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定罪量刑是整个刑事司法制度中最重要的两个阶段,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我国量刑程序与定罪不分,重定罪量刑的现象严重,法官往往先入为主,量刑定罪影响,致使被告人的轻罪辩护权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在量刑标准量刑幅度也存在过大的问题,容易造成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这些都是与我们的量刑目的背道而驰的。对量刑制度进行改革首先要完善量刑的程序,使定罪量刑程序有区别的分开,同时增加对量刑的救济程序和对量刑的检察建议,其次要细化量刑幅度,明确量刑标准

  • 标签: 量刑程序 量刑制度 量刑标准 量刑幅度
  • 简介:量刑情节的冲突问题研究量刑情节的冲突,是指在同一刑案的数情节中,一个或数个情节是趋重的,另一个或数个情节是趋轻的,因而导致的量刑情节在适用上的抵触问题。对此究竟作何处理,我国目前既无立法规定,也无司法解释。一、学界关于处理量刑情节冲突问题的观点(一)...

  • 标签: 量刑情节 冲突问题 处理方案 酌定情节 应当情节 重情节
  • 简介:<正>伍柳村、左振声在《法学研究》1989年第4期上撰文指出,民愤不能作为量刑的依据,其主要理由有:1.“民愤论”没有理论上的依据。首先,按照刑事责任的原则,犯罪者只应就其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刑罚严厉程度的差别,也只能从犯罪者本人实施的犯罪行为中去寻找依据。犯罪者不应对自己行为以外的情况或事实——“民愤”的大小承担刑事责任,作为加重犯罪者的刑罚的重要依据,否则,就违反了“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其次,社会主义社会从根本上消除了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对立,因此,作为犯罪行为的受害者,从根本上讲,应该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作为刑罚权主体的国家,对犯罪者是否适用刑罚,以及

  • 标签: 犯罪者 犯罪行为 社会主义社会 承担刑事责任 刑罚权 依据
  • 简介:量刑活动基本上可以分疏为两条路径:量刑规范化和量刑个别化。“和而不同”恰是对量刑活动之量刑思想的精当概括。其中,“和”是量刑规范化的思想指向,“不同”是量刑个别化的思想指向。体现“和”之意蕴的量刑规范化与体现“不同”之要旨的量刑个别化共同筑成体现“和谐”意境的量刑机制。

  • 标签: “和” “不同” “和谐” 量刑思想 指向
  • 简介:近年来,特别是在裁判员制度的推动下,量刑理论成为日本刑法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为实现量刑科学化的目标,日本的量刑理论不仅需要基于犯罪论、刑罚论的立场构建量刑解释论的基础框架,还必须结合裁判员制度下的量刑实务,解决量刑事由的确定以及裁判员、被害人对于量刑的影响等现代课题.

  • 标签: 量刑 责任主义 量刑事由 裁判员裁判
  • 简介:审判公开是我国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然而在司法实践中,作为法庭审理的一部分,法官量刑一直处于封闭状态,控辩双方和被害人基本上被排除在量刑过程之外且很难预测量刑结果,更难以对量刑的过程进行监督。强调量刑公开,是要通过公开的量刑机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司法腐败和权力滥用,实现诉讼公正。顺应我国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现实需要,把量刑纳入到公开的法庭审理程序中,改革人民法院封闭的传统量刑机制,充分发挥人民检察院的量刑建议权,建立被告人方量刑答辩制度,同时赋予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参与量刑程序的权利,使量刑程序成为法官、追诉方、被告人方和被害人四方都参与的过程,从而实现量刑公正和程序正义。

  • 标签: 量刑建议权 公开机制 体制机制改革 司法实践 法庭审理 封闭状态
  • 简介: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法发[2010]36号《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2004年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式通过《量刑指导规则》,2010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试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试行)〉》,2004年山东省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颁布《数学量刑规则》。虽然仍有相当多的学者认为刑罚的量化是一种错误的、与刑罚本质相背离的做法,也拒绝以数学化的思维方式思考量刑的精确化。然而,不可回避的是,在今天的中国,量刑的精确化越来越受到重视。究其原因,随着法治进程的愈加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我们必须把关乎自由和公正的决定权更多的交之于客观理性的量刑,而不能完全交之于法官主观的“自由裁量权”。笔者认为,量刑的精确化是法治文明进程的重要一步,以数学化的思维方式思考量刑问题将会给刑罚理论带来新的生命力,而建立一个数量化的量刑参考体系则是量刑精确化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步骤。

  • 标签: 自由裁量权 量刑 精确化 人身危险性
  • 简介:量刑权属德沃金言下的弱自由裁量权,具有实现个案事实与刑法规范无缝对接彰显社会正义与保护人权的价值。量刑虽是一项具有浓郁能动司法色彩的活动,但量刑权的行使却不能简单基于正当、合理的名义。而是首先应遵循一套实体规则,这个实体规则以责任刑法为价值基础,背靠法律人经验,思维步骤符合认知规律且历经实践检验;同时为确保实体规则得以一体遵循,还须设置和运行量刑程序,最终促使法官判罚说理,重树司法信度和效度。

  • 标签: 量刑权 量刑思维规则 互动式制约 判罚说理
  • 简介:由作为规则适用者的法院制定量刑的规范化规则(即量刑指南[3]),关于量刑规范的制定,量刑实体规范的明确化同时也是对法官量刑自由裁量权的进一步限制

  • 标签: 尚需规范 规范化尚需 量刑规范化
  • 简介:情节在案件事实与证据之间起到很好的中介作用,狭义的量刑情节证据是反映犯罪人主观恶性程度和犯罪行为前后情况的事实材料。廓清行为事实与行为人因素基本界线,对侦查取证工作及后续的诉讼活动均有实践指导意义。侦查取证应当遵循以事实为根据、客观全面、主动取证、自由证明的基本规则。量刑情节的侦查取证工作思路:在取证渠道上主要围绕犯罪嫌疑人展开;在取证内容上相对精细化;在取证方法上注意引导案件当事人与法律合作;在侦查终结阶段重视量刑情节证据的移送工作;在起诉审判阶段积极配合公诉机关补充量刑情节证据,必要时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在未成年人案件中建立与司法部门的常规沟通机制。

  • 标签: 量刑情节 证据 侦查
  • 简介:<正>"公正与效率"是21世纪人民法院工作的主题,也是新时期司法改革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正确贯彻实施刑法所确立的罪刑相适应原则,则是"公正与效率"的应有之义。然而,刑法理论界和实践界长期"重定罪、轻量刑",将如何科学规范量刑这一调

  • 标签: 量刑情节 基准刑 罪刑相适应原则 刑法理论界 刑种 司法问题
  • 简介:量刑建议是量刑规范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量刑建议应该以确定性为常态。无论是从量刑建议制度的功能定位,还是各方诉讼主体的心理预期考量,确定性量刑建议都要占优。确定性量刑建议可以防止量刑建议流于形式,不仅无损于司法权威,而且有助于确立司法权威和彰显司法公信力。

  • 标签: 量刑建议 确定性量刑建议 概括性量刑建议
  • 简介:认罪认罚从宽试点工作已开展一年有余,2018年新《刑事诉讼法》亦对其做出明确规定。但是试点工作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从宽”量刑问题,值得立法者重视。首先,应确定“从宽”量刑不得超过基准刑三分之一的最高上限;其次,不同阶段的认罪认罚案件应体现层级性特征;最后,应拓宽“从宽”处理渠道,尤其对未成年人认罪认罚案件应考虑非刑罚处罚措施的适用。

  • 标签: 认罪认罚 从宽 量刑
  • 简介:量刑基准是否规范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刑罚目的的实现。我国传统的量刑基准理论和确定方法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造和深化,这样才能科学地解决量刑基准规范化的问题。

  • 标签: 量刑基准 价值 方法
  • 简介:根据现行刑法中有关量刑的规定,司法机关在适用刑罚时不但要以犯罪分子的罪行轻重为根据,依照刑法分则的具体规定合理量刑,轻罪轻罚,重罪重罚,罚当其罪,而且对所有的犯罪人应一律平等量刑。刑法中同时又规定了大量的量刑情节,这些量刑情节对最后的刑罚适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何最大地发挥量刑情节的正面作用,又避免因过多地考虑量刑情节而对刑罚的合理裁量造成干扰,在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下实现量刑公正、合理,应当引起重视并亟待解决。

  • 标签: 量刑情节 司法适用 实证 规范
  • 简介:<正>一、我国审判量刑程序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一)我国审判量刑程序的基本内容量刑是指人民法院根据行为人所犯罪行以及刑事责任的轻重,在定罪的基础上,依法决定对犯罪分子是否判处刑罚、判处何种刑罚、刑度及所判刑罚是否立即执行的刑事审判活动。量刑是法院刑事审判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环节。

  • 标签: 量刑程序 刑事审判 判处刑罚 刑度 量刑建议权 控辩双方
  • 简介:法官量刑自由裁量权需要控制,控制法官量刑自由裁量权有实体控制、程序控制两条路径。实体控制路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诸多局限性,而量刑程序控制引入诉权制约,具有明显优势,是量刑改革中趋于主流的选择与发展方向。建立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是符合中国司法现状的制度创新,有助于实现量刑规范与量刑公正。

  • 标签: 自由裁量权 实体控制 程序控制 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
  • 简介:被告覃某原系农民,因家庭经济困难,于1979年正月借头痛发病之机,诈称自己是杨氏菩萨庙里的'杨氏将军'附体,能'治病添寿'、'教法成仙'等,以此骗取财物,被当地政府查获。覃某不思悔改,反而畏罪潜逃至偏僻落后山区,用敬菩萨、写'书经'等方法向其'弟子'和'东家'散布'甲子年(1984年)要换甲子,要换国换朝',而他本人是'真命天子','天兵神鬼'用'神能妙法'替他夺取天下,建立'大王国七朝政府','以后要到南京当皇帝,凡是保护了我的将

  • 标签: 招摇撞骗罪 真命天子 犯罪主体 欺骗手段 复杂客体 侵犯财产
  • 简介:丈夫强奸妻子的构成强奸罪,为何强奸妻子就不能构成强奸罪,丈夫强奸妻子的不够成强奸罪

  • 标签: 婚强奸 定罪思考 应否定罪
  • 简介:<正>对刑法第一百五十条第二款规定抢劫“致人重伤、死亡”是否包括故意杀人,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的是构成一罪还是两罪,这是近几年来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对于为图财先杀人,事后谋财的,认为可以定为杀人罪;抢劫财物后,为灭口、报复或者其他原因而杀人的,主张定抢劫罪和杀人罪,予以并罚。这些都有了一致的意见。但是,对于为劫取财物,杀人后当场取财的,如何定罪?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抢劫致人重伤、死亡不包括故意杀人。如果在抢劫财物过程中又故意杀人的,应按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并罚;二、抢劫致人重伤、死亡,主要是故意

  • 标签: 致人重伤 故意杀人罪 抢劫罪 抢劫犯 致人死亡 被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