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肥厚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肥胖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为肥胖者,对照组为正常体重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验组体重指数、PWT水平、LVMI水平以及心肌肥厚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肥胖不仅会增加患者出现高血压的几率,且与患者的心肌肥厚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肥胖 原发性高血压 心肌肥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肥厚心肌猝死的法医病理特征。方法选择于2016年7月—2018年6月间某刑警大队技术中队及本鉴定所尸检报告中的肥厚心肌病猝死的22例死者资料,予以病理观察、回顾性分析,对病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根据尸检资料显示,肥厚心肌病猝死者的室间隔肥厚,平均厚度在2.4cm左右,同后室厚度比值在1.8以上,心室肌肥大,均心脏质量、体积均增大约586g。结论诊断肥厚心肌病的临床依据为心脏质量增加、肥大,主要因情绪剧烈波动、外界冲击或是过度疲劳等因素致患者在1h内发生猝死,并同心机结构紊乱、心肌纤维化等情况发生有密切关联性。

  • 标签: 肥厚性心肌病 猝死 法医 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属于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临床治疗该病的方法较多,药物、外科、介入治疗等均能取得一定效果,然而HCOM临床表现比较多样,临床医师应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治疗方案。

  • 标签: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药物 介入 外科
  • 简介:目的总结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1999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9例,均行经主动脉瓣心肌切除术,依据二尖瓣病变情况和心肌造影结果决定是否行二尖瓣替换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经胸超声复查手术效果.结果全组共死亡2例.1例为术后1周猝死,1例为二次行二尖瓣机械瓣替换术后死于肾衰竭、肺感染.存活患者手术效果良好,解剖狭窄解除,峰值压差降低至(20±13)mmHg(1mmHg=0.133kPa),二尖瓣收缩期向前运动基本消失.术后随访18个月,存活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Ⅰ级,术前症状均明显减轻.结论外科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围手术期护理尤为关键.选择合理术式,有效解除流出道梗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心肌病 肥厚性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肥厚心肌病(HCM)是一种以心室非继发性非对称性肥厚为特点的心肌病,绝大部分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年轻运动员猝死的最主要原因。近年来HCM在流行病学、致病分子机制等方面倍受关注。本文就HCM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其临床表现进行综述。

  • 标签: 心肌病,肥厚性 流行病学 遗传异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肥厚心肌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择取过去一年(2015.9-2016.9)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52例肥厚心肌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设为观察组。另取52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比分析两组人员超声影像学差异,进而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肥厚心肌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判断。结果无论在患者左心室心肌厚度、收缩末期时左心室心腔面积、左心室心肌厚度同后壁心肌厚度比值,还是在心尖部心肌增厚率和E/A比值方面,观察组患者各指标同对照组人员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对于肥厚心肌病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征显著、准确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人员 肥厚型心肌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梗阻性肥厚心肌病手术的麻醉。方法对梗阻性肥厚心肌病手术的麻醉办法进行剖析。结论麻醉诱导及维持期的用药必须个体化衡量,麻醉处理的原则基本与主动脉狭窄相似,也有一定特殊性。

  • 标签: 麻醉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室间隔心肌隧道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septaltunnelmyocardialablation,PTSTMA)”治疗传统技术不适合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obstructivecardiomyopathy,HOCM)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住院的HOCM患者中的2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经PTSTMA治疗的26例HOCM患者术后即刻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eftventricularoutflowtractpressuregradient,LVOTPG)变化,术后24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心电学改变,术后3个月心脏超声指标变化以及随访临床症状的转归.结果3例通过单支血管消融,17例通过2支血管消融,6例通过3支血管消融.LVOTG由术前(75.6±22.4)mmHg(1mmHg=0.133kPa)降至(21.4±5.8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为(186±84)μ/L,2例发生Ⅲ&#176;房-室传导阻滞,均于1周后恢复正常传导,10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12例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消融后室间隔厚度减少[(16.8±4.2)mmvs.(22.8±5.8)mm,P<0.01]、左心房内径减少[(42.0±8.6)mmvs.(48.0±7.0)mm,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时间为(39.8±8.6)个月.与消融前比较,随访中胸痛、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减少,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黑蒙症状也有一定改善.结论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室间隔支解剖形态不适合做传统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的HOCM患者,PTSTMA能显著降低LVOTPG,改善临床症状.PTSTMA可作为HOCM心肌化学消融术的一种补充方法,其近、中期安全有效.

  • 标签: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心肌化学消融 室间隔心肌隧道
  • 简介:摘要肥厚心肌病(HCM) 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估算我国成人HCM患者超过100 万。少数HCM患者病情进展,出现严重的收缩功能障碍,即终末期肥厚心肌病(end-stage phase of HCM,ES-HCM)。ES-HCM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治疗效果欠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对ES-HCM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内容进行综述。

  • 标签: 心肌病,肥厚型 终末期 诊断 治疗
  • 简介:心尖肥厚心肌病(apical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AHCM)是1976年由日本学者首先报道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肌病。我国自1984年刘王明心。报道首例AHCM以来的20多年来不断有这方面报道,本文对经超声心动图证实的12例心尖肥厚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了解和认识AHCM的心电图特点及变化。

  • 标签: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心电图特点 诊断价值 AHCM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超声在心尖肥厚心肌病与典型肥厚心肌病检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选取自愿配合研究的40例梗阻性心尖肥厚心肌病、40例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心肌病、40例梗阻性典型肥厚心肌病、40例非梗阻性典型肥厚心肌病患者进行研究,设为心尖1组、心尖2组、典型1组、典型2组。结果:比较LVEF时,四组比较无差异(P>0.05);比较LVPV、IVS、LAD时,典型1组最高(P<0.05);比较LVEDD时,典型1组最低(P<0.05)。结论:心脏超声可在心尖肥厚心肌病、典型肥厚心肌病诊断中发挥显著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典型肥厚型心肌病 心脏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室间隔心肌切除手术后基于心血管MR(CMR)特征追踪技术的应变改变以及影响术后全心应变的潜在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7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27例,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CMR心脏电影扫描。应用特征追踪技术,分别计算出手术前后左心室全心、室间隔及侧壁的径向应变(RS)、周向应变(CS)及纵向应变(LS)。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配对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参数比较。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系数以及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术后全心应变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全心LS、室间隔LS、侧壁RS、侧壁CS、侧壁LS分别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全心RS、全心CS、室间隔CS均较术前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室间隔RS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5)。相关性分析显示,手术年龄(r=0.428,P=0.026)、术前最大室壁厚度(r=-0.587,P =0.001)均与术后全心RS存在线性相关;随后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仅术前最大室壁厚度与术后全心RS(调整R2值=0.287,P=0.002)可能存在关联性。相关性分析显示,仅术前最大室壁厚度与术后全心CS(r=0.679,P<0.001)、术后全心LS(r=0.588,P=0.001)存在线性相关;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最大室壁厚度与术后全心CS(调整R2值=0.337,P=0.001)、术后全心LS(调整R2值=0.281,P=0.003)可能存在关联性。结论外科手术后心肌的纵向应变及侧壁应变有所改善,但会减弱全心、室间隔的周向及径向应变功能。术前最大室壁厚度可能会影响术后全心应变。

  • 标签: 心肌病,肥厚性 磁共振成像 手术 特征追踪 应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9Tcm-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肥厚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核素心肌断层显像均为阳性的16例临床确诊的肥厚心肌病住院患者,住院期间均行心脏超声检查,并将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异常的心肌各壁放射性与心腔放射性的比值与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壁肥厚度作对比分析。结果16例99Tcm-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患者中,左室心肌放射性分布异常增高89节段中有76节段心脏超声示肥厚,符合率85.4%。其中全心肥厚6例,心尖部肥厚2例,前壁肥厚3例,前侧壁肥厚1例,侧壁肥厚2例,间隔肥厚2例,符合率100%。16例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而确诊为肥厚心肌病者11例,符合率68.8%。其中心脏超声诊断肥厚心肌病62节段中99Tcm-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示局部放射性分布增高48节段,占77.4%。结论99Tcm-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可全面观察左心室各壁放射性分布情况,当心肌放射性分布异常增高时,99Tcm-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可作为肥厚心肌病的重要辅助检查。

  • 标签: 99Tcm-MIBI 心肌灌注 断层显像 肥厚型心肌病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灌注声学造影(MyocardialContrastEchocardiography,MCE)技术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ObstructiveCardiomyopathy,HOCM)经皮导管肥厚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ereutaneousTransluminalSeptalMyocardialAblation,PTSM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9例HOCM患者在PTSMA术中向拟订靶血管远端注入声学造影剂后即刻观察造影剂显影范围,选择靶血管,判断预后效果,以及制定治疗方案。结果109例HOCM患者于PTSMA术中全部施行MCE检查,101例MCE技术判断适于PTSMA术,术后无并发症,左室流血道压力阶差(Leftventrieularoutcometractpressuregradients,LVOTPG)由术前78.0±30.7mmHg降至术后即刻37.4±30.0mmHg(p〈0.001)、术后6月随访进一步下降至33.3±23.4mmHg(p〈0.001),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8例患者压力阶差下降不明显,症状无改善,于术后或直接行外科Morrow手术。结论MCE技术可在PTSMA术中判断远期疗效,判定正确的靶血管,避免严重的并发症、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等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导管消融术 心肌灌注声学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肥厚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范围的相关因素。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分析性研究,入选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肥厚心肌病患者。通过病案管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入选者均行心脏磁共振(CMR)检查,以CMR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GE)识别是否存在心肌纤维化及其部位,应用视觉分析法计算LGE范围(LGE%)。根据是否存在LGE分为LGE阳性组和LGE阴性组,进一步根据左心室舒张末期最大室壁厚度(LVMWT)将LGE阳性组患者分为轻度肥厚组、中度肥厚组和重度肥厚组。入选患者均测定外周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该研究共入选患者48例,年龄(46.4±14.3)岁,其中男性42例(87.5%)。CMR检查示LGE阳性患者34例(LGE阳性组)占70.8%,阴性者14例(LGE阴性组)。与LGE阴性组比较,LGE阳性组患者较为年轻(P=0.038),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Ⅲ/Ⅳ级者占比较高(P=0.00)。与LGE阴性组比较,LGE阳性组患者LVMWT较厚(P=0.008),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较大(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较大(P=0.043),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脏指数(CI)均较低(P均<0.05)。LGE阳性组患者血NT-proBNP和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LGE阴性组[分别为2 760.5(1 503.4,3 783.6)ng/L比861.3(552.2,1 092.8)ng/L, P=0.002;0.970(0.448,1.684)μg/L 比0.147(0.033,0.251)μg/L,P =0.041]。LGE阳性组患者心肌轻度肥厚者15例(轻度肥厚组)、中度肥厚者10例(中度肥厚组)、重度肥厚者9例(重度肥厚组),3个亚组间LGE%以及NT-proBNP和cTNI均随着心肌肥厚程度增加而增加(P均<0.05)。LGE%与年龄呈负相关性(r=-0.618,P=0.011),与NT-proBNP 、cTnI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271, P=0.010;r=0.111,P=0.013),与LVEDV、LVMWT及LVMI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438,P=0.09;r=0.735,P=0.001;r=0.532,P=0.034)。结论肥厚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范围与年龄呈负相关,与血NT-proBNP、cTnI水平以及LVEDV、LVMWT、LVMI均呈正相关。

  • 标签: 心肌病,肥厚性 磁共振成像 心肌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力-应变环(pressure-strain loop,PSL)无创定量评估左室心肌整体做功指数(global work index,GWI)、整体做功效率(global work efficiency,GWE)、整体有用功(global constructive work,GCW)、整体无用功(global wasted work,GWW)等在评价肥厚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左室心肌做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HCM患者31例作为HCM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3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房内径(LAD)、最大室壁厚度(MWT)、左室质量指数(LVMI)、整体纵向应变(GLS)、纵向应变达峰时间离散度(PSD)及GWI、GWE、GCW、GWW的差异。结果HCM组MWT、LAD、E/e′、LVMI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M组左室心肌功能参数GLS、GWI、GWE、GCW较对照组明显减低,GWW、PSD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均P<0.05)。左室GLS、PSD和GWI、GCW、GWW、GWE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重复性较好,同一观察者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852、0.707、0.917、0.955、0.675、0.618,不同观察者组间ICC分别为0.837、0.631、0.927、0.944、0.555、0.670。相关性分析显示,GLS与GWI、GWE、GCW呈正相关(r=0.765、0.737、0.815,均P<0.001),与GWW、PSD呈负相关(r=-0.517、-0.606,均P<0.001)。结论HCM患者左室GWI、GWE及GCW降低,GWW增加,PSL可以很好地评价HCM患者左室心肌做功受损情况。

  • 标签: 斑点追踪技术 压力-应变环 肥厚型心肌病 心肌做功 心肌应变
  • 简介:摘要:心尖肥厚心肌病(AHCM)典型特征为心电图胸前导联存在巨大倒置T波(GNT)。本文针对AHCM心电图改变相关研究展开综述,重点关注GNT的鉴别诊断和AHCM继发心电图改变。

  • 标签: AHCM GNT 心电图 综述
  • 简介:摘要患者为初教-6飞行员,2011、2017年体检时心电图有T波倒置,后出现胸闷症状,无胸痛、肩背部放散痛。于2018年就诊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经心脏超声和MRI检查,考虑为部分肥厚心肌纤维化改变。给予拮抗交感神经治疗,规律服药1年后复查,Ⅰ、Ⅱ、aVL、aVF、V2~V6 T波倒置,V2~V6 ST段下移0.2~0.4 mV。航空医学鉴定结论:飞行不合格。

  • 标签: 心肌病,肥厚型 心电描记术 飞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