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全髋和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02月-2022年02月间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行髋关节置换治疗)和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各50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更加突出,应用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半髋关节置换 老年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全髋与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1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41例)行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但其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3%vs53.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年股骨颈骨折,虽创伤大、手术时间长,但优良率高,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与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分别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手术完成时间,并观察患者术后一年中并发症情况以及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施全髋关节或者髋关节置换疗法前要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病情,合理进行手术。

  • 标签: 全髋关节 半髋关节 置换 老年 股骨头骨折
  • 作者: 杨玉凯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人民医院 骨科,内蒙古通辽 029399
  • 简介:目的: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 2021.01-2023.01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6例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有33例。参照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手术治疗,试验组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前,参照组和试验组的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相比有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与参照组相比,试验组的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 标签: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Harris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 研究纳入8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由我院近两年收治,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4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4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佳,患者恢复好,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 标签: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全髋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集44例同意参与研究、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基于对照实验形式下,随机分组,各22例;基础组和试验组分别接受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组间手术指标与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呈现明显差异(P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水泥长柄双动股骨头置换加转子间固定在高龄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的114例高龄转子间骨折的患者纳入研究范畴,均给予其骨水泥长柄双动股骨头置换联合转子间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为62-117min,平均72.13±1.15min,术中输血量为10-700mL,平均311.57±14.26mL。术后患者均为Ⅰ期愈合。平均的下地时间为8.25±2.07天,平均时间住院时间24.37±1.25天。无患者出现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性疾病等。平均随访时间为15.12±1.02个月。以髋关节Harris评分为主要依据,优良率为92.98%(106/114)。结论对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骨水泥长柄双动股骨头置换加转子间固定治疗,患者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开展。

  • 标签: 骨水泥 股骨头置换 转子间固定 高龄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选取8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0例,分组实施不同治疗,分析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短,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采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安全性高,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大,临床需按照其实际状况合理选择手术。

  • 标签: 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 全髋关节置换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 效果
  • 简介:为寻求股骨头坏死再修复的客观规律,近20年来,我们从生物力学观点出发,依据骨科生物力学基础原理,并通过临床实践、跟踪观察、回顾性研究,及分析多种疗法优缺点基础上,探讨了股骨头坏死治疗中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即(1)治疗中髋关节受力状态需相对稳定;(2)要给予适时、适度的力环境:(3)要使之获得再造应力,我们将上述三原则称为“髋关节修复准则”。它不仅是判定股骨头坏死疗法是否符合骨修复规律的客观标准,也为股骨头坏死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临床具有明确指导意义。笔者通过1627例临床观察,疗效较为满意。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骨科生物力学 临床观察 回顾性研究 髋关节修复准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髋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常用于治疗囊内移位性的股骨颈骨折,但是每一种方法都有缺点,对这些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方法:前瞻性随机研究,对81例移位性术前可活动并生活独立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行全髋或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年龄75岁。结果采用Oxford髋关节评分来评价,并对最近的X线片作评估。结果:平均随访3年,髋关节置换组平均行走距离为1.17英里(1.9km),全髋关节置换组平均行走距离为2.23英里(3.6km);髋关节置换组平均Oxford髋关节评分为22.3分,而全髋关节置换组平均Oxford髋关节评分为18.8分。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较髋关节置换组患者行走距离较远(p=O.039),Oxford髋关节评分较低(较好)(p=O.033)。32例生存的髋关节置换患者中,有20例在最后随访时X线片上出现髋臼磨损表现。髋关节置换组没有出现髋关节脱位,而全髋关节置换组发生3例脱位。在髋关节置换组,2例翻修改行全髋关节置换,3例出现髋臼严重磨损须翻修。在全髋关节置换组,1例由于股骨假体下沉而作翻修。结论:在该前瞻性随机研究中,对在术前可活动并生活独立的囊内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较髋关节置换具有较好的短期临床结果和更少的并发症。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Ⅰ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随机对照试验 骨折患者 置换治疗 移位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以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护理工作为研究核心,并进一步分析对其介入全程护理的作用,以及其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文章研究时限定为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共有研究对象50人,均为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病例,结合病例信息随机分组,比对两组的手术指标、髋关节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由研究结果数据方面上可见,观察组在手术指标、髋关节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统计中,各项数据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达到P小于0.05,存在对比性。结论 将全程护理运用在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护理中,可最大程度上优化各项手术指标,并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且最大限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建议推广运用。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手术 全程护理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后髋关节疼痛原因。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术后成功随访36例患者,其中13例出现术后髋关节疼痛,分析了引起疼痛的成因,评估了疼痛程度。结果本组36例患者,成功随访36例,随访率100%,术后随访36例,门诊复查16例、电话随访17例、信件随访2例、上门随访1例。所有随访患者中13例出现术后髋关节疼痛,引起疼痛的原因主要为关节内源性因素4例髋关节脱位、3例感染、2例假体松动、1例无菌性炎症;关节外源性因素5例腰椎源性疾病引起疼痛、2例异位骨化;其他因素3例心理与精神因素,1例不明原因疼痛。疼痛程度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评估6例轻度、10例中度、5例重度。结论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原因有感染、假体松动、脱位、腰椎源性疾病引起疼痛、无菌性炎症等;由于疼痛的严重程度有所不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明确引起疼痛的病因,并以此为依据采取适合的治疗方法,以此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全髋 关节置换术 疼痛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与髋关节脱位情况。方法:将我院201901-20200105收治的1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脱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术后护理。结果:干预前,髋关节脱位18例;干预后,髋关节脱位1例,且得到及时的处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对髋关节脱位有较好预防效果,值得推荐。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髋关节脱位 导语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外科手术类型。该手术能够将人工关节疾病损伤的关节面置换,进而将病灶切除,消除患者的疼痛,促使患者关节活动获得较好恢复[1-2]。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可能会产生较多并发症,例如髋关节脱位。要想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需要在治疗的基础上对其实施必要护理。将我院201901-20200105收治的1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脱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与髋关节脱位情况,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901-20200105收治的1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脱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年龄22~69岁,平均(42.59.4±2.88)岁。纳入标准:选择的患者均已经经过医院明确诊断;患者已经与医院签订同意书,愿意参与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以及认可。排除标准:意识障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 康复护理 在手术当天晚上麻醉未消失之前,需要对其实施适当的踝关节背屈被动运动,等到麻醉消失后,使踝关节主动运动,保证下肢血液回流,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手术之后两小时,需要对患者进行一次抬臀,加速血液的循环,促使受压部分更加干燥,健肢的膝关节屈曲需用力,将牵引床支架作为辅助抬起臀部,促使臀部离开床面,并协助患者进行必要按摩。术后要对其实施必要的大便护理,便盆需要求光滑。冬季需要最好加上棉布套。将臀部抬起,避免抽推,增加臀部皮肤的剪切力,防止皮肤擦伤。在术后的第2天或是第3天,将病床摇升一定高度,并实施踝关节主动练习。 还需要实施收缩运动,促进肌肉张力提高,开展膝关节以及髋关节的被动活动。之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一步运动,例如膝髋关节主动运动。具体练习方法:逐步在床上进行平移,保证不离开床面.还需要提醒患者避免直腿抬高练习,因为相关学者研究显示直腿抬高运动支点是在患者的髋部力部,力臂相对比较长,重力大,髋部会有存在严重的负重,相当于站立行走的负重,因此不建议采取此行动.在术后的一周,需要将病床摇升到90度,并开展相关的座位练习,座位时间避免过长,防止髋关节疲劳。还需要在床边双手后撑伸展髋关节。座位到立位的训练方法是:患者需要双手将床上支架拉住,促使重心处于健侧,慢慢移动到床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初期避免实施髋关节内收外旋等动作,还需要告知患者在日后生活中避免做矮椅子,软沙发,避免翘二郎腿,不侧身弯腰,还需要提醒其防止过度向前弯腰,避免出现关节髋关节脱位。 心理护理 因髋关节疾病患者会对患者本人造成较大的身体伤害,而在对其实施全关节手术之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以及抑郁情绪,因此需要对其实施心理指导。针对因为对自身疾病恢复了解较少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对其实施健康宣教,告知其全关节置换术的手术过程、手术细节、术后护理相关注意事项、术后护理对患者疾病改善的意义等,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以及手术后恢复的认识水平,提高护理依从性。同时针对负面情绪较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之前已经治疗成功的案例,树立康复的信心,保证护理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1.3 检查指标 统计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对比产生的各项数据,数据资料分为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计量资料( ±s)、计数资料行t检验、 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选择全髋关节置换的相关量化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110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设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中选择全髋关节置管术治疗的55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将另外选择非手术治疗的5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量化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以及发病持续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济情况、文化水平、髋关节最狭窄处间隙值以及Harris评分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除自身不具有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因素以外,患者自身的经济情况、文化水平、髋关节最狭窄处间隙值以及Harris评分值均没能够在患者对治疗方式的选择上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关量化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髋关节部分翻修术与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髋关节假体松动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74例髋关节假体松动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实验组37例,行髋关节部分翻修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的Harris评分改善情况、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患者髋关节部分翻修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手术效果,促使髋关节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髋关节部分翻修术 全髋关节翻修术 髋关节假体松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镜下结合富血小板血浆(PRP)髋关节腔注射治疗髋关节盂唇损伤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髋关节盂唇损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25例,A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B组采用关节镜下微创手术结合PRP髋关节腔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体育运动功能、日常活动功能以及关节活动功能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治疗后VAS评分降低,并且B低于A组(P

  • 标签: 髋关节镜 PRP髋关节腔注射 髋关节盂唇损伤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