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入路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部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1
/ 2

不同入路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部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尹斌

宜宾市筠连县人民医院 645250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入路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髋臼后部骨折患者中随机挑选70例,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使用K-L入路,观察组使用直接后方入路,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2.50±9.10)min、术中出血量为(350.40±38.54)ml、手术切口为(10.10±2.15)cm,均要好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髋关节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髋关节评分分别为(64.20±7.15)、(76.40±6.95)、(84.50±10.22),均要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髋臼后部骨折治疗中利用直接后方入路钢板固定治疗具有确切效果,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切口较短,且可以更佳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不同入路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部骨折;髋关节

髋臼骨折,是高能量严重暴力引起的创伤,因为该部分位置较为复杂,骨性形态不规则,还会累及髋臼后部骨折,导致手术难度较大。目前,临床治疗髋臼后部骨折主要利用钢板固定治疗,可以有效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临床研究显示,不同入路方式的钢板固定治疗,对于髋臼后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是不同的。下文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髋臼后部骨折患者中随机挑选70例,对不同入路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部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髋臼后部骨折患者中随机挑选70例,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段在38-64岁之间;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段在37-63岁之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K-L入路。取大转子顶点作为中心,向近侧延伸到髂后上棘,向远侧顺着股骨干延伸,做切口,切口长度控制在15-20厘米,顺着臀大肌肌纤维方向,进行钝性分离,分为两束,把转子旁的滑膜进行切开,探查近端,游离到坐骨大切迹,把外旋肌群进行切断,把切断的外旋肌群向内侧进行翻转,把后方关节囊显露出来,做T形切口,把关节囊切开,且把髋关节显露出来[1]。如果患者是横行伴后壁骨折,需要先给予撬拨复位、植骨,且临时进行固定,再复位后壁骨块,挑选合适的钢板做好固定工作。如果患者是后壁骨块,需要对骨膜进行剥离,把整个后壁骨块暴露出来,对腔内碎骨块、凝血块进行清理,挑选合适的钢板做好固定工作。如果患者是T形骨折,依次对后柱、前柱、后壁后进行固定。钢板固定成功后,利用C型臂X线机透视,骨折复位满意以后,对伤口进行冲洗,对引流管进行放置,做好缝合。

观察组,使用直接后方入路。取髂后上棘、股骨大转子顶点后缘的连线中点处,向股骨大转子后缘做切口,切口长度控制在9厘米左右,顺着臀中肌、梨状肌的肌间隙进入,把两把Hohmann拉钩分别插入到坐骨大孔、坐骨棘处,向上外侧进行钱咖,对髋臼后部进行暴露。后续显露技术、复位和固定、术后操作和对照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进行观察。

1. 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的比较采用 t 值检验,计数的比较采用 X2检验,P <0.05 代表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围术期指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均要好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切口(cm)

观察组

35

72.50±9.10

350.40±38.54

10.10±2.15

对照组

35

135.40±24.79

465.47±69.96

15.60±3.57

T值

7.590

9.969

4.526

P值

<0.05

<0.05

<0.05

2.2髋关节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髋关节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髋关节评分均要好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 两组患者髋关节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n)

术前(分)

术后1个月(分)

术后3个月(分)

术后6个月(分)

观察组

35

46.50±7.30

64.20±7.15

76.40±6.95

84.50±10.22

对照组

35

46.49±6.95

55.70±6.23

69.30±7.20

82.45±8.70

T值

0.236

4.851

4.998

4.868

P值

>0.05

<0.05

<0.05

<0.05

3.结论

K-L入路,是钢板固定的传统入路方式,虽然该入路手术视野较好,但是会导致局部肌肉软组织创伤,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而直接后方入路钢板固定治疗以臀中肌-梨状肌上缘间隙作为手术创口,可以把整个髋臼后部显露出来,提供给医生骨折复位和固定充足的安全暴露视野。且直接后方入路方式没有切断和髋臼后壁骨块连接的关节囊,有效防止出现内固定失效、骨质吸收等情况,对髋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具有较为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在髋臼后部骨折治疗中利用直接后方入路钢板固定治疗具有确切效果,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切口较短,且可以更佳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钟福阳,林旭,罗唯. 直接后方入路治疗髋臼后壁后柱骨折26例疗效分析[J]. 福建医药杂志,2022,44(05):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