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面对日渐公共化的现代社会,占据现代道德理论主流的规范伦理学是否为德性伦理预留空间?德性伦理在现代社会必然将遭遇公共化困境?文章从"德性伦理公共化困境"说法入手,通过梳理、分析当代伦理学界出现的几种化解德性伦理公共化困境之方案,并依据德性与人的生存之间关系论证德性伦理的现代价值。由此,问题的关键不是德性伦理是否遭遇公共化困境,而是揭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德性伦理类型、寻求现代人生存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多样化德目清单。

  • 标签: 德性伦理 现代社会 公共化 陌生人的德性 生存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经典研读则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之一。不过,传统文化经典研读并未引起当代教育工作者及大学生的足够重视。要改变此种状况,除了需要增强大学生研读传统文化经典的自觉性之外,也需要大学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引导大学生多读传统文化经典,进而促进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标签: 传统文化 经典研读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反映出一个政党思想信念和精神境界是否先进,决定了党在文化建设上的吸引力、凝聚力.本文着力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历史事实及其必然,并论述了当今应如何发展以'三个面向'为时代特征、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为标志的社会主义文化.

  • 标签: 文化 先进文化 文化建设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中心话题可以说是"俄罗斯向何处去"这一问题。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又是和"俄罗斯思想"密切相关的,俄罗斯人希望从"俄罗斯思想"中找到民族的共识,找到自己的未来道路和精神归宿。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思想的一些传统流派获得了某种复兴,"俄罗斯思想"史上的一些重要的思想家的思想观点受到关注,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思想取向。

  • 标签: 俄罗斯思想 社会主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价值观 民族文化传统 张丽
  • 简介:在现代化进程中,人逐渐陷入抽象性存在危机,即人的存在的失真状态,它主要表现为:一是被“常人”所左右;二是生命处于“暗昧”之中。这种失真状态不仅使人的内在德性源泉濒于枯竭,也使人的存在意义发生危机。人的真实存在是集自然性、关系性和精神性为一体的综合状态,自然性存在的实现是人的真实存在的基本前提,作为精神性存在的“能在”和作为关系性存在的“真己”的实现是其核心。当代中国社会实现人的真实存在的途径有:真实存在的物质基础:德富一致的经济体制;真实存在的社会空间:德福一致的政治构建;存在意义的道德救赎:德道统一的生命秩序。

  • 标签: 抽象存在 真实存在 精神解蔽 道德救赎
  • 简介:当代中国绿色发展观蕴含了三个方面的伦理维度绿色发展观必须从人与自然和解的视角以“类的存在主义”取代“人类中心主义”,人与自然的伦理价值观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体现了对自然“内在价值”的辩证;绿色发展观在中国的演进过程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这个理论核心的“同一式”发展的逻辑进程;从对“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绿色发展的相关概念的哲理辨析中,提出了绿色发展观的伦理实现途径必须是基于全社会对节约观达成一致共识,形成一种节约型的、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才能最终达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社会发展目的,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绿色发展 伦理维度 节约观
  • 简介: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协调"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同时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报告指出城市未来发展需提高各项工作的协调性。这既对我们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城市未来发展所必须遵循的理念。面对当下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缺失、城乡差距较大、城市间缺乏协作等问题,必须把协调发展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必须遵循的核心理念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

  • 标签: 文明城市 协调发展 城乡差距
  • 简介:本文旨在比较孟子的道德成熟论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之间的异同,从而探究在道德成熟论中有哪些部分仍然与当今世界的道德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本文中,我们试图站在科尔伯格的视角向孟子的道德成熟论提出挑战,并尝试着以某种创新性解释来帮助孟子作出合理的回应。通过这场虚构的对话我们发现,尽管孟子和科尔伯格在理论倾向、对道德进步的界定以及在道德观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二者之间依然能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对话,从而使我们可以汲取儒家的思想资源以重新审视当代中国以及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道德教育。

  • 标签: 孟子 科尔伯格 道德成熟论 道德发展论 道德教育
  • 简介:企业追求和创造经济利润的过程,并不全然是一个经济数量关系的组合过程,也必然是一个伦理抉择的过程.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国有企业,利润最大化只是一种手段,满足人民需要才是目的.因此,利润合理化、利益协调、以人为本是国企改革发展中必须遵循的伦理原则.

  • 标签: 国有企业 利润合理化 利益协调 人本思想 伦理原则 市场经济
  • 简介:本文希望从认知伦理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伦理学的发展,以及人类对道德问题认知的过程与人类一般认知的逻辑之间的一致性.人类认知的逻辑是由概念到判断再到推论的过程,伦理学史由德性伦理学到规范伦理学再到话语伦理学、元伦理学和新德性伦理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在道德认知上从概念伦理学到判断伦理学再到推论伦理学最后回归到概念伦理学的过程.

  • 标签: 认知逻辑 伦理学发展 概念伦理学 判断伦理学 推论伦理学
  • 简介:差序格局既是当下中国在社会转型期必须面对的、既存的社会事实,也是中国社会走向成熟的现代文明必须加以理解和超越的障碍性要素。差序格局在传统社会交往中的必然体现出道德情感的差序格局。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情感也随之呈现封闭性、私人性、排外性的特征。在现代社会,以血缘、地缘等为基础形成的自然形式的道德情感已经失去生存的土壤,迫切需要一种与公共化、开放性、理性化为特征的生存样式相契合的情感形式——公共情感。它是人们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状态之下,在高度的自由自主的基础之上,越出个体的狭隘性、私利性,走向社会公共空间,进行公共合作所展现出的合作性、互惠性、利他性的情感形式。道德情感在生存实践中得以生成、展现。正是生存实践赋予人的自然意义上的情绪、意志、欲望、性情以道德内涵与道德意义,体现出应有的社会性品质,为道德情感的社会运用提供担保。现代公共实践让每个参与社会合作的人在情感状态下,可以越出个体狭隘、自私,关心他人,走进他人的情感世界,与他人发生情感互通。

  • 标签: 差序格局 公共化 道德情感 生存实践 公共实践
  • 简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和伦理精神的研究,2012年6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与中国青年伦理学会主办、井冈山大学和江西省伦理学会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在井冈山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伦理学者100余人参加,论坛收到学术论文60余篇.大家围绕"当代中国社会的伦理精神"这一主题,从历史考察、现状探究、前景展望、国际借鉴等维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充分体现了青年伦理学者广阔的研究视野和勇于直面现实问题的历史使命感.

  • 标签: 中国伦理学 中国社会 伦理精神
  • 简介:迄今为止,哲学家们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不仅那些自然科学理论以及那些依靠自然科学(例如数学)建立起来因而能够定量分析的社会科学理论属于理论模型,而且所有的社会科学理论都是理论模型。对于这一重要事实的忽视严重影响了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甚至导致了很多社会科学理论(特别是哲学理论)长期处于永无结果的虚假争论之中。本文试图依据哲学思辨,探讨社会科学理论的模型本质。

  • 标签: 社会科学理论 经济学模型 哲学思辨 伦理学 自然科学理论 定量分析
  • 简介:当今社会,随着人类共同体理念的不断加强,诚信也已经逐步成为世界性话题。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诚信也越来越展示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甚或核心精神要素。在这一社会背景下,王淑芹、曹义孙著《德性与制度》的问世,为迈向诚信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引导。该著作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围绕诚信制度与诚信社会建设。

  • 标签: 诚信社会建设 诚信制度 德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力作 经济社会发展
  • 简介:<正>一、关于艰苦奋斗的概念这一概念,社会上对它有各种不同的解释。笔者根据查证,它的内涵大致可以归纳成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从最一般意义上作为一个成语来使用,其基本意思是“不怕艰难困苦,进行坚持不懈、英勇顽强的斗争。”(《中华成语大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第599页)第二层面,当作一个治国方针,它是指“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方针。”(《邓小平著作学习大辞典》,山西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第530页)第三层面,把它看作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有的学者认为它有三个方

  • 标签: 优良传统 历史发展 政治本色 成语 时代内涵 时代精神
  • 简介:道教及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通过天道论、宗教神学以及修道成仙论,对伦理道德作了宗教的诠释,使之得到强化;其二,在心性论、平等观、生命价值、生态伦理等方面,对伦理思想作了重要的补充,使之更加完善;其三,讲求不言之教,宣扬善恶报应,落实积功累德,为道德教化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使之广泛深入。

  • 标签: 道教 中国古代 伦理思想
  • 简介:普遍化原则是哈贝马斯交往伦理学中一条至关重要的原则,是一切有效规范必须满足的条件。中国社会转型期复杂多元的社会矛盾凸显了社会道德规范有效性要求,普遍化原则为有效性规范的产生呈扬了新的伦理致思向度,以人为本和民主协商应成为规范有效性生成的双重维度,共时体现实质普遍化与程序普遍化。这也必然成为建设和维护社会和谐秩序的逻辑基础。

  • 标签: 社会道德规范 普遍化 以人为本 民主协商
  • 简介:十余年前,我参加上海市一个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评审会议.当时并不认识上海师范大学的王正平先生,但觉得他申报的有关环境伦理的项目很有创意,便竭力支持.此后,我认识了王先生,知道他在教学之余专心研究环境哲学问题,并陆续有所成就,十分高兴.最近,又喜读他刚刚出版的《环境哲学--环境伦理的跨学科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版)一书,获益良多,并引发我思考一些可能并无答案的问题.

  • 标签: 环境哲学 价值理念 王正 上海人民出版社 断想 呼唤
  • 简介:全球化时代各民族、国家及其文明之间价值观冲突的领域愈发广泛,冲突形态渐趋多样,冲突消弭更加漫长。而建构价值认同或追寻价值认异的理论局限和实践危害,使得对价值共识的吁求应运而生。信守学习对话、和而不同的沟通原则,确立交往主体间的体认理解;贯彻有限积极自由、渐进主义的制约原则,保持多元价值间的合理张力;立足利益诉求与理想夙愿相统一原则,探寻全人类文明的和谐并进。践行这三个原则有益于实现共享发展理念、达致人类相睦共荣。

  • 标签: 价值观冲突 价值共识 共享发展
  • 简介:我国学界对发展伦理学的研究,其问题域集中在学科属性、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哲学基础、伦理原则和价值理念等问题上。发展伦理学在我国的实践探索经历了从传统经济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发展伦理学在我国的未来旨趣表现在:首先在理论研究上,发展伦理学要强化范式意识,规范学术研究范式;其次,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构建中国的发展伦理学体系;最后,在发展实践上要提升人类的类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细化发展伦理的指标体系,把发展伦理规范落到实处。

  • 标签: 发展伦理学 研究现状 实践探索 未来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