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与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盆骨折的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髂腹股沟入路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经改良Stoppa入路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骨盆骨折方面,使用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效果非常显著,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后恢复的速度较快,不容易引起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骨盆骨折十分有效的一种办法,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经改良Stoppa入路 骨盆髋臼骨折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其治疗原则也等同于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原则,即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因此手术入路的选择对骨折的手术显露、复位质量、固定效果等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手术疗效。合适的手术入路不仅显露清晰,便于手术操作,可达到较理想的复位质量和固定效果,而且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小手术创伤及避免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势。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与骨折的损伤机制、骨折分型、临床表现等密切相关,手术疗效取决于骨折复位质量、固定效果及手术创伤程度等,而这些均与手术入路的选择密切相关。目前可供选择的手术入路大致分为前方入路和后方入路;但由于骨折的复杂性,没有一种手术入路能解决所有的骨折,而且每种入路均有其各自的适应证、优势及不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关节镜治疗股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6例股骨撞击综合征患者,均实施关节镜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积极治疗,36例患者均甲级愈合,未出现术后感染者;术后与术前相比,髋关节ROM、Harris评分均显著更高,VAS评分显著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治疗股骨撞击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关节镜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转截骨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解除关节疼痛,促进和改善髋关节功能恢复,延缓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展。方法对患者行旋转截骨术,通过不同时期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及康复训练,已达到预期的目的。结果本组19例,经随访,优9例9,良7例8,差3例4,临床疗效优良率76%。结论旋转截骨术对合并早期或进行性继发性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强术后不同时期的护理与康复训练是取得疗效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髋臼发育不良 旋转截骨术 康复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 CT及 DR平片诊断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骨折患者 56例为对象,为患者分别进行螺旋 CT扫描和 DR平片摄影,比较螺旋 CT及 DR平片诊断骨折类型及伴发征象的符合率以及诊断骨折的灵敏度。结果:螺旋 CT诊断简单和复杂骨折类型、腔内骨碎片及关节囊肿的符合率高于 DR平片,诊断骨折的灵敏度高于 DR平片, P< 0.05。结论:骨折的患者采用螺旋 CT的诊断价值高于 DR平片,而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实际应用中可考虑联合应用。

  • 标签: 髋臼骨折 螺旋 CT DR平片 符合率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复杂骨折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设计治疗方案时将行传统手术治疗的设为对照组(30例),将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的设为研究组(30例),对比两组术中、术后效果及远期随访。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及髋关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优良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复杂骨折行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提高远期疗效。

  • 标签: 改良Stoppa切口入路 髋关节 复杂髋臼骨折 后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改良 Stoppa入路在治疗 骨盆及 骨折中的临床 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6 年 10 月 -2017 年 10 月收治的 46 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骨盆骨折患者 26 例,骨折患者 20 例,均采用改良 Stoppa入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术后 效果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46 例骨盆、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为 60~ 135 min,平均 95 min,切口长度为 7~ 13 cm,平均 8.5 cm,术中出血量为 100~ 1150 ml,平均( 326.17.8) ml,术后 1例患者出现阴囊肿胀, 2例患者发生腹部切口浅表感染,无坐骨神经损伤、异位骨化、深静脉血栓、钢板断裂及骨折再移位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7.1%,疗效根据 Matta功能标准评定优 30例,良 9例,优良率为 92.9%,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 12.6周。结论:改良 Stoppa入路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解剖清晰等优点,治疗骨盆、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 Stoppa 骨盆 髋臼骨折 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镜手术失败后进行髋关节镜翻修的原因。方法2012年7月~2016年7月我科对16例股骨撞击征(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FAI)行髋关节镜翻修手术,在C形臂X线机透视和下肢牵引下,行髋关节镜探查:首先进入中央间室依次检查盂唇、关节面、股骨头软骨、顶软骨及圆韧带。对撕裂退变的盂唇根据损伤情况行盂唇缝合术或盂唇修整术。Outerbridge系统对软骨损伤进行分级清理损伤软骨组织。处理中央间室后放松双下肢牵引,关节镜进入周围间室。根据术中股骨头颈和动态撞击情况、部位行股骨头颈成形术(Cam畸形)或成形术(Pincer畸形)。如果术前检查伴有大转子压痛及MRI显示臀中肌止点炎症,术中清理大转子滑囊和损伤的臀中肌止点。利用CT三维重建检查,比较股骨头成形术前后股骨形态、骨量磨除情况和确认撞击因素去除。结果16例随访16~60个月(中位数38个月)。16例VAS评分术前中位数4.5分(4~6分),末次随访时中位数1分(0~1分),明显降低(Z=-4.953,P=0.000);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69.88±9.3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8.69±4.33)分(t=-8.377,P=0.000)。总体患者满意度平均8.46分(4~10分)。无进行第2次翻修手术和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者。结论髋关节镜翻修手术最主要的原因是股骨头撞击因素未彻底去除,残余的骨性撞击导致疼痛和盂唇软骨再次损伤。翻修手术去除骨性撞击因素,修复损伤盂唇软骨,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关节功能,短中期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髋关节置换发生。

  • 标签: 保髋手术 髋关节镜翻修 股骨髋臼撞击征
  • 简介:严重骨缺损的假体翻修在临床和手术治疗中都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在我们以前的报道中有连续24名患者采用巨大的(〉65mm)半球状非骨水泥假体进行假体翻修,其中15名患者平均随访了7年。现在报道该组中12名患者,他们术后至少存活12年(平均13.9年),并且同意再次进行随访。最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是79分。无一例假体由于无菌性松动而需翻修,并且在影像学上未发现松动迹象。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虽高,但主要应归咎于感染。如果患者未发生感染,长期随访证实巨大假体的固定依然是牢固的。

  • 标签: 髋臼假体 长期随访 非骨水泥 巨大型 翻修 无菌性松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优化今后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我院 2013年 5月~ 2016年 10月间收治骨折患者 33例,对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前和术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33例患者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病例,且术后康复均良好,出院随诊均无并发症。结论 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前后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有效降低并发症率,促进了患肢的功能恢复,其临床实践意义广泛,值得研究。

  • 标签: [ ] 髋臼骨折 围手术期 并发症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治疗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采用"天玑"机器人辅助治疗的31例骨折患者资料。男27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42.3岁(17~71岁)。骨折Letournel-Judet分型:前柱骨折5例,横形骨折12例,横形伴后壁骨折2例,T形骨折8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2例,双柱骨折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9.0 d(2~21 d)。23例患者采用经皮内固定术,8例患者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记录患者的螺钉固定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ICU使用率、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31例患者平均置入螺钉1.9枚(1~5枚),手术时间平均为3.3 h(1.0~8.5 h),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98.7 mL(20~2 000 mL),异体输血量平均为77.4 mL(0~800 mL),自体输血量平均为56.5 mL(0~800 mL),并发症发生率为9.7%(3/31),ICU使用率为29.0%(9/31)。住院时间平均为6.0 d(1~23 d)。29例患者术后获平均34.2个月(6~65个月)随访,2例失访。末次随访时改良Merle d'Aubigne & Postel评分平均为16.7分(12~18分);Majeed评分平均为85.4分(60~100分),其中优18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为86.2%(25/29)。结论骨科机器人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准确定位螺钉的安全通道,并辅助安全置入通道螺钉,实现骨折的微创固定,效果良好。

  • 标签: 手术机器人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4例骨折患者共24个行螺旋CT容积扫描.将扫描数据经薄层重建,行三维重建处理,三维重建图像与手术所见相对照.结果在手术的15例中,三维图像与手术中骨科医师所见完全一致.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手术计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髋臼骨折 螺旋CT 三维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合并髋关节前脱位的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8年3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诊治的12例骨折合并髋关节前脱位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为24~80岁,平均49.6岁。参照髋关节前脱位Epstein分型及Letournel-Judet前柱骨折分型,对骨折合并髋关节前脱位归纳出一种分型系统,共分4型:A型1例,髋关节髂骨脱位,骨折线涉及髂骨翼;B型4例,髋关节髂骨脱位,骨折涉及髂前下棘;C型5例,髋关节耻骨脱位,骨折涉及整个前壁;D型2例,髋关节闭孔脱位,骨折仅涉及前角区。骨折保守治疗5例,手术内固定治疗6例,一期关节置换1例。分析各型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及功能结果。结果1例A型骨折为不典型高位前柱骨折,4例B型、3例C型、2例D型骨折为不典型前壁骨折。10例患者获平均17.2个月(3~46个月)随访,1例失访,另1例关节置换患者未纳入随访。术后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e & 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功能:1例A型患者手术复位差,功能结果差。1例B型患者手术复位满意,功能结果为优;保守治疗及手术复位差各1例,功能结果均为差。C型患者手术复位满意3例,功能结果满意2例,差1例(并发Brooker Ⅳ级异位骨化);保守治疗1例,复位及功能结果均差。2例D型患者保守治疗,骨折复位差,功能结果均满意。结论骨折合并髋关节前脱位为一特殊类型损伤,可分为4型:A、B、C型需选择恰当手术入路复位固定骨折,D型髋关节前脱位复位后可保守治疗。

  • 标签: 髋臼 骨折 髋脱位 分型 治疗
  • 简介:目的建立带骨骺缝匠肌髂骨瓣修复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缺损的动物模型,并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II型(BMP-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在制备16只日本大耳白兔缺损左侧上缘骨质制备髋关节发育不良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带骨骺缝匠肌髂骨瓣对缺损进行修复,术中观察骨瓣血运情况和拉伸程度,术后1周、2周、4周和8周观察大体步态和髋关节活动度,并处死动物取缺损修复部位的组织进行HE染色以及BMP-2和VEGF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术中带骨骺缝匠肌髂骨瓣血运良好,缝匠肌拉伸程度适中;术后8周时行动步态和髋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术后1周可见带骨骺缝匠肌骨瓣与骨组织间存在明显间隙,两者软骨层间距较大,2周和4周骨瓣软骨层与软骨层间距缩短,至8周骨瓣软骨层与软骨层几乎融合;BMP-2和VEGF在术后4周时处于表达高峰期,并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1周与2周、8周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时间点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BMP-2和VEGF的表达增加参与了兔缺损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

  • 标签: 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臼缺损 骨瓣 BMP-2 VEGF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入路钢板固定治疗后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后部骨折患者中随机挑选70例,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使用K-L入路,观察组使用直接后方入路,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2.50±9.10)min、术中出血量为(350.40±38.54)ml、手术切口为(10.10±2.15)cm,均要好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髋关节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髋关节评分分别为(64.20±7.15)、(76.40±6.95)、(84.50±10.22),均要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后部骨折治疗中利用直接后方入路钢板固定治疗具有确切效果,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切口较短,且可以更佳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同入路钢板固定治疗 髋臼后部骨折 髋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板治疗粉碎性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6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7例粉碎性后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23~61岁[(45.9±10.9)岁]。均采用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2 d采用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系统评估患侧髋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Brooker分级评估异位骨化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36(24,36)个月]。手术时间为123~242 min[(165.4±29.8)min];术中出血量为170~550 ml[(358.3±111.3)ml];9例需要术中输血,输血量为300~500 ml[(377.8±66.7)ml]。住院时间为12~29 d[(21.4±4.7)d]。骨折愈合时间为12~24周[(16.3±3.0)周]。术后2 d 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优21例,良3例,差3例,复位优良率为89%。术后3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为9~16分[(13.1±1.9)分],6个月为10~18分[(15.4±2.0)分],末次随访时为12~18分[(16.9±1.8)分](P<0.01);术后3个月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é- Postel评分优0例,良7例,可11例,差9例,优良率为26%;6个月优3例,良19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为81%;末次随访时优18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P<0.01)。术后无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随访过程中未见内固定松动移位和骨折复位丢失并发症发生。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并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异位骨化3例,其中Brooker分级Ⅰ级2例,Ⅱ级1例,均未对髋关节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结论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板治疗粉碎性后壁骨折的固定效果可靠,复位效果好,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髋臼 骨折,粉碎性 骨折固定术,内 微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守治疗无效的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近年来,我院14例保守治疗无效的骨折,采用各种手术入路,进行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和螺丝钉内固定术,术后骨牵引2--3周,抗生素5--7天,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无一例感染,优良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股骨头坏死无一例,出现骨性关节炎一例,异位骨化一例。结论术前明确骨折类型,适当的手术入路,坚强可靠的内固定物,骨折复位良好,早期功能锻炼,大大提高了骨折治疗效果。

  • 标签: 髋臼 骨折 手术 治疗
  • 简介:骨折往往由高能量损伤所致,治疗不当,可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2004年11月~2007年12月,对38例后部骨折的患者采用Koche—Langenbeck入路行切复内固定治疗,取得良好疗效。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27~58岁,平均39.5岁。右18例,左20例。致伤原因:其中车祸损伤25例,坠落伤13例。骨折按Letoumel分型:

  • 标签: 后侧手术入路 髋臼骨折 治疗不当 临床报告 髋关节功能障碍 高能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