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髋关节脱位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及护理手段。方法髋关节脱位最佳在24~48h内麻醉下复位,在同一麻醉下关节复位后进行急诊髋关节镜检查和治疗约1h左右完成手术,同时摘除游离体、进行关节清理和检查髋关节骨折的情况指导Ⅱ期手术。结果我院2006年8月~2011年10月髋关节镜术检查和治疗急性髋关节脱位38例患者,疗效明显,患者也很满意。结论采用我院总结的方法对髋关节脱位患者进行治疗,及术后护理,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髋关节镜 急性髋关节 脱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髋关节脱位髋关节镜检查中的护理干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1月急性髋关节骨折脱位患者83例,按护理分组,A组(针对性护理)42例,B组(常规护理)41例,比较疼痛程度和护理评价。结果:疼痛程度比较,A组[(2.89±1.04)分]轻于B组[(4.27±1.12)分](P<0.05);护理评价比较,A组[88.10%(37/42)]优于B组[63.41%(26/41)](P<0.05)。结论:在急性髋关节脱位髋关节镜检查、治疗期予以针对性护理,可缓解疼痛,优化患者感受与护理评价。

  • 标签: 急性髋关节后脱位 髋关节镜 针对性护理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观察俯卧位按压摇晃治疗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应用该法治疗的病人进行回顾性的总结。结果12例中11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价,均获治愈。结论俯卧位按压摇晃治疗髋关节脱位操作简便,效果可靠。

  • 标签: 俯卧位 髋关节 后脱位
  • 简介:随着社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迅速上升,临床髋部骨折脱位患者也明显增加,和以往相比其创伤的程度更严重、伤情更复杂,并且多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髋关节脱位合并同侧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国内外报道较少,但在临床发生率并不低。由于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经常导致漏诊,不仅影响了疗效,还易导致医患纠纷。本院2002年6月至2007年3月收治21例髋关节骨折脱位伴同侧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其中8例漏诊,现对其损伤的机制及漏诊原因进行探讨。

  • 标签: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 髋关节后脱位 漏诊原因 同侧 髋关节骨折脱位 原因分
  • 简介:髋关节脱位以手法复位为主,只有在合并骨折(髋臼缘或股骨头)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同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但有时对单纯脱位手法复位无法完成的情况下也有可能行切开复位。如何提高手法复位的成功率,特别是一次成功率,避免反复多次的手法操作,尤其是避免因单纯脱位而行手术切开复位,对于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对髋关节结构的医源性再损伤、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髋关节不稳定等)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髋关节后脱位 复位手法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一次成功率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15例髋关节脱位合并股骨头脱位患者,根据Pikpin分型,Ⅰ型4例,Ⅱ型7例,Ⅲ型3例,Ⅳ型2例,应用手法复位及可吸收钉手术治疗。结果经6个月-5年随访,根据黄公怡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80.99%,其中1例出现股骨头部分吸收。结论髋关节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根据骨折类型采取适当的治疗,防止股骨头缺血坏死,常可达到满意效果。

  • 标签: 髋关节后脱位 股骨头骨折
  • 简介:例1,患者男,42岁,骑摩托车摔伤后左肩部疼痛、活动受限3d入院。3d前患者骑摩托车摔伤后左肩部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肩部软组织损伤,建议休息。因症状无明显缓解,于2016年11月14日来我院就诊。

  • 标签: 肩脱位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于新鲜关节脱位,从理论到临床均有定论。但伤于失治误治而延3周以上者,临床亦不多见。由于各种病理变化产物的存在与阻止,及骨质疏松易致骨折之故,一般多主张手术切开复位,笔者在临床中,运用传统的中医正骨手法,使机化粘连的组织松解后,在行以手法整复复位,并妙用横向的捶击手法,配以内外用药,临床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中医整复手法 治疗陈旧性髋关节后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 手术治疗髋关节脱位并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髋关节脱位并髋臼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90例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行髋臼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Harris、VAS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临床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及行髋臼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治疗 髋关节后脱位 髋臼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临床有效治疗方式,为日后髋关节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1月所收治的50例髋关节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病患,分为对照组25例(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两组,比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患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患,且观察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小,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用于治疗髋关节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具有一定的临床作用,能够有效的改善病患的症状,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 标签: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 应用效果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
  • 简介:目的研究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髋关节脱位伴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3例髋关节脱位伴股骨头骨折患者进行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根据不同类型选择相应的空心钉或重建钢板加以辅助固定,并对术后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23例患者中,2例失访,1例死亡,余20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5年,平均随访9.5个月.疗效评定标准参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评估髋关节功能的方法,本组患者中优6例,良9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为75%.结论可吸收螺钉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良好生物材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髋脱位 股骨骨折 可吸收螺钉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脱位合并髋臼后柱(壁)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自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治髋关节脱位合并髋臼后柱(壁)骨折33例患者,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评定其治疗效果。结果:33例髋关节脱位合并髋臼后柱(壁)骨折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和整体护理,均获随访12—72个月,平均42个月,未发现股骨头坏死。其中优26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91%。结论:髋关节脱位合并髋臼后柱(壁)骨折手术患者,通过采取围手术期的护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髋关节后脱位 髋臼骨折 手术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肘关节内侧脱位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5例肘关节内侧脱位患者资料,其中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44岁(范围23~64岁)。1例为单纯脱位,余14例为合并骨折的复杂性脱位。分析发现肘关节内侧脱位的特征性表现为肘关节的携物角改变或肘关节内翻畸形,8例患者肘关节外侧有明显的"凹陷征"。1例单纯性脱位和1例复杂性脱位采用非手术治疗,余13例复杂性脱位接受手术治疗,其中5例因肘关节不稳定以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记录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活动范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结果15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18个月(范围17~21个月)。15例治疗前伸屈活动为9.3°±1.3°(范围5°~15°),旋前6.4°±1.4°(范围0°~10°),旋后4.3°±1.7°(范围0°~10°);VAS评分(8±0.3)分(范围7~9分);MEPS评分(15.7±4.3)分(范围5~35分)。末次随访时15例伸屈活动为105°±5.2°(范围90°~130°),旋前60°±8.5°(范围20°~80°),旋后76°±9.5°(范围20°~90°);VAS评分(0.4±0.2)分(范围0~1分);MEPS评分(95.7±2.3)分(范围85~100分)。所有观察指标经自身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治疗后定期随访时影像学检查及体检均未发现不稳定。结论肘关节内侧脱位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肘关节损伤,单纯的肘关节内侧脱位闭合复位通常可以成功;复杂肘关节内侧脱位多数需要手术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 标签: 肘关节 脱位 活动范围,关节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