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致神经膀胱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0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脊髓损伤致神经膀胱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护理、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等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脊髓损伤致神经膀胱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结果本组54例患者,经过综合康复护理,12例患者能自行清洁导尿;9例患者可在其家属帮助下,实施清洁导尿;其余33例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良好,均可进行自主排尿。结论综合康复护理的实施,有效减少了脊髓损伤致神经膀胱患者泌尿系统并发症,改善了排尿功能障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源 膀胱功能 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神经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通过尿动力检查,在此期间通过有效护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我院在2018年6月到2019年12月,一共收治了60例神经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通过针对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检查过程中的并发症(上腹疼痛、反酸、呕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28/3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0.0%(21/3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6.7%(2/30),其中上腹疼痛患者有1例,反酸患者有1例,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6.7%(8/30),其中上腹疼痛患者有2例,反酸患者有3例,呕吐患者有3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针对护理措施应用在神经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的尿动力检查中,可以得到良好的的护理满意度,严格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尿动力检查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电刺激技术对患有神经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神经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7例。采用常规膀胱功能训练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刺激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疾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电刺激技术对患有神经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电刺激 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检测逼尿肌厚度(DWT)在评估神经膀胱(NB)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诊治的78例因脊髓损伤引起的成年NB患者为病例组,以40例正常成年人群为对照组。超声测量DWT、尿动力学检测最大膀胱容量(MCC)、膀胱顺应(BC)、残余尿量(PVR)及逼尿肌漏尿点压(ALPP)等指标。统计学分析比较DWT与MCC、BC、PVR及ALPP各指标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者膀胱容量分别在50、100、150、200、250、300、400、500 mL时测得的DWT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人群(P<0.05)。与低DWT组相比,高DWT组BC明显较低,而DLPP明显较高(P<0.05),组间PVR、M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DWT与BC呈明显负相关(r=0.635,P=0.001),与DLPP呈明显正相关(r=0.621,P=0.003),而与PVR、MCC无相关(r=0.422、0.331,P=0.158、0.341)。结论NB患者DWT增加,DWT与膀胱顺应呈负相关,而与DLPP呈正相关。应用超声评估NB患者DWT有助于反映NB下尿路功能障碍

  • 标签: 膀胱,神经原性 逼尿肌厚度 排尿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髓损伤合并神经膀胱功能障碍的病患使用健康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136名脊柱脊髓损伤并伴随着神经膀胱功能障碍的病患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对A组病患在常规的护理模式下进行干预,B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护理模式,最后对两组护理模式的干预下对病患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B组病患经过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干预下比使用常规护理模式A组,在干预后的排尿次数上、膀胱容量、参与尿量等多方面都优于A组病患,并且B组病患在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上也明显低于A组病患,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 康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功能训练对神经膀胱排尿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共入选2017年1-12月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的神经膀胱排尿障碍患者8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划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给予间歇导尿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膀胱功能训练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72.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RUV、Pdet、FS、MFR等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均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训练能够提高神经膀胱排尿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尿流动力学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 标签: 膀胱功能训练 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 尿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实行系统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组,常规护理纳入对照组,系统康复护理纳入研究组,比对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较另一组膀胱容量更充足,残余尿量更少,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实行系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膀胱功能障碍,提升护理满意度,实践价值较高。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常规护理 系统性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描述并分析神经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的下尿路尿动力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神经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neuropathicbladder-sphincterdysfunction,NBSD)及原发性遗尿症患儿(primarynocturnalenuresis,PNE)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比较两种疾病患儿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充盈期逼尿肌压、尿道功能长度(functionalurethrallength,FUL)及最大尿道闭合压(maximumurethralclosurepressure,MUCP)四项指标的差异。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NBSD和PNE各纳入200例,分别为NBSD组和PNE组。NBSD组患儿中,逼尿肌反射亢进占69.0%,MUCP降低占91.0%,充盈期逼尿肌压升高占65.5%;PNE组中,逼尿肌不稳定、充盈期逼尿肌压升高者分别占45.0%、43.5%,MUCP降低者占37.5%,两组间各项异常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BSD组患儿充盈期逼尿肌压、FUL及MUCP的均值依次为(35.52±4.38)cmH2O、(1.73±0.13)cm、(42.84±4.54)cmH2O;PNE组患儿充盈期逼尿肌压、FUL及MUCP的均值依次为(17.32±2.42)cmH2O、(3.16±0.17)cm、(83.10±6.99)cmH2O;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遗尿症患儿相比,神经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下尿路尿动力学表现异常率偏高,这为临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与方向。

  • 标签: 膀胱 神经源性 膀胱疾病 尿动力学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NBD(神经肠道功能障碍)康复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09月-2022年06月我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后NB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给予康复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护理前便秘症状积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康复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后NBD中可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脑卒中 康复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施间歇导尿(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IC)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膀胱功能障碍( neurogenic bladder,NB)患者不同时段直肠超声膀胱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本院康复科及脊柱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SCI后NB患者56例,其中男48例,女8例,年龄(29.7±8.2)岁。入选患者按IC频次划分成5个不同时段,分别经直肠超声检查采集膀胱充盈期及排空后10~15 min膀胱影像、多普勒图谱、膀胱血流动力学数据。结果随着自控排尿量增多、残余尿量的减少,膀胱充盈期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峰值流速(Vd)、平均速度(Vm)与IC前比较均增快(F=26.141,P<0.001;F=9.127,P<0.001;F=15.819,P<0.001);血管阻力指数(RI)、脉动指数(PI)与IC前比较均增大(F=29.499,P<0.001;F=29.431,P<0.001);排空期血流速度Vs、Vd、Vm与IC前比较均增快(F=17.065,P<0.001;F=4.429,P=0.002;F=9.811,P<0.001);RI、PI与IC前比较均增大(F=14.370,P<0.001;F=12.463,P<0.001)。结论直肠超声膀胱检测IC的不同时段膀胱充盈期及排空期血流速度(Vs、Vd、Vm)随着IC频次减少速度加快,RI、PI亦逐渐增大,提示膀胱血流动力学检测对SCI后NB恢复和重建评价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经直肠超声 间歇导尿 膀胱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膀胱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1~2017.2该院84例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平分为常规、研究组,人数42例。对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传统护理方案,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并将两组患者尿路感染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尿路感染率为4.76%,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的21.43%,P<0.05。结论对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改善膀胱功能,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 标签: 康复训练 脊柱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膀胱功能障碍泌尿系统感染情况以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2月到2017年5月治疗并且护理的神经膀胱功能障碍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一共36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这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观察组的间歇导尿以及膀胱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患者神经膀胱功能障碍泌尿系统感染,术后,给予康复护理流程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泌尿系统感染情况 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 简介: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可造成严重的躯体、运动、感觉障碍,亦可导致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内脏功能紊乱,导致严重并发症。早期,有关SCI后肠功能变化的研究极少。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发现并意识到SCI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neurogenicboweldysfunction,NBD),给病人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训练联合精心护理方法对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采用精心护理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护理后每日导尿次数、导尿量、膀胱容量以及尿路感染情况。结果患者护理前每天排尿次数较为频繁,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排尿次数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最大排尿量、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最大排尿量以及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感染几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临床干预中采用康复训练联合精心护理,可改善患者膀胱功能,降低感染发生率。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障碍 康复训练 精心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艾灸配合手法治疗及健康管理对潴留型神经膀胱障碍的疗效。方法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艾灸加手法治疗及健康管理)。对照组10例(手法治疗及健康管理),进行疗效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3例。结论艾灸配合手法治疗及健康管理对潴留型神经膀胱障碍的疗效更佳。

  • 标签: 艾灸 潴留 膀胱功能障碍
  • 作者: 石红鸽苏文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7-02-1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元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脊柱外科进行脊柱脊髓损伤住院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在护理前后的残余尿量、尿白细胞计数、尿细菌计数、导尿次数以及患者满意度五个方面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尿白细胞计数和尿细菌计数均有明显减少,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更优,其差异也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需要进行导尿操作,护理后两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元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残余尿量、尿白细胞计数、尿细菌计数和导尿次数,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36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细心护理,34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满意出院,2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早日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膀胱功能障碍 患者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