合杭州标准者69例(杭州标准组),比较三组受者的OS和RFS。按肝移植术前是否接受降期/桥接治疗,将SLT组受者再分为降期治疗组(32例)和未降期治疗组(49例),比较两组受者的OS和RFS。按RESCIT 1.1标准,将接受降期治疗的32例SLT组受者分为缓解组(14例)和未缓解组(18例),比较两组术后的OS和RFS。结果PLT组与SLT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39.5±74.9)min和(475.1±83.4)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LT组和SLT组OS和R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米兰标准、UCSF标准、杭州标准三组SLT受者术后1、3、5年OS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米兰标准组受者术后1、3、5年RFS分别为93.5%、81.7%、81.7%,显著优于UCSF标准组的68.9%、59.7%、59.7%及杭州标准组的78.3%、58.8%、55.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接受术前降期治疗的SLT组受者中,缓解组术后1、3、5年OS(100%、73%、73%)和RFS(100%、62.5%、46.9%)均优于未缓解组1、3、5年OS(83.3%、49.4%、0)和RFS(52.9%、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患者行挽救性肝移植可获得与初期肝移植受者相近的生存预后。符合米兰、UCSF、杭州标准的挽救性肝移植受者总生存时间相近。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移植受者无复发生存时间最长。SLT受者术前降期治疗后缓解者的预后优于未缓解者。

  • 标签: 肝移植 肝癌 复发 挽救性肝移植 米兰标准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标准 杭州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肝移植术前免疫治疗对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肝移植且术前接受过免疫治疗的19例肝癌受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受者移植术前免疫治疗方案、不良反应,以及术后排斥反应、肿瘤复发转移等并发症情况。根据受者术前肿瘤影像学检查和甲胎蛋白水平的变化,通过mRECIST标准判断等待期间肿瘤是否稳定、进展或缓解。按肿瘤有无部分缓解,将19例受者分为非缓解组(肿瘤稳定或进展)和缓解组(肿瘤部分缓解),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移植术后受者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受者术后1年及2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结果19例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前接受免疫治疗联合靶向及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非缓解组13例中,9例受者肿瘤稳定,4例出现肿瘤进展;缓解组6例受者均出现肿瘤部分缓解。非缓解组中2例受者术后经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证实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分别经糖皮质激素冲击+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好转。非缓解组13例中,术后因感染性休克死亡2例;术后出现肿瘤复发转移3例,其中2例带瘤存活,1例复发转移后死亡。缓解组6例均未出现术后肿瘤复发转移。非缓解组受者术后1年及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6.9%和76.9%,缓解组受者为100%和100%,两组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8,P=0.226)。非缓解组受者术后1及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9%和76.9%,缓解组受者为100%和100%,两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292,P=0.256)。结论免疫治疗可以作为肝癌肝移植术前桥接治疗的有效方案,未显著增加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风险。免疫治疗后的肿瘤缓解对移植术后的长期生存有益,但仍需扩大样本量来验证与支持。

  • 标签: 肝癌肝移植 免疫治疗 排斥反应 桥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呼吸训练治疗慢性下背痛(LBP)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LBP患者分为核心训练组、吸气训练组及呼气训练组,每组25例。3组患者均给予健康宣教及姿势纠正指导,核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吸气训练组、呼气训练组则分别辅以吸气肌强化训练或呼气肌强化训练,每周训练5 d。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病情,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部功能障碍程度,同时采集患者躯干前屈、再背伸时表面肌电数据(sEMG)并计算屈/伸比值及最大前屈相时均方根值(RMS)。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吸气训练组、呼气训练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56±1.04)分和(1.48±0.71)分]及ODI指数评分[分别为(13.64±3.56)%和(14.08±3.39)%]亦明显优于核心训练组水平(P<0.05)。治疗后3组患者躯体最大前屈相时RMS值、屈/伸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吸气训练组、呼气训练组躯体最大前屈相时RMS值[分别为(17±4.09) μV和(6.30±2.34)μV]及屈/伸比值[分别为(0.44±0.08)和(0.41±0.88)]亦显著优于核心训练组水平(P<0.05)。结论在核心肌力训练基础上辅以吸气肌或呼气肌强化训练,能进一步减轻LBP患者疼痛,提高椎旁肌肉收缩协调性,改善患者腰部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下背痛 吸气肌训练 呼气肌训练 核心肌力训练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术前超声心动图报告指标与手术预后的相关性并识别显著相关指标或指标比值进行验证。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进行手术矫治的VSD患儿1 357例,提取术前超声心动图报告中的各种指标,包括VSD大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LA)内径、主动脉(AO)流速、三尖瓣反流流速、三尖瓣反流压差等,分析超声心动图指标和指标比值与术后辅助通气时间的相关性。按有无术后并发症将患者分为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比较两组间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差异。基于以上指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对术后辅助通气时长进行预测,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模型用于变量选择。结果单一指标VSD大小、AO流速与术后辅助通气时间存在较弱相关性(r=0.32、0.25,均P<0.01),VSD处流速与术后辅助通气时间无相关性。而指标比值AO流速/VSD处流速、LVEF/VSD处流速与术后辅助通气时间存在较强相关性(r=0.67、0.51,均P<0.01)。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三尖瓣反流流速、三尖瓣反流压差、LA内径、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计算比值后,并发症组LVEF/三尖瓣反流流速显著低于无并发症组,三尖瓣反流压差/LA内径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均P<0.01)。在独立测试集上对VSD患者的术后通气时间进行预测,测试集决定系数(R2)达到0.51。结论术前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比值AO流速/VSD处流速、LVEF/VSD处流速与VSD患儿术后辅助通气时间有着较强相关性,LVEF/三尖瓣反流流速、三尖瓣反流压差/LA内径在有无术后并发症群体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指标组合可以显著提升其相关性和差异性,可应用于VSD手术预后的预测。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室间隔缺损 手术预后 儿童 指标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iR-539-5p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C4-2B阿帕鲁胺(ARN-509)敏感性及恶性表型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获取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组织,并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C4-2B前列腺癌细胞,传代扩增后,采用miR-539-5p质粒对C4-2B细胞系进行转染,共分为空白组,转染组(miR-539-5p质粒)及对照组(对照质粒)。qPCR检测组织及3组细胞中miR-539-5p、AR及热休克因子结合蛋白1(heat shock factor binding protein 1,HSBP1)基因的表达含量;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雄激素受体AR及HSBP1的蛋白表达含量;Transwell实验检测3组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CCK-8法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及雄激素受体拮抗剂ARN-509的半抑制浓度(IC50);平板克隆实验检测3组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结果组织qPCR提示:良性前列腺组织、前列腺癌去势敏感患者肿瘤组织及前列腺癌去势抵抗患者肿瘤组织miR-539-5p的表达分别为0.29±0.04、0.17±0.02、0.07±0.01,AR的表达分别为0.13±0.02、0.28±0.04、0.79±0.11,HSBP1的表达分别为0.20±0.03、0.38±0.04、0.72±0.11。相比良性前列腺组织和前列腺癌组织,前列腺癌去势抵抗患者的组织中AR及HSBP1基因的表达含量较高,miR-539-5p表达较低(P<0.001)。细胞qPCR提示:空白组、对照组及转染组miR-539-5p表达分别为1.00±0.09、1.07±0.11、7.19±0.51,AR的表达分别为1.00±0.10、1.03±0.14、0.51±0.08,HSBP1的表达分别为1.00±0.10、0.96±0.12、0.97±0.11。转染组细胞的miR-539-5p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AR基因表达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及空白组,HSBP1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Western blot显示:空白组、对照组及转染组AR的蛋白表达分别为1.00±0.10、1.12±0.22、0.72±0.16,HSBP1的蛋白表达分别为1.00±0.10、0.94±0.18、0.48±0.11,转染组细胞的AR及HSBP1的蛋白表达明显少于对照组及空白组。Transwell实验显示:转染组侵袭及迁移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及空白组。CCK-8法及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转染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克隆形成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及空白组。与空白组及对照组细胞相比,转染组细胞ARN-509的IC50值显著降低。结论miR-539-5p可能通过干扰HSBP1的翻译水平,抑制细胞的恶性表型及去势抵抗。

  • 标签: miR-539-5p 热休克因子结合蛋白1 前列腺癌 去势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33b靶向调控多聚嘧啶通道结合蛋白1(PTBP1)调控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的行为机制。方法选取乳腺癌及癌旁组织标本83例,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同时选取乳腺癌细胞系(MCF-7)、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0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iR-133b和PTBP1 mRNA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MCF-7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miR-133b模拟物(mimic)组、miR-133b inhibitor组、miR-133b mimic+PTBP1沉默组和miR-133b inhibitor+和PTBP1沉默组,噻唑蓝(MTT)实验与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MCF-7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变化,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PTBP1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33b对PTBP1的靶向调控机制。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分析。结果miR-133b和PTBP1 mRNA在乳腺癌组织(0.94±0.18、4.28±0.27)及乳腺癌细胞的表达水平(1.09±0.22、3.65±0.19)分别明显低于和高于癌旁组织(2.12±0.09、t=4.343,P<0.05;1.37±0.21、t=6.006,P<0.05)及MCF-10A细胞(1.99±0.11、t=5.223,P<0.05;1.15±0.09、t=5.774,P<0.05)。miR-133b和PTBP1均与TNM分期(1.204±0.057、3.865±0.172,χ2=6.217,P<0.001)和淋巴转移(0.489±0.041、1.632±0.147,χ2=7.031,P<0.001)等明显相关,而与年龄(0.601±0.052、2.008±0.187,χ2=0.261,P>0.05)、分化程度(0.592±0.057、1.994±0.187,χ2=0.274,P>0.05)和病理分级无关(0.587±0.059、1.921±0.172,χ2=0.257,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miR-133b mimic组增殖率[(35.43±1.74)%、(8.43±0.35)%,F=166.465,P<0.05]、迁移、侵袭细胞数(109±10.562、77±5.751,t=4.663,P<0.05;128±11.624、81±7.251,t=7.453,P<0.05)、bcl-2(2.78±0.32、0.76±0.11,t=4.122,P<0.05)和PTBP1表达(3.45±0.33、0.89±0.26,t=3.154,P<0.05)明显降低,G1期阻滞明显延长(F=276.872,P<0.05),bax表达明显增加(1.22±0.12、3.39±0.46,t=9.123,P<0.05),miR-133b mimic+PTBP1沉默组变化更为明显(1.22±0.12、7.71±0.23,t=6.009,P<0.05),miR-133b inhibitor组明显逆转上述指标变化(1.22±0.12、0.76±0.11,t=3.334,P<0.05),miR-133b inhibitor+PTBP1沉默组逆转更为明显(1.22±0.12、0.33±0.11,t=5.098,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显示miR-133b可靶向调控PTBP1。结论miR-133b靶向调控PTBP1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

  • 标签: 微小RNA-133b 调控多聚嘧啶通道结合蛋白1 乳腺癌 增殖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24在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前外周血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65例肝癌肝移植受者及同期入院的41例良性肝病肝移植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受者术前外周血CD24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癌灶及癌旁组织CD24表达。绘制不同CD24表达受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比较生存差异。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CD24表达水平与肝癌肝移植受者各项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多因素COX分析筛选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前外周血CD24水平(6.51±2.33) μg/L显著高于良性肝病肝移植受者(4.10±0.91) μg/L(P<0.001),癌组织中CD24阳性率为87.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6%,P<0.05),且外周血CD24水平与肿瘤组织CD24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570,P<0.001)。CD24表达(外周血和癌组织)与受者术前γ-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最大肿瘤直径、有无微血管侵犯、门静脉癌栓、肉眼脉管癌栓及卫星灶显著相关(P<0.05)。超米兰标准、超UCSF标准的受者外周血和癌组织CD24表达程度较符合标准的受者更高(P<0.005)。CD24高表达受者的总体生存(OS)率预后和无复发生存(RFS)率预后明显劣于CD24低表达受者(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癌组织CD24表达强度[OS:HR=3.661(1.005~13.333)],P=0.049;RFS:HR=4.331[(1.887~9.942),P=0.001]和受者术前AFP水平[OS:HR=4.900(1.590~15.097)],P=0.006;RFS:HR=3.414[(1.614~7.221),P=0.001]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前外周血CD24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癌组织中CD24表达情况。癌组织中CD24表达强度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肝移植 肝细胞肝癌 CD2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跨膜蛋白(DC-STAM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手术新鲜癌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配对正常甲状腺组织中DC-STAMP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芯片中DC-STAMP蛋白、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蛋白和BRAF V600E突变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DC-STAMP表达量差异,采用χ2检验分析DC-STAMP mRNA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分析DC-STAMP与BRAF V600E突变的相关性。结果DC-STAMP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升高(3.354±2.938)倍,t=5.886,P<0.05],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多灶性明显相关(χ2=4.396,P<0.05)。DC-STAMP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DC-STAM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BRAF V600E突变明显相关(χ2=3.962,P<0.05)。结论DC-STAM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明显过表达且表达水平与肿瘤多灶性明显相关。DC-STAMP与BRAF V600E突变明显相关,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跨膜蛋白 甲状腺乳头状癌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 V600E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