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神经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在颅内的浸润性生长,与周围正常脑组织无明显边界,手术很难做到全部切除.因此,综合治疗极为重要.替莫唑胺胶囊为咪唑四嗪类的新型口服化疗药,可通过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浓度为血浆的30%~40%[1],能有效延缓肿瘤的增殖,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应用替莫唑胺胶囊治疗17例GBM手术+放疗后的患者,现将化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化疗期间 护理 患者 替莫唑胺胶囊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期常见的恶性肿瘤,约20%原发于纵隔。随着综合治疗的开展,纵隔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预后已明显改善,但在外科治疗规范性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从实用性角度出发,对近年来儿童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外科诊疗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手术时机选择、切除范围确定、合并症及并发症处理进行重点阐释。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儿童 纵隔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复杂疾病。本研究归纳NB的起源、自然消退、转移、治疗及液体活检等近期相关研究,希望为国内同行概览NB研究热点及其最新进展提供帮助。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自然消退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ONB)是来源于嗅神经上皮的恶性神经外胚层肿瘤。随着近年新的诊断标志物的出现以及分子病理技术的成熟应用,ONB的病理诊断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对ONB临床病理特征和临床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病理诊断水平和更好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髓母细胞瘤(MB)是儿童起源于小脑最常见脑肿瘤,因为脑组织仍处于发育阶段,治疗相关的致残率较高。MB可以进一步分为4个主要的分子亚型[WNT-MB,Sonic hedgehog(SHH),Groups 3和4],每一种亚型都有独特的分子特点及临床表现。毒副作用更低的治疗是改善儿童患者生活质量的亟需方案。面对如此挑战,我们需要对MB形成的分子机制有更深入地探索,以促进药物的研发。在MB标准治疗方案中,引入表观遗传学重组治疗,为降低MB治疗的毒副作用提供了新的希望。文章介绍了髓母细胞瘤基础及临床研究的现状,并指出未来可能研究方向。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表观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双侧肾细胞瘤的手术策略及治疗疗效。方法对2009~202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双侧肾母细胞瘤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综合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为8. 1个月至2. 9岁,中位初诊年龄12. 2个月。术前化疗方案以VAD方案为主,即长春新碱(0. 025 mg/kg)、放线菌素(0. 023 mg/kg)及多柔比星(1. 200 mg/kg)联用。化疗4~6周后行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情况,并采取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7例经手术治疗的双侧肾母细胞瘤病例均进行定期复查、随访,内容包括影像学检查及肾功能检验。结果8例患儿中初诊时1例存在双肺多发转移,其余病例初诊时不伴有远处转移。4例经临床诊断后予以术前化疗,4例经活检明确诊断后予以术前化疗。其中1例患儿经临床诊断后仅行化疗,未行手术治疗,初诊后22个月因肾衰竭死亡,其余7例均进行手术治疗。4例双侧肾母细胞瘤患儿已完成治疗,其中分期双侧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1例,一侧全切及一侧保留肾单位手术1例,左侧根治性肾切除1例,末次化疗至今分别为11. 0年、2. 5年及0. 4年,无肿瘤进展,无原位及远处转移复发;单侧保留肾单位的左肾肿瘤切除1例,术后4年右侧肿瘤进展,现化疗中。尚有3例仍在术后化疗,其中分期双侧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2例,分期一侧全切及一侧保留肾单位手术1例。在共11个肾母细胞瘤术后病理中(有1例外院肾肿瘤切除,病理不详),混合型最为常见(4/11),其次为胚芽型2例。所有7例接受肿瘤切除术患儿术后均未出现尿液渗漏、肾功能不全等近远期并发症。结论双侧肾母细胞瘤手术应以尽可能保留肾单位为原则,除一侧为较小肿瘤灶可行不影响肾功能的局部剜除的病例,其余病例可行一期双侧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或一侧根治性肾切除+一侧肿瘤局部剜除术。其他病例尽可能在化疗保护下行分期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以保证一侧肾功能恢复后再行对侧肾肿瘤手术。若一侧预估难以保留肾单位的,可先行对侧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在一侧肾保护下有利于残肾的功能恢复。

  • 标签: 肾母细胞瘤 手术策略 预后
  • 简介:摘要本文将34例神经母细胞瘤(NB)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17人参考NWTS-4方案,第二组17人采用OPEC/OPAC方案交替。在化疗第1疗程结束后,88.23%的患者血清FSH高于正常上限值。OPEC/OPAC方案化疗1个疗程后FSH值显著高于NWTS-4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烷化剂类及铂类化疗药物有明显的生殖功能损伤。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软骨母细胞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软骨来源的良性骨肿瘤,最常发生于长骨的干骺端,原发于髌骨的更为少见。X线平片、CT及MRI均被用于诊断髌骨软骨母细胞瘤。其影像学特征多样,与骨囊肿、骨巨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等鉴别困难,常需结合临床表现等综合判断。目前该病常规治疗方法为病灶刮除植骨术,近来射频消融术也被用于该病的治疗,但都不能排除复发的可能。现本文就该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髌骨 软骨母细胞瘤 刮除植骨 射频消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发现左乳上方肿块2个月,如拇指末节样大小,伴胀痛,与月经周期无关,无红肿发热,2个月来肿块无明显增大。查体:左乳上方距乳晕4.0cm处触及一肿块2.5cm×1.5cm×1.0cm大小,与皮肤无粘连,质地中等偏硬,表面欠光滑,无压痛,边界尚清;与胸大肌无粘连,活动度可,无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未触及。于2009年8月12日在局麻下手术切除肿块。术中见肿块无明显包膜,位于乳腺组织内,未侵犯周围组织。病理检查示左乳梭形细胞肿瘤,

  • 标签: 乳腺 乳腺肌纤维母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及与预后效果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搜集我院治疗的髓母细胞瘤患者30例临床资料,小于18岁患者25例,大于18岁患者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经头颅MIR和CT检查,经影像学及术后病理证实为髓母细胞瘤患者。全部进行手术切除病灶并全脑放疗,在术后2年、4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情况。结果>18患者在经过治疗后2年、4年生存率明显高于<18岁患者;手术进行全切和次全切患者的2年、4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部分切除的患者;术后放疗时间大于1个月患者2年、4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放疗时间小于1个月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髓母细胞瘤晚期患者进行放疗和化疗是必要的治疗方法,在结合手术切除肿瘤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率。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治疗效果 预后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9例嗅神经母细胞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用普通形态学方法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分析。结果按Kadish分期:A期2例,B期5例,C期3例。组织学特征:瘤细胞呈小圆形或卵圆形,被含有毛细血管的纤细结缔组织划分为大小不等的巢状,片状结构.有典型的Homer-Wright、Fleener菊形团结构,细胞间可见胞质突起形成的嗜酸性纤维。本组9例中瘤细胞NSE、S-100蛋白均阳性表迭。Vimentin、CK、LCA为阴性表达.结论本瘤症状无特殊性,早期诊断困难,诊断嗅神经母细胞瘤需要行联合免疫组化检测,对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嗅神经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