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Hippo信号通路是一种新型的、高度保守的哺乳动物信号通路,其核心成分的突变和表达改变在多种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及化疗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喉细胞(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SCC)是喉癌中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存质量。近年的研究显示,Hippo信号通路与喉细胞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信号通路与其它信号通路以及非编码RNA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也逐渐得到揭示。针对Hippo通路的新药不断涌现,有望成为治疗SLCC的新策略。围绕着这几个方面,以下针对Hippo信号通路在喉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Hippo信号通路 喉鳞状细胞癌 非编码RNA
  • 简介:摘要肝脏原发性细胞在临床上较为罕见,超声造影有助于定性及鉴别诊断。本例患者以"上腹痛、腹胀,发热伴呕吐10 d"入院就诊,常规超声及CT检查均提示"肝脓肿可能",经超声造影后考虑为恶性肿瘤合并感染,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为肝脏细胞,患者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脏原发 鳞状细胞癌
  • 简介:牙龈细胞在已确诊的口腔中只占不足10%。牙龈细胞的许多特征可以清楚地将它与发生于口腔其他部位的鳞癌区分开来。本文报告了一例牙龈细胞的临床病理表现。一位81岁女性,因多发的口腔病损求治,其病损主要局限于上颌牙龈,已存在约2年。鉴别诊断包括上皮异常增生、良性粘膜类天疱疮、牙髓/牙周来源的炎症病损、扁平苔藓、以及细胞。临床检查发现上颌颊腭侧牙龈大范围红斑和溃疡病损,颊侧病损扩展到上颌颊侧前庭沟;应用抗生素对病损无效。放射学检查显示牙槽骨重度吸收,以及右上第一磨牙移位。随后的组织学检查确诊为中度分化的细胞。牙龈细胞的临床表现可与多数口腔病损相似,尤其易与炎症来源的病损混淆。此外,牙龈鳞癌的易感因素和临床表现均与其他的口腔细胞有所不同。仔细检查和常规活检对于正确诊断至关重要。

  • 标签: 牙龈鳞状细胞癌 牙周疾病 口腔病损 牙槽骨重度吸收 口腔鳞状细胞癌 临床病理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食管细胞(ESCC)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了一种预后评分系统,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135例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食管根治性切除术,随访至2020年2月1日。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70例)和死亡组(65例)。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根据HR值构建预后评分系统,并将患者按低、中、高死亡风险进行划分,比较不同死亡风险患者的预后。结果13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1(3~7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51个月。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预后营养指数(PNI)和C-反应蛋白(CRP)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低死亡风险患者1、3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7%、77.7%、65.2%,高于中死亡风险患者的91.7%、75.6%、37.1%及高死亡风险患者的87.9%、42.2%、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62,P < 0.01)。结论该评分系统是ESCC患者预后的有效评估系统,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给予个体化治疗。

  • 标签: 食管肿瘤 癌,鳞状细胞 预后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KAIl、mtsl在食管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细胞患者60例,其中哈萨克族33例,汉族27例,观察KAIl、mtsl的表达与食管细胞发生与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1)60例食管细胞组织中,KAIl、mtsl的表达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1.7%(31/60)、31.7%(19/60);2)KAIl在不同组织学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细胞患者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可作为预后判定的参数;mtsl在不同浸润深度食管细胞组织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可作为肿瘤的分期指标。结论提示KAIl蛋白的低表达与食管的病情发展及转移的发生相关,mtsl的失活对食管细胞获得浸润转移的潜能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KAIl、mtsl有助于判断食管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 标签: 食管鳞状细胞癌 KAll mtsl
  • 简介:目的通过对食管细胞(esopha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ESCC)患者的术后随访,寻找影响其生存的预后因素,建立ESCC手术患者生存时间的预测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间在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38例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Cox回归模型对ESCC手术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构建ESCC术后患者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结果338例ESCC术后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是27.30月(95%CI:22.84~31.76),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淋巴结转移、肿瘤长度、侵润程度、年龄是影响ESCC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ESCC术后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HR=4.322,95%CI:3.296~5.844,P=0.001)。预测食管鳞癌术后患者预后列线图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4(95%CI:0.72~0.76,P<0.001)。结论根据淋巴结转移、肿瘤长度、侵润程度等4个临床资料建立的预测ESCC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列线图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术后患者预后进行个体化的预测,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列线图 肿瘤 鳞状细胞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一例足背细胞切除+植皮术后病人的护理过程,根据患者的发病部位及特征给予采用先切除再植皮手术。术后分别对切除被植皮处和取皮处采取抗感染促进愈合、止痛、功能锻炼、饮食等有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积极治疗原发病,有效的促进了植皮处皮肤的生长,患者痊愈出院。

  • 标签: 鳞状细胞癌 植皮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细胞新辅助放化疗后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接受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50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放化疗所致的放射性食管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血液学不良反应等以及不同化疗方案所取得的pCR率,根据病理反应程度分为pCR组和非pC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DFS)及总生存(OS)。结果50例患者均达R0切除,pCR率为50%(25/50)。紫杉类+铂类pCR率38%(11/29),氟尿嘧啶类+铂类pCR率69%(9/13),氟尿嘧啶单药pCR率63%(5/8)。放化疗导致的Ⅲ级以上骨髓抑制主要为白细胞下降(4例),Ⅲ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4例,其中放化疗中发生食管纵隔瘘1例,手术后发生膈疝1例。pCR组与非pCR组相比,DFS及O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能取得较高的pCR率,且pCR组的DFS、OS率较非pCR组高。治疗不良反应可耐受,手术并发症可控。

  • 标签: 食管肿瘤 癌,鳞状细胞 同步放化疗 外科手术 新辅助放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iSS-1和NF-κB在食管细胞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食管细胞和5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KiSS-1和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Kiss-1在食管细胞组织中表达降低,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NF-κB的表达与病理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食管细胞中KiSS-1和NF-κB的表达呈负相关(r=-0.676,P<0.05)。结论Kiss-l基因的表达减低或者缺失与食管细胞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Kiss-l基因可能通过抑制NF-κB从而发挥抑制食管转移的作用。

  • 标签: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Kiss-l NF-&kappa B
  • 简介:摘要心脏转移瘤较为罕见,常来源于胸部等部位的恶性肿瘤。该病因病情进展迅速且无特异的治疗方法,预后通常较差。现将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首诊伴心脏转移的食管细胞癌病例报告如下,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和文献复习。

  • 标签: 食管肿瘤 心脏转移 远处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尼妥珠单抗联合根治性放疗治疗局部晚期不可手术的口腔颌面部细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于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3例局部晚期不可手术的口腔颌面部细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均为靶向治疗(尼妥珠单抗)联合根治性放疗,加或不加化疗,分析疗效和安全性。主要观察终点为最佳疗效和总生存期(OS),次要观察终点为最佳疗效持续时间(DO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生存率。统计患者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3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20例,部分缓解(PR)5例,病情稳定(SD)5例,疾病进展(PD)2例,无法评估1例,客观有效率为75.8%(25/33),疾病控制率为90.9%(30/33)。全组患者平均OS为54.5个月,5年OS率为57.0%;总体平均DOR为57.2个月,5年DOR率64.4%;总体平均PFS为54.4个月,5年PFS率为59.8%。疗效评价为CR、PR和SD的患者5年OS率分别为83.6%、20.0%和0(χ2=20.07,P<0.001),5年DOR率分别为85.0%、20.0%和0(χ2=16.89,P<0.001),5年PFS率分别为84.0%、20.0%和0(χ2=15.91,P<0.001);CR患者的OS、DOR、PFS均明显优于PR和SD患者(均P<0.05)。口咽口腔患者5年OS率分别为62.5%和40.6%(χ2=1.67,P=0.197),5年DOR率分别为73.3%和44.0%(χ2=1.34,P=0.247),5年PFS率分别为68.8%和40.9%(χ2=1.13,P=0.28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口咽患者仍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口腔黏膜炎和血液学毒性,多为1~2级;2例(6.1%)患者出现皮疹,2例(6.1%)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考虑与尼妥珠单抗相关;所有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对于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口腔颌面部细胞患者,选择尼妥珠单抗联合根治性放疗有较为满意的有效率和生存率,安全性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口腔肿瘤 头颈部肿瘤 肿瘤,鳞状细胞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口腔鳞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口腔鳞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在人舌鳞癌TSCCa细胞系和人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GNM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两个细胞系在翻译和转录水平上均可表达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浆.结论口腔鳞癌细胞可以通过自分泌形式产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进一步证实了一氧化氮可能促进肿瘤发生的观点.

  • 标签: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口腔鳞状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早期子宫颈细胞患者中应用子宫根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34例早期子宫颈细胞患者,所选患者行以子宫根治术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34例患者中,临床效果为完全缓解的有10例、部分缓解18例、稳定6例,无进展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2.35%。手术时间为(205.68±7.96)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85.33±12.84)ml,淋巴结切除数目为(20.26±1.43)个,淋巴结转移率为26.47%,子宫旁浸润率11.76%,子宫颈浸润1/2以上患者占比为79.41%。结论在早期子宫颈细胞患者中应用子宫根治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使淋巴转移率降低,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癌根治术 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1例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细胞)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临床材料。总结 患者在住院期间诊断过程及临床治疗,疗效及预后。结果患者自于我院治疗开始,颈部肿块见明显缩小,肿瘤病标志物呈下降趋势。化疗过程中未见明显毒副反应。结论 铂类联合白蛋白型紫杉醇全身化疗联合PD-1免疫治疗对于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细胞)有较好疗效

  • 标签: 原因不明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鳞状细胞癌 铂类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黏膜上皮厚度及其与宫颈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筛选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及第七医学中心病理科2020年1至6月宫颈活检组织209例,HE切片总计495张,其中含低级别上皮内病变(LSIL)的切片数为173张,含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的切片数为214张。应用人工智能标注软件,辅助测量每张切片上正常宫颈上皮、LSIL及HSIL的上皮厚度,每张切片分别选取最厚处、最薄处及中间宽度,3个数值之和除以3即为平均上皮厚度。然后结合年龄及病理学诊断等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正常宫颈黏膜上皮平均厚度(245.83±91.40) μm,LSIL上皮平均厚度(222.42±81.22) μm,HSIL上皮平均厚度(195.95±66.59) 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正常宫颈黏膜上皮平均层数为(15.5±4.2)层,LSIL病变平均层数为(14.8±4.8)层,HSIL病变上皮平均层数为(15.8±4.8)层。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按照≤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及>60岁对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宫颈黏膜上皮厚度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变薄(相关系数r=-0.141 9,P<0.05),而LSIL和HSIL病变上皮厚度和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50岁年龄分组内,正常宫颈黏膜上皮最厚,其次为LSIL,而HSIL上皮厚度最薄,且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50岁年龄分组内,三者上皮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0岁患者的宫颈黏膜上皮厚度随着前病变程度增高逐渐变薄,但50岁以后,随着绝经期到来,正常黏膜上皮萎缩,因此黏膜厚度与病变程度不再具有相关性。另外,也提示阴道镜检查时宫颈醋白试验或碘试验表现与黏膜上皮细胞内蛋白变化相关,而非与上皮层次厚度直接相关。

  • 标签: 人工智能 子宫颈 上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冷刀锥切术(CKC)与宫颈环形电锥切术(LEEP)在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CKC术和LEEP术进行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等相关观察指标。结果CKC组和LEEP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00%和98.00%,无明显比较差异(P>0.05)。LEEP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愈合时间等各项治疗相关指标均明显少于CKC组(P<0.05)。结论采用宫颈环形电锥切术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与冷刀锥切术相比较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 标签: 冷刀锥切术 宫颈环形电锥切术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鱼鳞癣病伴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是指子宫内膜在广泛化的基础上出现异型增生,但未出现肌层浸润。本病临床上罕见,应避免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子宫内膜鱼鳞癣病伴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患者,诊刮时外院曾误诊为子宫内膜鳞癌,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以期提高临床和病理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宫颈病变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亚型,以探讨不同基因型HPV感染在宫颈上皮内病变的表达。方法采用医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对372例甘肃省境内妇女进行宫颈21种HPV亚型感染筛查,同期进行宫颈活检病理检查。按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成2组高度上皮内病变(HSIL)组135例包括CINⅡ81例、CINⅢ54例,低度上皮内病变(LSIL)组237例包括CINⅠ208例、宫颈湿疣29例。HSIL组HPV感染阳性率90.9%,检测出18种基因型,主要感染基因型依次为16、18、31、58、52;LSIL组HPV感染阳性率67.6%,检测出18种基因型,主要感染基因型依次为16、52、58、18、31;此外,LSIL组中宫颈湿疣24例,HPV感染率为100%,主要感染基因型依次为16、6、11、52、68,以HPV低危亚型为主。对HPV基因亚型分布及HPV感染型别数在各组疾病中的分布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学分析,研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亚型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所有病例标本中共检测到18种HPV亚型,未检测到35、43、44型。LSIL组及HSIL组前五位HPV基因亚型相同,单一感染在所有病例组中均占明显优势,单一感染率随宫颈上皮内病变的严重程度增加而递增。结论宫颈病变中主要感染的HPV基因亚型符合东亚及中国人群研究结果,同时也存在地理差异。HPV16、18、31、58、52致宫颈病变较强,HPV基因亚型检测对患者转诊阴道镜活检,及时分流、诊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