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ICU病房住院期间依靠机械通气的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选取45例,对照组方面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是在常规的护理方法的同时早期采取康复护理,将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入院治疗时间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长和入院治疗时长均少于对照组的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而言,积极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后,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入院治疗时间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均有所降低,早期康复护理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效果明显,并且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机械通气 ICU
  • 简介:摘要:呼吸衰竭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病情状况较为复杂。临床治疗中需要及时的予以患者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缓解患者当前阶段的缺氧症状,改善各器官的供氧不足现象,减轻疾病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增强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安全性,提升患者的预后康复状况,本文就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的护理需求进行总结和分析,并详细讲述通气过程中的临床护理措施,对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详细的指导

  • 标签: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之间ICU机械通气患者30例进行护理情况研究对比,一组施行常规护理视为对照,一组施行优质护理视为常规,各有患者15例入组,对比患者ICU住院时间,对比患者出现呼吸机肺炎、血压下降、心律失常、胃肠道并发症的几率;对比mMRC 改良英国医学委员会量表呼吸困难严重程度护理后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平均两周,对照组住院时间平均三周,观察组出现呼吸机肺炎、血压下降、心律失常、胃肠道并发症的概率偏低,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偏低,(P

  • 标签: 优质护理 ICU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ICU接收的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机械通气及护理,观察患者的干预情况。结果:31例ICU患者撤机成功率为93.55%,撤机时患者在呼吸、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显著低于通气前,血氧饱和度水平显著高于通气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在ICU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突出,配合相关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促进患者病情转归。

  • 标签: 机械通气 ICU 应用 护理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关联肺炎的性质是获得性肺炎,通常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中。由于病因和长期机械通气,发病率较高。ICU患者病情严重,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也包括长期机械通风[机械通气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主要用于支持不能自主呼吸的患者。但是,这种手术本身具有侵入性,患者会感到明显的不适。如果icu病房管理不严,会发生细菌感染,导致相关肺炎。本文对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比较研究。具体研究如下。

  • 标签: 机械通风 合并肺炎患者 临床效果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临床应用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收集2020 年1月至2022年1月来我院新生儿科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12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2例患儿中,放弃治疗1 例,好转4例,痊愈9例,无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 结论 正确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新生儿呼吸困难有较好辅助治疗作用,并可有效减少新生儿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标:研究优质护理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儿童重症监护服务方面的效力。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接受我院picu机械通气治疗的78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完整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定期为目标群体提供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结果、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儿童干预后临床结果优于观察组(p

  • 标签: 机械通气 肠内营养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早期肺康复的主要目的是缓解或控制患者的症状,舒缓患者的心情,使得患者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建立人工气道和有创呼吸机治疗可以很大程度上的缓解患者病情,但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需要绝对的卧床休息,完全丧失了自我行动力。在这一背景下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康复治疗被进一步的应用到临床中,其安全性和可行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 标签: 机械通气 早期肺康复 应用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均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予以综合护理的剩余患者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PaCO2、PaO2、SaO2、PH值等动脉血气指标较对照组更优,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护理 ICU 机械通气 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要点。通过总结临床经验,分析了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关键护理环节,包括呼吸道管理、机械通气参数调整、并发症预防与护理、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等方面。通过实施科学、系统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护理要点 呼吸道管理 并发症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康复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入住我院心胸外科ICU的85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肺康复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ICU获得性虚弱的发生率、肌力评估指标、机械通气时长、住院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ICU获得性虚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第5天与第7天的MRC评分,第7天的上肢肌力评分,第3,5,7天下肢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长、ICU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满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肺康复干预能够降低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长和ICU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ICU机械通气患者 早期肺康复 干预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儿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NS)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培养现状,为逐步完善培养方案提供经验。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学院)MNS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进行调查,并对三类不同层次的人群(导师、临床带教老师、在读儿科MNS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核心能力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临床护理、教育/咨询、评判性思维/科研、专业发展、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伦理道德;访谈提炼出4大主题,分别为:临床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与学科衔接不足;临床教学不规范;临床管理、考核不完善。结论:儿科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应从明确临床培养目标、完善基地课程体系、规范临床教学、建立儿科临床质量管理考核体系等方面来进行规范。

  • 标签: 儿科护理硕士 专业学位 临床实践 培养模式
  • 简介:目的了解影响护理专业男生实习积极性的原因,探讨提高护理专业男生实习积极性的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1年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33名本科护理专业男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专业男生实习积极性影响因素的总得分为(2.83±0.54)分。排在前5位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医生的态度与评论、女性患者部分治疗拒绝男生执行、专业思想不稳定、职业价值观不强及心理压力;排在后5位的分别是:教师自信心不足、教师关心学生不够、护理操作不同、带教方式单一、带教教师学历低。结论各级护理管理者及临床带教教师须重视影响护理专业男生实习积极性的因素,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实施相应的措施。

  • 标签: 教育 护理 学生 护理 临床实习 男性
  • 简介:目的建立急诊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由30名专家对构建的培养模式进行2轮函询,对各级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价,初步构建急诊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结果通过2轮专家函询,最终形成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76个三级指标,专家对各项指标意见趋于一致。结论该培养模式的构建具有专科化的特点,可为急诊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 标签: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专业学位 急救医疗服务 培养模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亚专业组管理模式在提升皮肤科病区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专科特点,构建亚专业护理小组,针对病种实施护理亚专业小组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士核心能力指标的差异。结果 护理亚专业组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护理质量及护士核心能力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

  • 标签: [] 皮肤科 亚专业 护理质量 核心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旨在探讨加强军队文职护士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在提高军事医疗服务水平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就职于我院的40名军队文职护士,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20名,常规教育)和对照组(20名,强化教育),对比两组的专业技能得分以及综合素质得分。结果 观察组的各项专业技能指标得分以及综合素质指标得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加强教育,军队文职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这项研究为改进军队文职护士的培训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 标签: 军队文职护士 专业技能 综合素质
  • 简介:目的了解医学专业本科学生手卫生的认知情况。方法2008年11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10名大学四年级医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内容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医疗机构手部卫生指南》制定,随机抽取某医科大学四年级一个班为研究对象,于课后集中发放问卷,现场作答并回收。结果医学生手卫生知识知晓率低,客观题正确率仅为41.5%。手卫生的内容、手卫生目标、手卫生标准、医院环境的划分正确率分别为12.7%、19.1%、30.9%、12.7%。会造成手部污染的情况、查房时需洗手的情况、手套种类的选择、手套是否可以代替洗手等题的正确率分别为59.1%、60.9%、51.8%、91.8%。结论医学生手卫生知识缺乏,学校与医院联合起来进行手卫生等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培训势在必行。

  • 标签: 医学生 手卫生 医院感染 医学教育
  • 简介:护理院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兼具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护理人才,以适应社会进步和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对人文教育的满意度及需求状况,对护理院校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鉴此,笔者对初进入临床实习的部分护生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描述和分析不同层次护生人文素质教育需求情况,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护理专业学生 人文教育 需求状况 人文素质教育 不同层次护生 护理学科发展
  • 简介:通过文献回顾法收集中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相关资料,从培养定位、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3个方面对中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归纳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不足及制约因素,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 标签: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专业学位 比较研究
  • 简介:目的通过开设老年疼痛治疗跨专业选修课,提高医学本科生的老年疼痛知识和态度水平。方法由跨学科医护师资团队对两个学期选修老年疼痛治疗课程的120名不同专业医学本科生开展疼痛教育,比较课前课后医学生疼痛态度、信念和知识的变化,评价医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结果课程结束时,医学生疼痛知识得分由(33.46±8.85)分提高到(55.46±10.02)分(t=17.560,P〈0.01)。学生对教学评价的条目均分为3.93分。结论跨专业开设老年疼痛治疗选修课是对医学本科生疼痛教育的有益尝试。

  • 标签: 教育 医学 学士 跨学科 老年人 疼痛管理 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