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性胰腺炎采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胆性胰腺炎患者80例进行研究,运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44例)与开腹手术组(36例),在开腹组的患者中主要实施开腹手术,为腹腔镜组的患者实施腹腔镜的手术,通过观察与对比了解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结果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可行性的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组的患者在手术中出血量要比开腹手术组的患者出血量少,腹腔镜手术组的患者在手术完成之后到排气时间、手术完成后到下床活动的时间与住院的时间都明显的比开腹手术组的患者时间短,腹腔镜组的患者腹腔引流量相比于开腹手术组的患者要少很多,腹腔镜组的患者在手术之后产生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开腹手术组的患者明显低很多,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开腹手术来说,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性胰腺炎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以及引流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在于探讨缬沙坦在治疗慢性肺性心脏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中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112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肺性心脏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为56例患者,其中对照组56例患者采用福辛普利进行治疗,实验组56例患者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远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差异不大,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在治疗慢性肺性心脏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血压情况,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缬沙坦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高血压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上尿路结石梗阻并严重尿性脓毒血症的紧急处理措施。方法对26例急性上尿路结石梗阻并严重尿性脓毒血症患者,在积极抗感染、纠正休克和电解质紊乱的同时,行急症引流手术。其中19例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后置双J管内引流,6例行经皮肾置管引流,1例在B超引导下行细针穿刺置管引流。结果26例患者术后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3例在术后24~48h内体温基本恢复正常,休克得到纠正。结论对急性上尿路结石梗阻并严重脓毒血症的患者,在积极抗感染、纠正休克及电解质紊乱的同时,早期进行外科干预解除结石梗阻是治疗关键。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梗阻 尿源性脓毒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症急症胆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从2009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轻症急症胆性胰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个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予以观察组患者行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予以对照组患者行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术后病情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无病情复发的情况发生;观察组患者手术中使用的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显著优于对照组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症急症胆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能有效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具有临床治疗意义,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轻症急症胆源性胰腺炎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CT与超声心动图两种检查方法在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临床确诊的60例先天性心血管急病患者。其中包括心血管内畸形患者22例,心脏畸形患者18例、大血管或者连接部位畸形患者20例。均行西门子双CT检查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将检查结果分别记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评价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总检出率为96.7%(包括心血管内畸21例,心脏畸形17例和大血管或者连接部位畸形20例),对照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检出率为83.3%(包括心血管内畸20例,心脏畸形14例和大血管或者连接部位畸形16例),两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双CT检查,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的检出率,对于后续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双源CT 先天性心血管疾病 心脏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针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80例患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患者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在手术效果、护理后生活质量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采用术前严密护理、术中严密观察、术后静心护理等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手术的疗效保障其身心健康。

  • 标签: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介入栓塞治疗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讨外周血CD14+HLA-DR-髓性抑制细胞及IgE在过敏性鼻炎(AR)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AR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行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中CD14+HLA-DR-髓性抑制细胞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及IgE水平,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CD14+HLA-DR-髓性抑制细胞及血清IgE水平在AR患者表达显著升高(P<0.05);Pe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AR患者外周血CD14+HLA-DR-髓性抑制细胞水平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及血清IgE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AR患者外周血CD14+HLA-DR-髓性抑制细胞水平高,提示髓性抑制胞可能参与AR的免疫调节过程。

  • 标签: CD14+HLA-DR过敏性鼻炎 嗜酸性粒细胞 IgE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脊髓损伤患者给予个体化整体护理干预的措施,及对神经性肠功能障碍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脊髓损伤伴神经性肠功能障碍的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n=53例),分别给予个体化整体护理及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功能障碍及护理情况进行评定比较。结论各组内干预后神经性肠功能障碍各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质量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给予个体化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神经性肠功能障碍情况,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脊髓损伤 个体化整体护理 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触摸式间歇性导尿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性膀胱的临床康复护理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4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性膀胱患者(2016年6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膀胱功能训练和无触摸式间歇性导尿联合膀胱管理,对比其两组残余尿量、最大排尿量和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脊髓损伤后神经性膀胱患者残余尿量、最大排尿量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脊髓损伤后神经性膀胱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无触摸式间歇性导尿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性膀胱的临床康复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研究。

  • 标签: 无触摸式间歇性导尿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功能训练 膀胱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在脊髓损伤(SCI)患者不同时期神经性膀胱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84例SCI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n=42)在SCI不同时期予以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并进行康复训练;参照组(n=42)则予以常规康复疗法,对比二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膀胱分级1--2级占比显著高于参照组(97.62%>80.95%),实验组患者的膀胱容量、自主排尿量、残余尿量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4.76%<23.81%),组间比较P<0.05。结论在SCI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者的康复护理中采用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法,对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 膀胱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性膀胱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尿路感染和排尿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神经性膀胱患者,共抽选60例进行研究,通过红蓝球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开展间歇性导尿,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容量较治疗前提升,残余尿量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均明显较对照组优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概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性膀胱康复护理中可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对排尿功能重建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间歇性导尿 神经源性膀胱 康复护理 排尿功能重建 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