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骨折的治疗当中,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思想为解剖复位,并应用内部固定方式来进行治疗,并在早期即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处于较为特殊的位置,该结构有较高的复杂性,因而需要基于医学影像技术来确定分型,从而对手术治疗进行有效指导。 本文针对骨折外科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总结了一些可行的治疗对策,希望可以给骨折外科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髋臼骨折 外科治疗 内固定
  • 简介:摘要骨折的治疗当中,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思想为解剖复位,并应用内部固定方式来进行治疗,并在早期即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处于较为特殊的位置,该结构有较高的复杂性,因而需要基于医学影像技术来确定分型,从而对手术治疗进行有效指导。本文针对骨折外科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总结了一些可行的治疗对策,希望可以给骨折外科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髋臼骨折 外科治疗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治疗后壁骨折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2例后壁骨折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随机抽取26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A组接受应用骨盆钢板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其余26名患者作为B组进行研究应用拉力螺钉进行手术治疗,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A组相比,B组手术时间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相对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组与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实证性分析,结果显示前者53.85%,后者为1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优良率为73.08%,B组的优良率为9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后壁骨折患者实施骨科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手术效果较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患者良好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髋臼后壁骨折 骨科手术 优良率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股骨撞击综合征的X线及CT表现。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70例股骨撞击综合征患者,按照不同诊断方法分为X线组(35例,应用X线诊断方法)和CT组(35例,应用CT诊断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股骨撞击综合征患者的早期病症特征率、撞击征象检出率以及影像学特征表现。结果70例股骨撞击综合征患者中有22例双侧发病、48例单侧发病;凸轮型有20个、钳型有12个、混合型有38个;两组骨撞击综合征患者的早期病症特征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股骨撞击综合征患者的撞击征象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撞击综合征的X线及CT表现能够为早期正确诊断提供重要价值,CT检查股骨撞击综合征患者的撞击征象检出率高于X线。

  • 标签: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 X线 CT表现 撞击征象检出率
  • 作者: 陈世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人民医院骨科     甘肃临夏    731200)     【摘    要】    目的:研究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方法用于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54例,抽签法分观察组(改良Stoppa入路)与对照组(传统髂腹股沟入路)各27例,比较手术指标与骨折复位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较少,骨折复位效果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能缩短手术与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且提高骨折复位效果,值得借鉴。  【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与数字化X线(DR)摄影在骨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折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SCT检查、DR摄影。比较MSCT检查、DR摄影诊断准确率。结果MS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6.15%(50/52),高于DR摄影75.00%(39/52)(P<0.05)。结论与DR摄影相比,MSCT检查应用于骨折患者中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为可靠信息。

  • 标签: 髋臼骨折 DR摄影 MSCT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对比多层螺旋 CT ( MSCT )检查与数字化 X 线( DR )摄影在骨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骨折患者 52 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 MSCT 检查、 DR 摄影。比较 MSCT 检查、 DR 摄影诊断准确率。 结果 MSCT 检查诊断准确率为 96.15% ( 50/52 ),高于 DR 摄影 75.00% ( 39/52 )( P < 0.05 )。 结论 与 DR 摄影相比, MSCT 检查应用于骨折患者中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为可靠信息。

  • 标签: [ ] 髋臼骨折 DR 摄影 MSCT
  • 简介: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传统的研磨方法存在研磨失误的可能性,影响假体的成功安放。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改进的THA研磨方法,即"一钻研磨法"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45例45行初次THA时,直接使用测定的最大直径型号钻按标准规定的外展角和前倾角研磨放入内,即"一钻研磨法"。研磨直至窝完全消失时停止,再将稍大一号假体按预定角度打入。结果:45均一钻研磨成功,对应型号假体均被一次打入底并贴紧,预置角度无异动,检测假体固定牢靠。结论:"一钻研磨法"简化手术过程,减少研磨失误,提高研磨的准确性,增加假体压配合的有效性。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臼 一钻研磨
  • 简介:本组前壁骨折3例、后壁骨折3例、前柱骨折2例、后柱骨折2例、复合骨折5例,该投照方法可更清晰地显示前柱、后缘、闭孔及顶部位的骨折,CT诊断骨折准确率100%

  • 标签: 三维重建髋臼骨折 中的应用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股骨撞击综合征患者应用MRI单髋关节检查法进行诊断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对象选自2017.5月--2019.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0例股骨撞击综合征患者,对其按照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实验组(n=25)、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应用X线进行诊断,实验组患者应用MRI单髋关节检查法进行诊断,将两组患者的诊断表现进行对比。结果应用X线进行诊断时,能够对其患者的股骨撞击综合征情况进行检出,但是对其患者出现的细微征象,如骨盂唇、软骨损伤检出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撞击综合征患者应用MRI单髋关节检查法进行诊断能够有效的诊断出股骨撞击综合征患者出现的细微征象,在X线诊断的标准之上进一步提升疾病诊出率,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避免医生出现漏诊情况,此研究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

  • 标签: MRI单髋关节检查法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 X线
  • 简介:  【摘要】 目的:分析严重粉碎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6年 2月 -2017年 9月收治的 100例严重粉碎骨折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 K-L入路,研究组患者采用联合入路,治疗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手术治疗效果、患者髋关节活动度,同时对影响疗效的指标进行单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手术入路与手术疗效无明显关系( P>0.05),而复位质量、骨折类型、手术时机以及异位骨化与手术疗效有关( P<0.05);研究组患者髋关节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髋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严重粉碎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能够积极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康复,显著减少患者疼痛,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采用和推广。  

  • 标签:    粉碎髋臼骨折 手术治疗 效果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盆骨骨折合并骨折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2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盆骨骨折合并骨折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内固定法进行骨折复位固定,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并对患者随访调查,记录骨折愈合时间,通过Matta及Torne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Majeed标准进行功能评分,按Brooker等标准评价异位骨化。结果120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2.8±0.5)个月,骨盆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5.83%,骨折复位满意率为95.83%;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从术前的22.50%提升到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发生异位骨化0级84.17%,均未发生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结论对盆骨骨折合并骨折的患者以内固定法行复位固定术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盆骨骨折 髋臼骨折 内固定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和髋关节表面置换在临床上治疗骨折后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断入院的44例髋关节骨折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22例,A组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进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随访3年,A组22例患者中,髋关节功能优16例,良2例,可4例,优良率为81.82%;B组22例患者中,髋关节功能优20例,良2例,可0例,优良率为10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后的骨关节炎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的疗效优于全髋关节置换。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表面置换 髋臼骨折 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不稳定骨盆或骨折合并四肢骨折的治疗中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疗法的临床价值与效果。方法31例不稳定骨盆或骨折合并四肢骨折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创伤失血性休克现象,入院后迅速予以骨科损伤控制治疗,观察休克纠正、病情稳定以及患者肢体恢复情况。结果31例不稳定骨盆或骨折合并四肢骨折患者,在入院8~17h后2例患者经抢救无效宣布死亡,包括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其余29例患者在伤后1.5~4.1h后进行休克纠正治疗,输注平衡盐液(3935.35±325.32)ml、一期手术持续时间(73.23±5.23)min、输注新鲜冰冻血浆(1212.35±48.23)ml、输注悬浮红细胞12~18个单位(其中10例患者输注8~14个单位);血乳酸含量恢复正常时间(12.32±2.23)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时间(4.11±0.32)h,大出血后发生电解质紊乱现象。患者进行一期手术4~10d后29例患者均可稳定病情,且再实施二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5~11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8.23±2.32)个月,患者经治疗后肢功能得到良好恢复。结论在早期治疗不稳定骨盆或骨折合并四肢骨折伴发休克患者中采取骨科损伤控制治疗效果显著,实施损伤控制疗法干预,可对延期患者实施确定性骨折手术,进而降低死亡率,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不稳定 骨盆骨折 髋臼骨折 四肢骨折 休克 骨科损伤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