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刘丽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05期
  • 机构:710032 西安,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超声医学科 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国际合作中心 陕西省肥厚型心肌病多学科会诊中心 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多学科诊治与遗传咨询中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报道5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改变.方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天及术后4周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d),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流出道峰值流速及峰值压差(LVOTGradient).结果所有患者术后3天即出现LVOTGradient下降(P<0.05),而IVSd及EF则无明显改变.术后4周IVSd及EF出现明显降低(P<0.05),LVOTGradient也进一步降低.结论PTSMA术后的病人,超声心动图上左室流出量的梗阻及压差有了明显的改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改善日益明显.

  • 标签: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化学消融术 超声心动图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益气复脉注射液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34例HOC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8例),观察组给予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疗程为28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1.3%和27.8%,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室间隔厚度(VS)、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E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ED)、主动脉根部内径(AO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分级(SAM分级)、左室流出道(LVOT)流速、二尖瓣舒张期A峰、E峰、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室舒张高峰充盈率(LVDPFR)、左室舒张高峰充盈时间(LVDPFT)水平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比较,均无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复脉注射液可改善HOCM舒张功能和降低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减低左室流出道梗阻,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益气复脉注射液 灯盏花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16例心尖肥厚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并结合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检查在评价心尖肥厚心肌病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PHilpIE33型及GEVivid7型超声诊断仪对16例14~78岁心尖肥厚心肌病患者行彩色多普勒及二维超声显像检查,并进行常规心电图或其它特殊检查。结果发现心尖部心肌均有局限性增厚,部分患者局部室壁运动减低。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是诊断心尖肥厚心肌病的一种首选方法,具有较高特异性,安全无创,心电图检查是超声心电图的有益补充,两者联合进行诊断能有效提高心尖肥厚心肌病的诊断率,是诊断心尖肥厚心肌病的最佳途径。

  • 标签: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 简介: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心肌病(AHCM)患者基础甲状腺素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自2008年7月至2012年8月经超声心动图和/或心脏磁共振成像确诊为AHCM的患者共142例,根据其基础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分成三组:TSH〈0.55、0.55–4.78、〉4.78uIU/mL,并对AHCM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在142例AHCM患者中,平均年龄(58.23±10.95)岁,男性112例,占78.87%,女性30例,占21.13%。平均随访时间(4.65±1.09)年,随访成功率97.18%。此组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比例总计占到9.15%,其中低T3综合征4例(2.82%),亚临床甲减8例(5.63%),临床甲减1例(0.7%)。远期预后方面,无论是单因素、多因素Cox分析,还是Kaplan-Meier生存曲线,均提示TSH〉4.78uIU/mL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TSH增大,患者预后不良。对成功随诊的138例AHCM患者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TSH水平、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分别为13.522(95%CI:2.798-65.337,P〈0.005)、12.695(95%CI:1.084-14.869,P=0.043)和1.169(95%CI:1.001-1.366,P=0.048)。结论对于心尖肥厚心肌病患者,TSH〉4.78uIU/mL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肌疾病 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素 预后
  • 简介:目的采用斑点追踪显像(STI)探讨肥厚心肌病(HCM)的纵向应变及应变率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心功能正常的HCM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20例,测量左室整体峰值纵向应变(GLPS)、达峰时间、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率(GLSRs)、舒张早期整体纵向应变率(GLSRe)及左房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率(GLSRa),并比较两组参数的差异。结果HCM组GLPS、GLSRs及GLSRe明显减低(P〈0.01),纵向应变达峰时间延长,GLSRa增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I是一种可以更准确评价HCM左心功能的定量分析工具。

  • 标签: 斑点追踪 肥厚型心肌病 纵向应变 应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肥厚心肌病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诊断的具体价值。方法:以2019年2月~2021年2月为研究起止时段,以我院收治的42例肥厚心肌病患者为观察组的研究样本,以同时段行健康体检的4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的研究样本,均给予其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联合诊断,对比不同诊断方式的各项指标参数。结果:超声心动图参数对比中,两组受检者的LVPWd、IVd、LVSd、LVEP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价值(P>0.05);但是观察组的AT17.03±4.19(mm)、LAd38.27±4.64(mm)与对照组的2.07±4.76(mm)、30.15±1.29(mm)相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经导管化学消融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本科1例典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经过一系列的排除诊断,再诊断,随后成功施行经导管化学消融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断及治疗过程,术前及术后的护理体会。结果: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手术治疗获得成功,预后良好,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生活及工作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正确快速的诊断,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加强患者手术前、中、后的观察和护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可以减少手术及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化学消融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延庆区医院就诊的208例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研究,医学观察始于2020年3月止于2022年3月,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数据。结果  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左室高电压值、倒置T波电压值、心电轴异常率、ST段偏移率为(4.46±0.47)mV、(1.13±0.45)mV、(9.00)%、(95.00)%;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室间隔、前壁厚、侧壁厚、后壁厚、心尖部壁厚为(16.58±1.83)mm、(13.47±1.12)mm、(12.43±1.07)mm、(10.84±0.95)mm、(18.75±1.84)mm;观察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超声心动图用于诊断高血压心肌肥厚肥厚,临床价值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高血压心肌肥厚 检出率 检验效能
  • 作者: 唐亚捷 刘健 陈钊 赵俊飞 马介旭 魏培坚 刘彦俊 邱海龙 朱伟 刘辉 庄建 郭惠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25
  • 出处:《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脏外科,广州 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脏外科,广州 510080;汕头大学医学院 515041,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超声科,广州 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科,广州 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脏外科,广州 510080;广东省华南结构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全胸腔镜下经左心房二尖瓣入路心肌切除术(thoracoscopic transmitral myectomy,TTM)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术前通过超声心动图及心脏核磁共振共同评估患者心室壁肥厚范围及二尖瓣形态和功能,在全胸腔镜下经二尖瓣行心肌切除术,总结手术方法并分析术后早期手术效果。结果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我病区单一术者共完成TTM 15例。经术前影像学评估后发现:6例(40.0%)室间隔肥厚局限于基底段,9例(60.0%)合并左心室中部室间隔肥厚;2例(13.3%)术前超声心动图发现二尖瓣后叶腱索断裂。心肌切除后,二尖瓣处理如下:11例(73.3%)患者行前叶扩大,3例(20.0%)患者为直接缝合前叶至二尖瓣环,1例(6.7%)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室间隔穿孔、残余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及完全房室传导阻滞者。主动脉中位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9.0(116.0,147.0)min、184.0(158.0,227.0)min、22.0(9.0,26.0)h、3(2,7)天、9(7,14)天。全组无失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2,5)个月。1例(6.7%)患者因A3区撕裂于术后3个月行再次二尖瓣成形术,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下降明显(术前对随访),分别为[(19.3±3.3)mm对(8.9±4.4)mm(P=0.001)]和[(90.8±23.2)mmHg对(8.9±4.4)mmHg(P<0.001)](1 mmHg=0.133 kPa);随访无患者残存SAM现象;二尖瓣中量以上反流患者数量由12例(80.0%)下降至1例(6.7%)(P<0.001)。结论对于手术指征合适的HOCM患者,TTM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能够良好地暴露室间隔(尤其是中部)梗阻部位、消除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及SAM相关二尖瓣反流。术中应仔细处理二尖瓣前叶,减少因补片大小或缝合导致的残余二尖瓣反流发生。

  • 标签: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二尖瓣反流 心肌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个肥厚心肌病家系(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进行表型和MYH7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为其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个HCM家系先证者进行96个遗传性心肌病相关基因全外显子靶向高通量测序,应用Sanger测序在家系成员和300名正常对照者中对可疑变异进行验证,在家系中进行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共分离分析。应用Clustal X软件进行变异基因在物种间的序列保守性分析,并采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变异进行致病性分析和功能预测。结果在先证者及12名家系成员中,6人的MYH7基因存在c.4124A>G(p.Tyr1375Cys)杂合变异,其中5人确诊为HCM患者,1人未达到HCM诊断标准,但出现心电图异常。在300正常对照中未检出该变异。序列保守性分析显示MYH7基因的p.Tyr1375Cys变异位于高度保守区域,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该变异可能影响蛋白功能,为有害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MYH7基因c.4124A>G(p.Tyr1375Cys)变异判定为可能致病(PM2+ PP1_Moderate+PP3+PP5 )。结论MYH7基因c.4124A>G(p.Tyr1375Cys)变异可能是该家系的主要致病基因,基因检测结果对HCM家系患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MYH7基因 基因变异 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的36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54.6±10.2)岁,均实施全胸腔镜下经二尖瓣改良扩大Morrow术。制定围术期护理方案,术前病情评估和呼吸功能训练,注重心理护理;术中加强病情监测,做好急救准备;术后预防心律失常、呼吸道及体位相关周围神经损伤并发症。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有无发生肺部感染、肺水肿、肺不张等并发症及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结果36例患者顺利完成全胸腔镜下经二尖瓣改良扩大Morrow术,效果满意,围术期无死亡。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4.0±21.2)h,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76.7±57.8)h,术后住院时间(14.0±8.9)d,术后未发生肺部感染、肺水肿、肺不张等并发症,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均为满意。结论围术期实施有科学依据的护理策略,发挥前瞻性护理效应和家属协同护理效果,有效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期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胸腔镜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磁共振延迟强化(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CMR-LGE)对终末期肥厚心肌病(end-stage phase of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ES-HCM)预后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选择2015年8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确诊并行CMR检查的103例ES-HCM患者,根据有无LGE分为LGE阴性组(n=26)与LGE阳性组(n=7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CMR参数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LGE阳性组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下肢水肿、晕厥、心脏杂音、心率失常比例较LGE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3、0.570、0.916、0.872、0.805、0.981、0.598、0.975);LGE阳性组舒张末期左室壁最大厚度(left ventricular maximum wall thickness,LVMWT)显著高于LGE阴性组(P=0.000);LGE阳性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显著低于LGE阴性组(P=0.000);LGE阳性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右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左室每搏搏出量(left ventricular stroke volume,LV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右室每搏搏出量(right ventricular stroke volume,RVSV)、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RVEDV)、左心室心肌质量(1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mass,LVMM)、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RVESV)较LGE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4、0.869、0.929、0.949、0.853、0.918、0.986、0.818);LGE阳性组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LGE阴性组(P=0.049)。结论CMR-LGE在终末期肥厚心肌病预后评估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心脏磁共振 延迟强化 肥厚型心肌病 预后评估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肥厚心肌病(HCM)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通常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心肌肥厚。2020年11月,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发布了最新的HCM诊疗指南。本文将从共同决策和多学科HCM中心,定义、诊断及初步评估,重视遗传咨询,心脏性猝死风险评估与预防,HCM治疗管理,以及患者生活方式指导六个方面对该指南进行解读。

  • 标签: 心肌病,肥厚型 指南 解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尖肥厚型的心肌病患者(AHCM)应用心电图与心脏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与分析,研究并探讨二者之间所存在着的相关性,提高对于AHCM患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尖肥厚心肌病患者共计40例,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其进行临床调查与研究,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正常进行体检的志愿者设定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我院进行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的检查,并对其中异常的指标应用Pearson相关性的分析,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均存在着一定的异常情况,经过Pearson的相关性分析表示,心尖心肌的厚度同R波的最大波幅以及左室后壁的厚度同R波的最大波幅呈现为正相关,经计算,其r值分别为0.7428与0.7254,(P<0.05)。心尖心肌的厚度同ST段压低的深度以及T波倒置的深度呈现为负相关,经计算,r值分别为-0.6735与-0.6649,(P<0.05)。结论经过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的检查表明,心尖肥厚型的心肌病患者均存在着程度不相同的异常的表现,且二者之间的诸多异常表现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心电图 心脏超声心动图 心尖肥厚型 心肌病 诊断价值 相关分析
  • 简介:G-Rb对心室重构大鼠血浆PGI2及TXA2含量的影响 ,G-Rb对心室重构大鼠血浆PGI2及TXA2含量的影响(略),G-Rb对心室重构大鼠血清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影响

  • 标签: 人参组 作用机制 压力负荷
  • 简介:目的探讨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carboxy-terminalhydrolasesL1,UCHL1)调节心肌肥厚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每组6只)用缓释泵持续灌注血管紧张素II(AngII)1000ng/(kg·min)14天,建立小鼠心肌肥厚模型。同时给小鼠腹腔注射UCHL1特异性抑制州LDN5744440μg/(kg·day)。用无创尾压法测定小鼠血压。用M型超声心动仪检测小鼠心脏功能。用WGA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的大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ANF和BNFmRNA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blot检测心肌肥厚相关奖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AngⅡ灌注2周后小鼠收缩和平均动脉血压明显升高,心脏功能代偿性增高(p〈0.01、心脏重量与体重或胫骨长度比率、心肌细胞面积均明显增大(p〈0.01或p〈0.05),心肌肥厚标志物ANF、BNFmRNA的表达水平也明显增高(p〈0.01)。相反,应用UCHL1特异抑制剂LDN57444处理小鼠后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这些作用。同时LDN57444也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ATIR)的表达、ERK1/2和AKT的磷酸化水平的增高。结论UCHL1参与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厚,其机理可能通过激活AT1R介导ERK1/2和AKT信号通路。

  • 标签: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血管紧张素Ⅱ 心肌肥厚 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术后即刻和动态随访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心脏超声评估14例HOCM患者行PTSMA手术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左心室大小、各左室壁厚度和心脏功能.结果消融前患者室间隔厚度平均为(21.53±4.00)mm,左室后壁平均为(11.0±2.2)mm,左室流出道平均压力为(83.0±27.7)mmHg.消融后即刻患者心室结构无明显变化,但流出道压力减至(28.2±24.7)mmHg.1个月后复查心脏彩超,室间隔厚度减少至(14.3±3.7)mm,左室后壁平均为(11.6±6.3)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从术前的(42.1±4.9)mm增加至术后的(47.3±6.8)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从术前的(26.4±3.4)mm增加至术后的(32.4±8.8)mm,后随访至1年无继续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在随访3个月时较术前下降,但仍在正常心功能范围.结论PTSMA手术能有效降低HOCM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并能引起左心室发生良性逆重构.

  • 标签: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化学消融 心脏超声 左心室 重构