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李××,女,67岁。主诉:外阴瘙痒10余年。于2012年2月23日来我院就诊。患者绝经18年,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外阴瘙痒,坐卧不安,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化验白带常规无异常,妇科检查:大小阴唇肥厚,粗糙,如皮革,色素脱失,苍白,局部可见抓痕;阴道:通畅,粘膜菲薄,无异常分泌物;宫颈、宫体及附件未见异常。外阴活检病理报告:外阴表皮层角化过度,棘细胞层不规则增厚,上皮脚向下延伸,末端钝圆或较尖,上皮脚愈长则尖端愈细。

  • 标签: 上皮细胞增生 外阴瘙痒 鳞状 医院就诊 异常分泌物 坐卧不安
  • 简介:口腔在亚洲地区属于高发生率的癌症疾病,而口腔上皮又是其中最主要的癌症类型。临床上针对此癌症之治疗还是以手术为主。对于口腔上皮发生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临床上新疗法的开发。以蛋白质二度空间电泳分析方式找出癌细胞的异常表现蛋白质,并以之作为标的进行细胞实验,以确认该异常蛋白质的表现与口腔上皮发生之相关性。

  • 标签: 口腔鳞状上皮癌 标记蛋白质 蛋白质体学 效能 癌症类型 以手术为主
  • 简介:乳腺细胞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文献报道的例数很少,而原发性乳腺细胞更为罕见,大约只占乳腺癌的0.04%~0.10%~[1]。大多数的乳腺细胞缺乏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激素受体一般为阴性且进展较快,对其治疗方案和预后尚存争议~[2]。本文报道了1例原发性乳腺细胞。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2岁,无意中发现右乳外上象限一绿豆大小结节,轻压痛,两个月后自感肿块增大,遂于2011年9月7日在局麻下行右乳肿块切除活组织检查+右乳囊肿穿刺抽吸术。术后病理提示:纤维腺瘤囊性变,穿刺液中未见恶性细胞。术后两个月因肿块再次增大入院并体检:

  • 标签: 乳腺肿瘤 鳞状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眼科细胞的临床研究与预后。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与病理学进行临床研究。结论眼睑鳞癌在病程早期可侵犯眼轮匝肌,其后可侵犯眼眶内组织或转移至颌下淋巴结或腮腺淋巴结。但是,眼睑鳞癌出现转移的时间比其他部位鳞癌晚些,预后相对较好。早期眼睑细胞罕有转移,有较好的预后。如侵犯眶内组织,并有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转移,预后差。

  • 标签: 眼科鳞状细胞癌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实用、成本低、纯度高并且成熟稳定的,体外培养人皮肤细胞癌细胞及建立原代细胞系的方法,为皮肤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对20份皮肤鳞癌患者的新鲜手术标本,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和胶原酶消化悬液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通过直接观察、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细胞形态学特征及鉴定所得到的癌细胞情况。结果3份标本两种方法均培养出皮肤癌细胞,后者培养的细胞生长速度快。结论应用组织块和胶原酶消化法培养食管癌细胞,方法可行,适合推广应用。

  • 标签: 皮肤鳞状上皮癌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系
  • 简介:摘要(carcinomaantigen,SCCA)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成员的一种糖蛋白,其基因位于染色体18q21.3,由高度同源的SCCA一1和酸SCCA一2组成。目前SCCA主要在临床上应用于细胞的监测,但在临床学习时常发现血清SCCA在一些皮肤疾病如银屑病、湿疹、天疱疮上明显升高,故从血清学、免疫组化、电镜、PCR等技术对银屑病与SCCA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鳞状细胞癌抗原 银屑病
  • 简介:摘要总结一例足背细胞切除+植皮术后病人的护理过程,根据患者的发病部位及特征给予采用先切除再植皮手术。术后分别对切除被植皮处和取皮处采取抗感染促进愈合、止痛、功能锻炼、饮食等有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积极治疗原发病,有效的促进了植皮处皮肤的生长,患者痊愈出院。

  • 标签: 鳞状细胞癌 植皮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phA2在喉细胞中的表达和其与喉细胞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链接法(SP法)检测90例喉细胞和80例正常上皮中EphA2的表达情况。结果EphA2在喉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上皮(p<0.01),EphA2的表达与喉细胞的组织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和TMN分期有关(p<0.05),而与喉细胞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结论EphA2可能在喉细胞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EphA2的高表达可能提示了喉细胞的恶性程度。

  • 标签: EphA2 喉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化
  • 简介:头颈部细胞(headandnecksquamouscellcarcinoma,HNSCC)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的癌症,随着各项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HNSCC的各种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但近30年来HN.SCC患者的生存率并未明显提高。有学者提出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内部存在一小群具有干细胞样特性的细胞,称为肿瘤干细胞。研究表明,它是肿瘤的起源,也是造成肿瘤复发、转移、放化疗耐受的关键因素。因此。深入研究这群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对于肿瘤的最终治愈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价值及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就目前HNSCC肿瘤干细胞相关研究进展的临床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 标签: 头颈鳞状细胞癌 肿瘤干细胞 预后 治疗耐 靶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细胞(CSCC)中Livin蛋白的表达与CD3+T细胞浸润的情况,分析两者在C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CSCC组织中Livin蛋白表达及CD3+T细胞浸润情况,并以1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对照,分析二者与C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CSCC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0.0%(28/40),正常皮肤组织中Livin无表达。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D3+T细胞数量较少,为8.70±2.25,40例CSCC中为21.87±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Livin蛋白表达和CD3+T细胞的数量均与CSCC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二者之间无相关性(r=0.015,P=0.926)。结论Livin蛋白可以作为判断CSCC恶性程度、评价预后的指标。CD3+T细胞亦可反映机体抗肿瘤特异性细胞免疫状态和生物学行为,并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LIVIN CD3 皮肤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找到与尿路上皮抗原1(UCA1)表达强度相关的临床病理学参数,为该基因在膀胱发生或进展中的功能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逆转录PCR检测83例尿路上皮(膀胱48例.肾盂23例,输尿管12例)组织中UCA1的表达强度,同时用Northern印迹法分别检测3例尿路上皮(3种各1例)的UCAI表达。用Svearman’s非参数分析研究UCA1表达强度与4个临床病理学参数(患者性别。肿瘤分期、分级及数量)的相关性。按照4个临床病理学参数将尿路上皮分为不同亚组。用Mann—Whitney检验来比较UCA1在不同亚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UCA1在83例尿路上皮中总体表达率达84.3%(70/83),在3种尿路上皮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5.4%(41/48)、83.3%(10/12)、82.6%(19/23)。UCA1表达强度与肿瘤分级有相关性,相关系数0.269(P=0.014),且高级别肿瘤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低级别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而患者性别、分期及肿瘤数量与UCA1表达强度均无相关性。结论UCA1与尿路上皮分级的显著相关性说明该基因可能与尿路上皮的进展有关,对此需要更深入的功能学研究加以证实。

  • 标签: 尿路上皮癌抗原1 尿路上皮癌 癌分级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口腔细胞(OSCC)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以OSCC系SCC-9为研究对象,用IL-1β与其体外共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IF-1α、VEGF、CXCR1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IL-1β刺激对SCC-9细胞的增殖能力无影响;IL-1β与SCC-9细胞共培养8h可显著增强其细胞侵袭能力(P<0.05);IL-1β可以显著地提高CXCR1和HIF-1α的转录水平(P<0.05);SCC-9细胞经600ng/ml的IL-1β刺激后,VEGF的mRNA表达出现上调(P<0.05)。结论IL-1β可以增强SCC-9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并可能与HIF-1αVEGF、CXCR1等基因的上调有关。

  • 标签: 口腔鳞状细胞癌 白细胞介素1Β 细胞侵袭
  • 简介:人端粒酶RNA组分(humantelomeraseRNAcomponent,hTERC)基因是端粒酶的组成成分之一,其作用是作为端粒酶延长的RNA模板。上皮内瘤变是指上皮结构和细胞的异常,属于前病变,而子宫颈和食管是发生上皮内瘤变最常见的部位。子宫颈是全球第二大妇科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年轻化的趋势[1],其中细胞占80%~85%。食管细胞是消化道常见肿瘤,

  • 标签: 人端粒酶RNA基因 人端粒酶RNA基因 鳞状上皮 子宫颈 食管 上皮内瘤变
  • 简介:目的探讨IQ模体的RasGTP酶活化蛋白1(IQGAP1)在舌细胞(以下简称舌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及其对影响舌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比检测IQGAP1在舌鳞癌组织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并分析IQGAP1表达模式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同时,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舌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IQGAP1在舌鳞癌中呈高表达状态,而在旁组织中呈低表达或阴性表达,而且高表达水平的IQGAP1与颈淋巴结转移(P=0.019)、复发(P=0.017)以及临床分期(P=0.031)等有关。此外,高表达的IQGAP1与舌鳞癌患者的预后具有密切联系(P=0.017)。结论IQGAP1在舌鳞癌中的异常表达说明其在舌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高表达的IQGAP1有可能成为预测舌鳞癌患者预后的一种有效标记物。

  • 标签: IQ模体的Ras GTP酶活化蛋白1 鳞状细胞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结果为ASCUS者进一步临床处理的适宜方法。方法将120例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患者,按照病理结果分为炎症组,CIN1组、CIN2组、CIN3组、SCC(浸润)组,回顾性分析各组的年龄分布、HPV结果、阴道镜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20例ASCUS中病理学结果为炎症70.83%(85/120)、CIN27.5%(33/120)、宫颈浸润1.67%(1/120),主要分布在30-49岁年龄段(77.50%),这些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64例,HPV阳性患者中CIN33例,其中高级别CIN及以上病变10例;高危型HPV阴性56例,其中CIN6例,其中高级别CIN及以上病变1例。高危型HPV对高级别CIN病变预测有意义(p<0.01)。结论对30-49岁ASCUS患者,尤其是高危型HPV阳性患者,阴道镜下活检是最佳的处理方法,可提高宫颈病变筛查的阳性率。

  • 标签: ASCUS 阴道镜 HPV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淋巴上皮囊肿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10年治疗的120例口腔淋巴上皮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部位、症状、体格检查、治疗和预后。结果:120例患者中,男37例,女83例;年龄2~75岁,平均44.1岁。病程2个月~10a,平均8个月,75.8%的患者少于6个月。病变常发部位是舌(50%)和口底(38.3%)。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5.2a,无复发病例。结论:口腔淋巴上皮囊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其首选治疗为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 标签: 口腔淋巴上皮囊肿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口腔是世界上最常见的10种癌症之一,主要发生于40岁以上的人。口腔如能早期发现,治愈率很高。但不幸的是,大多数口腔发现时,已是中晚期,预后不良。早期发现口腔的关键是自我识别“前病变”,特别是其“高危相”以及“早期”的特点。

  • 标签: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 口腔癌 早期癌 预后不良 治愈率 中晚期
  • 简介:目的考察部分外阴细胞妇女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代替腹股沟股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患者和方法选取细胞浸润深度至少1mm,且肿瘤≥2cm并≤6cm的女性患者。原发瘤应局限于外阴部,且无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临床提示。所有患者接受术中淋巴结定位、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腹股沟股淋巴清扫。标记病理超分期的前哨淋巴结。

  • 标签: 前哨淋巴结活检 外阴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定位 妇女患者 妇科肿瘤 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