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胃癌D2根治术是进展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式。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国内外逐步开展,在我国更是如火如荼地得到推广应用。对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适应证、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技巧改进等方面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也已形成了胃癌根治术的相关规范或共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的并发症防治是胃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消化道重建一旦出现并发症,会增加住院费用,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延误后续辅助治疗,甚至导致术后死亡等严重后果。因此,重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技巧,减少消化道重建并发症发生,并及时发现和合理处理相关并发症,具有积极而深远的临床意义。为此,《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于2022年第8期发表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相关并发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这对于减少消化道重建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合理地处理相关并发症,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作为本《共识》的解读和补充。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消化道重建 并发症 防治 共识
  • 简介:摘要呼吸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介入呼吸病学的发展,形成了呼吸介入诊疗综合体系。传统危重症救治方法联合介入诊疗技术在呼吸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预后,其中,呼吸介入技术的联合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肺血管介入联合呼吸内镜介入在呼吸危重症尤其是大咯血、重症感染和肺恶性肿瘤患者的诊疗方面展现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希望通过对肺血管介入联合呼吸内镜介入在大咯血、重症感染和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以帮助呼吸学界提高对介入呼吸病学的认知。

  • 标签: 危重病 血管内操作 咯血 肺肿瘤 呼吸内镜介入
  • 作者: 候长凯 赵岩 于建军 刘振波 王立群 胡福广 崔建忠 张中原 任新亮 李建华 刘庆国 陈镭 陈实 高贻宽 王建军 杨新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 300052,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276000,邢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05403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石家庄 050000,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063000,遵化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064200,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神经外科,山西 046011,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056000,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神经外科,山西 046000,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300457,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350007,永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湖南 425000,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自治区 01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颅内动脉瘤(MIA)与单发颅内动脉瘤(SIA)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 082例颅内动脉瘤(I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13家医院的神经外科确诊并收治,根据动脉瘤的数量将患者分为MIA组[118例(共269个动脉瘤)]和SIA组(964例)。观察两组动脉瘤的一般特征,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定义为短期预后良好,3~6分定义为短期预后不良。将单因素分析中P<0.5的自变量以及临床上较为关注的自变量均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对MIA组和SIA组的临床资料进行1 ∶1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匹配后的两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住院天数及短期预后。结果MIA组动脉瘤的直径为(5.1±3.5)mm(0.2~25.0 mm),SIA组动脉瘤的直径为(5.7±3.8)mm(0.9~35.0 mm)。两组性别、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级别、CT 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FNS)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IA组相比,MIA组患者的年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2.4±11.7)岁、(58.8±11.6)岁,P=0.002]。将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饮酒史、吸烟史、原发性高血压的级别、入院CT Fisher分级指标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IA组年龄更大,但SIA组原发性高血压(3级)患者比例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共精确匹配0对,模糊匹配118对,共计匹配成功118对。匹配后的两组患者住院时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IA组比较,MIA组短期预后较好(P=0.008);两组治疗方式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其中MIA组血管内治疗更多。结论与MIA患者比较,SIA患者更易合并原发性高血压3级,但MIA患者的年龄更大,且更倾向于采用血管内治疗,短期效果更好。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多中心研究 疾病特征 临床方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中国儿科医务人员对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简称知信行),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在2022年3月11日至14日对来自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 849例儿科医务人员进行线上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科医务人员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知信行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儿科医务人员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知识、态度、行为总得分分别为(5.57±0.96)分、(11.24±1.25)分和(11.19±4.54)分,得分率分别为69.61%、74.95%和55.9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科医务人员的年龄、从业年限、所在地区和所在单位是否配置脉搏血氧仪是知识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知识水平、性别、学历、从业年限、所在地区、所在医院级别和所在单位是否配置脉搏血氧仪是态度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知识水平、性别、年龄和所在单位是否配置脉搏血氧仪是行为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中国儿科医务人员对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知识和态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脉搏血氧仪的使用存在明显不足。亟须制定相关政策/指南,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知信度,增加脉搏血氧仪的配置,普及推广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标签: 儿科医务人员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脉搏血氧仪 知信行
  • 作者: 陈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 器官移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3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本单位参与专家预辅导及未参与专家预辅导项目的资助率来阐明专家预辅导在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率中的作用,为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比本单位2012—2020年参与专家预辅导和未参与专家预辅导项目的获批情况及资助率情况。结果2012—2020年医院专家预辅导组项目数占总申请数的30.45%,总体资助率为18.51%。在研究基础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专家预辅导组项目资助率为29.91%,显著高于未参与专家预辅导组的资助率13.59%(P<0.001)。结论专家预辅导有助于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质量和资助率,各申请人应重视并积极参与专家预辅导工作。

  • 标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率 专家预辅导
  • 作者: 候长凯 赵岩 于建军 刘振波 王立群 胡福广 崔建忠 张中原 任新亮 李建华 刘庆国 陈镭 陈实 高贻宽 王建军 杨新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25
  • 出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 300052,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276000,邢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05403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石家庄 050000,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063000,遵化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064200,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神经外科,山西 046011,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056000,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神经外科,山西 046000,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300457,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350007,永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湖南 425000,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自治区 01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颅内动脉瘤(MIA)与单发颅内动脉瘤(SIA)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 082例颅内动脉瘤(I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13家医院的神经外科确诊并收治,根据动脉瘤的数量将患者分为MIA组[118例(共269个动脉瘤)]和SIA组(964例)。观察两组动脉瘤的一般特征,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定义为短期预后良好,3~6分定义为短期预后不良。将单因素分析中P<0.5的自变量以及临床上较为关注的自变量均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对MIA组和SIA组的临床资料进行1 ∶1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匹配后的两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住院天数及短期预后。结果MIA组动脉瘤的直径为(5.1±3.5)mm(0.2~25.0 mm),SIA组动脉瘤的直径为(5.7±3.8)mm(0.9~35.0 mm)。两组性别、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级别、CT 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FNS)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IA组相比,MIA组患者的年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2.4±11.7)岁、(58.8±11.6)岁,P=0.002]。将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饮酒史、吸烟史、原发性高血压的级别、入院CT Fisher分级指标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IA组年龄更大,但SIA组原发性高血压(3级)患者比例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共精确匹配0对,模糊匹配118对,共计匹配成功118对。匹配后的两组患者住院时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IA组比较,MIA组短期预后较好(P=0.008);两组治疗方式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其中MIA组血管内治疗更多。结论与MIA患者比较,SIA患者更易合并原发性高血压3级,但MIA患者的年龄更大,且更倾向于采用血管内治疗,短期效果更好。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多中心研究 疾病特征 临床方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汉逊酵母系统重组表达人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 B19V)主要衣壳蛋白VP2,并对VP2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 VLP)进行理化性质研究及免疫效果评价。方法重组表达B19V VP2蛋白,并使其自组装成VLP;通过高密度发酵和系列层析纯化步骤获得VP2-VLP;SDS-PAGE和凝胶过滤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蛋白质纯度,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观察颗粒形态,并检测VP2-VLP磷脂酶活性。采用ELISA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检测小鼠体内VP2-VLP特异性IgG抗体和中和抗体水平。结果本研究制备的重组VP2-VLP纯度大于95%,颗粒均一且形态良好,大小近似天然病毒颗粒;VLP可与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合,磷脂酶A2活性为阴性;吸附佐剂后的VP2-VLP能够诱导小鼠产生高滴度的特异性IgG抗体和中和抗体。结论汉逊酵母表达系统制备的B19V VP2-VLP可作为候选靶抗原用于B19V预防性疫苗的开发。

  • 标签: 人细小病毒B19 病毒样颗粒 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款负压引流装置应用于正颌术后患者,并对该装置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符合研究条件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正颌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新型负压引流装置引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传统负压引流装置引流,两组患者正颌术后均持续引流24 h,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术后与拔除负压引流装置时耳垂到口角的距离差、外眦到口角的距离差,用于评估肿胀程度;记录两组负压引流装置引流的液体总量以评估引流效果;比较两组引流管与负压管连接处脱落次数,倾倒引流液时更换负压管的次数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试验组拔管后的肿胀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液体总量〔(68.82±21.94)ml〕优于对照组〔(57.56±19.3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压管脱落次数(0次)、倾倒引流液时更换负压管次数〔(5.61±1.47)次〕及创面愈合时间〔(7.06±2.37)d〕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2次,(8.32±2.12)次,(8.77±2.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负压引流装置在正颌术后不仅操作简单方便、引流液量计算精确、装置连接紧密、安全性高,负压可调节,而且能够减轻患者术后肿胀,利于创面有效引流及促进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负压引流装置 正颌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针全层胰肠吻合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82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行双针全层胰肠吻合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8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21±55)min,其中双针全层胰肠吻合术平均时间为(22±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85±96)ml。术后11例患者出现胰瘘,其中7例生化瘘,3例B级胰瘘,1例C级胰瘘。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5)d。8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1~44个月),2例胰头癌术后复发,其余患者无肿瘤复发,且均健在。结论双针全层胰肠吻合术应用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安全、有效。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 胰管空肠吻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江汉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10—3l日收治的感染新冠肺炎的30例该院医务人员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医务人员感染者分别是医生22例, 护士8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21~59岁,平均(35±8)岁;普通型26例,重症4例,均有近距离(1m内)接触新冠肺炎患者的直接接触史,平均接触次数12(7,16)次,平均累计接触时间2(1.5,2.7)h。30例患者临床症状包括发热23例(76.67%),头痛16例(53.33%),乏力或全身酸痛21例(70%),恶心、呕吐或腹泻9例(30%),咳嗽25例(83.33%),呼吸困难14例(46.67%)。血白细胞(WBC)<4.0×109/L者8例(26.67%),(4~10)×109/L者22例(73.33%),病程中出现WBC>4.0×109/L的患者4例(13.33%);淋巴细胞计数<1.0×109/L者12例(40%);肝功能异常者7例(23.33%);心肌受损者5例(16.67%),D-二聚体>0.5 mg/L者5例(16.67%)。与普通型患者相比,重症患者平均接触次数、累计接触时间、BMI值、平均热程、白细胞计数、肝酶、LDH、肌酶及D-二聚体显著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胸部CT主要表现为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累及单肺者11例(36.67%),累及双肺者19例(63.33%),其中4例(13.33%)表现为典型的双肺弥漫性磨玻璃样改变。与防护期感染者相比,未防护期感染者重症比例增加,病灶累及双肺者增多。结论医务人员具有感染新冠肺炎的高风险,感染几率与接触患者时间、吸入病毒量相关,重症患者的BMI增高、平均热程长、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D-二聚体、白蛋白水平明显改变,更易并发肝功能异常、心肌受损,加强防护是预防医务人员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医务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COVID-19患者891例,男427例,女464例。891例中重症患者582例(其中危重型159例,27%)。收集582例重症患者的人口学、实验室检查、临床特征以及治疗与预后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582例中,男293例,女289例,年龄24~106岁,中位年龄为64岁;死亡组63例,其中男45例,女18例,年龄37~90岁,中位年龄为71岁。存活组519例,其中男248例,女271例,年龄24~106岁,中位年龄为62岁。582例患者平均发病时间为8 d,其中发热461例(79%),干咳358例(62%),疲劳274例(47%),气短206例(35%),咳痰155例(27%),肌肉痛或关节痛83例(14%),腹泻71例(12%),头痛29例(4%)。267例(46%)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其中高血压194例(33%),糖尿病69例(1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7例(6%),肿瘤18例(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1%)。胸部CT示病灶累及双肺505例(87%)。582例患者入院时中位淋巴细胞计数为0.8(0.6~1.1)×109/L,D-二聚体为0.5(0.4~0.8) mg/L,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为433(141~806) pg/L,血肌酐为70.3(56.9~87.9) μmol/L。死亡患者入院时中位淋巴细胞计数为0.5(0.4~0.8)×109/L,D-二聚体为1.1(0.7~10.0) mg/L,NT-proBNP为1 479(893~5 087) pg/L,血肌酐为89.9(67.1~125.3) μmol/L。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D-二聚体升高(OR为1.095,95%CI为1.045~1.148,P<0.001)、NT-proBNP升高(OR为4.759,95%CI为2.437~9.291,P<0.001)及淋巴细胞计数降低(OR为0.180,95%CI为0.059~0.550,P=0.003)是COVID-19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论重症COVID-19患者平均发病时间为8 d,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干咳和疲劳为主,最常合并的基础疾病是高血压,入院时多存在脏器功能受损;D-二聚体、NT-proBNP水平升高及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是COVID-19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 死亡因素分析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1月28日武汉市第六医院收治的109例疑似和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109例患者中,54例(49.5%)有明确接触史。109例患者中发热104例(95.4%),头痛37例(33.9%),全身酸痛78例(71.6%),乏力、纳差88例(80.7%),腹泻23例(21.1%),咳嗽94例(86.2%),气促23例(21.1%),心悸57例(52.3%),胸闷45例(41.3%),胸痛4例(3.7%),有肺部啰音40例(36.7%)。42例(38.5%)白细胞计数<4×109/L,58例(53.2%)淋巴细胞计数<1.5×109/L,27例(24.8%)血红蛋白<120 g/L,37例(33.9%)乳酸脱氢酶>230 mmol/L,29例(26.6%)脑钠肽前体>300 ng/mL,87例(79.8%)超敏C反应蛋白>10 mg/L,26例(23.9%)D-二聚体>0.5 mg/L,35例(32.1%)发生凝血障碍。入院时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提示肺炎病灶累及单侧者27例(24.8%),累及双肺者82例(75.2%),多为磨玻璃样变。重型/危重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为(11.33±4.87)×109/L,乳酸脱氢酶为(527.51±260.87) mmol/L,脑钠肽前体为(722.88±189.56) μg/L,D-二聚体为(4.24±1.89) mg/L,分别高于普通型患者的(4.02±1.49)×109/L、(159.75±30.31) mmol/L、(428.22±124.76) μg/L、(0.41±0.22) mg/L,而淋巴细胞计数为(0.60±0.17)×109/L,低于普通型患者的(1.13±0.43)×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6、11.33、9.81、2.81、7.77,均P<0.05)。治疗采用抗病毒、预防感染、支持治疗的综合治疗,必要时予糖皮质激素及呼吸支持治疗。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传染性强、病情进展快、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样的特点。早期诊断并积极综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其病死率。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
  • 作者: 章陈怡 潘志刚 陈实 程鎏 徐丽华 杨拥峰 秦卫 盖红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浙江医院全科医学科,杭州 31001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上海 200032,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235,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042,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街道社区服务中心 200335,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708,上海市浦东新区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209,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319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潜在不适当用药(PIM)情况,并分析其潜在影响因素,为减少老年慢性病患者PIM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择上海市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2018年7月1日至8月31日在这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年龄≥65岁)968例,依据2015版Beers标准判断老年患者PIM情况,分析PIM的影响因素。结果968例老年患者中共有317例(32.7%)患者发生了412例次PIM。老年人与疾病状态无关的PIM共有134例次,由药物-疾病/症状相互作用导致的PIM共18例次,使用了需慎用药物的PIM为259例次,仅发现1例次因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PIM。PIM发生比例最高的药物依次是利尿剂、苯二氮类和阿司匹林。有PIM的老年患者与无PIM的老年患者相比,年龄、患病种数、联合用药数和就诊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8、35.51、46.47、38.46,均P<0.05)。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年龄、患病种数、联合用药数和就诊次数是影响其发生PIM的主要因素。结论上海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PIM发生率较高,对于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总体而言,年龄、患病种数、联合用药数和就诊次数是其发生PIM的影响因素。

  • 标签: 慢性病 老年人 潜在不适当用药 Beers标准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