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0 个结果
  • 简介:医患信任危机已成为我国不可忽视的严峻问题。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出发,医患信任关系实质上就是一种社会交换行为,交换主体由医方和患方构成。医生治病救人,以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物质报酬;患者通过金钱购买医疗服务,以恢复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当双方进行成本-效益评估后,如果感知到非等价交换,就会产生亏损心理,从而出现心理和行为的失衡,引发医患矛盾。本文在分析医患之间的交换类型和权力构成的基础上,提出医患之间理想交换模式——互惠型,以及理想权力模式——大致对等型,并提供相应的改良策略。

  • 标签: 社会交换理论 医患信任关系 资源
  • 简介:研究探讨了大学生价值取向与社会幸福感之前的关系。对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价值取向与社会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且价值取向对社会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价值取向 社会幸福感
  • 简介:<正>心理学常常被人们视为“玄”的科学.“玄”者,即不可捉摸的意思.心理学“玄”的意义主要来源于人的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不可观察性.然而有意思的是,早在一百多年前,心理学之所以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恰恰是因为它采纳了逻辑实证主义学说,彻底摒弃了一切思辩的,推理的手段,而启用实验的,可操作、可观察的方法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逻辑实证主义是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迅速传播并广泛接受于科学研究领域的一种哲学观点,虽然早在上个世纪就有一些哲学家如孔特(Compte,1798-1857)、马赫(Mach,1836-1916)等人提出类似的观点.逻辑实证主义试图使科学站在更为坚固和不可推翻的

  • 标签: 社会心理学研究 逻辑实证主义 实验室实验 心理学发展 假设检验 外在效度
  • 简介:本研究首先基于青少年认同的利他性、遵规-公益性、关系性、特质性的亲社会行为四维结构模型,编制了包含20道题目的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初测量表,并选取四川580名青少年(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男生占51.0%)完成初测。接着通过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修改部分题项,形成包含21个题项的亲社会行为正式施测量表。然后选取北京市各区县共4309名青少年(小学高年级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男生占47.6%)完成正式施测。根据测查结果再对量表进行修订,最终得到15题版的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量表。对修订后的量表检验信效度,发现:(1)亲社会行为总量表及各分量表信度良好;(2)探索性因素分析认为四因子模型对数据的拟合指标最优,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本研究再次验证了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概念表征的四维模型,编制了适合测评我国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量表。

  • 标签: 亲社会行为 青少年 量表编制 维度验证
  • 简介:考察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与社会创造力间的关系、以及自我肯定、自我贬低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小学生社会创造力测验,父母控制量表和自尊量表对540名5、6年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父母行为控制正向预测社会创造力(γ=0.18),心理控制负向预测社会创造力(γ=-0.28);(2)行为控制通过自我肯定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社会创造力(中介效应值为0.09),心理控制则通过自我贬低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社会创造力(中介效应值为0.05),模型的总解释率R2=0.20。

  • 标签: 社会创造力 行为控制 心理控制 自我肯定 自我贬低
  • 简介:以往研究发现个体为自己和为他人的创造表现存在差异,但研究结论不一致。另外,考虑到社会动机是影响“自我-他人”表现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2(社会动机:亲社会、利己)×2(“自我-他人”:自我、他人)混合实验设计,考察社会动机与“自我-他人”如何来影响创造性表现。结果发现,亲社会组创造性表现的新颖性、有效性和总分均高于利己组,支持了动机性信息加工理论。自我组在创造性表现的新颖性和总分上高于他人组,这与解释水平理论的观点不一致。矛盾的原因可能是在东方“紧”文化背景下,人们按照社会认可的价值体系来为他人创造时,人们对新颖性的态度是谨慎的,因此为自我创造比为他人创造更加新颖。

  • 标签: 自我-他人 解释水平 社会动机 创造力
  • 简介:该文介绍了近年兴起的一门交叉学科——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着重阐述了它强调在社会、认知与脑神经等三个层面的交互作用上去理解心理现象。作者指出,东方亚洲人与西方人在知觉、注意、认知和人格上的差别都是十分成熟的,可以立即开展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探索的问题。

  • 标签: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 社会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 简介: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宽容是个体平和包容地看待与己不同的价值理念、言谈举止等社会存在的积极心态,它存在人际宽容、群际宽容和文化宽容三个分析层次。每一层次上的宽容均可作为信任源而增加社会信任。"认同-渲染"模型认为,宽容与信任之间存在相互建构的关系,并且在人际、群际和文化三个层次间通过两种不同的社会心理机制而起作用。其中,从人际到群际再到文化的自下而上的作用路径主要通过社会渲染机制实现,从文化到群际再到人际的自上而下的作用路径则通过文化认同机制实现。为验证这一理论模型,还需要完善宽容的维度指标、构建相应的测量工作,并积累更多的经验证据。

  • 标签: 宽容 信任 宽恕 社会心态 “认同-渲染”模型
  • 简介:通过对选自北京市打工子弟小学的159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公益组织的社会干预对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及情绪情感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公益组织实施课外团体辅导后,干预组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与积极情感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流动儿童.(2)在消极情感得分上,干预组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差异.(3)领悟社会支持与积极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负相关.这表明,通过公益组织实施课外辅导方式进行的社会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流动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

  • 标签: 流动儿童 领悟社会支持 积极 消极情感 社会干预
  • 简介:农村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最具特色的一个社会现象,考察农村流动人口的流动模式和社会适应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城乡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本研究从北京选取2201名从农村到北京打工的18~30岁的流动人口为被试,探讨其流动模式与其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流动人口外出打工的时间平均接近4年,平均到过2个城市打工;(2)流动人口的社会适应水平偏低,存在较多的吸烟、醉酒行为和非安全性行为,生活和工作满意度一般;(3)流动性可以显著地预测流动人口的社会适应水平.流动性越大,流动人口的吸烟行为越多,抑郁程度越高,而生活和工作满意度越低.

  • 标签: 农村流动人口 年轻 社会适应 安全性行为 吸烟行为 抑郁
  • 简介:医患信任可分为患方信任及医方信任这两个不可分割的维度,同时包括医务工作者与就诊患者之间的人际信任、医务工作者群体和患方群体之间的群际信任以及患方群体对医疗机构和现行医疗体制的制度信任这三大层面。构建测量医患信任水平的有效工具,明确医患失信产生的社会心理机制,探析不同治疗情境下医患信任的演变过程,验证医患个体在医疗互动中的具体认知心理和决策行为机制,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医患信任修复模型与对策措施,是社会心理学视角下医患信任的研究重点。

  • 标签: 医患关系 医患信任 医患冲突 信任修复 社会心态
  • 简介:医患互动产生的资源交换过程,既能满足医患双方作为交换主体的需要,又是彼此展示自身值得被信任的途径。交换资源的透明度、协商过程、持续性影响医患信任的建立。医方公开记录、说明医疗方案和结果、通俗化表达医学术语,以及患方表明意愿、偏好、对医疗信息的反馈,这些方式通过提升医患资源的透明度,有助于双方判断资源交换过程的风险,为医患之间共同商讨并选择医疗方案的协商交换过程,提供风险排除与信任建立的基础。另外,人情或关系资源的持续性互惠交换过程,需要医患双方相信彼此不会损害对方的利益,所以,医患双方若产生持续性的资源交换效果,同样可以证明自己值得被信任。

  • 标签: 社会交换 医患信任 透明度 协商交换 互惠交换
  • 简介:采用问卷,调查了在澳大利亚的144名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社会取向及主观幸福感.结果显示,随着文化融入的进程,中国留学生对澳大利亚主流文化认同增强,对中国文化认同减弱;文化融入进程对个体取向没有显著影响,但通过主族和客族文化认同间接地减弱集体取向;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和社会取向均可直接影响其幸福感;文化融入进程可直接影响中国留学生的幸福感,并可通过文化认同和社会取向对其幸福感产生间接的影响.

  • 标签: 中国留学生 社会取向 主观幸福感 文化认同 融入 中国文化
  • 简介:本研究探讨小学儿童亲社会想法和积极情绪在短时亲社会电子游戏对攻击行为影响中的作用。对杭州市两所小学二、四和六年级共270名学生进行实验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与暴力和中性游戏相比,亲社会电子游戏能显著降低小学儿童的攻击行为,且男生比女生更易受亲社会游戏影响,表现出更少攻击行为;亲社会想法在亲社会电子游戏对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积极情绪在亲社会电子游戏对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中不起作用。

  • 标签: 亲社会游戏 攻击行为 一般学习模型 短时效应 小学儿童
  • 简介:内隐社会认知作为认知心理学中一个崭新的理论命题,是当今内隐认知研究和社会心理学研究交织、孕育的成果。这一理论沿袭无意识维度向传统的社会认知——“主体在显意识操纵下对社会性客体的认知加工过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旨在揭示无意识成分参与了有意识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其中之无意识和自动化的研究深化了对社会心理机制和本质的认识。本文拟从内隐社会认知的无意识和自动化两个方面予以探讨。

  • 标签: 内隐社会认知 无意识 有意识 认知加工 社会心理机制 显意识
  • 简介: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多个方面,但是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单一化的倾向,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种状况势必会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本文系统阐释了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必要性、途径和方法,并根据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标签: 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
  • 简介:内隐联想测验是一种新的社会认知研究方法,在内隐社会认知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应用内隐联想测验在对内隐刻板印象、内隐态度、内隐自尊以及内隐攻击性的研究中取得了新的进展。对内隐联想测验本身存在问题的研究推动了它在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领域内的进一步发展及应用。

  • 标签: 内隐联想测验(IAT) 内隐刻板印象 内隐态度 内隐自尊 内隐攻击性
  • 简介: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是由儿童及其周围与之有接触的人们(支持者),以及儿童和这些支持者之间的交往活动所构成的系统。国外从70年代末开始对儿童社会支持系统进行专门的研究,已从某些角度揭示了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结构、功能、年龄发展特征,以及部分影响因素。我国目前还没有系统的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研究儿童社会支持系统对丰富和发展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全面了解儿童并有效促进其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们有必要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儿童 社会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