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双柱骨折通常由高能量损伤引起,占骨折的20%,是骨折中最复杂的骨折类型之一。大部分双柱骨折需要手术治疗,因后柱骨折块的类型多样,对后柱的处理仍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对双柱骨折中后柱损伤的显露及内固定方式进行概述,总结前方入路、后方入路及螺钉、钢板固定等在后柱骨折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应用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对于骨折,应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包括胃肠道准备、牵引护理、尿道损伤的护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腹部症状,做好并发症(包括腹外疝、切口感染、坐骨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观察与护理,早期指导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本组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例,坐骨神经损伤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经治疗、护理后均痊愈。术后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疗效,4个月后全部下地行走。

  • 标签: 髋臼 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骨折是长期以来困扰骨科医生的难题,其治疗方法多样,但切开复位内固定已经成为治疗移位的骨折的金标准,在未来治疗方法的探索中微创将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就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及外科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髋臼骨折 生物力学 内固定
  • 简介:创伤性髋关节前脱位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髋部损伤,其发生率明显低于髋关节后方的骨折脱位,仅占到髋关节脱位的10.53%[1]。MavinTile曾记载关于髋关节前脱位损伤发生时可以合并前壁骨折的论述。我科也收治过1例,并且在手法复位后因髋关节内游离体而行手术治疗。

  • 标签: 髋关节前脱位 前壁骨折 髋臼 关节内游离体 髋部损伤 骨折脱位
  • 简介:探讨了CT三维重建在骨折中的应用。采用螺旋扫描、薄层重建、选择适当阈值和切割技术摄取正位、骨盆出口位、骨盆入口位及后柱位等三维图像,补充了X线片及二维CT扫描对骨折显示的不足,提高了诊断、分型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手术方法选择、预后估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髋臼骨折 X线计算机 断层摄影术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移位骨折手术治疗的复位方法与固定技巧。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3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移位骨折手术治疗的复位方法与固定技巧。结果以上30例患者在术中均无出现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以及异位骨化的情况,1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在术后1到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优16例,量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0%。结论移位骨折手术治疗的复位与固定方法要根据伤者的骨折特点来选择,对于单纯前柱前壁骨折伤者宜使用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方案,对于后柱后壁骨折伤者,宜采用K-L入路方案。

  • 标签: 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 复位方法 固定技巧
  • 简介:青少年发育不良是骨科常见病,治疗目的是尽可能恢复髋关节正常的解剖关系,增加负重面积,增强关节稳定性,防止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其有关术式较多,适应证和效果也不尽相同。6岁以下轻、中度的发育不良,可通过Salter时术式获得满意疗效。Pemberton术式改变的形状,要求Y形软骨未闭合:盖成形术会增加股骨头压力,造盖骨易吸收,远期疗效欠佳;Chiari截骨术覆盖股骨头的是关节囊和松质骨,远期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Bernese周围截骨术要求Y形软骨闭合;Sutherland联和Steel三联

  • 标签: Tonnis手术 手术治疗 青少年 髋臼发育不良 手术指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骨折效果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都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其术后的恢复情况。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骨折效果十分显著,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骨折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创口较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在治疗骨盆骨折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经改良Stoppa入路 髂腹股沟入路 骨盆髋臼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筛选1例骨折患者,先采用3D技术打印患者仿真骨盆模型,并进行钢板螺钉最佳位置设计、螺钉长度测量、螺钉进入途径设计等一系列术前模拟手术,内固定术。结果手术成功完成,康复周期缩短。结论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可使手术更加精准、安全,缩短患者康复周期,从而减少住院日,降低医疗成本。

  • 标签: 3D打印技术 髋臼骨折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131-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后侧入路在治疗骨折中的应用。方法:1997年1月~2005年12月,对30例(31后部骨折的患者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行切复内固定治疗,并对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全部随访,时间为12月至4年,平均2.5年。按Matta标准,优16例,良6例,可8例,优良率73.3%。结论:后侧入路在治疗后方骨折中具有显露良好、复位方便、创伤较小、固定牢靠及便于功能训练等优点。

  • 标签: 髋臼骨折 后侧入路 切开复位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参照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67.50%,研究组为90.00%,研究组明显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参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4.65±4.91)分,研究组为(98.02±1.67)分,研究组明显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具有积极作用,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改善髋关节功能,同时还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 标签: 循证护理 髋臼骨折 术后功能锻炼 髋关节功能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位型骨折(displacedacetabularfracture,DAF)手术方法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02月~2012年02月,采用手术治疗DAF患者43例,男性29例,女14例,年龄26-67岁,平均41.7岁。骨折按照Letournel-Judet标准分型,分别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43例平均随访8~36个月(平均22.3个月)。按照Matta骨折复位标准解剖复位24例,良好复位17例,复位不良、关节轮廓复位2例。骨折均获愈合,根据改良的Postel-D′Aubigne评分系统,优22例(51.2%),良14例(32.6%),可5例(11.6%),差2例(4.6%),优良率83.7%。结论手术治疗DAF可获得满意的疗效,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解剖复位牢固固定,以及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移位骨折疗效的关键。

  • 标签: 髋臼骨折 内固定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手术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并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髋关节后脱位并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90例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Harris、VAS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临床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及行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治疗 髋关节后脱位 髋臼骨折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改良 Stoppa入路在治疗 骨盆及 骨折中的临床 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6 年 10 月 -2017 年 10 月收治的 46 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骨盆骨折患者 26 例,骨折患者 20 例,均采用改良 Stoppa入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术后 效果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46 例骨盆、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为 60~ 135 min,平均 95 min,切口长度为 7~ 13 cm,平均 8.5 cm,术中出血量为 100~ 1150 ml,平均( 326.17.8) ml,术后 1例患者出现阴囊肿胀, 2例患者发生腹部切口浅表感染,无坐骨神经损伤、异位骨化、深静脉血栓、钢板断裂及骨折再移位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7.1%,疗效根据 Matta功能标准评定优 30例,良 9例,优良率为 92.9%,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 12.6周。结论:改良 Stoppa入路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解剖清晰等优点,治疗骨盆、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 Stoppa 骨盆 髋臼骨折 临床
  • 简介:发育不良指对股骨头的覆盖不全,关节有半脱位或脱位的趋势。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由Chiari于1955年提出,该手术是将截骨远端内移,以增加股骨头外侧的包容,使身体的负重力线移向内侧,增强了外展肌群的力量,

  • 标签: 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 髋臼发育不良 治疗 股骨头 半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