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髓母细胞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髓母细胞瘤对放疗和化疗敏感,但是手术治疗仍然是首选,术中切除程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手术至少要使脑脊液循环恢复通畅。在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上,目前常规的做法是根据患儿的年龄和手术切除的程度以及有无转移等因素将患儿分为高危和低危两组,针对不同分组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脂肪母细胞1例,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除,随诊2年无复发。结论脂肪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虽有局部复发,但无转移及恶变,治疗方法为局部完整切除,需与粘液脂肪肉瘤鉴别。

  • 标签: 脂肪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卵母细胞冷冻技术作为女性生育力保存的一种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卵母细胞冷冻技术评估研究进展是推进卵母细胞冷冻技术临床应用的重要科学依据。本文通过文献回顾,从卫生技术评估的视角,围绕卵母细胞冷冻技术母体安全性、子代安全性,技术有效性以及社会伦理性等方面的评估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基于现有研究证据证实了卵母细胞冷冻技术的近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远期的母体和子代安全性仍然需要长期的随访观察数据证实。关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社会伦理学评估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建立关于卵母细胞冷冻技术在内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社会伦理学评估方法和体系。

  • 标签: 卵母细胞 冷冻 社会伦理性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50岁,于2013年8月28日因"检查发现右第2前肋骨肿物9天"入院。查体:右侧腋窝顶部局部隆起,触诊肿物质地硬,边界清楚,大小约5cm×4cm×4cm。外院胸部CT提示:右侧胸壁见一约6.4cm×4.0cm×5.0cm软组织密度影,内见多发斑点状致密影,右第2前肋骨质破坏、吸收、边界尚清,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

  • 标签: 软骨母细胞瘤 软组织密度影 均匀强化 增强扫描 斑点状 局部隆起
  • 简介: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教学的重要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切入点。实验教学已成为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成为高考的重点和热点,现行高考不仅考书本实验,还考书外实验,不仅考实验的掌握应用,还考实验的迁移。下面对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的相关内容作一个深度解析。

  • 标签: 实验教学 固定化 解析 细胞 酵母 教学内容
  • 简介:1病例报告男,27岁,右眼外突胀痛2mo余,无外伤及手术史.心、肺、肝、肾正常.左眼无改变.右眼视力手动/眼前,眼球高度外突,突出度28(105)16mm,眶压+++,眶周有压痛.右眼球各方向运动均明显受限,眼位向外下偏斜.睑球结膜稍充血,水肿.角膜透明,无KP.

  • 标签: 嗅神经母细胞瘤 眼球 眶周 手术史 左眼 压痛
  • 简介: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1例19岁男性髌骨软骨母细胞瘤患者,尽管有文献报道病灶刮除术具有复发风险,但更多文献证实行该种手术的患者大多能获得良好功能和较低复发率,治疗收益远大于风险,因此笔者对该病人采用病灶刮除植骨术治疗,以期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肢功能。患者男,19岁,因"左膝疼痛1年余,加重2个月"就诊。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疼痛.

  • 标签: 髌骨软骨母细胞瘤 病例报告 病灶刮除植骨术 复发风险 病灶刮除术 患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母细胞瘤不同病例的误诊过程,达到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方法采用本组病例回顾性分析,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本病的不同临床表现,应用现有的检查手段提高临床诊断水平。结果使此类患儿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 标签: 小儿 神经母细胞瘤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胶质母细胞预后相关的临床特征,建立一种术前预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的评分方法。方法对山东省三家医院1999-2014经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05例胶质母细胞瘤进行回顾性研究,确定与预后相关的术前临床特征,根据这些术前临床特征建立一个评分系统。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术前KarnofskyPerformanceScale(KPS)评分是影响预后的主要术前因素,依据胶质母细胞瘤术前预后评分,患者最低0分,最高为3分,log-rank检验显示不同评分组病人的生存期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别,分值越低,预后越好(p<0.0001)。结论依据本组资料建立的胶质母细胞瘤术前预后评分可以量化各种预后相关的术前临床特征,其简单实用,是一种预测患者生存期科学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预后 生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肝母细胞瘤患儿的围手术期具体护理内容。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2年3月内我院收治的16例肝母细胞瘤患儿,所有患儿接受肝脏肿瘤切除术治疗,并给予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所有患儿手术成功,1例患儿出现并发症。结论:对于接受肝脏肿瘤切除术治疗的肝母细胞瘤患儿,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可保障手术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肝母细胞瘤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大剂量化疗加手术并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IV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并获得长期生存的有效治疗方法,干细胞动员与采集是决定造血重建的重要因素,由于儿童本身个体的特殊性,在动员与采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使采集能顺利进行,降低不良反应,我们为采集的儿童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护理。方法使用德国费森尤斯公司COM.TEC连续离心式血细胞分离机进行采集造血干细胞。结果30例患儿通过采集前给予家长和患儿对整个过程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在采集的全过程给予密切的监护,不需要镇静与麻醉,操作简单、损伤小,经医护配合,均顺利完成干细胞采集。采集效率均得到CD34+>2.0×106/kg患者体重的干细胞。所有采集的造血干细胞在移植后8~14d均植活。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儿童 干细胞采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节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病理学特点。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07年至2011年我院存档的GNBn患者18例,就其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GNBnA型12例,B型6例。A型生存时间平均为(60±5.2)个月,B型(20±6.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均死亡,A组存活2例。结论虽对GNBn进行分型可助于评价预后,但不能作为唯一标准。临床需结合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提高预后评价的准确性及治疗的针对性,以改善患儿生存质量。

  • 标签: 结节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 病理学 分析
  • 简介:摘要神经母细胞肿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恶性实体肿瘤,通常认为不表达细胞角蛋白,借此可与上皮来源肿瘤相鉴别。该文报道1例5岁男孩发生的神经母细胞瘤伴有细胞角蛋白表达,描述其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旨在拓展对神经母细胞瘤免疫表型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骨髓侵犯的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对20例骨髓涂片拟诊并最后确诊的NB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20例患儿中,年龄<5岁者占78.0%,以中重度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儿血涂片中可见瘤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明显活跃占78.6%,其中NB细胞占20%~76%,可见到以原始未分化阶段为主的NB,71.2%的病例骨髓涂片中可见到成团NB细胞呈花瓣型排列。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在骨髓涂片中找到NB细胞并呈花团排列的NB细胞团,对NB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病理活检、免疫组化、影像学及生物化学检查可确诊。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骨髓涂片 形态学
  • 简介:摘要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瘤。NB具有高度异质性,与肿瘤组织学分类和分化状态相关,其中节细胞神经瘤代表已完全成熟和分化的NB。分化疗法通过诱导NB细胞重新分化,在不影响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情况下,减少了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在高危NB患者的维持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研究影响NB细胞分化的关键分子和信号通路对于进一步明确NB的发病机制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该文总结了NB细胞分化相关的重要分子、信号通路和诱导分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儿童 神经母细胞瘤 分化 分化治疗
  • 简介:目的建立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骨髓(BM)微量肿瘤病灶(MRD)的检测方法,分析其结果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CD45^FITC/CD81^PE/CD56^PECy5单抗组合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人NBTGW细胞株的免疫表型,并确定本实验室FCM的敏感度;比较Ⅲ~Ⅳ期NB患儿治疗前及治疗中BM细胞形态学观察与FCM检测BM中的CD45^-/CD81^+/CD56^+细胞阳性率,分析病程中MRD检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①TGW细胞株表达CD56和CD81,不表达CD45,本实验室FCM敏感度为1×10^-4。②58例患儿共144份标本中BM细胞形态学观察分析提示BM转移者23份,FCM检测显示表达CD45^-/CD81^+/CD56^+细胞的标本数62份,BM细胞形态学观察和FCM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比较平均化疗4个疗程后BMMRD结果与预后关系:31例患儿初诊时BMMRD检测阳性,化疗4个疗程后11例患儿BMMRD转阴,随访至今无复发及进展,无瘤生存率(DFS)中位时间23个月;另20例患儿化疗4个疗程后BMMRD仍为阳性,其中11例患儿复发或进展,包括1例死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化疗后移植患儿外周血干细胞(PBSC)采集前BMMRD结果与预后的相关性:共有19例患儿接受化疗后行PBSC移植,14例患儿采集PBSC时BMMRD为阴性,其中2例患儿复发,自移植后始DFS中位时间9个月;5例患儿采集PBSC时BMMRD为阳性,均复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FCM检测NB患儿BMMRD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可协助NB患儿的诊断和评估临床疗效,BMMRD残留与NB预后相关。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流式细胞术 微量残留病灶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中国地区确诊BPDCN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共收集23篇文献,包括患者33例,男性23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5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病变,可合并骨髓、外周血或淋巴结受累.免疫表型提示BPDCN细胞多表达CD4为90.0%(27/30),CD56为100%(33/33),CD123为100%(28/28),TCL-1为87.5%(7/8),CD43为94.4%(17/18);而CD3,CD20,CD79a,MPO阳性表达率较低.应用急性白血病或淋巴瘤样治疗方案,疗效不佳,患者生存期短,中位生存仅8个月,95%置信区间为3.508-12.492.结论BPDCN为血液系统少见的恶性肿瘤,有特征性的免疫病理学标记,预后差,需要更多样本的资料来加强对疾病认识进而提高疗效.

  • 标签: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免疫表型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的病理组织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收集的儿童肝母细胞瘤67例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7例肝母细胞瘤中男性41例,女性26例,均龄6岁。肿瘤累及肝右叶47例,肝左叶16例,肝左右叶均累及有4例。组织学上皮型42例,上皮与间叶混合型25例。结论肝母细胞瘤多发生于五岁以内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患儿主诉右上腹疼痛不适;血清送检肿瘤标记物AFP均有升高。肿瘤多累及肝右叶。其组织学分型、治疗方式与疾病预后关系密切。

  • 标签: 肝母细胞瘤 小儿 病理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