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慢性肺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临床慢性肺炎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120例(实验组),以及非合并心力衰竭的慢性肺性心脏病患者10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分别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情况,分析在临床中的有效治疗方法。结果经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后,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分别为,年龄、体重、烟酒、病程、血钾水平等,经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相应资料,P均<0.05,表明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分析分类对比,患者的年龄、体重、烟酒、病程、血钾水平等都是导致心力衰竭症状出现的根本原因,在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中,可结合患者实际的临床需求,进行综合干预治疗,以此来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生命安全,以及治疗有效率。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相关因素 诊治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8-0218-02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中一线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现状及应对方式,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医护人员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问卷星”为平台,使用自制心理压力来源量表,对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来源及应对措施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从职业分组来看,护士组相较医生组在自身健康、家人或其他人健康、病毒传播、脆弱性或失控以及工作中的变化上压力程度大(P

  • 标签: 新冠肺炎 医护人员 压力源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普外科手术治疗胆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时机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选取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4月医院收治的 76例胆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 38例。甲组患者行延期手术治疗,乙组患者行早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效果相比,甲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量都要低于乙组,且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8.57%,死亡率为 14.28%,乙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7.14%,没有死亡率,甲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乙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普外科手术治疗胆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时机应该选择早期,能够缩减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量,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普外科手术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治疗时机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肝硬化分级相关性.方法收集肝性糖尿病患者38例,2型糖尿病患者48例,健康对照者30例,监测血清25-(OH)D3水平,并计算Child-Pugh积分,分析肝性糖尿病发病机制与病情相关性.结果肝性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25-(OH)D3水平分别是(38.23±12.47),(63.33±13.58),(86.14±16.2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性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积分呈负相关(r=-0.363,P<0.05).结论低水平维生素D或是肝性糖尿病患者发病机制之一.

  • 标签: 肝硬化 糖尿病 2型 维生素D 肝源性糖尿病 CHILD-PUGH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温阳利水,活血祛痰,宣肺泻浊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肺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苓桂术甘汤加味配合西药抗生素治疗慢性肺性心脏病心力衰竭45例。结果显效28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苓桂术甘汤加味对慢性肺心病心衰有温阳利水,活血祛痰,宣肺泻浊的功效,可明显地缓解症状,改善心肺功能。

  • 标签: 肺心病 心力衰竭 温阳利水 活血祛痰 苓桂术甘汤加味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摘要】 观察中医治疗结合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病人神经性膀胱的管理,对其生活质量、并发症的影响。结论:中医治疗结合膀胱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性膀胱效果较为理想,可促进其膀胱功能的恢复,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神经源性膀胱 中医治疗 膀胱功能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实行系统性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组,常规护理纳入对照组,系统性康复护理纳入研究组,比对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较另一组膀胱容量更充足,残余尿量更少,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实行系统性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膀胱功能障碍,提升护理满意度,实践价值较高。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常规护理 系统性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染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及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方法:该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中选择90例纳入研究,借助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护士工作压力量表,对感染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情况展开统计调查,在此基础上探究感染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及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结果:感染科护理工作的焦虑倾向者比例为37.78%(34/90)。同时感染科护理人员护理专业与工作、工作量与时间分配、管理与人际关系方面的消极应对,与护理人员的焦虑呈现在的正相关,积极应对与焦虑评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感染科护理人员普遍存在焦虑倾向,应该结合实际控制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与改变应对措施。

  • 标签: 感染科 护理人员 焦虑倾向 工作压力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在中青年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所起到的诊断价值及卒中机制。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14名人员进行对比实验,为方便对比,其中57名健康者为对照组,57名中青年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采用TCD展开发泡实验,利用Valsava动作对PFO以及RLS进行检测,同时在检测房间隔瘤、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可采用超声心动图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方式。其中血纤维蛋白含量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与比浊法测定。结果:经实验数据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FO、RLS(中重度)、ASA、DVT指标水平均相对较高(P<0.05),轻度发生率较为均衡(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聚集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青年隐性缺血性脑卒中检查中,TCD与Valsava动作联合对其PFO有一定的敏感性,可用于其诊断。PFO导致中青年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与反常栓塞的形成密切相关。

  • 标签: 中青年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 卵圆孔未闭 超声检测及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性膀胱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单双号分组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神经性膀胱患者88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占44例。给予对照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小腹坠胀、排尿困难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脊髓损伤神经性膀胱患者加用针灸治疗效果更佳,可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 标签: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 康复训练 针灸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艾灸、按摩联合中频电刺激治疗神经性膀胱对排尿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共有98例,均从本院收入治疗的神经性膀胱患者中选取,选取时间为2022年4月—2023年3月。随机分组,常规组的49例常规治疗,中医组的49例在此基础上实施艾灸、按摩联合中频电刺激治疗。结果:从两组治疗后的排尿状态来看,观察组最大尿道闭合压、充盈期逼尿肌压、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较高,而残余尿量、排尿次数较低,P<0.05。从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来看,观察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较高,P<0.05。结论:艾灸、按摩联合中频电刺激治疗神经性膀胱对排尿状态及生活质量均具有良好的影响。

  • 标签: []艾灸 按摩 中频电刺激 神经源性膀胱 排尿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围绕 老年慢性肺性心脏病 (CPHD) 患者为研究中心,观察 中医综合护理措施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研究时间为 2019 年 4 月到 2020 年 5 月,老年 CPHD 稳定期心肺气虚患者 100 例 。 以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 / 观察组各 50 例,两组均需要完成常规药物治疗,并完成健康教育、呼吸功能锻炼。观察组以此作为前提,另外增加中医综合护理措施,内容包括艾灸、药膳、八段锦练习、心理护理等,以 3 个月为治疗周期。观察内容为症状、体征评分,并予以步行距离 6min 测试,观察对患者实际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 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均有所下降, 步行距离 6min 测试有所增加, P < 0.05 差异显著。在观察组中,其无论是症状,还是体征,其整体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在步行距离 6min 测试中,观察组距离比对照组更远, P < 0.05 差异显著。与治疗前相比, QLICD-CPHD 评分均有所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 < 0.05 差异显著。 结论: 针对 老年 CPHD 稳定期心肺气虚患者而言,通过应用中医综合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强化心功能,使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得以优化。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中医综合护理 情志护理
  • 简介:【 摘 要 】 目的: 分析间歇性导尿脊髓损伤伴神经性膀胱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 。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4 月本院收治 的 15 例 间歇性导尿脊髓损伤伴神经性膀胱 患者 , 双盲法将患者纳入研究组与参照组。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针对性护理,对比患者的症状改善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参照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是 71.43% ,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是 100% ,研究组的症状改善率较高( p < 0.05 )。研究组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整体护理评分均相对较高,与参照组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 间歇性导尿脊髓损伤伴神经性膀胱患者 的症状,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间歇性导尿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针对性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脑卒中后神经性尿失禁患者在恢复中展开个体化康复护理在改善患者膀胱功能以及精神状态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本次研究,所选入患者共计为 90例,在本院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1月所接诊,按照组内随机抽选的方式,取组中 45例,展开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余下 45例则将个体化康复护理加以运用,即观察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日间排尿频数、单次最大排尿量以及生活质量,观察组均存在优势, P<0.05。结论 对于脑卒中后神经性尿失禁患者在恢复中展开个体化康复护理能够对患者膀胱功能进行有效改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个体化康复护理 脑卒中 神经源性尿失禁 膀胱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慢性肺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综合组与常规组各19例,综合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肺功能改善情况、主要症状缓解时间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心肺功能主要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综合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综合组患者咳嗽、憋喘、心悸等主要症状的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慢性肺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心肺功能改善效果,缩短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提高诊疗效果及效率。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将采用 针对胆性消化不良患者实施铝碳酸镁片联合胆宁片治疗,进一步分析临床应用的成效。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 9 年 6 月~ 20 20 年 5 月 收治的胆性消化不良患者 作为研究的对象。 在患者选取中可采用数字随机 分 组法,并对 82 例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 对照组患者采用铝碳酸镁片,观察组则为铝碳酸镁片联合胆宁片,分析治疗成果。 结果: 从 治疗 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总有效率 为 95.2% ( 39/41 ) ,对照组为 82.9% ( 34/41 )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症状评分中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在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上,两组均有轻微的腹痛、口干反馈,但是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 铝碳酸镁片联合胆宁片作为治疗方案,针对于胆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病情控制有着不错的效果,能够缓解临床病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铝碳酸镁片 胆宁片 胆源性消化不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膀胱尿压测定评定系统在脊髓损伤(SCI)神经性膀胱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科治疗的脊髓损伤神经性膀胱患者采用膀胱尿压测定系统进行评定,根据监测的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结果综合制定膀胱护理干预方案,比较干预前后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经过8周综合干预后,患者的膀胱功能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尿压测定评定系统通过评估膀胱功能,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指导患者膀胱功能训练,帮助恢复膀胱功能。

  • 标签: 膀胱尿压测定评定系统 神经源性膀胱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