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导航装置在骨盆骨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4月 ~2020年 1月期间,我院就诊的 20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 10例)和观察组( 10例)。所有患者均行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导航装置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盆、术后恢复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骨盆、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骨盆骨折微创手术中应用导航装置,能有效提升固定效果,提升骨盆、恢复情况,值得各大医院进行推广。

  • 标签: 导航装置 骨盆腔髋臼骨折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在治疗骨折的作用。方法48例保守或手术骨折患者均内服中药。结果按照美国矫形外科医生学会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结合Matta评定分级标准2对疗效进行评定保守治疗22例,优16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6.3%;手术治疗26例,优18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2.3%。结论中医药在治疗骨折过程中,通过血气调节促进血运循环,加速骨折愈合,使功能煅练得以尽早的进行,降低了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和异位骨化的发病率。

  • 标签: 中医药 髋臼 骨折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交通发展,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且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移位大、复位困难、治疗难度较大,常发生一些手术并发症。缺血性坏死(AvascularNecrosis,AVN)既可以发生在股骨头,也可以发生在和髋骨。

  • 标签: 髋臼骨折 缺血性坏死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发的的体外角度测量器引导假体的安装。方法回顾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例,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安装杯,观察组用体外角度测量器引导下定位。后在三维CT重建下测量杯外展角及前倾角,比较二组数字准确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维CT重建下测量杯外展角及前倾角。观察组准确度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100%VS68.5%,P<0.05),术后复查CT片显示假体外展角及前倾角位置良好。结论体外角度测量器技术操作简便,不增加感染风险,角度精确误差小,在临床使用中减少了术中操作时间,降低了组织损伤及手术风险,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体外髋臼角度测量器 外展角 前倾角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诊疗骨折的疗效。方法比较2001年3月至2007年9月我院骨科治疗的36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诊疗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在对治疗后的骨折的患者随访中得知切开复位内固定诊疗骨折36例中满意者34例(94.44%)。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诊疗骨折手法疗效令患者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髋臼骨折 内固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体前柱和后柱的硬度分布特征,探索骨硬度分布的科研价值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本研究所用两男一女3具标本均由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选取3对前后柱样本,取出全部髋骨后剔除软组织,运用微型台锯将髋骨分割为前柱和后柱,后用高精慢速锯将前后柱切割成若干厚3 mm的骨组织切片,固定在载玻片后用砂纸打磨。使用维氏硬度仪测试骨组织切片不同解剖区域皮质骨和松质骨的硬度值。本研究采用50 g力加载50 s、维持12 s标准操作方法测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本研究在人体前柱和后柱随机切取骨片,代表了前后柱纵向的不同位置,测量共计450个有效值,3个样本前柱总体硬度范围在18.9~33.8 HV,均值(25.2±3.1)HV;后柱硬度范围在23.1~39.1 HV,均值(31.9±3.8) HV。男性捐献者前、后柱总体硬度范围分别为18.8~33.8 HV及23.1~39.1 HV;女性捐献者前、后柱总体硬度范围分别为19.4~33.8 HV及24.6~38.9 HV,所有标本中后柱平均骨硬度值均大于前柱,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2、4.724、5.487,P<0.01),研究数据表明男性和女性前柱与后柱均存在硬度分布差异。结论人体前后柱骨硬度值个体间存在差异,但均为后柱骨硬度大于前柱。骨硬度值的研究可为骨折内植物的置入位置、置钉长度及方向等提供参考,同时为研发符合人体梯度弹性模量的内植物及骨盆假体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 标签: 髋臼 硬度 骨骼 成像,三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骨科手术治疗后壁骨折的临床成效。方法 依照随机数表将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74例后壁骨折患者分成两组展开研究,普通组和研究组,普通组运用传统治疗,研究组基于此采取骨科手术诊治,对比两组治疗临床效果以及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其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普通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骨科手术 髋臼后壁骨折 临床成效
  • 简介: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8-0133-03摘要目的探讨AO重建钢板治疗复杂类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6月~2009年1月我科收治复杂类型骨折46例,均采用A0重建钢板和螺钉内固定,评估其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所有4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9.7个月,随访率100%,优28例(60.8%)、良14例(30.4%)、可4例(8.7%),优良率91.3%。结论应用AO重建钢板切开复位内固

  • 标签: 髋骨折 外科学 髋臼 损伤
  • 简介:摘要由于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骨折的手术治疗是骨科领域最有挑战性的手术之一。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骨折患者逐年增加,其预后出现新的特点。为了缩短初学者对骨折的学习曲线,有效规避骨折治疗的陷阱,预测骨折术后髋关节炎的发生风险,本研究结合骨折的最新文献,对骨折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概括和总结,进而确定骨折内固定术后早中期转为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危险因素,提高创伤骨科医生对骨折预后因素的认识,为骨折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参考。

  • 标签: 髋臼 骨折 预后 影响因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折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选取我院骨折患者66例,分为治疗前和治疗后各33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得以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异位骨化、创伤性关节炎以及腓深神经损伤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骨折患者应该结合其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采取防治措施,显著降低相应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髋臼骨折 并发症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治疗后壁骨折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2例后壁骨折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随机抽取26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A组接受应用骨盆钢板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其余26名患者作为B组进行研究应用拉力螺钉进行手术治疗,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A组相比,B组手术时间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相对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组与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实证性分析,结果显示前者53.85%,后者为1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优良率为73.08%,B组的优良率为9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后壁骨折患者实施骨科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手术效果较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患者良好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髋臼后壁骨折 骨科手术 优良率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经改良Stoppa手术入路治疗不同类型骨折与手术策略。方法对我院2000年~2012年经改良Stoppa手术入路治疗的20例骨折病例在手术创伤和术后功能恢复方面进行回顾综合分析。结果骨折复位程度按Matta标准评价:解剖复位15例,满意复位5例。随访6~36个月,疗效评价按照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11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结论选择改良Stoppa手术入路简便、高效、创伤小,是提高骨折疗效、恢复骨盆功能的较好手术途径。

  • 标签: 髋臼骨折 切口 复位 内固定 手术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达到远期疗效,促进康复的目的。方法对22例骨折的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22例患者无并发症,术后康复良好,随诊无并发症。结论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对巩固手术疗效及患肢的功能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髋臼骨折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重建钢板(重建LCP)治疗骨折的优点及应用原则。方法27例复杂骨折采用锁定加压重建钢板内固定,骨折按照Letounel分类,后柱合并后壁骨折5例,横形合并后壁骨折4例,双柱骨折11例,前柱合并后半横形骨折7例。Kocher—Langenbeck人路9例,Kocher—Langenbeck人路联合髂腹股沟人路18例。结果27例中有2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9个月(平均21个月),复位质量按照Matta评分,优13例,良9例,可2例;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15例,良8例,可1例。术后发生骨关节炎1例,无感染、坐骨神经损伤、静脉血栓、异位骨化和股骨头缺血等并发症。结论锁定加压重建钢板具有对松质骨良好的把持力、锁定后的角稳定性、无需钢板帖服以及单皮质螺钉可以防止螺钉进入关节腔等优点,是治疗骨折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使用应遵循先加压后锁定、长钢板少螺钉的原则。

  • 标签: 髋臼 骨折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假体周围骨折(acetabular prosthesis fracture, APF)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若发现不及时、处理不恰当,则可能引起手术失败,需再次手术。内陷骨折是假体周围骨折的一种,本文结合我院2019年10月的一例内陷骨折病例,探讨THA术中内陷骨折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

  • 标签: 髋关节 置换 术中 髋臼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颈骨折合并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股骨颈骨折合并骨折的10例患者,骨折使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法,股骨颈骨折使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时间为9~23个月,平均11.3个月,优5例,良4例,差1例。结论股骨颈骨折合并骨折是严重且复杂的损伤,应当及早进行手术治疗,依据骨折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才能够得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骨折 骨臼 股骨颈 内固定
  • 简介:目的:研究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前倾角的变化,为手术选择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手术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unnⅠ型28,DunnⅡ型19,DunnⅢ型22.选取手术后为优的17.正常髋关节12.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然后行三维重建,测量通过两侧Y形软骨中心O点的横断面测量前倾角.结果:前倾角度数正常组<术后<DunnⅠ型<DunnⅡ型<DunnⅢ型.结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前倾角大于正常,并且随脱位严重程度增加而加大,手术中应减少前倾角.

  • 标签: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髋臼 前倾角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Bernese周围截骨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6月)治疗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0例,均通过Bernese周围截骨术进行治疗,对比应用效果。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较为显著,且并发症较少。结论:对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运用Bernese周围截骨术治疗能提升其临床疗效,且并发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 临床应用 髋关节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